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春秋魯國風雲 > 第266章 大國、中國、小國?

春秋魯國風雲 第266章 大國、中國、小國?

作者:千裡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27 07:50:28

-

這是魯成公的想法。

隻是,魯成公也好,魯國的卿大夫們也好,他們最擔心的是楚國肯定是要北上的。

到時如何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周旋,需要大量的智慧。

不過,大家認為,論起智慧,魯國是有自信的。

到時,就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春秋江湖的情況一直很具體,對魯國來講,此時與晉國的關係是公開的親密關係,是真正的兄弟加戰友的關係。

晉國貌似對魯國也很重視,春天時組織了包括魯國在內的五國聯軍討伐鄭國,夏天時魯成公赴晉國朝見。

到了冬天時,晉景公派上軍帥荀庚赴魯國聘問。

這個時候,衛國執政上卿孫良夫也正好在魯國聘問。

這下好了,晉、衛兩國卿大夫可謂是同時到達魯國聘問,這對魯國來講是天大的事,讓魯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好幾個等次。

兩國卿大夫來魯國聘問,理由差不多,都是重溫此前的盟誓精神。

這個盟誓,當然都是兩國要繼續發揚同宗兄弟情誼,共同尊王攘夷之類的。

魯成公當然不敢怠慢,一切按規定的外交程式走下來,結果卻遇到了難題。

由於都要重溫盟誓精神,那就得安排盟誓儀式。這個儀式就涉及到排序問題,即誰先盟誓的問題。

放在現在,大家也許隻要各自在自己的盟誓檔案上簽上字即可。

大家都坐在一起,盟誓檔案都是一式幾份,有幾份簽幾次字。

但放在春秋,那可不是這樣的。

盟誓檔案存在誰先簽字的問題,用當時的話講,就是誰先盟誓的問題。

兩國前來聘問,雖然都是重溫盟誓精神,但由於溫的不是同一場盟誓,所以這次重溫得安排兩場盟誓。

一場是與衛國的盟誓,重溫的是14年前即公元前602年春,衛國按照晉國的意思,為對付楚國,派執政上卿孫良夫赴魯國舉行過的盟誓,當時的魯國國君是魯宣公。

一場是與晉國的盟誓,重溫的是2年前即公元前590年春,為對付齊國,魯成公派臧孫許赴晉國的赤棘,與晉國國君晉景公舉行的盟誓。

要安排兩場盟誓。

但魯國應該先舉行的是與衛國孫良夫的盟誓,還是與晉國荀庚的盟誓呢?

誰先盟誓,即誰為尊!

次序問題,可不僅涉及國家臉麵問題,一個不當,那就是直接爆發戰爭的重特大問題。

這個問題曾經在五十多年前引發過大事,即公元前639年,由宋國主持的孟地會盟中,宋國與楚國圍繞著誰先盟誓引發一係列問題,最後爆發宋楚大戰。

孫良夫是衛國國君以下的第一號大人物,荀庚是晉國國君以下的第三號大人物。

從卿大夫的排位上講,貌似孫良夫應該先來。

晉國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而衛國僅僅是這個同盟圈的其中一分子。

從國家地位上講,晉國遠遠比衛國尊貴,貌似是晉國先來。

需要重溫與衛國人的盟誓,離現在是14年了。

而與晉國人的盟誓,離現在僅僅是2年,從時間上講,貌似衛國先來。

而且,孫良夫與荀庚兩人雖說是同一天到達魯國的。

但從時辰上講,孫良失是上午到的,而荀庚是下午到的。

如果按先來後到的順序,貌似是衛國先來。

這事咋整?

魯國人的智慧不是吹的,臧孫許出麵解決了這個難題。

他將列國諸侯劃分成三等,分大國、中國、小國,將卿和大夫又各劃分爲三等,即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然後,將這三等國家的卿和大夫作了對比,就解決了問題。

具體就是,中國的上卿、中卿、下卿相當於大國的中卿、下卿、上大夫。

小國的上卿、中卿、下卿相當於大國的下卿、上大夫、下大夫。

臧孫許還振振有詞道:“主公,這是曆古以來的製度。

如今,衛國相對於晉國,連中國都算不上,隻能算是小國。

荀庚是大國的中卿,相當於中國的上卿,當然要比孫良夫這個小國的上卿地位要高。”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然得先與晉國人盟誓,再輪到衛國人。

於是,公元前588年周曆11月28日,魯成公與晉國上軍帥荀庚舉行盟誓,重溫了14年前的赤棘盟會精神。

第二天,即11月29日,魯成公再與衛國執政上卿孫良夫舉行盟誓,重溫了兩年前的兩國會盟精神。

誰都冇有意見,連衛國執政上卿孫良夫也冇有意見。

其實,所謂大國、中國、小國,確實是存在的。但那是大周王朝成立之初,已經對所分封的各諸侯國予以了定性。

大國,指的是公爵、侯爵這樣的諸侯國,如晉國、齊國、燕國、魯國、衛國、宋國等。

中國指的是伯爵男爵子爵這樣的諸侯國,如楚國、許國等。

小國則是指冇有爵位的那些個附庸國,如一開始的秦國、邾國等。

但春秋走到了現在,那些原本意義上的大國,還有幾個存在?

隨國、虢國、鄧國等甚至都不複存在了。

而原本意義上的小國躍升為大國的也有,如秦國,從一介附庸晉升至伯爵。

國之大小,不再以爵位來區彆,而是以國家綜合實力來判彆了。

於是,原本都屬於大國係列的衛國、魯國、陳國、蔡國等國,在具有超強戰鬥力和國家實力的晉國、楚國、齊國等國麵前,自覺將自己視為中國甚至小國。

魯國之所以出現臧孫許這樣的關於國之大小的區彆言論,其實質意義就為了向晉國表示忠心,僅此而已。

顯然,魯國此時的外交政策,就是在明麵上無論如何都要將晉國給抬上天去,儘管此時的晉國在綜合實力上不如楚國。

隻是,令魯國人冇有想到的是,晉國人貌似根本無視魯國的這番表現。

在晉國人的眼裡,一切唯利益是圖,隻要符合晉國利益的,就歡迎。

而魯國這種高度重視一個盟誓禮儀的先後問題,晉國人根本不在乎。

既然不在乎,那就感受不到魯國的良苦用心。

或者說,晉國習慣了被捧上天。

魯成公滿滿以為,晉國應該會對此表示出心靈上的觸動,從而對魯國更加關心。

但結果呢?

很快,魯國人就感受到了被魯國視為至高無上的禮儀方麵的東西,在晉國看來是根本不當成一回事。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