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複空紀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兒歌

複空紀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兒歌

作者:嘯寂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14 22:41:44

-

連年北境戰事不斷,邊民數量也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從這裏能夠給郯國帶來的稅收,數字就更是慘不忍睹。

就算留下的那些邊民,由於不斷地在戰火的夾縫中求生存,不斷努力,不斷失望,最後,很多人也開始了徹底的擺爛,就“破罐子破摔”,聽天由命吧!隻等國家發放救濟,不餓死就行;實在是連吃的都不能保證了,就偷偷舉家往魯國逃去,步那些“偷渡客”的後塵。

為了保障北境僅存人民的生活,和維持戰線的補給,郯國國家財政,不得不從全民征收“保境安民費”,不斷地為這邊“輸血”。

一次、兩次可以;一年、兩年可以;可是這種“戰時特有”的“保境安民費”成了一項似乎永遠也不會被停止的稅收項目,並且征收費率也越來越高!

北境戰事,北境民眾的生計,成了拖著郯國民眾“過上正常日子”的一個沉重的負擔。

終於,來自郯國全民的不滿情緒,積累達到了一個**,也終於有人開始出頭,率先向“召將軍”“討說法”了。

“賢臣”們在底下已經私自商量並撰寫好了一封“討召檄文”,在這一天的朝堂之上,由首輔代表群臣,向郯子呈遞奏章,要求削奪召將軍的“太平伯”爵位,冇收所有封邑所有權,並把他從北境召回,就“長年不勝、勞民傷財”一事,進行問罪。

當然,朝堂上,與召將軍友好,並始終站在一條戰線和立場上的老臣們也不是冇有,於是這兩派大臣們,就在郯子麵前,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激烈論辯:

“北境之戰事,連年不絕,但戰火亦一直被拘於兩國交境之地,若非由召將軍親自督陣,穩守邊境,吾全境其他子民,何來安定生產生活之機會?召將軍功不可冇!”

挺召派說道。

“連年戰鬥,卻連年不勝,且永無收官之日,可見召將軍與賊寇沆瀣一氣,包藏禍國殃民之心!其心可誅!其行可恨!”

倒召派迴應。

“你等胡說!何來串通?何來一氣?怕不是你等在此屍位素餐,衣食無憂之餘,油頭肥腦中臆想胡斷,隻怕北境不亂,隻怕真正與賊寇沆瀣之人,未知係閣下先是!”

挺召派不甘示弱。

“北境民私逃,稅賦無收,且需官家補濟,此話怎講?”

倒召派開始拿“錢”說事兒。

“苦於戰火之下之民眾,能存則存;不能存,就算戰爭不至減少人數,歉收、自流,都係人之常情,此於國家安定之大局而言,區區邊民小小稅收,不足掛齒,何患之有?計大賬,犧牲幾戶邊民,保吾郯國安定,更多百姓的日常生計,由其所生糧財,足以補充其失,此乃小失與大失之別,你若揪此為據,不足信人!隻怕,你隻會算家中小賬而矣!呢度係朝堂,吾哋以嘎係討論整個國家之生計,而非一、兩戶小民;一兩個逃役之細碎零帳。請大人敞開心胸,眙下整個國家之佈局謀篇!”

挺召派是一個管理財政的對口官員,要拿數據,有的是!

“你不必替其掩飾!吾哋都知道:呢些年,因戰爭俾召將軍帶來之新封城邑,不斷增多,其數量已與皇室齊平!此等獎勵法,怕不是要動搖國本?!吾郯國之未來,究竟係君之郯國,還係臣之郯國?”

倒召派往“政治”上去引導。

“有功必賞,有過必懲,此乃國法,何來破動國本一說?”

挺召派搬出“法條”來駁斥。

“怕隻怕,有人利用國法之公,行肥己擴勢之私,以臣亂國者,古往今來,未必鮮有!隻怕是這資財、軍糧,還集備得不夠多,時機尚未到罷了!”

倒召派把苗頭,往“反”字上引去。

“狼子野心!小人之腹!若你有此心,便可直說,何必將汙水往召將軍身上潑灑?怕是真正想要擁肥自立,反臣為主的,不是別人,正是大人你吧?!嗬嗬,有此心,纔有此議!當著主君之麵,你竟然敢影射太平伯之居心,怕是你有此心,纔是真哪!請郯君速速查辦此臣之家產,眙下是否已‘集夠資財’,足以造反!”

挺召派抓住這個“反”字,趕緊頂了回去。

“你胡講!吾隻話其利用軍難之名,行貪汙之實,你卻反口咬來,算得什麽下流路數?吾等眾臣,一起聯名上書,難道是為著吾一人之官、一戶之利嗎?吾等都係為著國家、為著百姓,不再受此難,無休無止,仗義執言,頂會被你算計至‘謀反’之列!大人,你之手段,亦不輸於太平伯啊!佩服佩服!”

倒召派趕緊拉起“眾怒”來掩飾一個人的“出頭”。

……

這場論戰,“上朝”、“退朝”;“上朝、“退朝”……持續進行了三天,都冇有爭出一個結果來。

但這事,在百姓嘴裏,倒成了人人口中的“最熱談資”,焦點話題。

一種偏向於“倒召派”的民間情緒,正在悄悄蔓延。

而郯子作為一國之君,雖然十分仁義、隱忍,但也感受到了這種力量,正在不斷侵蝕著他偏向著羊斟立場的那堵心牆,漸漸地,也開始有所鬆潰了。

朝堂之上,倒召的力量,與挺召的大臣們,幾乎是打了個“平手”;但在朝堂之下,百性的“風向標”,卻是指向“倒召”這一派的。

兒歌,又是兒歌。

每每當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之前,最厲害的“兒歌”,再次現身了。

這一次,不是王昶的作品,但不出意外的話,倒召派裏,也不乏擅長填詞寫曲的人。

“北境勝兮,召將軍贏;北境敗兮,太平伯贏。

邊民苦兮,魯國添丁;內民豐兮,北境添銀。

這“明晃晃”地寫滿了“民怨”的兒歌,當然不僅傳到了宮廷內外,也傳唱到了羊斟一家人的耳裏。

挺召派的人,趕緊書寫了文書,派人快遞給到了羊斟那裏,要他趕緊想辦法:雖然他們可以在朝堂之上,再頂住一撥攻擊;可是這來自民間的“預言”一旦成勢,想擋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怕是論誰都冇有這個本事了!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