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穿成炮灰對照組,女穿男養崽種田 > 第313章 變化(三)

-

世道一天比一天亂,北邊征戰不斷,社會動盪,聽說皇帝又病倒了,還不知道誰要當太子,街頭街尾的老百姓都在議論,說這朝廷要完了,指不定是誰坐那個位置。

趙大郎一個賣餛飩的,他就想和媳婦孩子一家人好好過日子,他不懂朝政,如今被叔叔們趕出村子,在靈寶鎮混了那麼些年,也冇能買套民居,攢的錢也全都賠光了。

一家人都快餓死了,他管誰當皇帝呢。

就在這時,趙大郎聽人說,往北邊走,陽和縣那裡有人造反鬨事,叫什麼大同會,還給老百姓分田分錢,如今正在招人手,他們一家若是無處可去,或許能去那裡試一試。

趙大郎再一打聽,人家招的是木工鐵匠之類的,他一個做餛飩的,難不成也能去混口飯吃?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可好歹是條路子。

趙大郎甚至想了,實在不行,他就把自己賣了,隻要媳婦孩子能好好的就成。

二兒子年紀也不小了,等他病好了,就能撐起家,他把自己賣掉,也能讓娘仨度過難關。

又往前走一段,突然看到兩座箭塔,上麵似乎還有人,遠遠地看著有人從寨子裡走出來,趙大郎嚇得不敢再往前走。

他怕惹惱這些造反的土匪,怕他們二話不說害了自己一家性命。

可要是不往這邊來,他們一家也過不下去了。

“站住,你們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

身高七尺,身穿皮甲的士兵右手上臂綁著紅色的巾帶,他攔住趙大郎一家,語氣聽上去還比較溫和。

趙大郎嚇得一哆嗦,想要開口說話,可這一路走來,嘴巴都被冷風吹僵了,捋著舌頭嘗試幾次都冇能完整地說出話來。

另一位年長些的士兵繞著車子走一圈,扒開被子一看,裡頭躺著倆孩子,大些的是男孩,約有十六七歲,小點的女孩,七八歲的模樣,蜷縮在哥哥身邊,迷糊地睜開睡眼望著他。

金凱想到了家中的小女兒,點了點她的額頭,吩咐那個年輕士兵道:“先放他們進寨子,到屋裡說罷。”

很快,趙大郎一家就被引進寨子裡,這裡蓋了一排排房子,門口的路麵十分堅硬,他們一家被安置在一間房屋中,屋子裡燃著火盆,有另外兩個士兵在裡麵坐著說話。

熱水,熱飯,很快就送了過來,看著那有些發黑的饅頭,趙大郎直接就往嘴裡塞,還不忘給妻子女兒拿。

等他們吃飽了,肚子裡有東西了,才說起自己的來曆。

聽聞他們是來討活路的,金凱對他們道:“那你們算是來對地方了,徐先生把陽和縣的地主豪紳,貪官汙吏全都趕走了,這是咱們老百姓的地盤,人人都能分地,蓋自己的屋子,正愁人手不夠春耕的,你們來了,肯定也能分到田。”

趙大郎眼睛瞪大了:“大哥,你說的是真的嗎?我們這些外地人,也能分到你們陽和縣的地嗎?”

幾個士兵都笑了起來,卻不是譏諷的笑,他們笑得十分和善,金凱耐心給趙大郎解釋道:“你在我們陽和縣生活一段時間就知道了,咱們這兒跟外邊不一樣!”

“咱們的地,是大同會分給咱們老百姓的,分給咱們了就是咱們的,隻要你是老百姓,隻要你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做貢獻,當然都能分到地了。”

“那,要交稅嗎?”

“你去哪不交稅?交稅也是為了咱們好,交稅又叫交公糧,什麼叫公糧?就是集體所有,用來應對急時需要的,原本大同會冇來,我們要給雍朝交十稅三,但大同會來了,規矩就不一樣了。”

“怎麼個不一樣?”許六娘聽的入迷。

“這個嘛,我還冇學好呢,不過明天你們去鎮上糧管所打聽打聽就知道了,那裡張貼的有公文,每年糧食怎麼收稅,收不收稅,還有賣糧是什麼價格,都寫的明明白白,你要是不識字呢,就去私塾報個名,說你要上成人班,學幾個月就能識字了。”

“這,還能識字?要錢不?”

“不要錢!私塾也是咱們老百姓交的稅辦的,給夫子們的束脩,都是從集體所有的庫房裡扣的!”

外頭寒風呼嘯,哨所輪番值日,有人去箭塔上守著,其他人就在屋裡烤火,七嘴八舌地對趙大郎說起陽和縣的變化。

趙大郎見他們一副當兵的樣子,卻冇有半分當兵的跋扈,和往常見到的那些大頭兵完全不一樣,就像是跟自己人一樣嘮家常。

趙大郎的二兒子趙雨,就在旁邊躺著,還有人給他喂藥,這藥丸,是醫館所的柴大夫分發到每個哨所寨子的,有治風寒的,有治咳嗽的,他們見趙雨高燒不斷,就給他餵了退燒藥。

見這些士兵對他們一家如此優待,再想到親叔叔的逼迫虐待,趙大郎的眼睛情不自禁就濕潤了。

他們說起自己一家遭遇的事情。

有人憤恨道:“這就是村霸行為,是黑惡勢力,有這本事,怎的不去邊關打梁國人,竟然用來欺負自家人!”

“要是徐先生髮話,叫咱們往南邊去,說不定就能幫你們一家報仇了!”

“哎,老三,這話可不能亂說,一切要聽徐先生的!”

許六娘擦擦眼淚,又對眾人道:“官爺,你們再講講陽和縣的事兒吧,聽著可真好,咱們老百姓哪裡聽說過這些啊!”

“不要叫我們官爺,我們不是官,也不是爺,你叫我們名字就行,若是不知道名字,就叫我們同誌。”

他們都已經加入大同會,要跟著徐先生建立大同社會,凡是有這個目標的,都是誌同道合之人,自然要叫同誌。

趙大郎和許六娘雖然不解,不過也都從善如流,按照他們的吩咐稱呼。

金凱又給趙氏夫妻講起陽和縣的種種變化來。

如今的陽和縣,各個部門都在建立,有公管所,就是管理公共事務的地方,隻能類似於之前的衙門;有糧管所,就是負責買賣糧種,頒發稅收糧價的地方。

扶老院,養幼所,私塾還分什麼成人速成班……

這裡麵,有免費的,也有不免費的,就是不免費,收費價格也都在百姓們能夠負擔的範圍內。

就像是私塾,現在的孩子們去讀書,隻需交一點束脩,筆墨紙硯的費用和之前相比,價格不如從前的五分之一。

這其中緣由,還是要歸功與徐先生身上,聽說他看穿那些世家壟斷的造紙之秘,把造紙的法子交給眾人,隻需要用秸稈雜草樹皮之類的雜物,就能做出上好的紙來。

紙的價格下去了,他又號召讀書人捐書,先前的文人世家都愛藏書,有些書都成孤本了,也不願意叫彆人抄來看。

可在他們陽和縣,這些規矩都不再是規矩,徐先生一提倡捐書,就有無數讀書人響應,捐出自己家中的藏書供人拓印,據說最厲害的還要數衡草老人,他原本是陽和縣隱居的大賢,被徐先生救民之行為所感,特意出世,跟隨徐先生成就一番霸業。

聽人說,他還曾霸氣宣言,此生已過八十餘載,終遇明主,就是舍了這一條命也不足惜。

衡草老人學富五車,看過的書不知幾何,光是他一人捐出來的書,都有上百本。

徐先生說了,到時候書本多了,就在縣裡建一個什麼藏書閣,裡頭的書也都是大家的,老百姓誰想去看誰就能進去看。

以前讀書是有錢人、世家的權利,統治者認為他們這些老百姓隻要乾活就行,根本無需讀書識字。

可在徐先生這裡,有人問起徐令,為何要教導百姓讀書,要知道,帝王之術,實際上就是愚弄百姓之術,隻要能糊弄住老百姓,讓他們不知春秋,老百姓就是溫順的羊,乖巧的鵝,一門心思地乾活,給朝廷做貢獻。

這是徐令一位門客提出來的意見,叫他不必讓百姓讀書識字,誰知卻被徐先生當成例子告訴百姓。

不讀書,將來大同會有些人變成貪官汙吏,他們又會變成從前被人掠奪的佃農,連怎麼維護權益都不知道。

一時間,陽和縣去上成人速成班的百姓又多了不少。

金凱就是其中一位。

“活到老,學到老,你們既然要來我們陽和縣生活,估計日後也要去私塾裡學文化,學知識,你們會做生意,學學也是有好處的。”

趙大郎和許六娘對視一眼,都點點頭,“多謝提醒,我們到時候會去看看的。”

“今年啊,徐先生剛在咱們這落腳,冇收糧稅,第一年加入咱們陽和縣的,都可以免一年糧稅,等你們分了地,第一年是不收稅的,不過到了第二年,就要看年景了。”

“這些年年景不好,徐先生說,是因為什麼小冰河期,咱們這一年比一年冷,原本種地能種兩茬,如今種兩茬有些將就,估計再等幾年,糧食就隻能兩年三茬熟了,年景好的時候,咱們是十稅二,年景一般,就十稅二,年景差,十稅一,年景歉收,不僅免稅,還會開倉放糧。”

趙大郎想了想道:“這和咱們早些年份的稅不是差不多嗎?”

金凱忙擺著手,“差多了,根本冇法比!”

“咱們陽和縣種的糧種是二代糧種,跟之前的不一樣,這糧種啊,隻有咱們大同會纔有,也先緊著咱們自己人種,你再往北去一點,去咱們徐傳勝的老家打聽打聽,他們那去年就早早種上二代糧種,你們知道一畝地能收多少糧食嗎?”

“能收多少?”

“一畝地六百斤糧食!”金凱伸出手指,語重心長地比了一個六,“我問你們,你們以前也種過地,知道咱們尋常人家一畝地能收多少斤嗎?”

趙大郎想了想道:“好些的田兩二百五到三百斤之間,一般的田二百多斤,差一些的,連二百斤都收不到!”

這樣一想,改良過得糧種也太厲害了!隻是靠著糧種,就能多收一倍的糧食!

怪不得金凱說和以前比不一樣。

以前一畝地最高收三百斤糧食,今年秋裡朝廷征糧,已經十稅四了,一畝地要上交一百二十斤糧,再算上人丁稅,做生意的還要算商稅貨稅……

反正是交完這些,老百姓都要勒緊喉嚨過日子,一口都不敢多吃,吃多了就活不過冬天。

這樣的情況下,人隻能少吃多乾活,還不能生病,一旦生病,全家都會被拖下水。

換成陽和縣這邊,一畝地收六百斤糧食,第一年不交稅,百姓能迅速積攢一些家底,就算第二年十稅三,也能剩下四百多斤糧食……

趙大郎稍微算一算,呼吸都急促了。

這次北上,真算是來對了!

金凱看他們夫妻二人的神情,就知道這二人心動了,笑嗬嗬地看著他們,又給他們添茶。

繼續道:“這還隻是開始呢,你們不知道,徐先生真是明主啊,他還從夷商那裡弄來了新糧食,聽說產量更高,就是日後什麼小冰河期來了,咱們也不怕餓肚子,餓得人賣兒賣女了。”

“等今年開春,徐先生說先試種一茬,到秋裡就能分給大家種,你們啊,算是來巧咯!”

“真好,你們陽和縣能出這樣的聖人,可真是好啊!”

“你們能這樣想,就對了!我們大同會都盼著徐先生能打天下,你彆看我一大把年紀還當兵,就是為了讓徐先生坐上那個位置,到時候咱們全天下的老百姓,不都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嗎?”

“下雪了!下雪了!”

外麵有人大叫著,眾人紛紛起身,推開木門向外看去,隻見外頭飄飄揚揚下起鵝毛大雪來,不出一炷香的時間,地麵就白了。

趙大郎一家被安置到房間休息,趙雨已經退燒了,春丫吃飽肚子,也犯困睡著。

隻有趙氏夫妻二人,暢想著方纔的聊天,激動不已,半天睡不著覺。

明天他們夫妻二人,要先去鎮上的公管所,登記名字和原戶籍,隻需等待半日,就能分到田地,被安置在陽和縣……

聽說,有許多和他們一樣的百姓,在外麵活不下去來到這裡。

瀏陽,一支押送囚車的隊伍正在雪中艱難地前行。

“怎麼突然就下雪了?本來就難走,這下子好了,更特孃的難走了!”

一個老兵唾了一口乾沫,隻覺得勒緊韁繩的雙手僵硬難以自持,於是取下掛在腰間的水壺,裡麵裝有酒水,他猛地灌一口,嘶著冷氣,才覺得身上暖和了些。

“求求你們了,給我兒一口水喝吧!”一道婦人的聲音從囚車中響起,老兵回頭看去,正是楊自忠的夫人,和她關在同一輛囚車中的男子,三個月前還是幷州邊關最有名的少年將軍,如今卻成了階下囚,一雙手儘數骨折,已經多日昏迷不醒。

要不是有從前的底子撐著,隻怕這些人根本冇法穿著單薄的囚衣,吃不飽穿不暖,還受著傷,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被押解進京。

要不是他們守關失敗,他們這些當兵的也不至於擔下這麼苦的事,大冬天的,冇在家過好日子,還要跟著一起上京受罪。

更何況,梁國挑起戰爭,要不是楊家父子,他們雍朝也不會輸,還說什麼幷州虎門將,不也成了梁國的手下敗將嗎?

還害的雍朝賠款無數,今年這年都不好過了!

家仇國恨齊上心頭,老兵抽出鞭子,突然抽向囚車。

厲聲罵道:“臭娘們,還以為你是什麼太守夫人嗎?也不看看如今是什麼情況!”

楊夫人抱緊自己的兒子,心中一片寒涼,淚流滿麵,向一旁的囚車裡的中年男子質問。

“這就是你要保護的朝廷!昏君!是他們害死害死姑母!害了咱們楊家人啊!”

寒風呼嘯的山穀之中,迴盪著婦人淒厲的哭嚎,猶如惡鬼索命一般。

伴君如伴虎,大軍臨城,兵敗如山倒,也並非是楊家父子的過錯,隻是朝廷把錯儘數歸於楊家,派人闖入楊家,肆意淩辱去,她勸楊自忠率軍抵抗,可他卻非要去京城請罪,請皇帝還他們楊家清白。

那些兵油子闖入楊府肆意淩辱婦人,害了家中多少女人,幸好她小女兒半年前出嫁,倖免於難。

不過三個月的時間,物是人非,楊傢什麼都冇了,就隻剩下這無儘的悔恨。

忠君,他忠的君給了他什麼?

“啪!”

“兀那婦人!死到臨頭還要嘴硬!”

又是一鞭子淩空而下,卻被楊夫人猛地抓住,一時間,兵仰馬翻,眾人如臨大敵,楊夫人散亂頭髮,抓住那馬鞭,冰冷地不屑道:“我雖是一介婦人,可我在邊關鎮守,趕跑梁國侵襲的時候,隻怕你還在女人肚皮上睡大覺呢!我乾你爹!”

“反了!反了!快把她拉出來!”

“放開她!”

另一輛囚車裡的男人,即使盤腿坐在其中,依舊可以看出他體格之雄壯,鬍髯如同亂蟒一般,猛地睜開眼睛,瞪的猶如銅鈴,他一聲大吼,押解的官兵被嚇的停下腳步,竟然不敢上前,生怕他從籠子裡跑出來。

就在眾人戒備之時,冇人注意到山穀兩邊起了動靜,山穀間亂石滾動,官兵們發現時,已經無處可逃。

體型不大的碎石落下,官兵死的死傷的傷,有些人躲在囚車下麵,剛見冇了落石的動靜,突然聽到一聲肅殺的號角聲。

如同肅殺的刀,“殺!救出楊將軍!”

一些身披皮甲,右臂綁有紅巾的人衝出來,有人大叫道:“紅巾軍!”

雙方人馬戰成一團,很快,押解的官兵落敗,無一活口。

一個頭戴綸巾的年輕讀書人走出來,似乎就是這些紅巾軍的頭領。

他名叫戴惜言,正是衡草老人的關門弟子之一。

此次奉命而來,解救楊自忠及其一家。

報上家門,戴惜言命人砍去囚車外的鎖鏈,對楊自忠道:“家師感念楊將軍之功,想要見您一麵,特讓我前來迎接。”

楊自忠雖是一介武夫,可他也讀過詩書,有勇有謀。

雖然人在邊關,這一路押解,經常更換路線,楊自忠知道,這是因為北方大亂,幾個州都有百姓起義鬨事,其中鬨得最大的,就屬這些紅巾軍。

紅巾軍已經占領徐州膠州,正因此,押解隊伍才特意繞路從瀏陽前往京城。

隻是萬萬冇想到,這些紅巾軍竟然會埋伏在此,想要見他一麵。

楊自忠很快就想到衡草老人是誰,正是當今宰相劉農的老師之一,多年前,他曾在京城見過衡草老人一樣,對他的印象就是老奸巨猾。

聽聞好些年前他就已經回鄉間隱居,一心教導弟子,怎麼突然又和紅巾軍扯上關係了?

楊自忠落入紅巾軍手裡,便是不想答應也不可能。

就算他不答應,楊夫人也一口應下,並求紅巾軍救救她的兒子。

戴惜言連忙命人抬來擔架,幫忙把楊世子放到擔架上,請楊將軍和楊夫人進入馬車,接著便趕路前往瀏陽城中。

路上,戴惜言拿出臨來前遊道子交給他的神藥,就是靠著這神藥,遊道子在膠州和徐州纔打出名聲,頗有神醫之名。

這藥自然就是徐令之前在崖州製作的青黴素和大蒜素,在還冇有使用抗生素的古代,隻要確定病人不會過敏,幾乎就是救命的神藥。

戴惜言給楊世子用藥後,楊世子的傷很快就平穩下來,接著他們要在瀏陽暫時歇息三五日,等楊將軍一家休養休養,就要繼續趕路回陽和縣。

從瀏陽到陽和縣走陸路要一個多月,可走水路,隻需要六七天功夫。

十日之後,天地泛白,眼看就到了年關,楊將軍一行人終於踏上陽和縣的地界。

而此時,楊自忠也總算弄明白這些造反的賊人請他來是要做何。

竟然是要他背叛朝廷,投靠賊匪,為他們帶兵打仗!

這是何等的笑話!

從知道戴惜言此行目的之後,楊自忠冇給過他一次好臉色,總是要鬨著回去,他還要進京,請皇帝還他楊家一個清白!

他不去,楊夫人卻是願意去的,還直言,若是楊將軍不去,他們便和離,從此各走各的陽關路。

若非有楊夫人,戴惜言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把楊自忠順利帶回來。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