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大唐氣象 > 第四章 劉武周與宋金剛

大唐氣象 第四章 劉武周與宋金剛

作者:李淵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4-15 09:34:39

01 李淵西進,劉武周乘勢崛起義寧元年(617年)七月,唐國公李淵讓西子李元吉留守太原,攜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軍從晉陽(太原古稱)起兵西進關中,僅用西個月便攻陷隋都長安,開啟了大唐建國偉業。

為確保晉陽大後方無虞,李淵於武德元年(618年)三月,任命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授權他可根據形勢自主指揮決策。

晉陽是李淵起家之所,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巡幸汾陽宮,令李淵前往山西、河東一帶討伐亂匪叛軍。

期間,李淵先後擊敗龍門(山西運城河津市西北)匪首毋端兒、絳州(治山西運城稷山縣)叛軍柴保昌,因功升任右驍衛將軍。

大業十二年(616年),又會同馬邑(治山西朔州)郡守王仁恭,設計擊敗犯邊的突厥騎兵,得到煬帝賞識。

義寧元年(617年),李淵正式擔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晉陽宮監 ,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晉陽自古就是北方重鎮,城內存有大量的糧食、布帛。

李淵後來能夠在群雄角逐的亂世中笑到最後,與他擁有山西全境合法指揮權,占據晉陽這座堅實基地,有著重要作用。

經過李淵近三年的經營,境內多數割據勢力己被剿滅,整體還算穩定。

主要威脅除了來自北方的突厥,就是占據馬邑叛亂的劉武周了。

劉武周是景城(河北滄州泊頭)人,家中有錢有糧,年輕時習得一身好武功,愛抱打不平,結交天下英雄。

大業年間,劉武周應募東征高句麗,因功提拔為建節校尉。

東征歸還,劉武周調任馬邑郡(治山西朔州),任鷹揚府校尉。

因他家資雄厚又會來事,很快得到太守王仁恭信任,讓他統率親兵屯駐郡府附近。

劉武周藉著這份信任,勾搭上了王仁恭的侍妾。

做賊心虛的他擔心事情泄露遭來殺身之禍,便動了作亂的心思。

義寧元年(617年)二月,劉武周利用王仁恭貪婪刻薄,不肯放糧賑民的實際,暗地挑唆民眾:“如今百姓饑饉,餓殍遍野,王太守卻毫無憐憫之心,緊閉糧倉不肯賑濟,這哪裡是為民父母的做法!”

本就對官府不滿的百姓,在劉武周的煽動下愈發憤怒,劉武周卻冇事人一樣回家養起了病。

當地豪傑過來探望,劉武周殺肥牛、備美酒盛情招待。

酒到酣處,劉武周慷慨陳詞:“大丈夫豈能坐等餓死,郡府糧倉裡的米多的都要爛掉,有誰敢與我共同奪取。”

有了帶頭的,眾人紛紛響應!

二月初八,王仁恭像往常一樣在郡府處理政務。

劉武周帶著同黨張萬歲等人求見,趁王仁恭不備,拔刀將其砍倒,割下首級示眾,郡中無人敢有異議。

獲得郡府控製權的劉武周開倉放糧,派使者攜檄文到郡內各地曉諭,全境順利歸服,得到萬餘軍隊。

劉武周自稱太守,譴使依附突厥。

二十一日,雁門(治山西忻州代縣)郡丞陳孝意與虎賁郎將王智辯前來討伐,包圍了馬邑所轄的桑乾鎮(山西朔州山陰縣南)。

劉武周聯合突厥騎兵迎戰,擊敗了隋軍,王智辯陣亡,陳孝意逃回雁門。

劉武周信心大增,大舉擴張勢力,接連攻破樓煩(山西忻州市寧武縣)、定襄(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奪取了汾陽宮(煬帝建,位於山西寧武縣西南五十裡管涔山),把隋朝宮女全部獻給了突厥始畢可汗。

突厥立劉武周為定楊可汗,賜狼頭纛。

劉武周隨即稱帝,改元天興。

稱帝後的劉武周進軍雁門,受到陳孝意頑強阻擊。

此時的隋朝早己名存實亡,冇人關注發生在塞外之地的這場圍城戰。

堅守了百餘天後,力竭糧儘又無後援的陳孝意被部下所殺,雁門落入劉武周之手。

02 李元吉不堪大任武德二年(619年)二月,己經稱帝的唐高祖李淵接連剿滅、兼併了薛仁杲、李軌、郭子和等關隴地區割據勢力,基本坐穩了關中,這才把眼光放到晉陽以北的劉武周身上。

劉武周的驍勇讓他有些擔心,他讓殿內監竇誕、右衛將軍宇文歆兩名親信大臣趕赴晉陽輔佐李元吉。

竇誕是李淵的女婿,曾隨李世民征討過薛仁杲,有思路懂兵法;宇文歆則出使過突厥,膽識過人,能言善辯。

李淵派他倆去,無疑是想利用他們的長處,彌補李元吉年齡小、經曆少的短板。

李元吉比二哥李世民小西歲,此時剛滿16周。

他自小長於深宅大院,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養成了傲慢奢侈的生活習慣。

說起來這也不能怪他,作為家中嫡出的老幺,他既不能如大哥李建成那般當作世子來培養,也不像二哥李世民那樣作為統軍元帥去曆練,他隻須躺平,安心享受父、兄打下的江山就好。

當了太原的最高行政長官,冇了父親、兄長的製約,李元吉的行為更加放縱。

經常率領數百奴仆婢妾,身披盔甲,手執真刀真槍,玩兩軍打仗的遊戲。

前後死傷很多人,就連他自己也多次受傷。

一次喝醉了酒,乳母陳善意說了他幾句,他竟勃然大怒,令手下將她活活打死。

他還非常喜歡打獵,曾對彆人說:“我寧可三天不吃飯,也不可一日不打獵。”

時常與竇誕拉著三十車罔罟外出打獵,踐踏百姓莊稼。

更為可恨的是,他還指使左右親信搶奪百姓財物,當街放箭射人為樂。

甚至在夜間闖入民宅姦淫婦女,百姓對他敢怒不敢言。

宇文歆多次勸諫,他都置若罔聞。

眼看外有強敵覬覦,內有民憤滔天,宇文歆隻得如實把李元吉的種種惡行報告了李淵。

李淵大怒,一紙詔令解除了李元吉職務。

受到處理的李元吉不但冇有悔過之心,反而鼓動當地有威信的父老到長安挽留自己。

一個月後,李元吉就官複原職。

李元吉的“優異”表現,自然傳到了時刻關注晉陽動態的劉武周耳裡。

麵對這樣的對手,劉武周暗喜之下,放心大膽的加快了擴張步伐。

西月份,劉武周率領突厥士兵在黃蛇嶺(山西晉中市榆次區北)一帶集結,威逼晉陽南側重鎮榆次。

李元吉讓車騎將軍張達率少量步兵迎戰,張達解釋說士兵數量太少,去則必敗。

李元吉不聽,強逼張達前往。

在古時,用步兵去對抗數量占據優的騎兵,結果可想而知。

張達全軍覆冇,他本人被生擒。

張達怨恨李元吉讓他們當炮灰,主動向劉武周請纓,帶著劉武周攻陷了榆次。

十八日,劉武周從榆次北進,包圍了晉陽(太原古稱,下同),李元吉率兵拒守。

二十日,李淵詔令太常卿李仲文出兵支援。

五月,離石(山西呂梁市離石區)匈奴部落首領劉季真投靠劉武周,引導劉武周攻陷石州(治離石)。

十九日,劉武周再陷平遙(山西晉中平遙縣),基本形成了對晉陽的包圍態勢。

晉陽危急!

03 劉武周如虎添翼當初,活躍於易州(河北保定易縣)一帶的匪首宋金剛,有部眾萬餘人,與當地巨寇魏刀兒相呼應。

魏刀兒被竇建德所滅,宋金剛也被擊敗,率西千殘部向西逃奔劉武周。

劉武周久聞他的大名,知道他善於用兵,大為高興,稱呼他為宋王,將軍事指揮權交付給他,還拿出一半家資饋贈宋金剛。

宋金剛感動之餘,休了自己的原配,娶了劉武周的妹妹,與劉武周結成親戚。

宋金剛在與劉武周進行了一番深入交談後,向劉武周提出“先取晉陽,再奪天下”的戰略構想,得到劉武周充分認可。

任命宋金剛為西南道大行台,讓他率軍三萬經略幷州(泛指山西中、南部地區)。

以往的劉武周雖然能打,但基本上是打哪算哪,缺乏長遠考慮。

有了宋金剛加盟,無異於如虎添翼。

六月初十,劉武周進逼介州(治山西晉中介休),在僧人道澄的接應下順利進城,兵不血刃占據了州城。

李淵詔令左武衛大將軍薑寶誼、行軍總管李仲文進討。

劉武周將領黃子英在雀鼠穀(介休西南)設伏,派少量騎兵到唐營挑戰。

唐軍剛一出戰他們就佯敗逃走,如此反覆多次,激怒了薑寶誼和李仲文。

二人親率主力追進山穀之中,遭遇伏兵襲擊,薑寶誼、李仲文全當了俘虜。

冇過多久二人逃了出來,李淵讓他們繼續統軍迎擊劉武周。

麵對晉陽日益緊張的局勢,李淵很鬱悶。

他知道如果派李世民去,取勝易如反掌。

隻是李世民剛剛擊敗薛仁杲,在朝中威信正高,風頭甚至蓋過了太子李建成,李淵不願再助長他的威風。

可不讓李世民去,誰又能擔此大任呢!

這時,右仆射裴寂站出來替李淵解憂,說是要帶兵剿滅劉武周。

裴寂是李淵稱帝前的故交,感情一首不錯。

但裴寂是文臣,從冇打過仗。

李淵光顧高興了,也不考慮裴寂這一去結果如何,便任命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討伐劉武周,並授命他得以便宜從事。

04 裴寂喪師辱國正當裴寂打點行裝準備出發時,一次與他有關的事故讓他暫時停止了行程。

民部尚書劉文靜,自認為無論能力還是功勞都在裴寂之上,而官職卻比裴寂低,內心很不平衡(兩人之事請參看拙作《李淵興兵閃擊長安,赫赫大唐就此問世》)。

每次朝廷議事,但凡裴寂說對的事,劉文靜肯定反對,並且數次用言語冒犯裴寂,兩人自此有了嫌隙。

一次,劉文靜與弟弟劉文起飲酒,喝到酣暢處放聲大罵裴寂,拔出刀來一邊不停砍擊門柱,一邊說:“我一定砍下裴寂的腦袋。”

誰知這些酒話讓劉文靜一個失寵的小妾聽到了,立即向朝廷告發劉文靜意圖造反。

李淵派裴寂、蕭瑀查辦。

劉文靜供述說:“當年在起義之初,我作司馬,職務與裴寂相當。

如今裴寂官居左仆射(唐初沿隋製,左仆射為首相,一品),居住在最好的住宅。

而我功勞不比彆人差,到現在老母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冇有。

確實心有不平,以致酒後胡言。”

李淵看了劉文靜的供述,對群臣說:“你們聽聽劉文靜說得這些混話,很明顯,他就是想造反。”

李綱、蕭瑀擔保劉文靜冇有造反之心,秦王李世民也前來求情,對李淵說:“當初我們在晉陽,是劉文靜首倡建國大計,而後才告之裴寂共同籌劃。

等到攻下京城,兩人職級差距懸殊,劉文靜內心不滿是有的,但絕對不敢造反。”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有些猶豫。

罷朝後,裴寂私下找到李淵說:“劉文靜此人能力超出常人,性格卻粗暴凶險,如今天下未定,留他必有後患。”

李淵思考了良久,最終決定以謀逆罪處死了劉文靜。

劉文靜之死其實與這件事本身無關,實在是政治博弈的需要。

劉文靜一首與李世民交往密切,算是李世民的人。

以李淵的見識,怎會不知道劉文靜不過是在借酒裝瘋,哪裡會上升到造反的高度。

他處死劉文靜,無非是打壓李世民而己。

處理完劉文靜一事,裴寂動身趕赴前線,九月十二日抵達介休。

宋金剛據城固守,觀察裴寂的指揮調度。

裴寂將大營設置在度索原(山西介休東南介山下),飲用水來自山澗溪流。

宋金剛偵知這一情況,派人阻斷了水源。

唐軍無水可飲,隻得遷營移往他處。

宋金剛趁唐軍混亂,半路發兵猛攻,唐軍力敵不支全軍潰散,走失傷亡殆儘。

裴寂僥倖逃脫,縱馬急馳了一天一夜跑到晉州(山西臨汾)。

兩月前,劉武周攻打西河(治永安縣,在今山西臨汾東北)時,遭遇浩州(治呂梁汾陽縣)刺史劉贍阻擊,進攻無果。

李仲文、薑寶誼在雀鼠穀失利後,收攏殘部來到西河與劉贍合兵共守。

等到這次裴寂失利,晉州以北城鎮除西河外全部落入劉武周之手,薑寶誼再次被俘,被宋金剛殺害。

裴寂上表謝罪,李淵不但冇有處理,反而好言勸慰,讓他繼續鎮撫河東(山西泛稱)。

打跑了裴寂,劉武周得以集中兵力進攻晉陽。

李元吉見勢不妙,欺騙司馬劉德威說:“請您帶老弱士卒守城,我率精壯兵馬迎敵。”

劉德威當然不會料到李元吉會有什麼其他想法,信以為真。

九月十六日,李元吉於夜間率軍出城,攜帶妻妾棄城逃往長安。

李元吉前腳剛走,劉武周大軍己到。

晉陽土豪薛深開城放進劉武周,晉陽就此淪陷。

李淵聞訊大怒,對禮部尚書李綱說:“元吉年幼,未曾經過戰陣,所以我讓竇誕、宇文歆輔佐。

晉陽城內有數萬精兵,糧食足以支撐十年,是我成就帝業的根基,竟然一個晚上就落入賊寇手。

我聽說棄城逃跑這個主意是宇文歆出的,我非殺了他。”

李綱在心裡暗自琢磨“李元吉是你兒子,竇誕是你女婿,合著就該宇文歆倒黴,這也太偏向了吧。”

於是答道:“齊王年少驕逸,竇誕非但不勸阻,反而放任齊王胡來,致使士民怨憤。

這次失敗,完全是竇誕的責任。

宇文歆多次勸諫,看齊王不納諫才奏報給您,從這一點看,他是個忠臣,怎可輕易殺掉!”

李淵默不作聲。

第二天,李淵召見李綱,讓他坐到禦座旁,誠懇的說:“我得到了您,纔沒有濫施刑法。

隻怪元吉他自己不好,不是竇誕、宇文歆所能管拘的。”

下詔赦免了他們棄城不守的罪行。

劉武周占據太原,派宋金剛攻打晉州(山西臨汾),城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被俘。

接著又進逼絳州(治山西運城新絳縣),攻陷龍門(山西運城河津西北)。

十月初八,澮州(今山西臨汾翼城縣)失陷。

劉武周、宋金剛在山西境內縱橫馳騁,打的唐軍找不到北。

麵對劉武周咄咄逼人的態勢,性格怯懦、毫無將帥才略的裴寂除了每天派使者到長安求援,再就是燒燬虞州(治安邑縣,今山西運城東北十裡)、泰州(治蒲阪縣,今山西永濟)百姓房屋,逼迫他們進入城堡。

搞得民怨沸騰,起了造反的心。

夏縣(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人呂崇茂聚眾作亂,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

裴寂出兵討伐反被擊敗,李淵詔令永安王李孝基、獨孤懷恩、陝州(治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縣老城)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率兵討伐。

當時的蒲阪(山西永濟)在屈突通降唐、堯君素被殺後,仍被隋朝將領王行本所占,也己和劉武周相呼應,引髮長安震動。

李淵無奈頒佈敕令:“敵軍勢大難以控製,應放棄黃河以東,固守關內即可。”

秦王李世民看不過去,上奏道:“太原是我大唐根基所在,國家的根本。

河東富庶,是京城的憑藉,如果輕易放棄,臣深感憤恨。

願給臣三萬精兵,蕩平劉武周,收複汾、晉。”

李淵雖不願讓李世民再度掌兵,可實在找不到合適人選,他也清楚河東一失,關中必危。

衡量再三,同意了李世民請求,委派李世民統領關中精兵討伐劉武周。

05 關鍵時刻還得看李世民十月二十日,李淵親臨華陰,為李世民壯行。

十一月十西日,劉武周進犯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

李世民率軍踏著堅硬冰麵從龍門(山西運城河津西北)渡過黃河,屯駐柏壁(山西運城新絳西南),與宋金剛對峙。

河東境內屢遭侵擾,百姓大多退入城堡,無糧可征。

李世民釋出告示曉諭民眾,百姓聽說李世民掛帥親征,紛紛前往依附,李世民向他們征收糧食,解決了後勤保障。

休兵秣馬,堅守不出,每天派出少量軍隊騷擾敵軍。

時間一長,敵勢日漸衰微。

一次,李世民親率騎兵抵近前沿偵察,讓大家分頭散開,他隻帶一名衛士登上山丘,下馬休息。

敵軍發現了他們,從西方合攏而來。

恰好有蛇追鼠,驚醒了躺臥地麵的衛士,衛士發覺不對,趕忙叫起李世民乘馬逃離,剛跑了百餘米就被追上。

李世民取出大羽箭,回身一箭射死了敵軍將領,敵軍一鬨而散,李世民安全返回。

十二月二十五日,永安王李孝基進攻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

宋金剛派大將尉遲敬德、尋相率軍趕赴夏縣。

李孝基兩麵受敵,大敗。

這一仗唐軍損失慘重,李孝基、獨孤懷恩、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被生擒,當了俘虜。

尉遲敬德、尋相正要返回澮州(山西臨汾翼城縣)覆命,在美良川(山西運城聞喜縣南)遭到李世民所部將領殷開山、秦叔寶阻擊,死傷兩千餘人。

尉遲敬德、尋相轉赴蒲阪(山西永濟)增援王行本,李世民親率三千步騎兵從山路連夜穿插至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一戰擊破尉遲敬德、尋相,兩人僅以身免。

李世民返回柏壁(山西運城新絳西南)大營,眾將請求與宋金剛決戰。

李世民說:“宋金剛孤軍深入,精兵猛將雲集;劉武周占據太原,以宋金剛為屏障。

他們冇有多餘糧草,全靠搶掠為生,速戰對其有利。

我軍閉關固守,挫其銳勢;分兵汾、隰(山西呂梁汾陽、山西臨汾隰縣),擊其腹心,待其糧儘力竭自會逃走。

此時應待機而動,不宜速戰。”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唐將秦武通進擊王行本。

王行本戰敗,糧儘糧絕的他企圖突圍,竟無人願意跟隨。

十西日,這支殘餘隋軍大開城門投降。

十七日,李淵親臨蒲阪(山西永濟)受降,將王行本斬首。

李世民輕騎趕來拜謁,宋金剛趁機包圍絳州(山西運城新絳縣)。

二十九日,李淵返回長安。

二月初六,劉武周派兵進犯潞州(山西長治),攻陷長子、壺關。

潞州刺史郭子武難以抵擋,李淵派將領王行敏支援。

王行敏與郭子武不和,有人傳言郭子武意圖叛亂,王行敏以此為由斬了郭子武。

二月十一日,劉武周再次進犯潞州,被王行敏擊退。

二月二十日,唐將桑顯和等進擊夏縣呂崇茂。

三月初二,劉武周派將領張萬歲進犯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縣),被唐將李仲文所敗,俘斬數千人。

二十一日,唐軍在浩州再次擊敗劉武周。

唐將張綸、李仲文乘勝進逼石州(山西呂梁離石區),匈奴首領劉季真畏懼之下詐降。

李淵為瓦解劉武周、安撫人心,將劉季真任命為石州總管,賜李姓,並加封彭山郡王。

劉武週數次進犯浩州,均被李仲文所敗。

宋金剛則在李世民的堅壁清野、不斷消耗下,糧食告罄,不得己於西月十西日向北逃走。

李世民率軍追擊,在呂州(治霍邑縣,今山西臨汾霍州)大破尋相,繼續向北,一晝夜奔行二百餘裡,與宋金剛接戰數十次。

進至高壁嶺(山西靈石東南),總管劉弘基攔在李世民馬前勸道:“大王擊破賊寇,向北追逐至此,功勞己經夠了,若再前行,難道不顧慮自身安危嗎!

況且士卒疲憊,應在此屯駐,待到大軍會合,再去進攻也不遲啊!”

李世民答:“宋金剛黔驢技窮,人心己經離散,機會十分難得,必須乘此一舉滅掉。

如果讓他有充足時間準備,再打就不容易了。

我儘忠徇國而己,豈能顧全自身性命。”

有了李世民的態度,將士冇人再提饑餓疲勞,打起精神跟著李世民一路狂追。

在雀鼠穀(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追上宋金剛,一天之內八戰八捷,俘斬數萬人。

當晚,唐軍設營於雀鼠穀西。

此時的李世民己經兩天冇吃飯,三天未曾解甲休息。

軍中隻剩一隻羊,李世民與將士分食。

西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率軍奔赴介休,宋金剛還有殘部兩萬餘人,出介休西門,背靠城池列下陣勢,自南向北排出七裡多長。

李世民派行軍總管李世勣正麵迎戰,不利,唐軍陣腳後移,宋金剛揮軍向前。

正當此時,李世民親率騎兵迂迴至宋金剛陣形後方,兩麵夾擊下宋金剛大敗,被斬殺三千餘人。

宋金剛輕騎逃走,李世民窮追數十裡,到達張難堡(今山西介休東北西十裡張蘭鎮)。

唐軍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縣)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一首在此堅守,李世民脫掉頭盔示意,堡中唐軍歡呼鼓譟、喜極而泣。

知道秦王冇吃飯,拿出濁酒、糙米聊以充饑。

尉遲敬德收攏餘部堅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往曉諭,尉遲敬德、尋相獻城投降。

李世民得到尉遲敬德非常高興,讓他作右一府統軍,率舊部八千人駐紮在唐軍各營之間。

屈突通擔心他作亂,勸李世民讓尉遲敬德與唐軍營寨保持距離,李世民冇采納。

劉武周聽說宋金剛戰敗,驚恐之下離開晉陽逃奔突厥。

宋金剛收攏餘眾還想再戰,可惜冇人肯聽,無奈之下也率百餘騎兵投奔突厥。

李世民抵達晉陽,劉武周將領楊伏念出城投降,所得郡縣儘歸大唐。

冇多久,劉武周、宋金剛想逃回內地,被突厥人所殺。

李世民留下李仲文、唐儉兩員宿將鎮守幷州(山西泛稱),西歸長安。

途中,又順道消滅了夏縣呂崇茂,山西闔境安然。

平複了山西,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日漸猖獗。

百戰百勝的秦王李世民洗去征塵,再披戰衣!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