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春秋魯國風雲 > 第438章 仲孫貜命兒子拜孔子為師

春秋魯國風雲 第438章 仲孫貜命兒子拜孔子為師

作者:千裡草人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27 07:50:28

-

公元前517年前後,魯國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兩年前,是魯國襲擊了邾**隊。接下來,是執政上卿叔孫婼被扣押在晉國,直到去年纔回國。到了今年,是季孫意如討了老婆。

季氏家族辦著喜事,而另一大家族,此時卻是哀泣一片,因為他們正在辦著喪事。

哪一家?

孟氏家族。

公元前518年2月20日,魯國卿大夫、孟氏家族宗主仲孫玃病逝,其長子仲孫何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孟氏家族宗主。

仲孫貜是一位值得魯國人民尊重的人。前麵我們講過,他剛入卿時,陪伴國君魯昭公赴楚國朝見楚王,在鄭國、楚國都因為自己不懂禮儀而出儘了洋相。

回國後,仲孫貜基本遠離權力鬥爭,幾乎將全部精力都用於學習上,不但將自己培養成為一位知書達禮的人,還一直在幫魯昭公努力物色知禮懂禮的人才。

孔丘,正是他一直在關注的青年才俊。

正是在仲孫貜的介紹下,魯昭公纔在孔丘生了兒子時,送了鯉魚以示祝賀,孔丘因此將兒子取名為鯉。

當時,此事成了魯國特大新聞,使孔丘頓時名聲大振,最後季氏家族率先下手,將孔丘招錄為家臣,擔任管理倉庫的小吏。

可以說,孔丘名聲越來越大。

一開始自己在五父之衡停棺尋父墓地使他在民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自己精通當時叫儒的喪葬禮儀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魯昭公送魚賀孔丘得子,可謂是在整個魯國朝野幫孔丘作了一個宣傳,使孔丘的知名度呈幾何倍級的增長。

再是郯國國君郯子來魯國朝見時,孔丘專程拜訪郯子,向郯子學習了鳥官理論,孔丘的知名度更高。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孔丘果斷辭去工作,回到闕裡開館招生,興辦私學。

招收的學生多了,孔丘的知書達禮以及儒家觀點,通過學生們又不斷外傳,終於,我們的孔丘被人們越來越尊重,孔丘就成了孔子。

據說公元前522年,當時的孔子年滿30虛歲,自己說三十而立了。

但這個而立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冇有。

但是,有史料說那一年,齊國國君齊景公與齊國大夫晏嬰來魯國聘問,點名見了孔子,與孔子談論了治國理政的事,專門提到了秦穆公稱霸的事。

據說,齊景公問孔子道“寡人不才,請教夫子,想當年秦穆公,國小地偏,卻稱霸西戎,這是何故”

孔子曰“國雖小,然秦穆公目標遠大;地雖偏,但秦穆公施政得當。”

齊景公於是向孔子討教政之道,孔子又曰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話的意思就是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

齊景公貌似一聽就明白了,立即點頭讚同。

然後齊景公請孔子講講為政之道最重要的是什麼,孔子又曰道“為政之要,最要在於節約財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之一。有人說正是這一年孔子將自己的學術思想給確定了下來,所以,立了。

這一年,是孔子三十歲。於是,孔子三十而立。

嘿嘿,齊景公向孔子交流治國理政的事確實有,但那是在孔子追隨魯昭公去齊國時的事了,不是公元前522年,而公元前516年。

所以,齊景公來魯國向孔子問政這個事到底有冇有,真的很難找到其邏輯。

公元前522年,齊國還在教訓莒國,幫助衛國國君衛靈公回國複位,努力構建齊國為核心的同盟圈,意欲與晉國爭霸。

魯國則是晉國最忠實的跟班,齊國國君齊景公對魯國甚為忌憚。

進入春秋以來,尤其是春秋步入後期,我們可以見到魯國國君赴齊國朝見,但鮮有齊國國君赴魯國聘問的事!

齊景公冇事到魯國去乾什麼?

所以,齊景公與孔子關於公元前522年的問政,也許是一個故事而已,而不是曆史事實。

但不管如何,孔丘的名聲到了公元前518年時已經很響了,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們也不再如以前那樣直呼其名仲尼了,而以孔夫子尊稱。

公元前518年,魯國卿大夫、孟氏家族宗主仲孫貜病逝。

去世前,仲孫貜安排好了一切後事,最後將自己的兩個兒子仲孫何忌、南宮敬叔,以及孟氏家族所有家臣叫到床前,語重心長道:

“禮,是人之本,做人不能不講禮,不能不知禮,失禮就難以安身立命。聽說闕裡有一位賢人叫孔丘,非常知禮懂禮,精通禮樂,是聖人之後,大家一定要重視孔丘。

孔丘的先祖弗父何本可以當宋國國君,但他讓位於弟,這樣的德行,堪稱聖人。

弗父何曾孫為正考父,正考父忠心輔佐三代宋國國君,接受三次敕命,每次敕命,一次比一次謙恭。

據說,正考父的鼎銘是這樣寫的: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徇牆而走,亦莫餘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

正考父之語,令人深思,這是聖人之語。

如今,聖人之後就在魯國。貜死後,拜托眾大夫儘心輔佐何忌和閱兄弟。

何忌,閱,你兄弟倆不但要和睦相處,還要拜孔丘為師,一定要好好學習禮教,精通禮樂。”

這裡,有一段著名的話,即正考父的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徇牆而走,亦莫餘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

我們得交待一下這段話的意思。

一命而僂,指獲得國君敕命大夫官職後,正考父不但不趾高氣揚,反而見人時身子略略前傾。

再命而傴,指獲得國君敕命上大夫官職後,正考父不但不趾高氣揚,反而見人時身子往前傾得更厲害。

三命而俯,指獲得國君敕命為卿大夫官職後,正考父不但不趾高氣揚,反而見人時幾乎將俯下整個身子。

如果做到這樣,那就可以“徇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意思就是隻要自己做到官越大越對人謙恭,那即使自己平時順著牆根走路,都不會有人欺侮自己。

最後一句,“饘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意思就是這個鼎,不管是用於煮飯還是煮粥,能可以用來餬口就可以了。

這說明什麼?

不管做多大的官,都要切記節儉的意義。我正考父將這話刻在鼎上,世代相傳,不但倡導一種謙恭的做人道理,還要求子孫後代遵循崇儉拒奢的家風!

也就是說,魯國卿大夫、孟氏家族宗主仲孫貜去世前留下一段話,是兩層意思。

一是告誡自己的子孫和家臣們,要向正考父那樣,做謙恭有禮的人。這樣就不用擔心有人會來害自己,千萬不能仗勢欺人。不管地位多高,都要懂得崇儉拒奢的道理。

二是要求自己兩個兒子仲孫何忌和仲閱,拜孔丘為師。

誰說三桓是壞人?

季孫行父,仲孫速,叔孫豹等等,還有這位仲孫貜,都是令人敬佩的賢者!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