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仙俠 > 道君 > 第四章 牛有道(慶百盟,加更)

道君 第四章 牛有道(慶百盟,加更)

作者:躍千愁 分類:仙俠 更新時間:2024-03-25 16:27:15

-

PS:更新不到萬字,盟主數破百,謝謝大家支援,鞠躬感謝!

羅元功雙手接了掌門令牌,表達了該有的尊敬,歸位時看向唐素素和蘇破,忍不住歎了聲。

冇辦法,此時的唐牧壓根不懼任何壓力,就算聯合宗門上下所有人反對也冇用,指定掌門繼承人是門規賦予掌門的權力,唐牧臨死前非要這樣玩,誰玩的贏他?

“諸位謹記,我死之後,秘不發喪,否則易給上清宗惹來大禍!”唐牧又當眾頒下一道遺命。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是什麼意思?幾位長老眼神碰了下,都有憂色,似乎察覺到了什麼。

稍候,其他內門弟子散去,廳內隻剩三位長老,還有唐儀和魏多。

此時長老羅元功才沉聲問道:“掌門,你和東郭浩然先後率領座下弟子離去,如今你又傷成這樣而歸,究竟出了什麼事,是誰打傷的你?”

唐牧硬挺在那平靜道:“我精力不濟,有什麼疑問等師弟接掌掌門之位後,你們再問他吧。”

唐素素寒著臉道:“最近外麵有傳言,說什麼商鏡重現天下,難道掌門和東郭浩然是因與人搶奪商鏡而弄成這樣?”

提到‘商鏡’這東西,在場諸人神色皆動容,緊盯唐牧的反應。

實在是‘商鏡’這玩意的來頭太大,如今天下雖是七雄並立,但說到底還是武國的底子上來的。當年修行界第一高手商頌本可逍遙一生,後不知怎麼心血來潮突然摻和進了俗事,費儘心力一統天下,建立了武國,自己也當了武國皇帝,一直壓製著天下修士,美其名曰避免修士與凡人爭利。後來商頌為了求長生,有違初衷,將天給捅了一個窟窿,造成靈氣大量從天外泄入,令修行界想不繁榮起來都難。商頌的夫人也就是武國的王後離歌,不忘初衷,因此補天,結果夫婦二人雙雙不知去向。

夫婦二人消失後,分封天下的數百個諸侯國再也無人能壓製的住,諸侯開啟了戰亂,一直持續至今。

傳說商頌煉製了一套法寶,共八件,商頌破天和離歌補天都是憑藉此寶。武國崩盤,神器外流,八件寶物也在諸侯國之間流轉不停。隨著小國不斷被吞併,天下最終形成八強割據的局麵,八件寶物也分彆被八國所掌握,被各國視為鎮國神器。而這‘商鏡’就是秦國手上的鎮國神器,傳言‘商鏡’乃是破天和補天法寶的引子,乃八寶之首,因此引得修士介入,令秦國被滅。秦國國朝崩潰之際,‘商鏡’卻下落不明,各方勢力尋找皆不得其蹤。

問題的關鍵是,傳言武國王後離歌補天時並未將天給補全,仍有漏縫。有人因此認為天下修士過多與此有關,修士一多就免不了與民爭利,認為修士不斷插手俗事令天下戰亂不斷,於是有人想集齊八件法寶補全天之漏洞,斷絕靈氣來源,如此一來自然就得罪了天下修士,燕國大司馬寧王商建伯就是此中代表。

偏偏上清宗有不肖弟子和寧王商建伯眉來眼去,譬如東郭浩然。

最近外界突然風傳‘商鏡’重現天日,唐牧和東郭浩然又在這個時候帶著弟子跑出去不知道乾什麼去了,還鬨成這樣,想不讓人懷疑二人的行蹤和商鏡有關都難。

一國的背後站著多少修行門派?而商鏡卻是能引來滅國之禍的東西,試問若是上清宗招惹上了這東西的話,能不讓人擔心嗎?上清宗已非早年興盛時期的上清宗,早已式微,經不起狂風暴雨。

唐牧緩緩閉眼,“你們想多了,隻因遭不明身份的人偷襲而已。”

幾人算是看出來了,唐牧壓根不想說出真相,他這個樣子,隨時會倒下,誰也冇辦法逼他……

次日天明,廟門嘎吱開出一條縫,一隻眼睛在門縫內往外溜了幾眼。

門縫漸漸打開,道爺腦袋伸了出來左顧右盼。

門再開,道爺探腳輕輕側出身子,踮著腳尖輕悄悄落步,不敢發出聲響,繼續觀察著外麵的動靜。出到外麵繞著小廟轉了圈,豎著耳朵聽,睜著眼睛看,小心觀察著四周。

似乎隆冬季節,外麵天寒地凍,草木枯黃。

到處扔了幾塊石頭探路,也不見什麼反應,發現好像真冇什麼危險後,廟外站在山坡上的道爺方放鬆挺直了因保持警惕而貓著的身板,再次從懷裡摸出了那隻鏡麵打磨的光可鑒人的銅鏡,唉聲歎氣地對著自己的臉左右照了照。

鏡子塞回懷裡,看到了山腳的小溪,一溜煙地跑下了山。到了溪邊,跳上溪流中的一塊石頭,看著倒映在溪水中的自己的影子,“唉!”又是一聲長歎。

之前在廟裡藉著外麵的光線照過鏡子,結合自身目前的情況,差不多搞明白了那老頭為什麼稱呼他小兄弟,喊他小兄弟一點冇錯,還真是小兄弟,發現自己成了個小小少年郎。

慢慢蹲在石頭上,對著清澈溪流顧影自憐了會兒,肚子“咕咕”叫,餓了。

不管這少年郎和自己有什麼關係,餓肚子的感覺卻是由他實實在在承受著,起身四顧,得想辦法找吃的。

無意中看到隔山的地方似有炊煙裊裊跡象,跳過溪流,找到一條好像正通往那邊的野徑,一路保持著警惕摸了過去。

翻過山嶺躲一棵大樹後麵觀察,見到了一座村莊。

村子顯得有點狼藉,似乎被火燒過,不少婦孺哭哭啼啼,村民們正在清理淩亂的村子。

道爺看看自己的穿著打扮,臟兮兮的麻布鞋破洞處露出的大腳趾翹了翹,有點慘不忍睹,不過和村民們的打扮相符,也讓他有了底氣露麵走了出來,帶著幾分心虛走向了那個村子。

剛進村,便見一個頭髮淩亂的婦人跑了過來,鬼哭狼嚎地抱住了他,“道哥兒,你還活著啊,還當你被那些殺千刀的兵匪給禍害了……”

一個時辰後,道爺明白了,這個村子昨天遭了亂兵洗劫,死傷了一些人,他出現在那破廟估計是因為躲避亂兵。

炊煙熄滅,村裡吃了個半飽不到的男人們開始進山找吃的,主要任務是去挖一些根莖植物或獵捕一些野獸供村民熬過這個冬季。至於村裡的糧食都被兵匪給洗劫一空,剛纔一點吃食還是誰家藏起來的冇被兵匪發現的,這點東西糊不了全村的口。一點吃的暫時供應給了要乾體力活的男人,老弱婦孺得忍饑捱餓繼續收拾狼藉一片的村子,等到男人們去山中將吃的找來。

尋找食物的男人中,道爺也稀裡糊塗的成了其中一員,小少年也當成了男人用。

如今不叫道爺,在這個村裡的本名叫牛有道,不知是否是時也命也,和他‘道爺’的稱呼正合。

牛有道就牛有道吧,道爺倒也不在乎,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就稀裡糊塗成了牛有道。

對這種奇事,他雖然驚奇,卻也不算太難以接受。他這種乾‘考古’出身的人,死人的身後事見的多,稀奇古怪的事不少見,對這種魂魄寄人體軀的事,各種古籍傳說也見過不少,彆人當迷信,他卻一直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態度,確認自己的狀況後,心態還好,能坦然接受。

總之在這裡不算是不明不白的人,有個合理身份,道爺自己也決定了,就叫牛有道吧。

就近尋找食物的事交給了少年們,遠行尋找較為冒險的行程則交給了那些成年人。

打著找食物的幌子,牛有道跑了單,冇去找食物,而是回了破廟。

廟裡一塊懸掛的破布幔被他扯了下來,裹了老頭的屍體,背下了山,來到了老頭說過的河邊。

鑽進竹林揮舞柴刀放倒了一些竹子,修掉枝葉,長短做了擷取,找來枯藤之類的東西泡水,編造了一個相當紮實的三層連體的大竹排,闊氣寬敞穩當。憑他的生活經驗,編造竹排是很簡易的事情,費不了什麼事。

竹筒墊底當滾軸,編好的竹排轟隆推入水,老頭的屍體放了上去,還蒐羅了一堆枯柴堆積在上,又從小河邊找了塊扁平的大石頭放上竹排。

一支簡易船槳,一根竹篙,一起帶上了竹排,從村裡帶來的鋤頭也扔了上去。

一刀砍斷拴著的枯藤,竹篙岸邊一撐,竹排載人離岸。

撐著竹排,藉著水流的流向,慢悠悠盪開碧波而去。

至於為何冇有留下跟村民們一起重建家園,首先對這些村民冇什麼感情,而這些窩在山窩裡的村民們也冇什麼見識,他裝傻充愣問了好些,結果村民們連外麵什麼局勢都搞不清楚。他不願窩在這裡種地,很好奇這裡的世界,更好奇那內力精深到嚇人的東郭浩然所說的上清宗是怎麼回事。他還是道爺的時候就喜歡這種修煉的東西,經常從古墓裡尋找類似典籍,有著去上清宗見識一下的強烈**。

其次是這鬼地方經常遭匪兵洗劫,自己這少年軀的家人早就被那些匪兵給禍害了,村裡類似他這種情況的不少,他孑然一身,走了也冇什麼好牽掛的。

也不願久留,趁著跟村子裡的人不熟悉儘快走,怕留久了和村民們有了感情後難以割捨,於是悄悄走了。

一飯之恩,將來有條件自當報答,雖然連半飽都算不上。

而帶上東郭浩然的屍體是因為覺得多帶個證據去上清宗要穩妥點,是不是也顯得有誠意一些?

這天寒地凍的,他覺得保鮮應該還可以,帶著不麻煩。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