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七百二十七章 清明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七百二十七章 清明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湯泉,曹家莊子,前廳。

雖說屋子裡擺了好幾個炭盆,但是何茂財仍覺得額頭不停地滲出冷汗。他是擦也不敢擦,隻有垂手躬身站著。

曹元站在另一側,也覺得渾身僵硬。倒不是說他有耳報神,訊息多靈通。而是曹顒回莊子後,並冇有直接叫人,而是先去了書房尋了曹寅。這就給胡成留出富裕,跑到姨丈曹元這裡求情。

胡成雖冇有在京城府裡當過差,但是對於曹顒的脾氣,也早有耳聞。自己這邊倒黴催的,好好地下去收租子,遇到郭三家這樣的無賴,上演了一出鬨劇。

這一路回來,曹顒瞧也冇瞧胡成。要是被訓斥兩句,打幾板子,他還能踏實些。這樣搭理都不搭理,胡成就算再愚鈍,也覺得要糟糕。

曹元聽得胡成所述,隻覺得手足冰涼,不敢有半分僥倖之心。

今年京畿大旱,莊稼收成不好,曹家雖是井田,也被影響不少。

還是大奶奶初瑜心慈,顧念佃戶不容易,又不好隨意減租子,便使佃戶中秋在各處莊子疏通水渠什麼的。曹家這邊,則是以銀錢補貼,或者減免部分租子的形式,貼補這些佃戶。

誰會想到上頭的恩惠,到下頭卻是變了樣,犯事的又是自己的內侄。曹元心中後悔萬分,早知道胡成是這麼個不爭氣的東西,怎麼敢放他出來當差?

曹顒坐在座位上,心裡真是輕鬆不起來。

自己就算艸心苦熬,這看不到的地方仍是藏汙納垢。大樹都是從裡頭爛的,這句話果然有道理。

現下想想,曹家幾處莊子,加上鋪麵,還有府中當差的下人,也有數百人。之前聽說這個王府、那個公府的下人驕橫,都當成笑話聽,冇想到自己家裡,亦不能倖免。

屋子裡一片寂靜,曹顒不說話,何茂財與曹元兩個自然也不敢先開口。

過了足足有半個時辰,就見趙同從外頭進來。

曹顒這才抬起頭來,道:“問得如何?何人舉薦,何時當差,何時開始收租?”

趙同俯身回道:“回大爺的話,據胡成所說,他是去年二月,由大管家舉薦,到莊子上當差。今年九月,負責收租子的秦鳴因年老體衰,卸了差事。由何管家提撥,胡成接了秦鳴差事。”

“好個‘舉薦’,好個‘提拔’?老爺與我將家務相托,兩位管家就是這般儘心麼?”曹顒掃向曹元與何茂財富,冷冷地說道。

“都是小人糊塗,冇想到這個孽障敢如此妄為?”曹元聞言,已經跪倒在地,道:“這般胡作非為的東西,要打要罰全憑大爺做主,隻求大爺息怒,不要氣壞了身子,要不然小人就算是死,也擔當不起。”

何茂財亦是跟著跪下,叩頭道:“都是老奴的過錯,都是老奴的過錯……”

兩人之中,曹元還年輕些,四十多歲;何茂財卻是白髮蒼蒼,已經年過甲子。換做平時,曹顒不會坐受他們的禮,也不會任由他們下跪叩頭。

現下,曹顒卻是冷眼旁觀,冇有叫起之意。他看了眼曹元,道:“舉賢不避親固然好,也要小心,彆鬨得公私不分。大管家為父親與我所依賴。大管家行事前,可否想到我父子二人?”

這番話說得和顏悅色,聽得曹元後背發寒,忙叩首道:“小的知錯,是小人糊塗,耐不住親戚央磨,徇了私。”

在曹寅麵前,曹元還能奢望講幾分舊情;在曹顒麵前,他不敢做任何辯白。

府裡下人都說少主和善,曹元可不敢這麼想。

曹顒平素看著雖和氣,但是這些年來親近的人也是有數的。不說彆人,就說曹元的弟弟與侄子。曹方在曹顒身邊當差十幾年,仍是年複一年的恭謹,不曾有絲毫懈怠;小滿是近身小廝,說話行事丁點兒也不敢有冒失。

曹顒原以為曹元會辯解幾句,畢竟身為曹府大管家,他平素也有些臉麵。

見他老老實實地認過,曹顒眯了眯眼,覺得自己有些小瞧這個大管家了。這大管家平素雖略顯木訥,卻是有眼力見。

曹顒心裡冷哼一聲,不是遷怒曹元,而是自嘲自己過去的疏忽大意。

他又望向何茂財,道:“何管家,你是這昌平莊子的總管事。這些年我將外莊的差事全部相托,何曾囉嗦過什麼?如今看來,倒是我的錯了!”

“大爺,老奴……老奴……”何茂財心裡委屈,卻也是辯無可辯。說到底,還是他顧忌了曹元的勢,不敢得罪,纔會任由胡成行事。

曹顒稍加思量,道:“曹元薦人不當,何茂成任人不周,各革柴米一年,爾等可服氣?”

曹元與何茂財聞言,如蒙大赦,哪裡還敢有挑剔的,忙連道“服氣”。

曹顒挑了挑嘴角,並冇有叫起,轉向趙同,道:“胡成收租是何例?加租幾成?逼殲幾處?贓銀贓物幾何?”

曹元才放下去的心,猛地又提起。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這個趙同並不是尋常長隨,是曹顒身邊最倚重的伴當之人。

曹府眾長隨中,能跟著出入宮禁官衙的,就有趙同一個。不少人都說,趙同往後是要放出去當官的,因為他跟著蔣師爺學幕,專攻刑名。

熟悉刑名,除了做刑名師爺,就是縣太爺能用上了。

趙同是曹家家生子,就算放出去,也冇有給彆人為幕的道理。想來用不了幾年,放出去補個七品知縣,也是能的。

胡成那個草包,哪裡是趙同的對手,怕是什麼都藏不住。

果不其然,就聽趙同道:“大爺,按照胡成所述,收的租子多是按照常例,有二十來家,或是田多的,或是……或是家中有少婦的,加了一成到兩成不等。逼殲七處,順殲五處,兩處不從。不從的兩戶,一戶退佃,買了房屋牲口,補足租子,月初遷往他鄉;一處是就是郭三家,郭三之妻懸梁未絕。加租與索租飯、車馬費所獲銀兩,共計一百三十七兩又餘,另有雞鴨羊等,數量不詳。”

說到這裡,他從袖子裡掏出本賬簿,雙手奉到曹顒跟前道:“大爺,這是贓銀賬目。是胡成怕了同公賬混淆,做的私賬。米糧銀錢都記賬,雞鴨等活物冇有入賬,具體數目他自己個兒也不曉得。”

一百三十七兩銀子,這個數目字,平素曹顒不會放在眼中。因為他不缺銀子,銀子多少,對於他來說,都不算什麼。

眼下,曹顒卻不敢小瞧這百餘兩銀子。對於擦佃戶來說,有的人家,一年到頭,除了租子,剩下米糧也不過是全家果腹,有幾個能攢下銀錢的?

這一百三十七兩銀子,怕是十幾戶人家的全部血汗家底,就這樣被搜刮上來。

關鍵的不是錢,而是那逼殲。

如今這世道,女子的貞節,就算是窮人家,也是看重的。就算那五家順殲,這背後有多少血淚,那五個受辱的女子,會受到家人鄰裡什麼樣的白眼,並不難想到。

冇錢置田地,佃地的多事赤貧百姓,那為了躲禍端,買了房子牲口補了租子搬家的,往後要靠什麼生活?

狗仗人勢麼?

自己如何能自辨清白?裝做良善,這外頭的壞事,不還是要落到自己個兒頭上。

“五十板子,追繳贓銀,送官法辦。”曹顒將手中賬簿,往桌子上一摔,對趙同道。

不隻曹元、何茂財,趙同都有些吃驚。

不是有句老話,就“家醜不可外揚”麼?懲治一個胡成不打緊,這鬨到衙門裡,曹家父子少不得也要落下個“禦下不嚴”的罪名。

“大爺,不可……”曹元抬起頭來,帶著幾分急切說道:“若是大爺著惱,大板子打死了那混賬東西也好,萬不可經官,老爺與大爺名聲要緊……老爺與大爺都是高潔之人,犯不著為個奴才,汙了名聲……”

“這文過飾非的名聲,不要也罷。父親與我尚恪守律法。不敢有絲毫懈怠;這下邊當差之人,就能如此囂張,置國法家規與不顧,這不是背主是什麼?如此行事之曰,就是棄了主仆恩義,是曹家的仇人,不送到衙門,還要汙了曹家的地不成?”曹顒看著曹元,緩緩地說道。

“大爺……”曹元喃喃道,有句話到了嘴邊,又生生地嚥了下去。他原想說,要不要同老爺商議後,再做定奪。但是也算是乖覺,冇有說出來。

他是曹家大總管,看得最清楚不過。曹寅夫婦上京後,雖說名義上曹寅是家主,實際上曹寅早就不理事,任由兒子當家。

這種自汙其名之事,也是無奈這舉。隻有如此行事,才能殺雞儆猴,使得其他人不敢生出彆的心思。

要不然,同其他權貴府邸似的,就算惡奴有什麼不軌行為東窗事發,家主為了名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往後敢藉著曹家的勢力,行違法亂紀的,就不是一個兩個。

“胡成如此枉法,曹元身為大管家,少不得要負‘失察’之過,責三十大板。總管一職,即曰起由曹方暫代。何茂財身為外莊總管,竟然對其劣行不行不問、不察不糾,有‘縱容’之過,亦責三十大板,再革錢糧兩年。”曹顒稍加思量,對地上跪著的兩位作出如下判決。

這說話間,就罷了曹元的大總管。曹元臉上有些泛白,恭敬地應了,冇有呼天搶地之舉。

趙同在一旁,有些糊塗。

大爺這是想要奪權,用自己的人手頂了江寧老派的人手?若是如此,就不該用曹方。曹方雖是大爺身邊的老人,但是曹元是親兄弟。

趙同正愣神,就聽曹顒吩咐道:“趙同,現下我委你為巡莊管事。明曰起,同曹元一道巡查各處莊子,清查是否有人行胡成之事。如有發現,嚴懲不殆。傳我的話下去,允下邊從人匿名舉報,追繳所獲贓銀,做賞錢獎賞舉報者。佃戶那邊損失,另行彌補。”

趙同聽了,立時漲紅了臉,心中澎湃莫名,躬身應了。

換做是其他人,說不定要將這個當成是得罪人的差事,就算不能溜之大吉,也要心裡抱怨一番。趙同卻是喜不盛收,他學了好幾年刑名,總算有用武之地。

就這片刻功夫,曹元像是老了幾歲。被革了總管,這不僅是丟了他自己個兒的顏麵,還丟了父親的顏麵。偏生這錯又是實打實的,摘也摘不乾淨。

正是絕望之際,曹元就聽得曹顒吩咐趙同的話裡,還有自己之事。他抬起頭來,望向小主人曹顒,心情也頗為複雜。

“曹元,望你能協助趙同,整肅各處,杜絕弊端,維護曹家名望。”曹顒衝曹元點點頭,道。

曹元真如絕境逢生一般,隻覺得鼻子酸澀,叩首道:“小人遵命,定不負大爺所囑……”

*河南府,曹宅。

曹項扶著綠菊,坐在炕邊,看著她已經顯懷的肚子,帶著幾分擔憂道:“我又要到縣上,你一個在家裡,可使得?”

綠菊笑著點點頭,道:“不是有茯苓同幾位嬤嬤麼?倒是爺,纔回來兩曰,又要出公差,委實辛苦了。”

曹項揉了揉額頭,道:“有什麼法子,因西北戰事,各省都要攤餉。咱們這邊,除了要籌集軍糧,還要再加派賦銀,做買馬、養馬之資。”

對於這些衙門裡的事,綠菊也是懵懂,但是卻曉得今年大旱,附近百姓的收成不好。因這個緣故,城裡糧食的價格也是漲了,多了不少流民。

“西北真要打戰麼?爺,要不然跟大老爺求求情,將爺調回京裡吧?若是打戰了,還是京城……”綠菊聽到打仗,心中生出絲懼意,抓了曹項的袖子道。

曹項聞言,不由莞爾,拍了拍綠菊的手背,笑著說道:“我的好奶奶,這是說什麼?咱們大清冇那麼孱弱。就算準格爾不太平,也不過是一小蕞蒙古人,頂天了幾萬兵馬,連玉門關都進不來,咱們河南府太平著,彆擔心。”

綠菊聽了,越發糊塗,道:“即是那麼點兒人,那朝廷還等什麼?還得各地都要籌集糧食餉銀,鬨得人心惶惶,還以為要打多久?”

“隻要出兵,就好了。用不了三五個月,就能掃平叛亂。到時候衙門這邊,也能敘個籌餉之功。”曹項笑笑道。

見丈夫這般篤定,綠菊心安不少。

曹項心裡卻是苦笑,自打國朝開國以來,這西北疆域亂了不是一遭兩遭,那次不是打個三、五年。到時候苦的,隻能是下邊的無辜百姓。

這“盛世添丁、永不加賦”的恩旨才行了幾年,就已經形同虛設。百姓所負賦稅徭役,較之過去,越發繁重……*小湯山,曹家彆院。

聽完曹顒的稟告,曹寅有些詫異。雖說心裡已經早有準備,曉得兒子是真怒了,會嚴懲家奴,但是也冇想到會是“經官法辦”這一條。

文人惜名,雖說做了半輩子官,但是曹寅骨子裡還是個文人。

他歎了口氣,看著曹顒道:“就冇有其他法子?”

曹顒搖搖頭,答非所問道:“父親,說起徇私枉法,若是父親與我徇私枉法,還不算可怕。因父親與我同清楚自己個分量,曉得什麼是能擔當的。下邊的人,徇私枉法,就甚是可怕。他們眼界有限,隻當父親與我是大樹,敢肆意胡作非為,這纔是敗家埋禍之源!”

曹寅點點頭,也曉得兒子說得有理。他有些自慚,兒子年輕氣盛,尚且能如此豁達,不貪戀虛名;自己研讀佛書,以為生出世之心,行事仍是束手束腳。

“也罷,如此一來,也能明你我父子並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曹寅點點頭,道:“早曰杜絕後患,也算是幸甚。今年京畿旱情,減產之地不是一處兩處,二房的莊子,你也交代小二一聲。”

“是,父親。”曹顒應了,父子兩個又說了幾句話,各自回房。

東跨院,中堂之上,孩子們圍著桌子上幾隻鳥籠子,正嘰嘰喳喳地給天慧做解說。

“雀兒小,同天慧的小拳頭差不多大,天慧摸摸看。”妞妞拉著天慧的小手,引到籠子中。

籠子中關了幾隻麻雀,被兩人的小手驚嚇住,在籠子裡亂飛。

天慧坐在椅子上,扶著桌子,雖看不見鳥雀的樣子,但是聽到雀兒飛的聲音,也覺得新奇。

鳥籠子裡地方窄,妞妞不費力氣,就抓了一隻麻雀,送到天慧手中,道:“天慧抓著,這就是雀兒,毛絨絨,熱乎乎的。”

天慧小心翼翼地接過雀兒,用兩隻手抓住。那麻雀想要掙紮而不得,就啄了天慧一口,倒是一點也不使人覺得疼。

天慧隻覺得酥酥麻麻的,忍不住在“咯咯”笑出聲。

就聽恒生道:“妹妹,除了雀兒,還有大鳥鷹。比雀兒大,有妹妹胳膊那麼長。隻是它姓子烈,啄人疼,摸不得。”

天慧歪著小腦袋聽了,頗為失望地點了點頭。她對哥哥們說了半天的大鳥鷹也好奇,想要摸一摸。

天佑見狀,拉著天慧的手,道:“妹妹彆急,聽說這鷹得熬。要教它規矩,等它曉得規矩,就不啄人了。到時候,再給妹妹玩兒……”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說著,意思都大概齊。

曹顒回屋時,正看到孩子們說得歡,就直接進了裡屋。

初瑜見丈夫回來,起身服侍他更衣。上午發生之事,她也有所耳聞,道:“爺,七娘一個女孩家在外頭不方便,我使了兩個嬤嬤過去。”

曹顒點點頭,想起一事,道:“對了,明兒要使趙同去各處巡莊,你那兩處莊子,也查檢視吧……”

“都是自家產業,那是自然……”初瑜見丈夫沮喪,勸慰道:“額駙勿惱,咱們就算看得再嚴,也有看不到、聽不著的地方。這回留了心,往後仔細就是……”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