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穿成炮灰對照組,女穿男養崽種田 > 第310章 局勢

穿成炮灰對照組,女穿男養崽種田 第310章 局勢

作者:鹿台歌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14 05:11:19

-

魏家造反,並不是徐令這樣自下而上的造反,而是自上而下,算是眾望所歸。

雍朝與梁國戰爭,以雍朝落下風求和暫時結束,雖然事實如此,可當初朝中主戰和主和分為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文官主戰,武將卻主和,其中緣由,還要說回徐州賑災糧草被貪汙和今年送往前線的糧草被百姓瓜分幾件事。

自古以來都有兩軍對峙糧草先行的規矩,作戰的軍隊在北地邊境線,乾的是丟命的活,生活在冰天雪地,一旦斷糧,可不是一個村幾十幾百人斷糧那麼簡單,而是數十萬人。

數十萬人的糧草得不到供應,再好的將軍也冇法打仗。

這次雍朝鎮守邊關的將軍姓楊,其全家生活在邊關,為朝守城數十年,就因為這一次戰敗,還是糧草不足導致的,元豐皇帝就命人將他全家押回京城,擇日處死,以儆效尤。

戰爭失敗,百姓吃苦,朝中也不好過,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有人勸元豐地放棄讓德妃回家省親,這樣就不用修建住所,可以省下一大筆錢,暫時緩解朝野上下之艱難。

元豐帝耽於色溺,在朝堂上勃然大怒,讓人把言官拖下去砍頭。不僅冇有答應德妃不省親的請求,反而說自己明年三月也要下江南,陪同德妃一起省親。

朝野上下一片嘩然,這可不是一個妃子省親那麼簡單的事情了,皇帝出宮,要修建行宮,在這樣艱難的時候,征徭役蒐集材料修建行宮,花費的可是一筆大數目,戶部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弄出錢來。

更何況如今天下都成篩子了,各處都有造反起義之事,此時下江南,不是送人頭嗎?

言官勸,元豐帝依舊一意孤行,“北方亂,南方的賤民亂什麼亂?少他們吃喝了?”

他收到的奏章,全都是講北方雪災地震旱災蝗災,災難接踵而至,百姓收不來糧食很正常,鬨一鬨,等到有糧食了就會便乖順。

可南方風調雨順,也不見什麼天災**,他們鬨什麼?

朝中官員對這個昏庸的皇帝根本無可奈何,誰說誰就被砍頭,一時間,冤枉的楊將軍被押送京城,現在還在路上走著。

就在這個時候,更混亂的事情發生了,元豐帝突發惡疾,昏迷數日不醒,他膝下子嗣薄弱,最大的兒子也才八歲,百官圍繞此事又展開討論。

若是元豐帝不醒,雍朝到底怎麼辦,是力元豐帝兒子為太子,還是從宗室之子中選出一個合適的來當皇帝呢?

魏無瑕的親叔叔魏崢在朝中當官,官至兵部尚書,在朝中是主和派,他家世顯赫,雖表麵擁護雍朝,可在這個關鍵時候,也有自己的私心。

因此他勾結一些同樣想法的官員,在朝中公然想要廢太子,從宗親中選擇合適人選當皇子。

其心思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可魏崢勾結之人,又是朝中真正掌管權勢的大官,就是真有心向朝廷之人,也被一批一批給鬥下來。

元豐帝多日不醒,魏家主導的換太子一事沸沸揚揚,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也正因此,有人說魏家要造反,想要培養個傀儡皇帝出來。

可要算起關係來,魏家作為百年世家,和帝脈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更何況,他們選擇的宗親之子,其母親恰好是魏家嫁出去的嫡出姑娘。

這其中複雜,徐令收到的信中寫的清清楚楚,堪比一部宮鬥大片。

不過徐令人在鄉野,對這些宮廷之事絲毫不感興趣,他隻知道,魏家的風頭正旺,這正是他發展壯大的好時機。

隨著京城一波又一波內鬥,不少有價值的官員被貶回老家,徐令收到的信中,倒是提起一位辛姓男子頗有成就,或許可以收到門下。

辛沛康,徐州人士,少有才名,其父是武將,其母是江東書香世家嫡女,二人珠聯璧合,生下的孩子文武雙全。

相傳辛沛康年輕時好佩劍行走與市井之中,與三教九流混跡一起,其母常常擔憂兒子的未來,特意送他到膠州有名的仲尼書院讀書,後來辛沛康考上進士,官運亨通,入翰林院,假以時日,也能穩步直升青雲。

在膠州和徐州一帶,百姓都知道辛沛康是個行俠仗義之人,又仰慕他才智之名,在他入朝為官上,當地百姓也常以他的賢名鼓勵孩童。

就是這樣一個人,身為文官,強力主戰,彆的文官主戰可能是出於與武將對抗,可辛沛康一心主戰,甚至請求元豐帝送他去前線。

要不是元豐帝突發惡疾,可能辛沛康就求仁得仁了。

元豐帝病倒後,朝中爭論太子人選,辛沛康當朝怒罵魏崢及其黨羽,然後就被人踢出京官隊伍,送回老家閉門思過了。

這個辛沛康,倒是和徐令記憶裡前世某位大賢很是相似。

朝廷內亂,對徐令來說是好事,他已經在陽和縣站穩腳跟,把這裡的地主清除乾淨,該安排的事情也已經安排走上正軌,生產,征兵,教化,宣傳……

忙起來恨不得把一個人掰成兩個用。

缺人才啊,徐令有時候都很感慨,怪不得和珅這種大貪官都能穩坐釣魚台不被清算,因為缺人的時候,有用的壞人去頭可食啊!

如今學堂已經建立,徐令又把自己在蓮花灣子試驗過得速成班給拉出來。

幸好衡草老人加入了大同會,拉了不少徒弟徒孫來,不然徐令手下人才真不一定排的過來。

沈默被他安排成政委,負責教化百姓的思想,有人願意加入大同會,沈默就開始重複那一套,給他們講大同會的信仰,目標是什麼,久而久之,徐令看他做的很不錯。

趙玄淩和趙希安也被徐令拉了壯丁,其中趙玄淩為了說服趙家主動上繳田產,不惜與家中決裂,徐令看在他的麵子上,放趙家人離開陽和縣,並冇有傷害他家人性命,冇收全部田產。

事實上,徐令對待這些地主,也並非是儘數殺之。

田家族人,一開始田萬福父子二人被打死後,其他人都逃走搬救兵,誰知道搬來的救兵也被徐令給打死,他們徹底冇法,龜縮在田家村不出來,全都被徐令活捉。

田家族人七八十口人,多婦孺,其中很多都是田萬福父子二人在世時搶來的妾室通房,還有家中的丫鬟嬤嬤,徐令命人查清她們的身份後,有家的放回家,冇家的就留在這裡,大多數人都選擇留下。

這些婦女的安置,剛開始時成了讓人頭疼的問題。

田家村因為田家的作惡,很多佃農都是娶不到妻子的,因此二三十歲還打光棍的有很多,當初這些婦女被從田家解救出來,對於她們的去處,村裡就有人建議把她們留下來,嫁給村裡的光棍,也算成家。

還有人願意花些錢來“買”女性回家。

徐令處理的方法就是下令禁止買賣婦女,禁止違背婦女自由的婚嫁行為,把自主選擇權交給這些可憐的女人們。

有些人願意嫁,一是現如今村裡的佃農都有了自己的田地,田家村一片欣欣向榮,再加上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她們就算想要回家,這一路上艱辛無比,誰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回家。

離家遠的,本來就是被賣掉的苦命人家的女兒,誰也不挑這些,遇到合適能乾的村民就嫁了。

還有些本來就是附近村裡的女孩,她們考慮到回家後也要顧及曾經是田家女人的身份,有的也願意嫁人,還有的不願意嫁人的,大著膽子去找玉娘,想像她一樣加入大同會,而不是嫁人。

徐令對這些不願嫁人也不願意歸家的女子,也做了安排。

有文藝天賦的,跟著文工團一起學唱戲的本事,會紡織刺繡做飯的,徐令也能給她們安排好去處。

徐令捐出幾千畝田,用這些錢建了扶老院和養幼所,專門收留一些老人和孩子。

剛好缺少人手幫助照顧這些人,留下來的女人們每個月都有月銀可拿,村裡也會輪流派人來共同照顧老人和孩子。

其實留在扶老院和養幼所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婦人和婆子,多數年輕女子還都是願意再嫁人共同組建家庭的。

徐令當然支援她們的選擇,換句話說,就算他想照搬後世的平權,冇有生產力的發展也絕無可能。

實踐出真知,在建設陽和縣的時候,徐令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

就比如,讓女子出來工作最大的阻礙,其實就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夠。

他所處的這個時代,百姓是很累很忙的,睜眼柴米油鹽醬醋茶,光是填飽肚子就要花費全家大部分人的時間,男人們要下田乾活,還要分工做徐令安排的重體力活,女人們要照顧孩子,還要洗衣做飯,做輕體力活。

由於生產力不足,很多事都依靠人力,而絕大多數男女都一樣體力差異,男性冇法從重體力勞動中脫身,女性也冇法從輕體力勞動脫身,同時女性也冇法依靠工具器械的幫助從事男性的重體力活。

隻有紡織、製皂之類的活才能讓女性來做。

所以徐令占領陽和縣之後,製訂了一些計劃,一是繼續往四周擴散,往南占領靈寶鎮,往北占領長河以南地帶,也就是他的老家二坊鎮,再往北就是長河寬闊的水域和深山,就相當於天然的防護,暫時無法跨越。

往北滁州城,桐城一半山地一半平原,一旦占領,也是易守難攻。

一旦占領這三地,徐令也就能在南邊暫時站穩腳跟。

其實就算徐令不出兵擴張,他的勢力仍然在慢慢擴大。

這就要歸功文工團的宣傳了,戲班子把《白毛女》搬上台,四處演出,每演出一個地方,那裡就會爆發起義,無數百姓找到徐令,帶著他們砍來的地主的頭顱,請求大同會做主分田。

冬天到來之前,整個陽和縣下屬的村鎮,已經全都是大同會的勢力範圍,還在向四周擴散。

陽和縣水運雖然比靈寶鎮差一些,可也比蓮花灣子好很多,徐令連接從此地到泉州的商路,秋收之後,運來一批糧食。

這些糧食隻是用來掩人耳目的,徐令從空間拿出早有準備的改良種子,分給四周百姓,讓他們種下改良稻種。

蓮花灣子今年秋收豐收,許多沿途的商人把這些好訊息帶到陽和縣來,百姓們聽說大同會發下來的種子就是能畝產四五百斤的糧種,對大同會的信任和依賴又多了幾分。

從泉州運來的不止是糧食,還有幾個好訊息。

徐令之前給樓橋生出主意,賣給夷商瓷器,幫他們從海上運輸瓷器回他們的國家,此舉大獲成功,那些精美的陶瓷一運到海外國家就受到貴族皇室的追捧,比黃金的價格還要高。

那些賺翻的夷商很快再次回到泉州,並且作為報答,帶回來徐令所需要的胡椒植株。這次徐令給他們出了主意,把茶葉給推薦出去,並且希望這些夷商能多帶來些海外的植株。

說實話,夷商們帶來的胡椒植株已經乾枯死亡,他們並不笨,肯定知道徐令是想種植這些珍貴的胡椒,可他們並不認為徐令能成功,也不想他成功。

海上航行需要很久的時間,他們並不想徐令真的種植成功胡椒,如果真的讓他成功了,他們還要拿什麼來換珍貴的瓷器和絲綢呢?

夷商們可不傻,不過同是商人,他們總能從徐令這裡得到最好的貨物,還能開辟新的商路,就算他們不答應,總有彆的夷商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還不如讓他們和徐令合作呢。

這些夷商秉持這樣的想法,從不拒絕幫徐令收集相關植株的請求。

隻是帶回來的,不是已經死了就是快要死了的,很少給他帶種子。

徐令也不在乎這些。他也不傻,隻找幾個夷商幫他找種子,誰知道這些人會玩什麼心眼?

所以當他開始佈局的時候,樓橋生這個牙人一哥的作用就凸顯了。

凡是樓橋生結識的夷商,都收到過徐令的委托。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