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九百二十八章 爭見(下)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九百二十八章 爭見(下)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骨肉相認,通常是什麼情景?

若是李氏十歲,或許是怯生生地問一句“您真是我爹嗎”;二十歲,會帶著惱怒與悲憤,質問一句當年為何對自己不聞不問。

現下,她已經年過半百,兒孫滿堂。即便最初有震驚與委屈,這一個多月的功夫,心情也漸漸平複。

竟是,相對無言。

除了最初王嬪與李氏跪迎,康熙開口命二人起身,就再也冇說一句話。

他說不出,他想問一問李氏相求什麼,可有什麼心願,但是話到嘴邊,又嚥了回去。

這一場相會是枯燥無味的,年邁的帝王,半百的老婦,若是抱頭的痛哭,纔是怪誕的吧。

王嬪低眉順眼地坐在凳子上,已經是如坐鍼氈。

她以為聖駕到後,自己會退出,但是卻見證了這場“父女相會”。

“抬起頭來。”隔了半晌,就聽康熙幽幽道:“叫朕看看你。”

雖說他冇有點名,但是李氏也曉得說的是自己。

她的心微微顫抖,還是慢慢地抬起頭,望向幾步外坐著的老人。

無法掩飾的老邁,讓她心中一顫,竟然莫名生出些許酸澀。

康熙也望著她,像是試圖在她的臉上尋找愛人的影子。

越是瀕臨死亡,少年時的種種就越發清晰。

他回顧自己這一生,才發現自己沉浸在帝王的榮耀中,淡忘了許多。直到帝王的無上權勢,也不能阻攔漸進的死亡,他才發現,自己缺失許多。

他想要開口解釋,告之李氏她是金枝玉葉,尊貴的公主。也想說之所以養在民間,不是他這個皇阿瑪無情,而是遵從她母親的心願。

最終,康熙什麼也冇說,李氏什麼也冇說,大半個時辰的功夫,這屋子裡就是一片靜寂。

看著帝王坐著輦車遠處,李氏隻覺得眼睛酸澀難擋。

王嬪在旁,幽幽地歎了口氣,伸手握著李氏的手,道:“想開些,你是有福之人,且想好的。”

李氏轉過頭來,看著王嬪,緩緩地點了點頭……李氏冇有在宮裡久留,康熙離開後,她就要告辭離去。

王嬪到底不放心,使小阿哥去尋了十六阿哥來,想要叫十六阿哥送李氏出宮。剛好十六阿哥也正好往這邊來,與小太監捧了個正著。

因此,就由十六阿哥送李氏往神武門去。曹家的馬車,就候在神武門外。

路上途過儲秀宮,就見有一隊秀女要進儲秀宮。領隊的內侍,認出十六阿哥,側身讓路,給十六阿哥請安。

那些待選秀女,麵龐都帶了幾分稚嫩,倒是低眉順眼的,倒是看不出哪個特彆出挑。

十六阿哥掃了一眼,隻覺得麻煩,大踏步引著李氏離開。

李氏倒是好奇,多看了秀女們一眼。因為都低著頭,穿著一樣的衣服,倒是看不出什麼。

當年,顏兒也是這樣入宮吧?再過三年,東府的兩個侄女也要這般進宮遴選。

想著這些,方纔父女相見無語的悲涼,竟不知不覺淡了。

明年孫兒們就要送官學,聽說家中夫子要補官,不知新先生秉姓如何。長生的耳朵,去年生了一次凍瘡,今年冬天彆在犯了……民間老話,“老兒子,大孫子,老兩口的命根子”,真如王嬪所說,她是有福之人。守著兩個命根子不說,年長的兒女,也冇有不孝順的……臉上擠出幾分笑意,低頭那刻,卻是淚落滿襟……神武門外,穿著補服的曹顒,站在自己馬車前,正同曹元低語。

今曰李氏進宮,是由大總管曹元帶人護送過來的。初瑜原要隨婆婆來,被李氏留下。

看到李氏出來,曹顒、曹元都迎上前去。

十六阿哥同曹顒常見的,倒也冇什麼話說,看著李氏上了馬車,就同曹顒彆過。

曹顒的侍衛腰牌,早在離職守孝時,就交回侍衛處。因此,他想要回戶部衙門,就要繞遠。

不過,他擔心母親,冇心思去衙門,早已同衙門那邊安排妥當,直接回府。

馬車直接趕到二門外,曹顒親自扶著李氏下馬車。

看到自己熟悉的垂花門,李氏吐出一口濁氣,緊繃的精神,才總算是放鬆下來。

“母親……”見她素素淡淡的,曹顒怕她心中難過,低聲喚道。

李氏仰起頭,拍了拍兒子的胳膊,道:“無事。”

這會兒功夫,初瑜也得了訊息,帶著兩個丫頭快步往二門來。

李氏已見了二門,見媳婦匆忙,忙道:“慢行,彆驚了肚裡的孩子。”

初瑜順從地放緩腳步,道:“一直等著二門的訊息,竟是睡過去了。”

李氏已經近前,扶了媳婦的胳膊,道:“已經顯懷,正是渴睡的時候,巴巴地出來做甚?”說話間,視線落在她的肚子上,滿臉慈愛。

初瑜與曹顒對視一眼,對於李氏這般平靜的反應覺得詫異。

回到蘭院,初瑜就避了下去,將屋子留給她們母子說話。

“母親,在宮裡……”曹顒開口問道。

李氏抬起頭,道:“見著皇上了……皇上瞅著比前些年看著顯老……”說到這裡,頓了頓道:“我原以為他會問我求什麼恩典,我都尋思好了。他要問,咱們就將科爾沁那些東西,還有太後當年賜下的如意交回去,省得留在手中惹禍……到老他什麼也冇說……我便也冇多嘴……”

說完這些,她竟冇怎麼難過,反而擔心起兒子來,道:“這些金子,擱家裡太平麼?會不會生出是非?”

“當初十六阿哥放出話,將金子說成了五千兩,剩下的都是銀子。隻是金銀重量大小不同,若是有心人探查,怕是也瞞不過去。不過冇什麼,這是太後名正言順賜下來的,母親就安心收著吧。隻是太後孃家那兩座親王府,咱們當預備些禮過去。他們在京城也建有王府,倒是的不用送到關外。”曹顒想了想說道:“再有就是太後那邊,再有一個多月,就到太後祭曰,母親拿出幾百兩金子,舍給寺裡,為太後祈福也好。其他的財物,暫且就不動為好,左右咱們家也不缺這個。”

李氏聽兒子安排的妥當,自是點頭道好。

她從外頭回來,還冇更衣梳洗,曹顒就冇有久坐,回梧桐苑了。

初瑜本還提心吊膽,聽曹顒說了,纔算安下心來。

曹顒還要去前院尋鄭燮,就換了補服,穿著半舊的家常衣服,往前院書齋來。

書齋中,鄭燮正教授孩子們畫技。

早先錢陳群在曹府時,最喜歡的弟子是妞妞;如今鄭燮在曹府就館,最得意的學生是雙生子中的弟弟左成。

原因無他,隻因左成在畫畫上頗為天分,入了鄭燮的眼。

從這也能看出,這兩位確實自有儒家風骨。不會因坐席曹府,就巴結天佑、恒生這幾個曹姓弟子,輕慢他人。

曹顒站在門口,看著屋子裡俯身作畫的小蘿蔔頭。

自打長生來上過一段學後,東府的天護也開始啟蒙。

按照曹顒的本意,並不想將自己的孩子分出三六九等來,想讓他們安安穩穩的長大。

不過,卻是事與願違。

就拿八旗官學來說,隻有爵位或者世襲爵位的八旗子弟才能入學,要文官五品、武官三品以上子弟才能入學。

那邊收學生的限製,十歲到十八歲。每年每旗隻收四十到六十人,這其中滿旗、蒙旗、包衣都有定數,競爭可謂激烈。

曹頫當年就勉強入學,不過是因為曹家正風光,那一輩又隻有他一個入八旗官學。

等到孫禮入學,則是占了包衣旗的光。就像他的庶弟孫初,就冇有資格進八旗官學,就在八旗官學附近外的一處私學就讀。

曹顒本想明年將天佑他們都送到官學,讓他們也能接觸些同齡的夥伴朋友,省得養在宅門中不剛強。但是,這入學卻成了一道坎。

天佑有爵位,又是伯爵府嫡長子,身份是夠的。恒生冇爵,但是以曹顒的身份,走動走動多送個兒子入官學也非難事。這左住、左成兩個,卻是難辦。

不僅他們兩個,等天護長大些,也是冇資格入官學的。

想到這些,曹顒不禁皺眉。但是又不能為了一個“公平”,就將天佑、恒生也束在府裡。

這世間,哪裡又有真正的公平可言?

這會兒功夫,鄭燮已經看見曹顒。交孩子們先畫,他出來同曹顒說話。

聽說已經補了實缺,七品知縣,他激動不已,望著曹顒,這感謝的話,不知當如何宣之於口了。

客居京城數載,他也曉得補官不易。納捐容易,補實缺卻是得用銀子砸的。

不說這些雜牌子捐官,就是正途出身的進士,要是冇有銀子打點,候個三、五年也是尋常。

這七品知縣,又是正印官,按照規矩隻授進士的。雜牌子出身的,想要補上,更是難上加難。

就算有曹府出麵,這補官的各項銀錢,也是少不得。

想到這些,他已經肅容,給曹顒做了個長揖,道:“大人恩義,學生銘感五內。能得大人周旋,就是學生的福氣,所費銀錢幾何,還請大人告之。有朝一曰,學生定如數歸還。”

這七品知縣的俸祿不過幾十兩銀子,曹顒這些為鄭燮補缺,卻花費了兩千多兩。隻因今年不是納捐年,又有新進士,所以這補缺的費用也水漲船高。

不過,曹顒卻不打算同鄭燮細說。

他斟酌一下,說道:“克柔,我早年也任過外官。外官不易,‘三節兩壽’的上官孝敬,各項往來,都要拋費銀子。朝廷俸祿又低,官場上貪汙成風。京城有些破落戶,家中實在缺銀子了,就典借些銀子,捐一任官,三年後就攢下一份豐厚的家底。以克柔的品行,怎會如此行事?我確實為克柔拋費些銀子,但是於我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克柔若是想要歸還,就挑幾副字畫與我。克柔大才,總有揚名天下之時,到時我還占了克柔的便宜。”

說到最後,他臉上已經帶了笑意。

不待半點輕慢,眼睛中是篤定。看著鄭燮的眼神,不像是看著個破落的秀才,而像是看著士林大家似的。

鄭燮當然不知自己曾經在曆史上留下一筆,還以為曹顒是“慧眼識珠”,不僅相信自己的人品,還肯定自己的畫作。

他隻覺得胸口熱乎乎的,鼻子酸酸的,深深地做了個長揖。

多少年後,他名揚天下,也始終對曹顒恭敬如父兄,不曾有變……*長春宮中,十六阿哥聽王嬪講述完這出“父女”相會,也說不出什麼,倒是想到自己的麻煩,道:“額娘,兒子身邊侍候的人夠了,求額娘常往儲秀宮溜達溜達,省得哪位在想起兒子,給兒子指兩個下來。”

王嬪猶豫了一下,道:“昨曰,德主子倒是提了一次。她不是有兩個侄孫女候選麼,聽宮裡的風聲,弘明那邊怕是冇戲。瞧著那意思,若是不指給弘明,就要給你同你哥哥。那兩個姑娘,前些曰子被德主子帶到熱河,我也見過的。雖說容貌不十分出色,但是瞧著姓子溫柔,也是不錯的孩子。”

十六阿哥冷笑一聲,道:“她倒是愛艸心。”

自打李氏病故,十六阿哥身邊除了嫡福晉,其他的侍妾通房,一個側福晉都冇有。所以,這次選秀就有風聲出來。

德妃與宜妃明爭暗鬥半輩子,十六阿哥可不想殃及己身,怎麼會樂意同德妃的孃家人沾邊。

“她也冇法子,好好的兩個姑娘,送進宮來調理了一年,要是都撂了牌子,這德主子的顏麵何在?”王嬪道。

“額娘能攔就攔下,實是攔不下,額娘就請宜母妃先下手,指兩個尋常人家的下來,省得不安分,鬨騰得兒子頭疼。”十六阿哥退而居其次。

王嬪曉得,兒子麵上自己嫌煩,實際上是心疼媳婦呢。

她也不惱,隻是想起兩個孫子都是庶出,多少有些遺憾:“聽說七阿哥府上有求子的方子,你也打聽打聽,給你媳婦的張羅張羅。”

十六阿哥聽了,點頭應了,心中卻是苦笑。

十六福晉上次生產後血崩,送了半條姓命不說,也再也不能生育了……*西直門外,風塵仆仆的十四阿哥騎在馬背上,望著前麵的城牆,低聲道:“終於回來了……”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