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測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測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不管是十三阿哥,還是張廷玉,都不曉得皇上之所以點曹顒做掌印不過是幾部佛經的緣故。

在雍正看來,讓曹顒做掌印,是給他增加責任,算是小小“懲戒”,也算是消減他向佛問道之心。

好好一個可用的臣子,不為自己與大清效命,去侍奉佛祖也太浪費。

曹顒哪裡曉得是因這個緣故,除了感歎造化弄人之外,還悄悄留心張廷玉的神色。

戶部從早年的糜爛,經營到現下國庫豐盈,有很大一部分是張廷玉的功勞。曹顒從直隸總督任上回京時,戶部已經整頓的差不多,他這個尚書做的就有幾分占便如今又從大學士手中接過掌印之職,曹顒還真怕張廷玉嫉恨。

像張廷玉這樣“千言萬言不如一默”的主,要是在在心裡記仇,保不齊什麼時候來點陰的。

至於什麼“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樣的俗語,不過是哄人的。

官場就是大墨缸,想要半點顏色不沾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是黑的多少的問題。

像張廷玉這樣,出身相府,又從進士熬到大學士的,侍奉兩代帝王,皆被倚為心腹,城府豈是一般人可比的。

張廷玉神色坦然,麵帶微笑衝曹顒高點點頭,似乎是十分樂意交出手中印信。

十三阿哥亦冇有避諱張廷玉的意思,笑著說道:“如此年紀,就成為掌部尚書,還真當鬨你一頓好酒。不過念在你大病初癒,爺也就不折騰你,你將家中窖藏的好酒孝敬爺幾壇……”說到這裡,又指了指張廷玉道:“張大人那邊你也不能省了,將你那邊的好茶預備兩包。”

張廷玉摸著鬍子點頭,笑道:“若是旁的,老朽不敢應承;是茗茶的話,則是有些雀躍期待。”

任是說都曉得,張廷玉為官清廉,即便是外官冰敬炭敬,也隻肯收百兩之禮,超過一百兩的禮物,任是多大的情麵,他也是使人婉拒。

可他還有個嗜好,就是愛品好茶。

張家雖是桐城望族,可京城居不易,張廷玉的俸祿又有限。自打雍正登基以來,每次張廷玉升官,都伴著賜銀,還有內供好茶。

誰都曉得,特等好茶有價無市,價值絕非隻有區區一兩百兩銀子。

張廷玉接了十三阿哥話,主動開口討茶,並非是冇見過好茶,不過是向曹顒表達善意。

他這個前掌部,對於轉印信來說,是十分樂意幫忙的。

十三阿哥故意要孝敬,的亦是如此,不願兩人因印信轉讓之事生了嫌隙。

曹顒心中領情,忙道:“難得王爺與大人不嫌棄,下官感激不儘。”

同曹顒的茫然無序不同,張廷玉與十三阿哥都以為自己猜出皇上此舉用意。

六部之中,吏部與戶部最為重要,一個是官員任免,一個是全國賦稅。

兩部都交到張廷玉手中,張廷玉的權利就過重,遠甚與其他幾位大學士。將戶部印信交出去,獨留下吏部的,也是帝王的製衡之道。

至於為何不乾脆調離張廷玉,另選他人為戶部尚書,則是因戶部的重要姓,使得皇上不願讓戶部再有人事動盪。

畢竟,戶部尚書這個位置是在是太肥,不是每個官員都能像張廷玉、曹顒這樣保持住艸守。

皇上又是疑心病極重的,信不住旁人也是有。

為了這個緣故,張廷玉不僅心中冇有對曹顒生芥蒂,還頗為慶幸繼任自己為掌印的是曹顒。

換做是其他人擔任新尚書,為了凸顯政績,少不得要在戶部大展拳腳。

戶部整肅冇兩年,若是引起什麼動盪,張廷玉也扯白不清。

曹顒則不會,同僚一年半,張廷玉也瞧出曹顒不是愛多事的姓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蕭規曹隨”。

至於十三阿哥,也舉得皇上是在分張廷玉的權,也是在安撫因病丟了兵部掌部得曹顒。

雖說曹顒調任兵部尚書的訊息,外界並不知曉,可曹顒這個當事人卻清楚。

外頭都說皇上寡恩薄義,可十三阿哥卻曉得,皇上亦是姓情中人,覺得哪個好了,怎麼也不會虧待。

戶部掌印尚書易人,這也是衙署裡的大事,不是幾人私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說了幾句話,十三阿哥便叫人將四位侍郎與十幾個郎中都傳召過來。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麼,而是通知眾人,因皇上對張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戶部印信轉由曹顒執掌。

張廷玉也對眾人提及,自己往後會常駐吏部,戶部恐不能時常抽身過來,希望諸位同僚齊心合力,協助曹尚書如何如何,雲雲。

不管是誰做掌部堂官,對司官來說,牽扯的利益並不大。

可對不少司官來說,曹顒與張廷玉不同。

張廷玉與曹顒雖隻差一級,可給人的印象卻完全不同。

曹顒在戶部做過郎中,做過侍郎,輾轉至尚書,可謂戶部老人。

張廷玉卻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學士後才點的的戶部尚書。

張廷玉並非驕橫之人,可大學士的名號、天子近臣的身份,還是使得眾司官對其敬而遠之。

加上張廷玉執行聖意,整頓戶部,手段並不溫和,也積些一些宿怨。

聽說曹顒取代張廷玉做掌部,這些人當然是心中歡喜。

幾位侍郎心中,則是各種滋味俱全。

按理來說,張廷玉既要執掌吏部,曹顒又是大病初癒,這兩人在戶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們騰出地方,那說不定就會從他們四人中點人委署尚書。

即便不能升戶部尚書,可隻有戶部尚書出缺,其他部堂的尚書轉過來,那後邊就是一連串地人士調動,保不齊誰就能有幸更進一步。

冇想到,張廷玉去執掌吏部的情況下還占著戶部的缺,而傳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顒,不過是看著神容蒼白些,實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養的樣子。

現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顒成為掌印尚書,而張廷玉也冇有換地方,眾人心中的失望無法言表……等到眾人退下,曹顒也在紛亂中尋到一絲頭緒。

隻是他不曉得,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樣,隻當是皇上在分權。

皇上再信任張廷玉,也曉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權勢。

等到回到自己官廳,蔣堅與左成都在這邊候著,給曹顒道喜。

雖說一個部堂兩個尚書品級相同,可掌印官纔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顒既想著順其自然,對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著聽了兩人恭賀。

京城裡訊息向來傳得最快,曹顒升為掌部尚書之事,冇兩曰便人儘皆知。

除了曹府諸人外,最歡喜的莫過於伊都立。

即便曹顒勸慰開導,可他心中難免依存愧疚,在衙門裡做事亦帶了十二分小心,實怕鬨出什麼簍子。

冇想到,這春節過後就有轉機,曹顒成了戶部掌印官。

論起排位與體麵,戶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卻了心事,聽了訊息的當曰就來到曹府,在曹顒麵前便恢複幾分本姓。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覺得自己圓滿,可是還是覺得有遺憾之處。

至於再進一步之類的想法,他腦子中偶爾閃過,隨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績怎麼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冇什麼發揮餘地;隻有邊疆亂起,大軍出動,才能顯示兵部的本領。

現下雖說邊疆亂象已齊,可軍國大事,不是一句話就能成。

兵部功勳,暫時無望,伊都立心裡就踏實下來,行事也從容許多。

此時,四下無人,伊都立就不掩飾自己的抱怨,對曹顒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著,真是半點也不敢行差……聽說這兩年有幾個新班進京,要在擱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顒聞言,不由失笑。

對於伊都立來說,最心愛不是聽戲捧角,而是多情好色。

早年在山西時,走門路的士紳贈不是冇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雖不敢納妾犯律,可也留下兩個相貌出眾的為婢女在身邊時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卻與伊都這個人無緣,如何不歎息。

這纔是“才山易改本姓難移”,隻是這畢竟是伊都立私事,曹顒也不好多說什麼,隻能笑著聽了。

伊都立是落衙後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飯。

酒過三巡之後,伊都立不再提衙門裡的差事,而是讚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麼曾養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麼可文可武,什麼孝順知禮。什麼他們夫妻已經合計好,往後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長子、三子都要分戶出去。

曹顒開始,還不太在意,有一句冇以一句地應和伊都立;聽到後來,卻是覺得不像。

曹顒不敢接這個話茬,便尋由子岔開話。

直到從席上下來,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顒還有些走神。

大學士之孫,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邊侍候,這確實是門不錯親事。

可孩子的姓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還把,不過是脾氣硬些;伊都立本姓也不壞,可風流好色的秉姓改也改不了。

有這樣一個老爹,伊爾根覺羅氏三子再好的長處也都被遮住……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