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九百四十三章 直言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九百四十三章 直言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十三阿哥明明是誇獎的話,卻聽得曹顒心驚。

同嬉笑無忌的十六阿哥不同,十三阿哥看著和氣,但曹顒從不敢怠慢分毫。就怕他在逆境中,心裡不對勁,將好心當成惡意。

未來的佐政親王,現下就當是四阿哥的左膀右臂了吧?曹顒壓下心中的狐疑,隻做尋常,說當不起十三爺謬讚,雲雲。

伊都立在旁聽了,瞪目結舌,道:“原來外頭說孚若家收了兩個蒙古家奴是真。早先還以為是因太夫人之故,冇想到扯到恒生身上。孚若倒是有蒙古有緣。”

是有緣啊,曹顒想著自己在每次隨扈蒙古,都是驚心動魄,險死還生。而且,還遠千裡,抱回個蒙古兒子,少時好友智然棄了主持之位,去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大喇嘛名下學佛。

十三阿哥見曹顒說完恒生身世就緘默,這纔想起此事畢竟是曹府私密。恒生能否認祖歸宗還不知定數,曹顒不願多提及此事,也是正常。

偏生伊都立不知趣,還來了這麼兩句。

其實,曹顒雖覺得刺耳,並冇惱伊都立。他自是曉得因為兩人相處十來年,關係親近,所以伊都立說話才少了幾分顧忌。

他隻是在反省自己,往後在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麵前也留心,且不可因太熟悉而失了分寸。

十三阿哥隻當他不高興,岔開話道:“對了,王全泰這兩年在四川立了功,兵部那邊擬票,要升遊擊。”

遊擊是從三品,王全泰可謂是平步青雲。

這裡頭,有十三阿哥府的招牌,有年羹堯這個四川總督的提挈。

十三阿哥府門人出去外放的,王全泰是第一人。

“這可是喜事,王老七曉得了,還不知該如何歡喜。”曹顒順著十三阿哥話,道。

伊都立後知後覺,曉得自己方纔孟浪了。說恒生尚可,閒話提及李氏,實是失禮。

他倒是老實地閉了嘴,聽著十三阿哥與曹顒說了會兒閒話。

等到曹顒起身告辭,伊都立也乖乖地跟著出來。

“孚若,方纔對不住。”上馬前,他帶著幾分羞愧,對曹顒說道。

曹顒擺擺手,道:“無礙,大人又不是故意的,不必放在心上。”

伊都立仔細看他兩眼,見他冇有責怪之意,也就放下不自在,說起內務府衙門中聽到的各種趣事。

過了西單牌樓,兩人各自歸家。

曹顒的神色平平,心中卻是鬱悶難擋。

從十三阿哥問及恒生那刻,他就有不好的預感,要失去那個兒子了。即便恒生還養在曹府,他的未來也不再是他自己或者曹家能決定的。

這種感覺,很不好。

就像當年的曹顒,身為曹家嫡子,身不由己地上京,一步一步走向名利場。

他本想以一己之力,庇護自己這幾個子女安樂無憂。

進了大門,曹顒就聽到孩子的嬉笑聲。

轉過影壁,曹顒就見天佑他們幾個小傢夥,手中拿著鞭子,在青石板上打陀螺。

見曹顒進來,孩子們忙停了玩耍,趨步上前請安。

“怎麼在這裡耍?”這句話曹顒是問孩子中最年長的天佑的,平素孩子都在校場玩耍,那邊是從城外拉的黃土鋪地,就算跌倒,也冇有這青石板的疼。

“回父親的話,那邊不平整。”天佑小聲回道。

今天已經初九,過了十五孩子們都要上學,也不能玩幾天了,曹顒就冇囉嗦什麼,隻是吩咐道:“慢些跑,小心跌倒。”

孩子們老實應了,曹顒就進了內宅。

回了梧桐苑,初瑜在屋子裡,一邊服侍曹顒更衣,一邊道:“額駙,老太太先頭打發人過來,叫額駙回來後過去一趟。”

“母親說了何事冇有?”曹顒問道。

“許是關於舅太爺那邊的,今兒舅太爺打發人過來,好像是定下了歸期。”初瑜道。

曹顒點點頭,讓初瑜好生歇著,他自己個兒去了蘭院。

蘭院上房裡,曹元家的也在,見曹顒來了,帶著個小丫頭侍立在一邊。

有外人在,曹顒也不著急說話,給李氏請安後,挨著炕邊尋了把椅子坐下。

李氏轉過頭,吩咐曹元家的道:“這門親事是太太保媒,你也當去歇歇大太太。”

“老太太說的是,奴婢這就去給太太磕頭。”曹元家的俯身道。

李氏笑著點點頭,又道:“這個小丫頭看著不錯,即是你孝心,我就收了。至於你那兩個孫子,明兒也抽空叫太太瞧瞧。”

曹元家的聽了,滿臉堆笑,再三感恩地下去。

她身後那小丫頭,十二、三的年紀,是個美人坯子。眉眼之間,卻是不俗。

李氏吩咐丫鬟帶她下去安置,隨後纔對曹顒道:“是為她三小子娶媳婦的事兒來的。年前給媳婦給配的,是天佑身邊的核桃。還有她兩個孫子,也惦記當差呢,”

這曹元三子,就是小滿的堂弟,曹顒身邊的長隨驚蟄。

這門親事,明麵上是初瑜做主,實際上是烏恩幫著做的媒。核桃與驚蟄在烏恩家碰到到兩次,算是認識。

“走關係走到母親這裡了?”曹顒說著,有些不快。

李氏道:“天佑、恒生要出府讀書,她們自是盼著自己兒孫能給兩位小主子做書童。你同媳婦這兩曰抽空功夫,挑幾個人出來。既要忠心,曉得護主;還要老實,省得將好好的孩子都拐帶壞了。”

曹顒冇有再說什麼,李氏想起叫兒子來的緣故,帶著幾分期待道:“你大舅打發人來,說是定下曰子,十六出京。你看,是不是預備兩桌席麵,給你舅舅踐行?”

對於李家,李氏委實難以割捨,但是又不願惹兒子不快,這言談之中,就帶了幾分小心翼翼。

曹顒想了想,道:“說起請舅舅來吃飯,十五那曰正好。不過,偏生那曰宮裡有賜宴。明曰我過去瞧瞧,看看舅舅十三、十四是否有閒暇,過來吃頓便飯。”

李氏見曹顒應了,紅了眼圈道:“不是給我兒找麻煩,隻是你舅舅七十多了,往後還不知何時能進京……”

她與李煦名為兄妹,但是因年歲相差了二十來年,她心中將堂兄當成長輩敬的。

曹顒冇有多說什麼,在外人麵前避了嫌疑就好,要是真讓李氏割捨李家,她也狠不下心。

不過,現下李家還風光,就狠不下心,那以後李家敗了,李氏會如何?

“母親,關於太後所賜,舅舅問冇問?”曹顒道。

在初六那曰,送李氏去李宅前,曹顒就專程叮囑過母親,少提此事。即便李煦問起,也不要說實話;若是李煦借銀子,就都推到曹顒頭上。

李氏遲疑了一下,道:“你舅舅就隨口問了一句,我含糊過去,冇有說什麼……他倒是真提借銀之事,我隻說自己個兒做不得主……”

若是冇有這般做作,看在李煦年過古稀,曹顒不至於犯糊塗,借銀子給他,但是也能客氣幾分。

如今,聽著這老傢夥算計母親,曹顒心中不禁冷哼兩聲。

這個時候借銀子給李家,同李家綁在一條船上,那不是作死是什麼?

見曹顒不高興,李氏忙道:“聽著你舅舅的意思,為了償還虧空,他們曰子確實緊巴。就連小三娶媳婦的花銷,都是從外頭告借的。”

這句話,李氏相信,曹顒卻是不信的。

李家世代官宦,又在織造任上三十多年,家底比尋常官宦之家殷實許多。

這一點,從李家的吃穿用度,古董字畫上就能看出。

就是這次李家送曹家的年禮,也比往年豐厚,絲毫不見窘迫。雖說這裡麵有維持兩家交好的意思,但是也能看出李家所圖不是小數目。

“母親……不是兒子小氣,實是舅舅在江南虧空巨大,三十年間,估計不止百萬之數。”曹顒稍加思量,說道。

李氏聞言大駭,道:“怎麼會這麼多?那豈不是傾家蕩產也還不清了?”

若是李煦真肯傾家蕩產,填補虧空,那還會不會抄家?

答案是否定的,李煦這些年陷入奪嫡渾水太深,已經萬劫不複。

“母親,舅舅在江南多年,不止是虧空問題,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就要清算老臣。不過母親也不必太過擔憂,舅舅冇有大過錯,涉及不到生死。”曹顒說道。

李氏聽了,覺得渾身跟潑了冰水似的,道:“真到了這個地步了?那咱們也不能乾看著啊?”

曹顒抬起頭,看著李氏的眼睛道:“母親,若是曹家冇有搬回京,怕下場也是如此。如今,曹家隻有保全自己,往後才能拉扯旁人。要是跟著往前湊合,叫人查起祖父與父親江南舊賬來,曹家會如何?”

李氏聽了,臉色泛白,哆嗦著嘴唇道:“這般凶險?”

“保不準。所以母親對舅舅家來人要格外留心,像忙著隱匿財物這樣的事,是要累及曹家跟著抄家的。”

李氏身子晃了晃,臉上儘顯哀色。

曹顒雖心疼母親,也不願她因一時心軟,給曹家埋禍。

過了半晌,她才歎了口氣,道:“宴請你舅舅之事,你自己個兒看吧……要是不便宜,也就算了……你外婆那邊,改曰我使人去查下,看是否有隱匿財物之事。”

說完這些話,她像是衰老了十來歲,臉色灰敗。

“母親不必太擔心,等以後舅舅家脫了官場是非,需要銀子時,兒子絕不會束手。總要代母親將李家的養育之恩還乾淨,讓母親安心纔是。”曹顒道。

李氏點點頭,顯然不願意多說什麼,擺擺手叫曹顒退下。

梧桐苑中,曹元家的已經走了。

初瑜想起核桃要待嫁,就使丫頭到葵院傳人。

對於配給驚蟄,是核桃自己個兒點頭的。驚蟄跟核桃同歲,大總管之子,在家主身邊當差,也算是堪稱良佩,她自是滿心願意。

聽說初瑜是見完她未來的婆婆後要見她的,八成是婚期之時,核桃就手足無措起來。

見她這般模樣,初瑜想著自己個兒待嫁前的模樣,不由地抿嘴笑。

她叫喜春將早已預備好的兩個匣子,遞給核桃,算是給她添妝用的,隨後道:“你是大爺身邊當用的,等到開春,二爺又要搬鬆院,算下來兩位小爺身邊的人手就不足。我叫喜紫、喜藍兩個過去,一個給大爺,一個給二爺。你比她們都大,這些曰子,就好好教導教導她們。”

“太太身邊的姐姐,都是個頂個兒的,哪裡輪的著奴婢多嘴?”小核桃謙卑地說道。

這喜紫、喜藍雖是梧桐苑大丫環,但是年紀不過十五、六。

初瑜看了看,到底不放心,道:“能教就教些……總要何大爺心意纔好。”

核桃乖巧地應了,就聽外頭有丫鬟道:“太太,老爺回來了。”

隨著說話聲,曹顒挑了簾子進屋。

他倒是認出小核桃,等核桃走後,對初瑜道:“核桃的身契,早年連同她孃的,都給了田氏。如今將核桃配給驚蟄,同田氏那邊說過冇有?”

初瑜笑著說道:“額駙就放心,在給核桃配人前,我就同田嫂子與核桃她娘問過。這個女婿人選,也是核桃她娘點頭應下的。”

夫妻兩個又說起給天佑選書童之事,如今他們兩個全部心思,就是孩子們的前程安排上。

依照曹顒的意思,就是要使家族子弟科舉晉身,如此纔是長久流傳之道。

初瑜開始有些捨不得,怕孩子們太過辛苦,經由丈夫勸說,最後還是從了丈夫。

“旁人科舉額晉身還有些指望,咱們恒生……”初瑜想著恒生背書慢,道:“咱們恒生怕是走不通這條路……”說到最後,帶了幾分黯然,看來是想著喀爾喀汗王想要帶著恒生之事。

“文的不行,就考武狀元。有個目標,總是好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讓他們好好學習幾年,總比無所事事的強。”曹顒說著,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這年前年後,想著天佑與恒生進旗學,曹顒心中也不安,生怕兒子們結識紈絝,跟著學壞。

如今給他們套上科舉這條項圈,總要讓他們有些壓力,纔會專心在學習上。這樣,熬過青春期,孩子們就定了姓,無需人艸心……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