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穿越星際:妻榮夫貴 > 第三千零五十一章 購買

穿越星際:妻榮夫貴 第三千零五十一章 購買

作者:一見我珍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3-25 05:32:26

-

國君走著晉國路線,剛剛完成了軍製改革的魯國三桓呢?

三桓,當然得充分展示一下這次軍改以後的實質性作用。

公元前561年春,剛剛還在同一戰壕上一起討伐過鄭國的莒國,再次入侵魯國。

看來,莒國已經把魯軍的戰鬥力看扁了。

而且,這一次,莒國對魯國的侵略,不再是邊境衝突這種級彆的軍事行動了,而是大規模入侵至魯國境內,還包圍了魯國東部重鎮台邑。

那就開打吧。

季孫宿主動請纓,率魯軍反擊。

剛被整編過的魯軍氣勢如虹,一舉擊潰莒軍,成功解救了台邑之圍,取得了魯國與莒國交戰這些年來的首次大勝。

還冇完。

季孫宿花了那麼大財力去養自己的軍隊,出兵當然得有所收穫。

解了台邑之圍算不了什麼,畢竟台邑本來便是季氏家族封邑,此次無非是保住了這塊地盤,冇被莒國一口吞了而已。

這一次,季孫宿盯上了鄆邑。

鄆邑原本是魯國季氏家族的地盤,曾經在公元前626年時,季孫行父就率軍在鄆邑開展過城防建設。

但隨著魯軍戰鬥力下降,莒國在前幾年占領了鄆邑。

也就是說,從曆史上看,鄆邑本就是季氏家族的地盤。

從現實上看,鄆邑已經被莒國占領了。

那如果奪了回來,就是季氏家族的巨大利益。

魯軍士氣高昂,借台邑之戰大捷餘威,一舉攻下了鄆邑。

季孫宿率軍進入鄆邑,將鄆邑的財寶搜刮一空,然後分派家臣進駐鄆邑管理,宣佈季氏家族重新收回了鄆邑。

季氏家族得到了巨大利益,難道就不分點給國君?

季孫宿想想也確實難為情,於是命令將鄆邑的一口鐘進行融化再鑄,鑄成了一個銅盤獻給魯襄公。

給人的感覺就是:嗟,來吃一口。

嗟來之食?是不是看著目瞪口呆了?

是的,這就是以季氏家族為代表的三桓成功實現了軍製改革後,感覺國君確實可有可無的樣子!

你國君就是一傀儡,提線木偶,知道不?

需要你時,你出來亮個相,比如祭祀、簽約、外交什麼的。

不需要你時,你老老實實就呆在宮裡。

整個魯國,由咱三桓家族撐著。

當然,當季孫宿將那個銅盤進獻給魯襄公時,當著滿朝文武可不能這麼說。

季孫宿說的就是一堆如看看咱魯國這次軍製改革多麼成功,如今魯軍的戰鬥力上來了,莒國根本不堪一擊,請國君放心好了,今後魯國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魯國的勝利走向勝利到底能走多遠,後世的我們是知道的,但當時的魯國人不知道。

朝中公卿大夫們隻知道,季氏的這次軍改確實有效果。

而且,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勢力,確實很強大。

那還要多說什麼?

大家今後多看以季氏為首的三桓眼色行事吧。

是的,軍改後的魯軍看來是牛氣沖天的樣子。

季孫宿的軍事行動又要展開了,這一次是魯國附庸國邿國出了事。

邿國一直以來是魯國附庸。但根據史料記載,這一次魯軍是從邾國手裡奪得的邿國。

也許以前由於魯軍戰力下降,如果原本一直是魯國地盤的鄆邑被莒國所占,邿國也被邾國給占了。

不管是誰的地盤,魯軍要攻占邿國,必須師出有名。

公元前560年夏,邿國發生了內亂。

據說這個內亂爆發的原因是邿國嚴重踐踏周禮,導致國人不服,結果內部產生分裂。

邿國分裂成了三派。嚴格依周禮一派,無視周禮而采取東夷傳統風俗一派,無所謂禮不禮的隻願好好過日子一派。

據說,無視周禮派主要是邿國公室,以國君為代表。

邿國有一位先君去世後,他居然指定了十五座鼎作陪葬品!

根據周禮,天子可用九鼎,諸侯可用七鼎,大夫可用五鼎,元士可用三鼎。

你邿國佬頭上長角了,居然敢用十五鼎?

既然你國君可以不按規矩辦事,那大家還遵從你邿國的法製做什麼?

國內就此分成了三派,每派都有強勢人物,互相不服,互相打壓,朝政一片混亂,最後是互相大打出手。

附庸附庸,本就是嘴邊一塊肉。更何況,此時邿國這個曾經的附庸還成了邾國的地盤,那就出兵吧。

公元前560年夏,魯軍又出征了,目標當然是邿國。

這一次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邿國。

這讓魯國人對季孫宿的軍製改革更加有信心,那些從魯國公室裡脫身出來依附在季氏家族的士大夫們倍感驕傲。

而叔氏家族、孟氏家族隻有部分士大夫,剩餘的士大夫就開始眼癢癢了。

之所以提這一句,那是因為不久以後,魯國再次出現了三桓瓜分魯國公室的事。

上一次是三分公室,下一次是四分公室,終於將魯國國君完全架空,冇有絲毫的實力。

而軍製改革一開始給魯國所帶來的直接利益,尤其是這兩次魯軍先後戰勝莒軍取得鄆邑,吞併邿國,給後來的三桓四分公室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邿國是一個妊姓小國,這裡出現了一個妊姓,這是遠古八大姓之一。

關於遠古八大姓,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姬、薑、姒、嬴、妘、媯、姞、姚這八姓。

另一種是姬、薑、姒、姚、嬴、妘、媯、妊這八姓,唯一的區彆是姞姓與妊姓。

其實,遠古八大姓什麼的,也隻是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事。畢竟,遠古何止八大姓。

中華姓氏文化非常複雜,也相當有意思,我們讀曆史,至少得弄清楚自己的姓氏源於哪裡吧。

如姬姓,源於軒轅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到了黃帝時,黃帝有十四個兒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到了周武王建立大周王朝後,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形成了今天的大多數姓氏。

可以說,如今我們漢族很多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化而來的,所以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筆者的董姓,則是源於祝融氏,從妘姓發展而來,是祝融八姓之一,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

邿國的這個妊姓,為伏羲氏風姓後代。

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天皇燧人氏就是風姓,他的子女伏羲氏和女媧氏都是風姓。

伏羲被視為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人類的始祖為風姓,那說到底,如今的百家姓千家姓,都是源於風姓,這纔是姓氏的源頭。

這扯得有些遠了,我們回到魯國。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