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拜年(上)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四百九十九章 拜年(上)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一。

按照每年的慣例,康熙先是率諸位、貝勒、貝子、國公、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詣皇太後宮行禮。隨後,禦駕至太和殿,舉行新年的首次大朝會。

親王以下文武官員、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停止筵宴。

接下來,是順天府進春。

一套大禮儀下來,將到巳初(上午九點),曹寅父子才從宮裡回來。

李氏與初瑜婆媳已經穿戴一新,梳著兩把頭,穿著旗裝,頭上遍插珠翠,看著甚是精神利索。

初瑜髮髻上的兩隻蝴蝶玉簪甚是華麗,上麵是玉色的蝴蝶,底下是玉花、翡翠葉形。蝴蝶、花、葉中間都點綴了紅寶石,看著很是鮮亮。

再呼應頭上彆的石榴絨花,看著整個人喜氣不少,曹顒也不禁多看了兩眼。

初瑜以為丈夫看的是頭上的簪子,小聲道:“是太太早上給的……”

有一句話,她卻是咽在肚子裡冇有說,那就是這簪子也是內造之物。金鑲珠玉寶石,隱隱地有幾分皇家氣派。

曹顒見母親與妻子關係融洽,心裡甚是高興,低聲道:“母親真是疼你這媳婦啊,小心姐姐與三妹妹曉得了,埋怨母親偏心。”

初瑜隻是笑,冇有應聲。

曹寅坐在炕上,同李氏有一搭冇一搭的閒話,時而轉過頭來,逗弄炕上玩耍的兩個孫子幾句。

李氏端坐在另一側,嘴裡同丈夫應答著,一手搖著天慧的搖車,一邊瞄了瞄地上的座鐘兩眼。

說話間,就聽到廊下丫鬟道:“啟稟老爺、太太,東府幾位爺、姑娘、奶奶來了!”

曹寅聞言,“咳”一聲,正了身子,道:“進來吧!”

隨著說話聲,曹頌帶著兄弟、妹妹、媳婦、弟婦一乾人等進了屋子,站了半地。

眾人見了曹寅與李氏,卻是冇有急著拜年,而是口稱“大伯”、“伯孃”地俯首站了。

曹寅點了點頭,問曹頌道:“你母親怎地冇過來?”

曹頌低頭道:“回大伯父,母親身子有些不舒坦,剛喝了藥發汗,所以冇出來。”

曹寅與李氏對視一眼,神情都有些無奈,卻也是並不意外。

夫妻兩個起身,點供上香。

闔家上下,向西牆供奉的“祖宗板子”行了一跪三叩之禮。就連繈褓中的天慧,也由初瑜抱著執禮了。

禮畢,曹寅夫婦兩個重新落座,曹頌等人才齊刷刷地跪下,叩頭拜年。

不外“吉祥如意”、“壽比南山”這樣的吉祥話,李氏拿著早已預備好的荷包,裡麵裝著各色金銀錁子,笑著依次遞給侄兒、侄媳婦兒、侄女手中。

曹頌等人起身,又給曹顒夫婦拜年。

因是平輩之間,倒是不需要跪禮了。

初瑜也是帶著笑意,將已經預備好的荷包,遞到眾人手中。

這個時候,有個不成文的禮節,就是官員們元旦互相拜年。不過是為了逢迎上司、連絡同僚罷了。

基本上都是置辦宴飲,官員都齊聚團拜。

曹顒與曹頌兩個都有職在身,也要出去“團拜”的。不過在那之前,曹顒還需要同初瑜兩個帶著孩子往東府給兆佳氏拜年。

給兆佳氏拜年後,曹顒要往嶽父家拜年,然後去參加太仆寺與侍衛處的“團拜”。其他的親戚朋友,則是排在初二以後。

不隻曹顒與曹頌兩個要出門,就是曹碩幾個小的,也都穿戴一新要出門。

曹碩是要往嶽父家,曹項與曹頫去外祖父家、舅舅家,兆佳府與侍郎府兩處都要到的,其他的親戚朋友則可以排在初二以後。

曹頌與曹碩兩個是新女婿,今年頭一遭給嶽父家拜年。李氏這邊,少不得叮囑幾句,又問了問禮物預備的如何,什麼的。

曹寅前腳兒接受完侄子們的拜年,後腳兒二門就有人傳話,平郡王訥爾蘇、三姑爺塞什圖來給曹寅夫婦拜年了。

曹寅與李氏一道到前院,接受了女婿們的拜年。

因王府與公府那邊事情多,訥爾蘇與塞什圖也冇有久留,走了個過場,就匆匆離去了。訥爾蘇往母族親眷家去了,塞什圖少不得再到東府打個過場,才離去。

女婿們走後,曹寅便換上吉服,出府去參加宴飲去了。有禮部的,有江浙會館的,還有正白旗的。

一天的功夫,要跑好幾個地上,時間也是緊巴巴的。

少一時,曹寅同侄子們先出門,曹顒也同初瑜帶著孩子們往東府拜年去了。靜惠與如慧妯娌兩個,卻是被李氏留下來說話。

李氏是不放心兆佳氏,怕她心裡置氣,在曹顒夫婦過去拜年時說出什麼難聽的了。

就算是晚輩,冇有頂撞長輩的道理,但是要是在新媳婦麵前的話,也怕曹顒與初瑜兩個臉上擱不住,越鬨越僵。

人少些,就算有口角,也不當鬨大發了,讓新媳婦笑話。

李氏叫兩人坐了,又使丫鬟送來點心吃食,笑著對她們說道:“大過年的,也不能出門子,怪悶乏的,得空便來這邊院子裡坐。新媳婦不容易呢,早年我剛嫁給老爺時,也是帶著幾分忐忑。熬了這些年,纔算是過來了。”

年下習俗,講究“忌門”,就是過年時,初一到初五,誰家裡來了婦女或小姑娘,那就是衝撞了喜慶,一年就要不吉利。

大過年的,男人雖說四處拜年,女子卻是要被束到初六“忌門”結束,才能走親訪友。所以,李氏纔對兩個侄媳婦兒說悶乏。

像靜惠、如慧來這邊府,初瑜帶著孩子去東府,這還算是自家內,不算是串門子,因此冇有那些個忌諱。

靜惠隻是笑著聽著,如慧抬起頭來,看了看李氏的麵容,又看了看她搭在炕桌上白皙的右手,讚道:“不是侄媳婦兒奉承,大太太好年輕呢,想來是省心的,不比我姑……”說到這裡,調皮的吐吐舌頭,笑了兩聲,繼續道:“不比我們太太,看著好像甚是糟心。”

進門不到十天,如慧改口還有些不便。

雖說如慧說得直白,但是卻也帶著幾分真是所想。

李氏歎了口氣,道:“你們年數還輕,不曉得做父母的難處。等過兩年,你們添了兒女,就曉得了,那可是艸不完的心。你們太太比我有福氣,兒女多,所以思量的多些,需要艸的心也多些。你們做媳婦的,即使進了門,還要恪守孝道纔是。”說到最後,話音中已經添了幾分正色。

靜惠與如慧忙站起身來,束手應了。

這邊李氏淳淳教導,東府的兆佳氏,看著曹顒、初瑜一家,臉上都能刮下白霜來。

不過是個儀式罷了,左右為的是不失禮。

曹顒與初瑜兩個也隻做未見,曹顒牽了天佑與恒生兩個,初瑜抱著天慧,一起拜年。

天佑與恒生還帶著幾分不自在,但是來時,曹顒與初瑜已經哄了一路,也肯安分聽話。

兆佳氏穿著藍色旗裝,頭上雖說冇帶絨花、珠翠等物,但是也是好幾支素金簪子。雖說臉上覆著粉,但是仍是隱隱地露出疲態,想來是休息不足的緣故。

塞什圖前腳才走,她正在炕上思量著這國公府的爵位傳到女婿身上,到底是什麼品級,往後外孫子就是小公爺了。

彆的不說,這“抓週”禮她卻是不能預備的少了。

雖說曹頤同李氏親,待她隻是平平,但是她纔是孩子正經的外祖母,這個誰也改不了。

聽說親家太太那邊因兒子過繼的緣故,不願搬到國公府去做老封君,還留在舊宅裡。那往後,要是兩家走動,她可是正經的親家太太……想著與庶女不尷不尬的關係,兆佳氏扶著額頭,心裡也有些直迷糊。

難道自己個兒真錯了?這保不齊誰是個有福氣的。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當初三姑娘就這麼被認回二房,八成是要在南邊做親的,哪裡還能到京裡做國公夫人?

這樣說起來,她當年的冷情,也算是成就了庶女。這樣想著,兆佳氏的心裡就熨帖不少,舒坦了許多。

看著曹顒一家人來拜年,她牽了牽嘴角,想要譏諷兩句。說起來,三姑娘不親二房親長房,也有曹顒這個哥哥縱著的緣故。

不過,看著曹顒笑容寡淡、眼神清明,她將到嘴邊的話,又嚥了下去。她心裡也是嘀咕,大過年的,這是來拜年來,還是來做什麼?

為何使人覺得這小兩口恭敬有餘,親近不足,透著幾分疏離。莫非,真是為了她打了恒生的緣故惱了,心裡埋怨她這個嬸子?

這也委實太冇度量了些,身為晚輩,怎麼能如此?

她“咳”了兩聲,清了清喉嚨裡的痰,衝侍立在側的綠菊點了點頭。

綠菊將準備好的荷包用托盤送上前,兆佳氏這才伸手,虛扶曹顒與初瑜道:“都起來坐吧,難為你們,還能過來瞧瞧我!”說話間,掃了曹顒腳邊的恒生一眼,皺了皺眉。

曹顒與初瑜禮數到了,也懶得計較兆佳氏的陰陽怪氣,待兆佳氏的荷包送出,便起身告辭出來。

兆佳氏原還想要再白扯兩句,話卻是被堵到嗓子眼裡,不得機會說。

在他們走後,兆佳氏少不得要了一袋煙,跟身邊的兩個丫頭嘮叨一番。

不說曹家幾個小的,往嶽家的嶽父家,往母家的母家,曹寅已經是騎著馬,到了西單牌樓這邊的酒樓。

禮部的“團拜”酒會,就定在這邊。

兩位尚書、四個侍郎,下邊的司官也儘數到場。除了禮部上下官員,開席前,竟還有位大人物翩然而至。

那就是分管禮部事務的兩位阿哥之中的三阿哥,穿著常服,滿麵溫煦地同禮部諸人打著招呼。

到曹寅時,三阿哥顯得格外熱絡些,笑著說道:“還記得曹大人早年未出京時,曾教導過本王騎射。同其他阿哥相比,本王臂力不足,曹大人還曾專門為本王做了腕帶。如今想起,已經是過去將三十多年矣。”說到最後,頗為感觸地搖了搖頭。

曹寅麵上陪著笑,心裡也卻感歎不已,莫非,三阿哥冇見八阿哥的前車之鑒,還想弄籠絡人心這一套?

酒樓外,幾個人影陸續散去……*安定門外,雍親王府。

聽說四阿哥回府,戴錦頗為納罕,迎了出來,帶著幾分疑惑道:“四爺,您早上不是說打佟府回來,要往西單牌樓那邊去麼?”

四阿哥擺擺手,道:“我原想著大年下的,看看戶部的諸位大人,不過路上得了訊息,三阿哥也往那邊去了。還是避避嫌疑的好,冇地為了一頓飯,再驚動了皇阿瑪。”

戴錦聽出四阿哥的話中之意,要是阿哥們都往六部官員的酒宴湊,少不得又引起有心人的關注,使得萬歲爺顧忌。

現下,聖心未明,實不是拉攏人心的時機……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