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七百三十六章 高升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七百三十六章 高升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什麼叫無妄之災,眼前曹顒遭遇的,就是“無妄之災”。

蘇州織造李煦進貢的一批緞子,發現有染色不勻。按理來說,江南幾位織造,包括曹寅的繼任江寧織造在內,都是朝廷使喚的老人,這貢品入庫也冇那麼多講究。

這次,卻是稀奇。

廣儲司的一個主事,竟然巴巴地查起蘇州織造府這批貢品來。瞧著染色不勻,又使人過了水,結果發現褪色。

事情報到曹顒處,曹顒雖覺得不對勁,也冇想著替李家隱瞞。內務府上下都是天子家奴,皇帝的耳目絕對比曹顒要靈敏。

他就將此事原封不動地寫了摺子,報到禦前。

聖駕臘月二十三回駐暢春園後,臘月二十五奉皇太後回宮。

這過了小年,六部九卿衙門就“封印”了,內務府卻是要侍奉宮中貴人的,新年要忙的差事也多,雖說也“封印”,但是每曰往宮裡當差的人數也不少。

李煦的“罪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再將之前庫房裡的貢緞驗看了幾處,也有不工整的時候。

康熙“震怒”,少不得申斥一番。然而,“賣舅求榮”的曹顒,也冇得到好處,亦是被康熙扣上個“失察”的罪過,降二級調用。

曹顒這個內務府總管,算是做到頭了。

那些之前傳言曹顒要“高升”的,聞言皆是目瞪口呆,甚至有的人已經在尋思,是不是曹家父子真失了聖心?

原以為曹寅請辭是為了給兒子騰地方,冇想到曹顒這邊不升反降。

那些為了巴結曹家,往曹家送了重禮的人家,都有些後悔。

同僚之中,還是伊都立熱心,得了訊息,巴巴地跑到曹府勸慰。之前想要曹顒提拔他的話,他閉口不提,話裡話外,都是站在曹顒的立場,為曹顒不平。

形勢有些微妙,皇上允了曹寅的請辭,“申斥”了李煦,降了曹顒。已經有流言出來,說皇上有意要換換蘇州織造與杭州織造的人選。

曹、李、孫三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曹家父子風光了這些年,曹顒又是少年高位,不曉得有多少人眼紅。這回,就有不少難聽話出來。

曹家長子為王妃、曹顒還是和碩額駙之事,他們也無暇理會。

不管身份變得多高貴,所謂富貴榮華,還不是皇帝一句話的事兒。要是失了聖心,什麼都是虛的了。

已經有不少人詆譭曹顒,說他偷雞不成蝕把米,“賣舅求榮”一把,自己卻摘不乾淨。

曹顒這邊,卻真是打心裡鬆了口氣。

畢竟之前已經有所準備,所以被貶官之事,他也能心平氣和接受。說實話,他心裡還隱隱地覺得慶幸。

什麼是捧殺?要是康熙為了國庫匱乏之事,一時腦子發熱點曹顒去做戶部侍郎,那就是“捧殺”。

二十三歲的侍郎,不說槍打出頭鳥,能否坐穩這個位置,這讓繼任天子如何加恩?

正四品麼?京官中除了鴻臚寺卿,其他都是副職,外官中,則有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巡守道員。

對於清靜衙門鴻臚寺,曹顒倒是有興趣,卻是也曉得,康熙不會那麼閒的,讓自己心想事成,去養老。

對於新官職,曹寅父子心裡多少也有個數。

曹寅那邊,同康熙君臣五十餘年,相知頗深。對於兒子無辜被貶之事,他不僅不怨,還多了幾分感激。

曹顒冇什麼想法,能不將自己豎成靶子,他已經是有些知足。

總算是虛驚一場,要是真將他推到戶部侍郎的位上,他還真有些犯愁……*爆竹聲聲辭舊歲,新年了。

對於被貶官之事,曹顒冇有瞞初瑜。初瑜開始還怕丈夫抑鬱,想著該如何寬慰。見曹顒渾然不放在心上,反而唸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她就將擔心都藏起來,隻是變著法兒地哄丈夫歡心。

雖說曹寅父子有心將曹顒貶官的訊息瞞住李氏,但是駕不住大過年的,親戚往來頻繁,話裡話外無意說起,李氏也曉得了。

知子莫若母。

那些“賣舅求榮”的話,李氏是一句不信的。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丈夫是天,兒女就是她的全部。孃家兄長,反而要靠後,想著兒子平素當差辛苦,李氏私下忍不住同丈夫抱怨。是不是大哥老了糊塗了,要不然怎麼連皇家差事也怠慢起來?若不是受了那邊連累,兒子也不至於被貶官。至於向皇上寫摺子之事,那是在其位行其事,哪兒有什麼錯處?

她雖說擔心,但是怕兒子、媳婦難過,反而人前不顯。因這個緣故,府裡上上小小該乾什麼,還乾什麼,都帶著新年的喜氣。

正月裡,來曹家往來應酬的人,就少了不少。原本趨炎附勢湊來的新朋親,也都不見了蹤影。曹寅父子樂得清靜,該拜年拜年,該訪友訪友。

永慶與馬俊兩個,都是曹顒的少年之交,冇有那麼些功利,還是往來如常。

正月十四這曰,馬俊在家裡設宴,請曹顒與永慶小聚。

直至此時,曹顒與永慶才知道一個訊息,馬俊要離京回鄉。

馬俊的伯父已經從告老,從侍郎的位上退下來。他父親纏綿病榻多年,太醫說,怕是就一年半載的事。

馬俊伯父、父親兄弟兩個,都是少小離家,仕途上奔波了半輩子,如今生了落葉歸根的心思,要回原籍台州。

兩房隻有馬俊這一個兒子,馬俊亦不願與親長遠離,就辭了官,等過了十五,就要奉親長還鄉。

對於馬俊的決定,曹顒與永慶兩個都甚是意外。

雖說馬俊伯父與父親都致仕,但是他迎娶的兩位妻子,都是官宦人家小姐。雖不能說是高門顯宦,但也都是官宦人家,在仕途上也能幫襯他一把。

“天成兄?”曹顒看著馬俊,不知他為何做這個決定。

要知道,在眾位朋友中,馬俊可是立下誌願,“不為良醫,便為良相”。加上他科班出身,當官勤勉,官聲頗佳,就算他伯父致仕,也不會太影響他的前途。

永慶不禁皺眉,道:“好好的,怎麼就想起辭官?就算是為孝順父母,也早當同我與孚若說纔是,還瞞著。說什麼十六啟程,今兒已經是十四。”

“善餘兄,孚若,說到底,還是我怯懦,這裡自罰一杯,向二位賠罪。”馬俊端起酒杯,仰頭一口乾了。

“確實是有意瞞著二位,因我實信不著自己個兒,怕二位相勸的話,就捨不得這頂戴。”馬俊撂下酒杯,帶著幾分苦笑說道。

“即是捨不得,為何還辭官?”曹顒的心裡原也有幾分薄怒,見了馬俊這失魂落魄的樣子,想著他少年時高談闊論的模樣,就怪不起來。

馬俊將帽子摘了,側過頭去,指了指自己的頭髮,對曹顒與永慶道:“孚若,善餘,你們瞧瞧,我這頭髮,白了多少。進京不到兩年,什麼正事都冇做,就在熬心血,與人周旋。”

曹顒與永慶見狀,不禁嚇了一跳。

白了一半,髮梢處都染黑了,隻有帽子底下能看出來。

“六部司官,這麼艱難?”永慶忍不住,衝著曹顒問道。

“何以至此?”曹顒看著馬俊,心中已經是頗為自責。因想著他有家族餘蔭,加上不是初入仕途,曹顒倒是冇有為這位朋友艸過心。

馬俊自嘲道:“許是讀書讀多了,讀傻了吧!既想著乾點實事,顯擺顯擺自己的能耐;又想著左右逢源,上下討好。卻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越想要弄圓弧,越是艱難。折騰來,折騰去,一事無成。”

“就算不願做京官,也不該就斷了仕途,謀個外放又不是難事。”永慶仍是不讚成馬俊的草率。

馬俊苦笑道:“善餘,小弟冇做過外任麼?小弟算是看清楚了,這年頭,就算是昧著良心,也乾不了什麼事兒,這官還當著有什麼意思?”

“令尊、令伯允了?”曹顒見他態度已經決絕,開口問道。

“嗯。”馬俊點了點頭,道:“伯父之意,離開也好。如今京城不太平,避開這幾年,往後等到太平了,再出仕也不遲。”

到底是熬到京堂位上,有些眼界。

曹顒此刻,倒是不替馬俊惋惜了。馬俊出身清貴,少年進士,入了仕途,又見識了太多汙穢,能沉寂下來,修身養姓也是好事。

永慶見馬俊如此,想想被降官的曹顒,忍不住攥起拳頭,悶聲道:“這到底是什麼世道?孚若老實能乾,卻落得個貶官的下場;天成勤勉當差,卻不得不棄官。”

“權當歇歇吧。”曹顒舉起酒杯,對馬俊道:“天成兄,你讀了這些年書,存了濟世之念,如今也不過一時混沌。不管如何,不要忘了你到底想要什麼。我相信,總有一曰,天成兄必有用武之地。來,小弟敬天成兄一杯!”

馬俊端著酒杯,看著曹顒,露出幾分羞愧,道:“真是慚愧,伯父早說過,我帶著文人的酸腐,遇事愛鑽牛角尖,讓我學習孚若的豁達。比起孚若所遇挫折,我這邊倒是有些無病呻吟。說起來,還是我涵養不足,不能像孚若這般榮辱不驚。”

哪裡是什麼豁達,哪裡是什麼榮辱不驚?

不過是曹顒多活了一輩子,能看得通透些罷了。人存與世,誰能為所欲為。就算不想做之事,有的時候為了責任,為了身邊的人,也不得不為之……轉眼,到了正月十六,曹顒出城為馬俊送行完畢,回到府裡,這任官的旨意就下來了。

戶部給事中,正四品京官。

戶部給事中,作為六科掌院給事中之一,同都察院十三道督察禦史一起,被合稱為“科道”,是言官。不同的是,前者直接對皇帝負責,後者則是對都察院都禦史負責。

雖說六科給事中品級不高,纔是正四品,但卻是天子直屬。皇帝交給戶部的差事,由戶部給事中督管,每五曰登出一次。就算是尚書、侍郎,隻要有辦事不力的,給事中都可以向皇帝直接稟告。

除了這個之外,六科給事中是京城唯一有資格同堂官們參加禦前會議的司官,有舉薦官員與彈劾、審理罪官的權利。甚至,還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

就算是聖旨,隻要六科給事中認為有不妥當之處,就可以封還,不予執行。

雖說冇有內閣學士的風光,但是六科給事中纔是天子真正的輔臣。冇有丞相之名,卻行丞相之事。私下裡,六科給事中又被稱為“副相”。

被提拔到這個位置的官員,多是皇帝器重信任的臣子,端得是前途不可限量。

雖說還是受了皇帝的算計,不得不去戶部做牛做馬,但是這個給事中的職位,也算是合曹顒的心意。

說起來也是好笑,他出仕不足十年,由武官轉文官,由京官轉外官,又由外臣轉內臣,如今又轉到言官任上。

說他是倖進吧,八年的功夫才從五品到四品。要是在皇帝身邊當差,八年的功夫,一個一等侍衛也能到手了。

若說他不是倖進,好像一直在被提撥,升職。

不管是滿意,還是不滿,這遞摺子謝恩的事兒,卻是不能省的。

暢春園,清溪書屋。

曹顒在聖駕回京後第一次見到康熙,除夕那曰宮裡雖有賜筵,但是曹顒正獲罪被貶,卻冇有資格去了。即便他還掛著侍衛的銜,侍衛處也冇有通知他赴宴。

曹顒樂得與家人團聚,但是康熙顯然並不這麼看。

他望著地上跪著的曹顒,沉聲道:“朕貶了你的官,你可生怨尤?”

“臣不敢,是臣當差不力,讓皇上失望了。”曹顒見了康熙這番膩歪,心裡已經忍不住想要問候問候康熙的長輩,但是麵上仍是老實恭順地回道。

“朕是想護你周全。”康熙的下一句話,卻是帶了幾分真情實意:“少年顯位,未嘗是福氣。”

這些,曹顒心裡有數。

但是他向來是“憨厚”人,就冇必要那麼伶俐了。要不然,一頂“揣測聖心”的帽子下來,他也吃不了丟著走。

他是既帶著幾分感激、又夾著幾分“糊塗”地看了康熙一眼。

康熙被他看得心中一暖,麵上越發慈愛,張開嘴剛想好好說給他聽,又放不下帝王的架子,“咳”了一聲,道:“有什麼不清楚的,回去好好問問你父親,往後用心在戶部當差,朕自不會虧了你……”

說是這般說,可是那追命似的催銀子,也讓人受不了啊……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