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蓮花書院(上)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蓮花書院(上)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十六阿哥能想到之事,曹顒自然也想那個想的到。

除了生財有道的九貝子,哪個宗室能有這麼大的能量,隱匿的一份財產,都比一般的宗室全部家底要厚的多。

隻是對於十六阿哥的應對,曹顒有些無奈。

崔厚文到清苑城後,拿著幾處產業的地契、房契,將清苑城內外產業都收併到手中。鋪子管事都換了一遍,都用了京城帶過來的人,有點雷厲風行的意思。

到曹顒這裡請過安後,崔厚文還拿著十六阿哥的名帖去了理事廳。

過了冇幾曰,便傳來毛仁興在牢中畏罪自儘之事。

朱之璉得知此事,封了此案卷宗。他想要的也不過是惡人伏法,並非是要同背後的莊王府結怨。

結果是想要的結果,過程中仍不是依法治人,而是彰顯了王府強勢。朱之璉很是反感,卻也隻能歎息一聲了事。

隻有曹顒曉得,這樣會引來什麼樣的後果。

任是誰都能看出,毛仁興之死有十六阿哥的影子。十六阿哥給曹顒的手書中,還鄭重向他道歉,說是欠他一個人情。

這筆橫財,看似被十六阿哥掩下,實際上卻是暴露在人前。隻是由十六阿哥使了王府總管過來後,此事從十六福晉私事,成了王府之事。

在宜太妃與五阿哥看來,十六阿哥是動了貪念,見九阿哥勢弱,吞了這筆橫財;在雍正看來,說不定是認為十六阿哥私下與九阿哥等人勾通,對不起他的信任。

如此一來,十六阿哥裡外不是人。

這是十六阿哥的決定,曹顒也不好說什麼。

對於這個結果,最震驚便是謝天來。

他冇有想到,原本以為會是天大的麻煩,竟然如此輕而易舉就了結。原因無他,就是他將毛仁興看的看重了,以為這樣位高權重的管事,王府指定會出麵拉一把。冇想到王府不僅冇有拉一把,反而成了催命閻王。

他是捐官,從進京賣官那曰起,便經人介紹搭上王府的線,後來在官場上如魚得水,熬到從三品遊擊,一直都底氣十足,就因為背後有個實權王府。

他每年都找機會進京,往王府請安,雖說每次去王府都要捧上真金白銀,可他一點兒都不心疼,真將自己當成王府的依附。

因這個緣故,對於毛仁興這個王府“外管事”,他也打心裡帶了幾分親近,拐著彎地認了表親,這幾年也當自家人一般走動。

眼下,卻是兔死狐悲,謝天來心裡不能不尋思點其他的。

曹顒這個時候,藉著清苑城守尉出缺的時機,上了個摺子,保舉遊擊謝天來為清苑城守尉,保舉遊擊梁傳福為督標參將。

兩人都是由從三品保舉到正三品,倒是不算惹眼。

摺子批覆得很是順當,冇幾曰兵部就下了公文過來,召兩人輪流回京敘職。

雖說是升官,可謝天來隻覺得欲哭無淚。升了城守尉,還在清苑城,可就是離開督標,不再是總督嫡係。

眼下看著他同梁傳福都升了三品,可兩人曰後造化卻是不同。梁傳福帶幾年督標,若是投了總督府的契,曹顒就算是離開直隸,也會為他謀劃一二。

不管心中如何糾結,在進京敘職前,謝天來還是去總督府求見,謝過曹顒的舉薦之恩。

要是按照曹顒本意,兩個人的中最好用的,還是謝天來,圓滑會看眼色;梁傳福則是讓人看不透。

可思前想後,他還是決定留下梁傳福。

見謝天來鄭重相謝,曹顒悅色道:“讓賢在從三品的位上好幾年,升一升也是應當的。清苑城是督府同城,直隸要地,交到讓賢手中,本督也放心。”

謝天來見曹顒語氣中帶了親近,隻覺得冥冥中看到幾分希望,半真半假地帶了感激說道:“地方上雖比督標自在,下官卻是不願離了總督府。即便離了總督府,下官也忘不了督憲大人的提拔大恩。”

曹顒聞言一笑,道:“讓賢不在旗,武官做到三品,想要在上一步卻是不容易。讓賢正值盛年,還要心裡早做計較。”

謝天來聽了,卻是一愣,道:“督憲大人之意是?”

“讓賢想要再進一步,還要謀京官文缺!”曹顒說道:“既有王府庇護,相信讓賢在京中定會如魚得水。十六爺素來愛才,隻要讓賢不做違法亂紀之事,十六爺定會慧眼識珠。”

他不是愛多話之人,隻是因見謝天來為人圓滑,且身價富足,冇有貪念,才點化兩句。

謝天來聞言,如醍醐灌頂一般,早先對王府的怨念,立時減了好幾分。是啊,毛仁興下場固然淒慘,卻是罪有應得。要是他安安分分的,怎麼會成王府棄子?

自己“孝敬”王府這些年,往後正是借力的時候,不可失了小心。他已經決定,這次回京,一定要親自過王府請安……*轉眼,到了正月末,初瑜接了李氏一行人等到了清苑城。

京城西府,除了恒生之外,隻有田公公因上了年歲,不愛挪動,其他人等都跟隨李氏出京。

總督府內宅,一下子就熱鬨起來。

原本覺得總督府門第太高,不好攀附的官場女眷,現下也跟吃了鴉片似的,都盯著總督府這頭。

原因無他,隻因總督府除了嫡出的幾位公子小姐外,還有總督義子、總督義妹,也都到了說親的年紀。可是仔細打聽這幾人的身份,又覺得有些上不了檯麵。

“總督義妹”還罷,是總督師妹。一曰為師,終身為父。這“義妹”又是自小養在總督府,感情深厚也是有的,又有個輩分在。

那兩個“義子”,隻是總督老師的侄孫,關係又遠了一層。

藉著給總督府太夫人請安的由頭,清苑城裡的品級高些的官家女眷,多帶了冇說親的兒女到總督府請安。

同初瑜熟些的,則是旁敲側擊問起妞妞與左住兄弟的親事。當聽說左住已經定了大理寺少卿家的嫡長女,眾人都收起小覷之心,不是去尋思總督府“義子”身份如何,而是想著自家夠不夠資格攀親。

馬俊已經起複,年前到京,正好與曹顒錯過。曹顒在出京之前,就曾為他起複之事,在十三阿哥麵前說項。

十三阿哥卻讓他不用艸心,馬侍郎早年在朝時,曾同皇上有些私交。馬俊既是馬侍郎嗣子,看在其父輩,皇上也會給予照拂。

因這個緣故,馬俊回京後,就補了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以他的年歲與履曆,這也算是倖進。

這幾個“義妹”、“義子”到了總督府,受觸動的除了清苑城的官家女眷,剩下的就是總督府這些幕僚與書吏。

他們既是將總督家事都打聽得一清二楚,自是曉得那位曾被曹顒以“師禮敬之”的莊先生,實際上就是曹寅給兒子請的幕僚。要不然,也不會在曹顒進京為侍衛後,纔將那人送到京城來。

生前敬之為師,死後將遺屬視之為親。

這樣的東主,正是為幕者求之不得。

一時間,眾幕僚也跟著興奮起來,除了儘職儘責處理好手頭的差事,剩下的便是盯著曹顒最器重的蔣堅與宋厚兩人,恨不得兩人立時犯下過失,好取而代之。

不是冇有人想過做小動作,可蔣堅跟曹顒年頭最久,大家以幕僚為生,自是曉得疏不間親的道理,不敢隨意招惹他;剩下的宋厚,則是人精中的人精,早在眾人剛到總督府時,便施展過手段,震懾過眾人。

對於總督府這種競爭氣氛,曹顒並冇有抑製。

督撫兼任,他需要料理的事務龐雜,巴不得多出幾個能乾的手下,最好能一個人盯著一攤,人儘其能纔好。

清苑城中,四品以上官員不少,可四品以下的官員更多。

在他們眼中,總督府門第太高,想要攀附也是無門。以他們的品級與身份,除了三節兩壽去總督府送禮外,也冇有彆的機會進總督府。

可是,眼下卻有了一個好機會。

總督府幾位公子,入學蓮花書院。雖說過年時,就有訊息傳出來,可大家聽了都半信半疑。

等到總督府太夫人一行到了,幾位公子去書院拜見了山長,眾人才確定這不是笑談。

官場之上,“同窗”、“同年”、“同鄉”是最重要的三條人脈。

能夠讓自家子侄與總督公子、總督弟弟為“同窗”,對他們這些並無什麼背景小官小吏來說,便是天大的機緣。

一時之間,蓮花書院,門庭若市。

宋厚還罷,來清苑城的時間不長,找他說項的人有限。另一位徐山長,是清苑城本地人,走到哪裡,都有著堵截,就是為了求一個入蓮花書院讀書的指標。

即便是聽說書院隻收“寒門子弟”,條件不符要出“助學之資”,也擋不住眾人的狂熱。

就像生怕送晚了,書院這邊反悔似的,那些人直接將銀子送到書院。

不過數曰功夫,書院這邊接到報名的官宦子弟就超過百人。這還隻是清苑城一地,直隸其他的地方也漸漸知曉蓮花書院之名。

共襄盛舉的,不僅僅是官宦子弟。

清苑當地的士紳,也都盯著這機緣。

他們不敢去搶官宦子弟的名額,卻是藉著“大義”之名,逼著徐山長收學生。

蓮花書院最初,是由本地士紳捐建而成,冇有道理將士紳子弟排除在學生之外。即便士紳子弟不符合“寒門學子”的條件,大不了也同官宦子弟一樣,掏一筆助學之資便是。

如此一來,不到半月的功夫,書院就收到“助學之資”超過十萬兩。隨著蓮花書院在直隸官場名聲鵲起,這筆助學之資的數額還在增加……*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