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曹操喊我去盜墓 > 第六章 曹賊病

曹操喊我去盜墓 第六章 曹賊病

作者:我知魚之樂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2:28:05

-

[]

親眼證實了吳良的本事,曹稟如獲至寶之餘,原本焦急的心也終於安定下來。

又知接下來還需等待兩個時辰,他便命幾名親信在原地好生照看,遂邀請吳良一道返回軍帳內“商議要事”。

吳良還道是什麼要事,心中正有些奇怪。

結果就見曹稟將軍帳的簾子放好之後,露出了一臉姨媽笑,隨即轉身從隨行的木箱子裡麵取出了一個未開封的小罈子。

“嘿嘿,主公雖明令禁止出征期間不得飲酒,但今夜我必須破例與你痛飲一番,否則難以平複心中激動,隻是條件有限,這酒就不溫了,咱們先將就一下,待班師之後我再設宴邀你暢飲。”

將小罈子放在桌上,曹稟一邊拍開封泥倒酒,一邊壓著聲音笑道。

東漢末年還冇有出現蒸餾提純的釀酒工藝,因此這時的酒都還是一些度數較低的米酒,也就是後世黃酒的祖先。

酒入碗中,香氣四溢,其中夾雜著米酒特有的甜氣。

曹稟倒好酒後又親自端起一碗雙手奉到吳良麵前,極為正式的行禮道:“你今夜立了大功,我代表使君與瓬人軍敬你一碗。”

“在其位忠其事,軍候不必如此客氣。”

吳良也是站起身來,雙手接過酒碗與曹稟互相敬過,仰頭一飲而儘。

這酒香甜中略帶了些瑟瑟的味道,應該是北方特有的粟米酒,而非南方的糯米酒。

“哈——痛快!”

一碗酒下肚,曹稟陶醉呻吟。

又見吳良已經主動起身倒酒,他臉上欣賞之意愈濃,笑著問道:“男子二十冠而字,你應該已經取字了吧?”

吳良知道,這個時代相熟的人之間通常會以字稱呼,這既是一種親密的表現也是一種尊重,曹稟忽然問起這個問題便是有了與他結交的意思,便笑嗬嗬的說道:“回軍候,良已有字,字有才。”

“有纔有才,胸有曠世之才,好字!”

曹稟也是個會說話的主兒,聞言當即又端起酒來頗有招攬之意的道,“我略年長於你,你我一見如故,今後私底下我便喚你一聲賢弟,你也莫要生分,喚我一聲安民兄即可,如何?”

安民?

吳良初聽便覺得這兩個十分耳熟,如此又在心中多唸了兩遍之後,曹稟的身份已經呼之慾出。

“安民……曹安民……難道是那個曹安民?!”

“曹安民”這個人,曆史文獻中隻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在曹丕的《自序》中:“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

另外一次則是在《三國誌·武帝紀》中:“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複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這裡麵都點出了“曹安民”的身份,他是曹操的親弟弟曹德的兒子,因此便是曹操的親侄子,曹丕的堂兄。

隻不過這兩份文獻中都隻提到了他的字,並未提到他的名。

以至於後人無從考證,便隻能在他的人物傳記中寫道:“曹安民,字安民,名不詳”。

不過曹安民的死期在曆史文獻中倒是非常明確,甚至精確到了月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

建安二年,也就是距離現在的四年之後,曹操率軍南征,宛城守將張繡率眾投降。

結果進城之後曹操又犯了“曹賊病”,竟強行將張繡的嬸嬸鄒夫人納做了妾室,張繡因此懷恨在心。

曹操也知道張繡心中有怨,於是就準備秘密殺掉張繡以除後患,哪知計劃泄漏,張繡聽從賈詡的計謀率先發動偷襲,曹操戰敗倉皇而逃。

曹安民就死在了這場戰亂之中。

與他一同而死的還有曹操的長子曹昂,以及被稱為“古之惡來”的名將典韋……

想不到麵前這個小小的軍候,居然還是個了不得的官二代?

不過再回憶一下此前的細節,倒也並非無跡可尋。

雖然東漢末年曹姓並非隻有曹操一家,但曹營之中姓曹的軍官卻大多數都與曹操有些關係。

另外,籌集軍餉乃是行軍打仗之根本。

盜漢朝王族之墓又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容易授人話柄。

以曹操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性子,斷然不會將這麼重要又敏感的事情交給一個信不過的人。

由此可以推斷,這個曹稟必然是深得曹操信任之人,自然不可能隻是表麵上的軍候這麼簡單。

隻不過曹稟這個名字冇有傳到後世,吳良聽都冇有聽過,因此纔沒有往深了想。

不過現在知道也不遲。

吳良心中驚喜。

如今隻要與曹稟交好,就等於已經抱住了曹丞相的腳指頭,再使把勁兒距離抱上大腿奉旨盜墓也不遠了。

“有才賢弟?”

見吳良神色古怪的望著他一言不發,曹稟有些詫異的叫了一聲。

吳良終於回過神來,連忙笑著端碗道:“安民兄,我敬你。”

“哈哈哈,有才賢弟不會是有什麼心事吧?你我如今已以兄弟相稱,賢弟若有心事大可不必隱瞞,或許為兄能幫上些忙。”

喝下這碗酒,曹稟竟已有些上臉,不過這酒度數不高,如今又才喝了兩碗,喝醉應該還不至於,而是這個傢夥天生酒精過敏體質。

“倒也冇什麼心事,隻是覺得梁孝王墓恐怕並不簡單。”

吳良用袖子抹了下嘴,順勢說道。

“此話怎講?”

曹稟麵色立刻變得鄭重起來。

“安民兄可曾讀過《太史公記》?”

《太史公記》便是後世俗稱的《史記》,乃是西漢年間的紀傳體通史,此作完成距此不過幾百年。

不過看曹稟那迷茫的表情,吳良已經知道這個傢夥肯定冇看過,於是便接著說道:“《太史公記》中記載:中元六年,梁孝王劉武前往良山打獵,有人為其送上一頭背上長著腳的怪牛,哪知劉武見到怪牛之後便彷彿失了魂一般,回到家中冇多久便身染熱病,又過六日即暴斃而亡。”

聞言曹稟倒酒的手停滯下來,微微蹙眉說道,“我隻知梁孝王劉武居功受寵,府庫金錢近萬億,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並建有三百裡睢園,其奢華程度勝於皇宮,天下能人異士皆心馳神往,此人生前便有此名,死後陵寢中陪葬必定差不了,卻不曾聽說還有這等怪事……有才賢弟可知此事有何寓意?”

“不好說。”

見從曹稟口中問不出能夠證實《史記》的資訊來,吳良便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既然《太史公記》中有所記載,此事恐怕並非空穴來風,我們入墓時最好多一個小心,免得樂極生悲。”

“賢弟此言極是,為兄頭一回行這掘墓之事,實在不知其中深淺,還要賢弟多費些心纔是。”

曹稟沉吟著問道。

“若能夠幫上安民兄的忙,弟自當肝腦塗地。”

吳良起身抱拳道。

“說的好!要的便是賢弟這句話,來來來,咱們飲酒!”

聽吳良如此說,曹稟自是喜不自勝,端起酒碗一飲而儘,擦了下嘴又道,“有才賢弟,我見你談吐不凡,定是讀過不少聖賢之書,隻是此前為何隱而不發,甘願淪為奴役受人驅使?”

“隻是些旁門左道罷了,上不得檯麵。”

吳良眼觀鼻鼻觀心,而後謙虛笑道,“有才兄”確實冇讀過書,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讀了不少“聖賢書”的其實是他。

“不然。”

曹稟搖頭道,“如今各路諸侯發於亂世,正是用人之際,憑你這學識無論投奔何處,做個門客應該都不在話下。”

“安民兄謬讚了,弟隻是個胸並無半點雄心壯誌的小人物,隻求在瓬人軍過上幾天安穩日子,望安民兄體諒。”

吳良又道。

其實他比曹稟更清楚,東漢末年冇有九年義務教育,絕大多數百姓文化水平都不高,稍微讀過幾本書的人便稱得上人才,如果吳良願意主動前往某個諸侯處毛遂自薦,憑他對曆史的瞭解,混口飯吃簡直不要太容易。

可惜他誌不在此,打仗哪有盜墓有趣……

“有才賢弟可真是個妙人。”

曹稟笑了笑,接著正色說道,“既然如此,待盜取梁孝王墓之後,我便帶你親自麵見使君,為你求個官職也可在瓬人軍中大展身手,如何?”

“謝過安民兄,其實做不做官不打緊,弟主要是仰慕使君與安民兄的為人,願為英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話正中吳良下懷,自是令他心中驚喜不已,隻是略微推辭了一下便應下來。

……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