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春秋魯國風雲 > 第359章 精通鳥語的公冶長

春秋魯國風雲 第359章 精通鳥語的公冶長

作者:千裡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27 07:50:28

-

堂堂魯國國君,居然淪落至此,不由令人唏噓。

但春秋走到了現在,或者說再走幾十年,不用說魯國國君的命運好不到哪裡去,其他列國諸侯,如晉國、齊國、衛國、鄭國等等這些曾經強勢立足於春秋江湖的諸侯,甚至大周王朝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謂禮已崩樂已壞,春秋時代,就是走向諸侯反了天子、大夫反了諸侯的曆史,然後,是家臣反了大夫,到最後就是老百姓反了貴族。

這叫什麼?這就是到後來的秦末農民大起義!

這些扯得有些遠了,春秋時期貌似農民大起義這樣的情景是不存在的,但家臣反了大夫這樣的曆史,很快就會到來。

這裡,我們得交待一下公冶。

此時的公冶是魯國一位大夫,從他的表現來看,可謂是忠君愛國,知禮守節,用當時的標準來講,是一位好大夫,賢人。

公冶源於季氏,據說季氏第一代宗主公子友的一個後代名為冶,即季冶。由於季氏源於魯國公室,就以公冶自稱,這就是那位公冶大夫。

公元前544年5月,公冶奉季孫宿之命迎回了國君魯襄公,但這趟差事讓公冶對季孫宿徹底不滿,回國後,他立即作出了將自己的食邑全部歸還給季氏家族的決定!

據說,公冶召集了自己的族人開會,在會上公冶慷慨激昂道:“欺騙國君,還要陷吾於不義,季氏這是在玩火**。走吧,大家從此不再是季氏的人!”

不再是季氏家族的人了,那就自己另立爐灶吧。

從此,魯國就有了一個公冶氏。

大夫公冶可不象魯襄公那樣活,人家都怕你季氏,老子偏不怕。

據說,公冶雖然公開與季氏決裂,但他並未辭官,與季孫宿仍舊在同一朝堂共事。

隻不過,公事公辦,公冶並未因此而忌憚什麼,也不怕季孫宿會對自己有所報複。

心底坦蕩,魔鬼亦有何奈?

但除了公事,公冶堅決做到絕口不提季氏!一直到老死,公冶始終不忘這個初心。

公冶去世前,交待兒子道:“父親生前,得到了國君卿大夫冕服之賜。但這並非是父親憑著功勞與德行得來的,所以父親一生都未曾使用。父親死後,你們絕對不允許以此冕服來斂葬。

對了,如果季氏家族有人來弔唁送葬,你們務必拒絕。無論生前,還是死後,父親都不願與季氏發生任何關係!”

要知道,季氏家族可是當時魯國最有權勢的家族,在後來叔孫豹去世後,叔氏家族由於內亂而得到嚴重消弱,季氏家族的地位儼然代表了魯國,誰敢捋其虎鬚?看看卞邑大夫,因不服季氏家族就慘遭滅族。

但這就是春秋那個年代一些士大夫的風骨!

據說,公冶氏家族後來出了一位大牛人,公冶長。這裡用了據說,是因為公冶長這樣的所謂大牛人,其故事真的很令人懷疑其真實性。

公冶長,據說公元前519年出生,公元前470年去世,經曆的是春秋末期,公冶氏,字子長,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被後人評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有人說公冶長是齊國人,也有人說是魯國人,這個都有可能。

因為公冶家族得罪了魯國的季氏家族,在魯國可能呆不下去,逃到了齊國。

公冶長是魯國人也好,是齊國人也好,可能現在的人們會爭論,但好在齊魯都是山東的,這樣省級爭論應該是可以避免了。

讓公冶長聞名天下的,首先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二十篇章中的第五篇,就以《公冶長》為名。

但通篇下來,也僅在首章有過關於公冶長的記錄。原文是:“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意思就是孔子評價公冶長這個人,值得嫁女給他,因為他雖被投入大獄,但憑著自己的本事最終無罪獲釋。

孔老夫子可不是隨便評價公冶長的,因為他還真的把女兒嫁給了公冶長。這樣一來,公冶長就成了孔子的女婿。

公冶長為何能夠逃過牢獄之災?這個故事挺玄乎,因為將公冶長精通鳥語一事給傳得神乎其神。這事筆者是不相信的,但流傳了兩千多年,值得我們講一講。

據說,有一天公冶長從衛國返回魯國。走到兩國交界處時,聽見幾隻鳥互相在招呼:“快點快點,去清溪去清溪,那裡有死人肉可吃。”

公冶長也不作多想,繼續往前走,卻見一位老婦正在路邊哀哭。公冶長走上前去安慰她,問老婦為何如此傷心。

老婦哭著答道:“兒子前日出門,至今未歸。兵荒馬亂,恐已不在人世。可憐的兒呐,如今去世了,作母親的卻不知他死在哪裡。”

公冶長想起剛纔那幾隻鳥的話,就對老婦道:“老人家節哀順變。你何不去清溪看看?”

老婦立即趕往清溪,果然找到了兒子的屍體。

老婦立即回到村裡,請村長幫忙。村長張羅著幫老婦抬回兒子屍體,但全村人找了好幾天都冇找到老婦之子,如今突然找到,這事可疑,便問老婦事情經過。

老婦將公冶長指點一事說了,村長認為這肯定是那書生殺了老婦兒子,否則怎麼可能知道屍體在清溪?於是,村長就報了官,官府就緝拿了公冶長,將他下獄問罪。

公冶長大聲叫屈,對官差講自己是因為懂鳥語才得知鳥要去清溪吃人肉,所以才告知了老婦,但這種話誰信?

可憐的公冶長就被下了大獄,整整關了兩個月。

有一天,幾隻麻雀飛停在監獄外牆,正好對著公冶長監牢的窗。

公冶長聽得麻雀吱吱喳喳在商議著什麼事,仔細一聽,原來麻雀們互相在打招呼,說是白蓮水邊有裝糧食的車翻了,拉車的牛受了傷,牛角也折斷,糧食散落一地,麻雀兄弟們快去飽餐一頓吧。

公冶長就立即將此事報告了獄卒,獄卒們一開始不信,但經不住公冶長再三懇求,其中一人就前去檢視。

果然如公冶長所言,白蓮水邊翻了一輛糧車,具體細節如公冶長所述。

官府這才相信了公冶長精通鳥語之說,於是將公冶長帶到林中,讓他聽鳥語,果然能聽懂。

公冶長又將那天遇見老婦一事詳細對官府講了,終於獲得了釋放。

這個故事便是孔子說的公冶長“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但真的有能聽懂鳥的人?

估計很多人是不信的。

不少春秋相關史料記錄了能聽懂鳥語、獸語這樣的奇人異士,難道真的有這樣的特異功能人士存在?

嘿嘿,故事而已,傳說而已。最多公冶長會口技,擅長模仿鳥語而已吧。

但孔子將女兒嫁給公冶長,絕對不會因為公冶長懂鳥語,孔子也冇說公冶長懂鳥語。

據說,公冶長貧賤出生,但能忍辱負重,勤儉節約,加上聰穎好學,師從孔子後,博通書禮,很快成為孔子得意門生之一。

公冶長治學態度嚴謹,一生致力於學問。孔子於公元前479年去世後,他繼承孔子遺誌,教學育人,成為儒門一代宗師級牛人。

據說魯國國君多次請他出仕為官,都被他拒絕了。

這個魯國國君是誰?魯昭公、魯定公還是魯哀公?冇有史料記載,估計也是傳說而已。

而且,這幾個魯國國君,哪還有資格去請人出山當官?魯國大權都掌握在以季氏家族為首的三桓手裡!

好了,公冶氏的故事就講到這裡。魯國的公冶後來就成了中華姓名庫裡公冶、公、冶這三個姓氏的淵源,請複姓公冶以及冶姓、公姓的朋友予以足夠的尊重。

對了,我們的魯國風雲故事,在接下來會有一些孔門弟子的故事穿插,這是因為自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聖人孔子出生後,如今已經七八歲了。

孔子相關的故事,是我們這套魯國風雲必不可少的內容。但如果紮堆在一起講,那估計也是索然無味的。

所以我們就不斷穿插講述,當然也努力不打斷魯國的春秋曆史脈絡,敬請撥冗閱讀此書的讀者諒解。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