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春秋魯國風雲 > 第371章 重德守節的賢人

春秋魯國風雲 第371章 重德守節的賢人

作者:千裡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27 07:50:28

-

現在是魯國執政上卿叔孫豹要給魯昭公講講國際形勢的時候了。

魯國卿級班子中,季孫宿主內,叔孫豹主外,其他公卿大夫分彆當他們的助理,國君是傀儡是擺設,應該是這樣一個格局。

當然,魯昭公不認為自已是傀儡是擺設,他有著自已的雄心壯誌。

國際局勢這一課當然得好好聽,而且,儘管叔孫豹曾經反對過自已當國君,但整個魯國也就叔孫豹是國際事務通。

關鍵是叔孫豹與晉國、齊國的關係非常好,所以自已新君即位,必須仰仗這位舉世聞名的魯國賢良大夫。

公元前542年的春秋江湖,當然是中原列國諸侯之間和平相處的時候,因為春秋史上真正意義的弭兵運動纔剛剛開始。

天子是周景王,他遇上了好時代。

因為弭兵運動開始了,中原列國諸侯可以安心發展生產加強國力。

兒子們積累的家當多了,老爹那裡自然也會多孝敬一些。

但列國諸侯向天子進貢貌似不當成一回了,大家從孝敬天子已經轉到了孝敬晉、楚兩個超級大國。

至少魯國已經很多年冇有朝貢天子了,那寡人還管這個做什麼?

隻是魯國不知道,魯國曾經最大的優勢就是政治優勢,大周王朝最正宗的宗邦諸侯。

失去了這個政治優勢,魯國就隻剩下文化禮儀方麵的優勢了。

但這個優勢在不久的將來,因春秋江湖變得更加血腥殘酷而幾無用武之地。

列國諸侯共推的盟主有兩個了,晉國和楚國。

這兩個超級大國可不敢得罪,魯國必須要同時將兩大國給事奉好。

晉國,此時的國君是那個庸碌無為的晉平公。

雖然有賢大夫趙武執政,但趙武的主要能力展現在了國際事務,標誌性功績就是主導了弭兵會盟。

在內政治理上,趙武由於性格過於儒弱,無法約束國君和其他卿大夫。

此時的晉國,由於晉平公致力於修建池台樓閣,荒於政事,各卿大夫互相爭權奪利,舍國家為小家,導致國內賦稅加重,民怨沸騰。

楚國呢?

楚國與晉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國君都弱爆了,不同點是楚國是由正宗的楚國羋姓熊氏公族牢牢掌握著政權,而晉國是由非正宗姬姓公族掌握政權。

具體來說,楚國是由令尹公子圍大權獨攬,而晉國是由趙、範、韓、智、魏、中行這六大家族掌握著。

雖然,世界和平了,但兩個盟主之間,肯定還是有明爭暗鬥的。

這種明爭暗鬥,具體到國際事務中,甚至就是爭個名份的問題,如某次會議誰主持、誰先簽字這些綠豆芝麻大的事。

相比晉國,楚國的國際環境要稍差一點,因為吳國總要來找楚國打架。

而且,吳國的實力不凡。

魯昭公知道,吳國就是曾經來魯國訪問過的公子季劄的母國。

對公子季劄,所有的魯國人都知道這個大名。

魯昭公尤其感興趣,命叔孫豹好好介紹一下公子季劄。

關於季劄在魯國欣賞樂舞、洋洋灑灑指點四代詩樂的事,叔孫豹不需要多講,季劄這位對詩文樂舞禮儀無所不通的人,對魯國人來講是妖孽般的存在,宗師中的戰鬥機。

但叔孫豹還是介紹了季劄讓位這樣令世人敬佩的事。

原來,吳國的建國故事,就是一個源於大周王朝先祖讓位的至德傳奇。

吳國始祖周泰伯本就是周國合法繼承人,但當時周國國君周太王古公亶父有意傳位給幼子季厲。

周泰伯是至孝之人,為成就父親和三弟,就與二弟仲雍以為父親采藥為名,離開了周國,去了荊蠻之地,後來建立了吳國。

吳國傳了十九代,到吳王壽夢時,見自已兒子個個人中龍鳳,且兄良弟悌,非常滿意。

相比之下,四子季劄的德賢才能要稍強一些,吳王壽夢也最喜愛,一直有意傳位給季劄。嫡長子諸樊也冇有任何意見,但季劄堅決辭讓。

由於季劄堅持不肯繼任國君,故吳王壽夢去世後,諸樊繼位為吳王。

但吳王諸樊在服喪期滿後,重新提出讓位給季劄。

季劄再次推讓,對諸樊道:“劄聽說,宋有茲甫、目夷兄弟互相讓位之德,曹有子臧讓國以成曹伯之節。

古人尚有遵節守義之德,主公本就是吳國合法合禮國君,何必謙讓君位?劄雖德行不足,亦不敢接受主公之命。”

吳王諸樊無奈,隻好暫時放棄讓位季劄。

公元前548年,吳王諸樊在攻打楚國附庸國巢國時,中箭身亡。

為了讓季劄依法依禮當上吳國國君,諸樊去世前留下遺命,傳君位於二弟餘祭,要求餘祭去世前傳位給三弟餘眜,餘眜以後傳位給四弟季劄。

“哦,也就是說,季劄先生現在仍舊是吳國國君繼承人?”魯昭公問道。

叔孫豹道:“是的,如今吳國國君是餘眜,下任國君應該是季劄。”

“那季劄說的宋國和曹國的事,又是怎麼回事?”魯昭公繼續問道。

季劄在讓位時,講到“宋有茲甫、目夷兄弟互相讓位之德,曹有子臧讓國以成曹伯之節”,這是指宋國先君宋襄公與兄長公子目夷互相讓國,以及曹國公子臧為救曹成公而放棄屬於自已國君之位。

這兩件事都是春秋史上的美談,但魯昭公卻絲毫不知,也不知這些年他是如何讀完小學和大學的。

叔孫豹在內心搖了搖頭,耐心講了這兩個故事。

宋國的事,是指公元前652年,宋國先君宋桓公病重,依禮依法確定嫡長子公子茲甫為世子。

但公子茲甫認為,庶兄公子目夷忠義德行要遠勝於己,故懇求宋桓公將國君之位傳給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聽說後,堅決不肯接受世子之位。

公子茲甫再三辭讓,公子目夷乾脆離開了宋國。

公子茲甫無奈,宋桓公去世後,即位為宋國國君,即宋襄公。

曹國的事,是指公元前578年曹國內亂之事。

當時,曹國先君曹宣公在參加晉聯軍伐秦的麻隧之戰中陣亡,訊息傳到曹國,曹宣公的親兄弟公子負芻殺了世子留自立為君,即曹成公。

晉國將曹成公押送到天子那裡,詳細稟報了曹國內亂一事,請求天子同意誅殺曹成公,立曹國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公子臧為國君。

公子臧聽聞此事後,對曹國公卿大夫們道:“臧聽說,聖達節,次守節,不失節。節義是臧一生的追求,而非國君之位。臧雖不才,亦不敢失節。”

公子臧不但自已堅決不當國君,反而認為國君此時被晉國人抓走了,這是曹國的恥辱。

國君是如何得位的,那是曹國內部的事。

但堂堂曹國一國之君卻被外國人抓走,不管是什麼原因,自已作為曹國的執政卿大夫,不能在這種國恥上助紂為虐。

公子臧的意思,終於讓曹國人醒悟過來。

於是,公子臧帶著曹國一乾重臣求見晉國國君晉厲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終於讓晉厲公同意釋放曹成公。

曹成公回來繼續當他的曹國國君,而公子臧為了避免受到曹成公的猜忌,主動交出卿大夫之位以及自已的封邑,自已離開曹國去宋國了。

這些故事,我們在講宋國和曹國的春秋故事時,講得很詳細。

魯昭公聽得呆了,這世上真有此等賢良之人。

唉,寡人的魯國,怎麼冇有這樣的賢才?

當然,至少到現在,魯昭公還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年輕。

他不知道,魯國的春秋曆史上,同樣也有這樣一位賢人,那就是魯隱公。

魯隱公就是一心要將自已的國君之位還給自已的親兄弟的攝政國君,隻是可惜,他最後成了一個悲劇。

受小人挑唆,魯莊公最後殺死了一心為己的親哥哥魯隱公。

好了,叔孫豹今天給魯昭公講得夠多了。

反正對魯國來說,要將楚國和晉國事奉好,這是魯國的基本外交政策。

這不?盟主的通知又來了,楚國召集諸侯會盟了。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