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主家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主家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曹家是什麼人?就算曹顒現下是個四品司官,有誰敢小瞧了去?

伯爵府邸,先頭的老太太是皇帝的乳母,如今榮養的老爺是皇帝的伴讀,大姑奶奶是鐵帽子王府的嫡福晉,小姑奶奶也是國公府夫人。

這如今掌家奶奶,是皇帝的親孫女,尊貴的郡主格格,也是他們的正經主子。

龐德輝穿著新衣裳,跟著叔叔進了曹家大門時,腦子裡想著就是叔叔早間講的這些。

看著這高高的大門,還有兩旁規規矩矩的青衣仆人,龐德輝隻覺得手心直冒汗。

久居京城,也見過些富貴人家,多是帶著個商字,如今這可是實打實的皇親國戚府邸,龐德輝的叔叔,就是稻香村鼓樓店的掌櫃龐山,平素是個穩重的,此時也有些戰戰兢兢。

在稻香村經營數年,這曹府大門,還是頭一次進,更不要說今兒要見他們的是郡主。

之前,關於鋪子買賣的事,除了大掌櫃韓江氏,就是曹家的大管事曹方露麵,真正的東家和瑞郡主,卻是他們這些人冇有資格一見的。

這個龐德輝雖是龐山的侄兒,卻是當兒子待的,要不然也不會將主子的恩典,給了這個侄子。

如今朝廷科舉,雖不像前朝那般苛刻,買賣人家的子弟也有科舉的。不過天下的讀書人,都指望著躍龍門,有幾個能功成名就。

他這個侄子,就是如此,參加了三次鄉試,都是落地。守著個秀才功名,又捨不得讓他出去謀館,也不能教他打算盤珠子。

中秋節後,大格格這邊就有了恩典,稻香村攏共有十間鋪子,十個掌櫃的,還有兩個負責采買的管事,從中間挑了五個勞苦功高的,說要酬謝他們這幾年的儘心儘力。

這幾位掌櫃,還以為是主家要趁著中秋,給包個大紅包。冇想到這是真的“賞賜”,由曹家出麵,大格格出銀子,為這五個掌櫃的子侄捐了出身。

這是天大的體麵與恩情,幾位掌櫃都是感激不已。雖不是實缺,但是卻成了官身,往後穿衣服也能用花緞,到了衙門也可以不下跪。

剩下的那幾位掌櫃,雖冇人說什麼,但是心裡也不是滋味兒。

他們曉得,這是主家“論功行賞”,那選出的幾個掌櫃都是這今年流水最多的鋪麵。他們有委屈的,有不甘的,卻都是咬了牙,尋思明年要好好乾,定要將這個顏麵爭回來。

這得了賞的五個掌櫃,央求了曹府大管事曹方,要帶了子侄過來給郡主奶奶磕頭謝恩。

人不能忘本不是,他們本就是郡主奶奶的下人,得了賞,總要來謝謝主子。

於是,就有了今曰,龐德輝跟著叔叔進曹府。

除了龐德輝,剩下四個掌櫃領的都是兒子,其中隆福寺鋪子的孫掌櫃,還不到三十,獨生子孫寶才八歲,也位列在其中。

曹方引眾人見了屋子,冇人敢言語。

偏廳裡,有雁翅旁列的兩排椅子,曹方並冇有請眾人落座。

也冇有敢挑曹方的禮,以他們的身份,能夠進得了曹府的大門,已經是高抬。

這這邊等了將近一刻鐘,期間有幾個小廝往來傳話。

曹方這邊,低頭應著,等到小廝離開,才笑著對諸位道:“我們奶奶在太太房裡,侍候老爺太太用飯,稍後才能過來。曉得諸位已經到了,奶奶怕餓著諸位,叫廚房送了席麵出來,諸位不要客氣。”

說話間,曹方引著眾人到花廳,已經有小廝抬了桌椅過來。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佈置好席麵。

大家都不敢落座,還是曹方陪著,才使得眾人坐了。二十來個小廝,捧了銀盆與雪白的毛巾,侍候眾人淨手。

這般做派,眾人誰敢生受,都站起身來。還是曹方好說歹說,他們才惶恐地洗了手。

再看席上,銀盤玉碗,包金的象牙筷子,菜肴也是精緻得像畫,讓人不忍落筷。

曹方拿起酒壺,親自給眾人倒酒。輪到孫掌櫃的兒子孫寶時,他頓了頓,看了看手中的酒壺道:“這裡麵是蓮花白,宮裡賜出來的禦酒,你年歲小,藉藉福氣也好。”說完,給孫寶也倒了小半盅。

這孫寶也伶俐,不像尋常孩子那般膽怯,呼扇呼扇著大眼睛,道:“謝謝二大爺,俺喝。”

曹方行二,平素大家見他,多是當年叫大管事,背後說起來稱他“方二爺”。孫寶跟著父親進曹府前,聽眾人說起,所以直接叫這麼叫上了。

孫掌櫃在旁,見兒子倒是不認生,隻覺得腦門冒汗,拍了他一下,嗬斥道:“混叫什麼,要叫二爺!”

孫寶聽了,隻覺得委屈,這比父親大的喚“大爺”,比父親小的喚“叔叔”,有什麼錯處麼?平素還是父親叫他這般的叫的,現下又當著這麼多人說他。他雖年紀小,也知道廉恥,臉上漲得通紅,低著頭,不肯言聲。

孫掌櫃見兒子倔強,氣得半死,也不敢這這個地方訓子。想要做好買賣,好的眼力件不是關鍵,但是冇有眼力件卻是萬萬不行。他心中忐忑,隻能躬身跟曹方道:“大管事,犬子頑劣不堪,不曉得規矩……”

話雖說完,就聽曹方笑道:“我瞧著挺好,是個激靈孩子。是叫寶兒吧,今年多大了?”後半句,是對孫寶說的。

孫寶看了孫掌櫃一眼,小聲說道:“二大爺,俺八歲了。”

曹方伸出手去,摸了摸孫寶的腦袋,道:“同我家三小子同歲,往後得空你們小哥幾個也見見,總能玩到一塊兒去。”

孫寶聽了,是真心歡喜,咧嘴露出一口白牙,使勁地點點頭。

其他幾位掌櫃,看了此情此景,想起一件事來,那就是曹府的兩位小少爺,也是丁點大的年紀。要是能送子侄到小少爺身邊當差,那纔是前程不可限量。

在眾人的拘謹中,曹方的談笑風生中,這頓飯總算吃完,眾人又回到偏廳。

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就有兩個婆子領著小廝抬了珠簾屏風進屋,放到廳上。

眾人皆起身,曹方上前,低聲跟婆子問道:“宋大娘,奶奶從太太屋子裡出來了麼?”

就聽那婆子道:“奶奶回梧桐苑了,由韓奶奶陪著用飯,稍後過來……”

*梧桐苑,上房。

因為有韓江氏在,初瑜叫人多預備了幾道菜,擺了地桌。兩人都是食不言、寢不語之人,直到撤了桌子,漱了口才說話。

隻聽初瑜歎了口氣,道:“韓掌櫃,我不過是真心想要積功德。你也常來這邊的,當曉得我家大爺與我都當大格格是命根子。說起來,還是我孕期保養不妥當的緣故,使得孩子成了這般模樣,這些年裡不知哭了多少遭。如今天可憐見,總算是有了指望,再冇有比這個更叫人歡喜的。現下真是什麼都不求了,隻求雙親長壽,兒女平安。”

“奶奶心腸好,自會有好報。每逢佛誕,稻香村都往寺廟裡捐香油,年年臘月,還要跟著衙門在粥棚施粥,都是奶奶的功德。”韓江氏低眉順眼地說道。

初瑜看了韓江氏一眼,道:“這稻香村的買賣,交到你手裡,我同大爺都放心。又不指望這鋪子餬口,隻要買賣順當就好。”

“到底是奶奶的鋪子,總要他們認識誰是正經主子纔好。他們的身契有十年,有二十的。聽著曹爺的意思,還指望將奶奶這幾處鋪子做成老字號,留著給少爺、姑娘們添零花錢。”韓江氏微笑著說道。

初瑜想著眼前這人無父無母無夫無子,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憐憫,並冇有顯露出來,隻是淡淡地說道:“不管是多少年的買賣,既是大爺信過了韓掌櫃,就要勞煩大掌櫃多費心。”

“這些年厚顏蒙曹爺與奶奶照拂,總算是不負所托,要不然小婦人更是無地自容了。”韓江氏躬身回道:“因小婦人年輕,行事多有不當之處,這裡也謝過曹爺與奶奶的款待。”

初瑜見她越說越見外,道:“何須如此。對於令舅,大爺是提過多遭的,老爺也誇過。令姊之事,大爺也提過,實是坎坷可憐。若是她還在世,韓掌櫃也能多個依靠。”

韓江氏聽到姐姐,有些黯然。

初瑜起身道:“瞧我,說這些引得你感傷。既是他們來請安,你就陪我去見見吧。”

韓江氏跟著起身,兩人一到出了梧桐苑。

剛好紫晶過來接回事,聽說鋪子掌櫃來給初瑜請安,頗為意外。對於外頭的買賣,有韓江氏與曹方,初瑜從來不插手,更不要說傳外頭的人來。

初瑜見紫晶有事,道:“紫晶姐姐先到院子裡吃茶,我去去就回。”

“既是奶奶有事,就先去忙。剛好要尋田奶奶借兩副鞋樣子,一會兒等奶奶回來,我再過來。”紫晶笑著回道。

“今兒內務府送來兩框青柑,還冇往各處送。姐姐要是去田嫂子院子,就給他們送些。”初瑜想了想,說道。

紫晶應了,等初瑜與韓江氏走了,纔跟著喜煙來取青柑。

除了府裡的分了幾份,喜煙還專程拿了個籃子,裝了一籃子,放在一邊。

紫晶看了一眼,道:“這是給韓奶奶的?”

喜煙點了點頭,道:“是奶奶方纔吩咐的。”說到這裡,她壓低了音量,道:“紫晶姐姐,韓奶奶像是要嫁人了……”

紫晶聞言,甚是意外,道:“這是她同奶奶說的?”

喜煙搖了搖頭,道:“那倒是冇有。隻是聽格格同喜彩說話,提到韓奶奶,說她可能要離開稻香村,要不然也不回安排彆的。她是大爺請來的,格格也不好說什麼,隻等大爺回來,才能拿主意。”

紫晶一聽,的確如此。

之前韓江氏除了端午、中秋、年底三次會賬外,鮮少到曹府。

這中秋節後半個多月,才了好幾遭了……*塞外,永安拜昂阿,聖上行在。

雖說聖上北巡,是年年都有的慣例,但是今年卻透著不尋常。隨扈的皇子阿哥最多,行圍的次數最少。

每年聖駕都是六月從熱河出來到蒙古,最遲七月初,到九月中旬纔回到熱河;今年是進了八月,聖駕才從熱河出來,到九月初才行圍一次。

不是冇有人生出彆的心思,但是又能如何?

如今龍椅上的那位,不同於曆朝曆代的君王。無外戚憂心,無權相掣肘,無藩王危機皇權,是聖心獨斷慣了的。

在大阿哥圈、二阿哥廢、八阿哥病故後,“明黨”、“汰漬檔”、“八爺黨”煙消雲散後,誰還敢輕舉妄動。

如今,大家都在忍,誰也不曉得自己再忍耐什麼,會不會後悔,但是又冇有其他抉擇。

連向來愛做點小動作的三阿哥,在榮憲公主規勸後,也安分許多。

這些曰子,他倒是深入簡出,真有幾分做學問的模樣。旁人見狀,也不說什麼,隻有到蒙古送親回來的九阿哥見狀,冷笑幾聲,難掩鄙視之意。

見了九阿哥這般彆扭模樣,三阿哥又氣又惱。他也不曉得為何九阿哥就跟瘋狗似的,咬上了自己。要說八阿哥之死,引得九阿哥遷怒,也應該是去年在京城理事的四阿哥與內務府當差的十六阿哥纔是。

他卻是不知道,九阿哥心中,有資格登上那把椅子的,隻有八阿哥一人,其他兄弟都是冇資格的。誰惦記那把椅子,就是八阿哥的仇人,也是他九阿哥的仇人。

像三阿哥這樣以“皇長子”自居,感覺良好的,如何能不引得九阿哥心頭火起。

禦帳中,康熙看著馬齊送來的摺子,不禁皺眉。

摺子是西北領兵的富寧安送來的,往西北進征一次,尚未臨陣,就需要借支俸祿錢糧二十五萬六千餘兩。

戶部哪裡有銀子,這銀子少不得也要從內庫支出。

康熙看罷摺子,將摺子遞給一邊侍立的張廷玉,半了半晌方道:“傳朕的旨意,此次官兵雖未臨陣,克取地方,然同心效力,甚屬可嘉。將朕內庫銀兩發出二十六萬,令其整理馬匹器械。如恐路遠不能即達,將附近地方所有錢糧,著戶部速行料理。現將內庫銀兩,照數交與戶部。此項錢糧係朕特恩,其另造檔案,務令清楚。”

張廷玉口中應著“臣承旨”,拿起邊上炕桌上放著的筆墨,站著撰寫了一份聖旨,雙手奉到康熙麵前。

康熙衝邊上的魏珠點了點頭,魏珠上前,將旨意收了,留下加蓋璽印。

康熙拿起另外一份摺子,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一邊看,一邊笑罵道:“曹顒這小子,真是鑽到錢眼裡去了,走到哪兒都想著銀子。”

魏珠在康熙身後,抿了抿嘴。彆的不說,這半個月,皇帝就在四阿哥麵前提了兩次曹顒,其中不乏責怪之意,像是嗔怪他不儘心為上分憂。

連著魏珠,都有些擔心,又不好給曹顒送信。

正如曹顒所料,看著這洋洋灑灑的“農耕”篇,康熙也是覺得他紙上談兵,並不十分儘信,但是其中“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康熙時支援的。使得他發笑的,是曹顒信誓旦旦地說菸草之事,“以十萬白銀”獲“數倍之利”。

這些年,曹顒在斂財上的招,還冇有失利過,康熙對他也有信心。

隻是打仗太過耗費銀子,出兵一次,一個敵人冇遇到,就要幾十萬兩銀子。這十萬的數倍之利,還不能讓康熙滿足。

豈止是河南不能亂,這陝甘四川也是重中之重。

這湖廣推行雙季稻,就是康熙早年親自過問的,這些年又李煦、孫文起等人在江南試種新稻種。

苞穀與番薯真要是適合山地生長,那不止是河南,陝甘等地,也可以一試。

曹顒生於富貴,長於富貴,卻能有這番見識,康熙頗為欣慰。他才露出笑模樣,就看到摺子尾處,是曹顒代堂弟求恩典,想要他辭官回京參加會試的。

想到,曹顒去河南,也是為了這個堂弟,康熙不由搖頭。

他實不知道該不該惋惜,這個孫女婿,太重人情,不夠練達,有才華,卻冇有功利心,難成大器……*西直門外,官道上。

看著前麵的城門,幾位侍衛都不由地雀躍。總算是熬到頭了,原本在京城時,都覺得厭倦,盼著出外差。等到真的出外差了,才發現京城的好。

就是在京城的沙子,也比外頭的親。

曹頌這邊,也跟著歡喜,笑著對曹顒道:“大哥,總算回來了,中秋節冇在家裡,總算能給陪著大伯、伯孃過重陽!”

“嗯!”總算回來了,曹顒應著,心中鬆了口氣。

河南的事,隻算是開頭,其中千絲萬縷,還要以後才能做計較。除了河南吏治[***],官場糜爛,不得不重懲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就是白蓮教在河南盛行。

這是關係到地方穩定的大問題,少不得又要血雨腥風。

將河南做成個“試驗地”,將內務府勢利引入河南,也能給河南百姓多條生路。

康熙五十六年,過去大半了,朝廷還冇有大軍西征的訊息。看來,最早要明年。

聖駕快回京吧,要不然十四阿哥再歪纏下去,曹顒就不得不得罪人了……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