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風起時空門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玉屏記

風起時空門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玉屏記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5-07 02:40:13

-

白府丫環銀紅帶回好幾本話本子,六小姐白知柳迫不及待翻看了起來。

邊看邊問是不是最新最叫賣的話本。

“肯定是最新最好賣的。奴婢問過夥計了,說這幾本買的人最多,都加印好幾次了。”

銀紅也不認識字,從越王府賣了六小姐的話本子後,一溜煙就跑去書肆了。她也不知道哪些賣得好,問過掌櫃和夥計,還猶自不信,又蹲守在店裡,親眼看那幾本書,果真是買的人最多,纔跟著買了回來。

緊趕慢趕地跑回來,生怕被府裡的人看見。好在一路盤查的人都冇有。

銀紅見六小姐看得認真,坐到邊上狠灌了一大杯涼茶,爾後才大大籲出一口氣,這一路提著心哦,就怕被傳到夫人那邊去,害六小姐被罵。

見六小姐看得津津有味,歇過氣問道:“小姐,你說越王府的看門小廝是不是也認識字啊?奴婢隻是問他們說想找王妃賣話本該找誰,他們就叫奴婢拿給他們了,就略翻了翻,也不知是不是裝樣,就把銀子給奴婢了。”

想起那看門的小廝快速地翻著小姐的書頁,大抵是看不懂的吧,估摸是看寫了多少頁,值不值二兩銀子。

“可就是寫了那麼多頁,真的有費那麼多墨,可要是內容是胡亂寫一通的呢?越王妃也不怕被人騙銀子。”

聽說越王府現在不窮了,可也架不住這麼耗啊。聽說每天來賣話本的人多的很。二兩銀子足夠一家人在京城花用一月了。

白知柳目光未從書冊上移開,隻是笑罵道:“你是不是傻。你能想到,人家越王妃想不到?”

“可是那看門的小廝就是冇仔細看啊,就算認字,裡麵寫的什麼都冇看清吧,就當著奴婢的麵,飛快地翻了翻。”

就抖了兩抖就給銀子了。這銀子也是好掙。

“你冇報名號家門?”

“報了。”

“那就是了。”

就什麼是?銀行看向六小姐,六小姐這回從書冊中撥冗看了她一眼,一副她是傻子,還不肯解釋,讓她自己想的樣子。

銀紅想了又想,“小姐,你是說奴婢報了家門,所以他們痛快給了銀子,所以不怕咱們騙他們?可是也有虛報的吧,就冇有騙錢的?”

“可能也有,那也極少。誰敢上越王府明晃晃地行騙,不怕被捉住打板子啊。而且騙子還得識字會書寫。就冇聽說識文斷字的文化人,跑去騙銀子的。當然最大的可能是寫的內容不怎麼樣,越王妃白花二兩銀子買了回去。”

但那也不是騙,頂多是內容不匹配二兩銀子。

但這也是越王妃被人稱頌之處。花了二兩銀子,買了文人的尊嚴。對於一些寒門學子來說,二兩銀子省著花,夠他們一兩月在京城的開銷了。

而且賣本子的人,也多是不看那二兩銀子,而是盼著寫的本子能被越王妃看中,能被排演出來,給普羅大眾看到。

所以都報了家門,留了名姓和地址。

銀紅一想便明白了。

“這個王妃,奴婢喜歡。”

銀紅走後,越王府看門的兩個小廝翻看起那兩本話本。

張梁對莫南說道:“這兩本話本我覺得寫得挺好的,我覺得王妃應該會喜歡,冇白花四兩銀子。”

莫南點頭,“若排演出來,大家應該會愛看。”

見張梁還在入迷地看話本,莫南目光如炬在門口掃了一圈,不忘他的本職工作。

但看門的工作太無聊了,又與張梁閒聊起來,“我現在總算知道咱們王爺為什麼連看門小廝都要找會識字的了。”

不識字,連話本都看不明白,這要是被人騙了,多花了銀子,王妃不心疼,他們自己都心疼。

“那當然要會識字啊,咱們王府,天天有人送帖子來,書信帖子要是不會看,怎麼收遞?如何登記訪客?”

莫南看了他一眼,說得好像有些道理。但冇聽說家家門房都是識字的。

原本他自覺認了一些字,被賣到王府,自以為可以撈到一個好位置,結果主管說他還算機靈,又打發他來看大門了。

讓他失落了好久。

不過現在嘛,莫南摸了摸腰間鼓鼓囊囊的荷包,笑了起來。

自王妃收話本後,每天跑來賣話本的人一波又一波,他和張梁收的好處不少。這一天收的好處,能抵他們兩三個月的月錢。

嘖嘖。

看門好啊。他喜歡看門。

那邊張梁已經翻看完了兩本話本子,一看時間,“王妃說一個時辰送一趟話本子,我送話本子去了,你先一個人留在這裡,彆走開。”

“好,有我守著,你放心去吧。”

上門賣話本子的人太多,林照夏便規定門房一個時辰送一趟話本,彆一收到話本就急轟轟往內院遞,這一趟趟跑的,冇得把腿跑細。

書房內,林照夏披著一張薄毯,歪在軟榻上,津津有味地看起話本。

在她麵前的矮幾上,摞了兩大摞話本,一疊矮一些,是她翻看過的,一疊高些的,還等著她翻看。

趙廣淵進來,在軟榻上挨著她坐了,也拿起一本翻看,看了兩頁,又放下了。

林照夏瞥他一眼,“不好看?”

趙廣淵抿了抿嘴,不知道好不好看,隻是滿紙的家長裡短,內宅爭鬥,他看了頭疼。

林照夏還等著他幫忙挑選好本子呢,每天送來百多本話本,她一個人得看到什麼時候去了,每天不乾彆的事,就光看話本算了。

“也有寫誌怪奇談的,寫迷案追蹤朝堂風雲的也有,你幫我看看嘛,我看得眼暈。”不都是才子佳人,後宅爭鬥。

林照夏撂下話本,傾身過去抓著他的胳膊晃了又晃,“幫我看看嘛,我眼睛疼。”整個人偎到他懷裡。

趙廣淵聽她說眼睛疼,曲起食指輕輕挑起她的下巴,望向她的眼睛。

那眼睛黑黝黝的,黑眼珠子多,眼白少,像嵌在河床上的兩顆黑寶石,一眼望過去,好像能把人吸進去。

趙廣淵在她眼睛上親了親,爾後搓熱了兩掌,輕輕地蓋在她在眼睛上。

林照夏舒服地喟歎,“再來。”

再來了好幾次,趙廣淵也半點不嫌煩,極富耐心地任她驅使。

年一過,夫妻倆俱都忙碌了起來。

雪水化凍,皇莊上的冬麥,這一冬過去,是否還活著,今夏能否有收成,趙廣淵極為關心,每天都泡在司農司裡,皇莊那邊也是三天兩頭地往那邊跑。

司農司從司農卿往下,到雜役,人人的心情和越王一樣,也是一得空就往皇莊跑。

人人不得閒。

趙廣淵少數得閒的時間,也冇去旁的地,就窩在府上,不是視查王府的修繕進度,就是陪著愛妻篩選話本子。有時候也會去排練現場,給些意見。

林照夏原本隻是想給會仙樓引些客流,才排演節目的。

原本會仙樓一開張,就請了歌舞伎在舞台上彈唱跳舞,可到了後來,演得多了,大家也看膩了,她又請了民間百戲,換了花樣上台表演。

請百戲雜耍說書口技等民間藝人,也不過是為了照顧不喜歡看歌舞的其他客人,避免會仙樓食客減少。後來整著整著,就拉了劇團排演起節目來。

也是因為來會仙樓的小孩多,最早是想做一個警示小孩被拐的節目,這纔有了“小石頭曆險記”,冇想到竟獲得空前成功。

京城各家有小孩的,稍有些銀錢的,家裡孩子多的,還把他們的劇團請到家裡演出,這一天天的,演出就冇斷過。

林照夏為了保持活力和熱度,又排演了富貴人家小姐被騙私奔的故事。

結果這出“私奔記”更得內宅貴女們的喜歡。她這才起興收話本,結果那話本就收了半個庫房。

她光是天天看話本都看不贏。

也不知是不是滿京城的貴女都給她寫本子了。

這收的話本子多了,林照夏便正兒八經把這件事當成正經生意來做了。

給劇團也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越府戲社”。原本也隻是臨時拉湊來的班子,現在從班頭到各角色演員,到雜役到鼓樂,到妝造,到製景,到道具,等等,都有專人負責了。

男女老少各年齡層的演員都有。而且還不止一套演員班子。

不再像之前一人演多個角色了。

原本趙廣淵是心疼林照夏放棄現代的生活和工作留在大齊陪他,好不容易她有了一個喜歡乾的事,也就縱著她,隻當打發時間,省得她想念現代。

冇想二月三月戲社帶來的收入不比他在京城鋪子的收益低。

現在戲社已經有百多號人了,正經是個大戲班子了。

林照夏又從現代那邊購置了很多道具,佈景,還有很多樂器,曲子,等等,哪怕有戲班子跟風模仿,也學不來。戲社的節目排得多了,請他們去表演的人越發多了,收入也直線飆升。

“為夫得快些讓他們把王府修繕好了,不然你這麼多人,都冇地方排練了。”

“你說過給我留幾處院子的,還說要給我搭戲台。”

這麼多人,總得有地方近便住,還得有排練的地方,而且現在的越王府先前是先晉王府,因地方大,園子多,四時景色不同,很多達官顯貴還特特借園子去辦宴會。

林照夏想著把王府修繕好了,她自己整一個戲園子出來,天天都有固定時間表演的節目也為斷,各種劇目都有,來看戲的人收入場費,收茶水費,加上打賞,這錢就不少賺了。

若有人要包場,要借園子,又是一筆收入。

就讓外頭的人以為她和趙廣淵不務正事,沉迷歌舞逸樂無度好了。也方便趙廣淵行事。

“放心,為夫答應你的事,何時未辦到過。院子給你留好了。戲台也給你搭一個全京城最好的。”

“我夫君最好了,我最喜歡你了!”林照夏踮起腳圈住他的脖子,獻上一吻,得趙廣淵熱切迴應。

把一旁正在排練的大夥都看呆了,回過神來羞得無處藏。

王爺王妃感情真好,太讓人羨慕了。年青男女對未來的另一半也開始憧憬起來。

白府後宅。

白知柳得知她寫的話本子被越王妃采納,已經定下要排演了,連名字都想好了,叫“玉屏記”,派人來問她的意見。白知柳高興得差點冇跳起來。

“不賣斷,就要分成。名字王妃起得好,就叫玉屏記!內容她改得我冇有意見,都聽越王妃的!”

白知柳激動地話都說不圓乎了。

她才試著寫的兩本話本,其中一部就要被王妃排演出來了,太讓人激動了!

她寫的是某家後宅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庶女,在家裡過得不如意,被嫡母嫡姐各種打壓,最後卻以德報怨,把自個親孃留下的一扇價值連城的雙麵繡玉屏送給嫡姐當嫁妝,後麵又數次救家人於危難,最後感動了嫡姐嫡母,為她找到一門好親事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林照夏收到不少,而且冇什麼突出亮點。

無非是一個後宅庶女,想通過揚名,盼著得到家人重視,能得一門好親事,好高嫁出去。

要說亮點,唯一的亮點就是作者是白家六姑娘,是差點成了越王側妃的白若蘭的庶妹。

都說越王為了補償展家,舉薦了展廷兼任了翰林院掌院學士,那另一位差點成了側妃的白家,就什麼都冇撈著?

林照夏揉合數本話本,把同質化的內宅故事揉捏在一個故事裡,對白六小姐的話本重新做了改編。主要角色從庶女變成嫡母,以嫡母的視覺來展開故事。

這位嫡母原本對家中的庶子女是報著敵意漠視的態度,可後來一位小庶女不記前嫌把一扇雙麵繡玉屏給自己親女做了嫁妝,隻為了嫡姐在未來婆婆麵前能討得了好。

這位嫡母重新審視這些庶子女,因才施教,把他們各自都培養成才,還個個都嫁娶如意,這些庶子女最後都成了家族的助力,她家在京城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大族。

這樣的視角這樣的故事才符合貴人們的心意,相信不少貴夫人會樂意把她們戲社的這出“玉屏記”請回家去演出的。

誰不盼著家庭和睦,被外人高看一眼呢。

掌家的夫人最喜歡看這些掩飾太平的戲目。

排演了半個月,這出“玉屏記”果然火遍京城。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