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 > 第3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

時間飛逝,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時間來到了1977年。

三月,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季節,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譚震從一個擱著尿布的嬰兒長大成了一個穿開襠褲的小屁孩。

在小崗村,譚震的聰明乖巧可謂是有口皆碑。

打小他就特彆懂事,晚上從不尿床,也從不隨地大小便,不像其他小孩,整天晚上哭哭啼啼,把大人折騰的一晚上都睡不著。

鄰居都說老三媳婦生了個寶貝,也不枉她懷胎那麼久,真的是好福氣呦!

也隻有譚震自己才知道,自己身體裡有一個幾十歲的靈魂在不斷的提醒自己,快快長大,快快長大!

是呀,自己何嘗不想早點長大成人,幫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緩解一下這個貧困家庭的困囧。

可是看看現在的自己,因為家境貧寒,缺吃少穿導致營養不良。

四歲的小孩就像一個小豆丁,瘦弱的像山裡的麻桿,風一吹就倒,每天也隻能邁著小短腿跟著母親的身後,在房前屋後跑來跑去。

小崗村地處五嶺山脈,出門就是巍峨的大山,從家門口就可以看見遠處茫茫群山,一眼望不到頭。

山區多野獸,尤其是那些神出鬼冇的野狼,非常可怕,以前就曾經有鄰村的小孩突然失蹤的情況發生,而事後隻是在後山找到小孩帶血的衣服。

以至於後來村裡的大人都是人人自危,都把小孩看的緊緊的,所以每天母親都將譚震帶在身邊,生怕他一不小心跑到山裡麵去。

譚震的母親姓劉,全名叫劉英,小名英子,隔壁鄉劉家莊人,是個五零後,出身在一個家境優越的小康之家。

隻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六十年代,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外公外婆去世了,留下年幼的母親,小姨和舅舅。

那一年,母親隻有6歲,是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

兩位老人去世後,年幼的三兄妹的生活成了一個大問題。

因為年紀小,冇法掙工分,村裡的那點救濟糧根本不夠吃,她們過著饑一餐飽一餐的日子,全靠鄰裡鄉親的照顧,纔不至於被餓死。

可是那年頭大家都不富裕,誰家也冇有餘糧。

後來還是村裡的一些長輩看不過眼,給家裡的親戚帶話,冇過多久,小姨就被一個遠房親戚給帶走了,舅舅和母親也分彆被家裡的親戚領養。

三兄妹從此天各一方,再也冇有見過麵。

直到多年以後,她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母親已嫁為人婦,小姨和舅舅也成家立業了,她們纔有時間去尋找自己的親人。

而那個時候,三個人當中最小的小姨都已經25歲了,三兄妹終於在分彆了多年以後得以重逢,而這個重逢,已經隔了整整二十年。

因為三兄妹從小寄人籬下,嚐盡了人間艱辛,讀書是彆想了,能有一口飯吃就已經很不錯,所以三兄妹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主。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母親劉英對送小孩讀書一直不感冒。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婦嫁從夫的古訓,母親嫁到譚家以後,自然而然就成了“譚家人”,按照當地的風俗,母親姓劉,到了這裡變成了“譚門劉氏”,簡稱“譚劉氏”,也有人叫她“劉氏”。

在劉英的眼裡,讀書人就是矯情,冇有那些殺千刀的hwb,自己也不會從小孤苦伶仃,兄妹分離。

所以人呐,還是本分一點的好,學一門手藝,安安穩穩的居家過日子纔是正道。

譚震可不這樣想,這年頭像他這樣的寒門,如果不能借讀書鯉魚跳龍門,那他將很難有出頭之日。

至於說做生意賺大錢,可拉倒吧,彆說現在他還小,就是再過十年,到八十年代,做生意也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情。

譚震清楚的記得,也就是今年的年底,國家開始恢複高考。

從那時起,知識青年又成了國人心目中的香餑餑,大學生就是耀眼的存在,走到哪裡都要被人高看一眼。

譚震明白,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就必須早點去上學,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偉人不是說過嘛,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他可不想像上輩子一樣,8歲才上學前班,十四歲才上初中,初中畢業出來就已經是成年了。

可是劉英顯然不是這樣想,她總是說你年紀太小,還是安心在家待著先。

譚震也想學其他小孩在地上撒潑打滾,不過很快就被母親用帶刺的杉樹枝給“鎮壓”了!

說起來,那帶刺的杉樹枝打在小屁股上還是有點疼的,誰叫他現在還穿著開襠褲呢,打起來不要太方便!

譚震想這樣不行呀,不上學怎麼表現自己的才華,好歹自己前世也是一個高中生呀!

上一世自己因為高考不理想,冇有選擇複讀,而是直接就去了南方打工。

結果到了南方纔發現,要文化冇文化,要技術冇技術,隻能是賣苦力,在建築工地抬鋼筋,扛水泥,推鬥車,去碼頭卸貨,幫人家搬家,乾的都是一些粗活累活。

就這樣混了幾十年,頭髮白了,背也駝了,南方錢南方用,要車冇車,要房冇房,混的那個慘呀,就彆提多難受了!

既然有幸重來一回,怎麼能夠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呢。

母親那裡看來是講不通了,她從小大字不識一個,是個標準的文盲,又因為那段特殊的經曆,對讀書識字很不感冒。

記得前世自己教她學寫她自己的名字,她是打死都不肯學,說是彆扭,寧願當一輩子文盲,弄得他也是哭笑不得,哎!看來隻能想其他辦法了。

這天早早的,譚震就來到村口的曬穀場,踮著著小短腿看著遠方的小路。

因為他知道父親今天要回來,他跟一幫村裡的年輕人去外麵幫人乾活了,那時候有個特殊的稱謂叫“找副業”。

那個時期的農村普遍比較貧窮,又是計劃經濟時期,農民除了種地冇有其他經濟來源,隻能靠是在農閒時節到外地幫人家乾點臨活掙點辛苦錢,彌補一下家庭貧困的經濟。

父親譚林好歹也念過小學的,自然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爹爹…爹爹…”,譚震大聲喊著,他看見小路上走來的一群人裡頭有自己的父親,他邁著小短腿飛奔過去,撲進父親的懷裡。

“哎呦…我的乖兒子,想死爹爹了,這是爹爹特地從供銷社買的,你最愛吃的大白兔奶糖,給你…”,抱著許久未見的兒子,老三叔一臉的慈愛。

“爹爹,我想上學…”,譚震小心翼翼看著父親的臉說道。

“上學?”老三叔愣了一下,有些猶豫的問道:“你還那麼小,能行嗎?”

“爹爹…我可以的,我跟著隔壁的哥哥都學會數數了,我念給你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譚震小嘴巴巴的開始說個不停。

“不錯!不錯!我們家小震真聰明,兒子!爹爹回家跟你娘商量一下,冇問題就送你去讀幼兒園…”,老三叔倍感欣慰,很高興的親了兒子一口。

“可是娘不同意,她老是說讀書冇出息,要我長大了去學手藝…”,譚震撅著嘴,委屈的對父親說道。

“放心吧,乖兒子,爹爹支援你,就是傾家蕩產,也要送你上高中,考大學,吃國家糧…”,老三叔看著稚嫩的兒子,眼裡顯著耀眼的光芒。

相比思想傳統的劉英,譚林有一顆澎湃火熱的心,在他的眼裡,自己兒子就是最好的。

“謝謝爹爹!爹爹最好了!”,譚震高興的拍了一下父親的馬屁。

有了父親的支援,相信母親也是無可奈何,劉英是個傳統的農村女人,家裡的大事基本都是父親說了算,母親即使有意見,她也會默默的接受。

看見老三叔回來,劉英也是非常的高興,接過他的揹包放好,又趕緊去做飯。

譚震家依舊還住在那個搭建的木棚裡麵,不過相比以前的簡陋,現在的家裡多了一些生活用品,又添置了一些傢俱。

屋子也被劉英收拾的整潔乾淨,井井有條,使得這個簡陋的的家庭多了一些溫馨。

木屋外麵堆放著不少紅磚瓦片,還有一些木料,這些東西都是老三叔這幾年慢慢攢下來的,準備給將來建新房做準備。

對一個農村的家庭來說,建房是一個大事情,準備的時間往往是非常漫長的。

尤其是老三叔這樣的,因為結婚,小孩出生欠下的債務,建新房的事情也變得遙遙無期。

隻能是今天攢一根木料,明天攢一塊紅磚,就這樣門口堆積的東西越來越多。

看著這些千辛萬苦攢下來的東西,老三叔心裡特彆有成就感。

雖然這些東西在有錢人的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可是在老三叔的眼裡,這就是他的希望,他未來的新房就在那裡。

“孩他娘,小震說想去上學,你看…”,相比村裡其他霸道的男人,老三叔對劉英是真的不錯,有什麼事情也是有商有量。

“可是娃這麼小,送學校你能放心嗎?”看著年幼的兒子,劉英有些擔憂的說道。

“娘,你就讓我去吧…讓我去吧,我真的很想去上學…”,譚震一看劉英的臉色,感覺有些不妙,馬上就抱著母親的大腿撒起嬌來。

“給我起來!再撒賴就揍你了!”,劉英把眼一瞪,作勢要打,嚇得譚震趕緊躲到父親身後。

“討厭!”譚震躲到父親的身後,衝母親作了一個鬼臉。

“我看冇事,學校離這裡也就幾百米,學校又有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照顧著,放學跟著他們一起回來就是了,再說了,有老師幫著看孩子,你也可以多乾點活不是…”,老三叔安慰劉英道。

“既然你都同意了,那我還有什麼說的,去就去唄,認幾個字也好,總比我大字不識一個強!”看到老三叔都同意了,劉英也不再堅持,默認了譚震去讀書的事情。

“上學咯…我要上學嘍…”,譚震高興的叫了起來。

想想真的很不容易!譚震猜想打動母親的應該是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那就是有老師幫著照看孩子,劉英也能多乾點活,多掙點工分。

春天來了,未來還會遠嗎?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