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複空紀 > 第六百二十九章 開示

複空紀 第六百二十九章 開示

作者:嘯寂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14 22:41:44

-

“可是,‘神識’又是個什麽東西?就是剛纔老聃所說的,自他三歲起,就能自己認出自己的那個心底裏的‘自己’嗎?”

孔丘接著問道。

“對,你說的很對!孔丘小友友,這個‘神識’,可以這麽粗淺地近似認為,就是人的‘自我意識’。”

釋迦微笑著點點頭。

“你們別以為我神通廣大,其實我也有四件事不能做:一是‘因果不可改’,誰種的因,誰去結那個果;二是‘智慧不可賜’,智慧,是要經累世修行而來,你如果有慧根,就可以開啟;三是‘正法不可說’,宇宙間的真正奧秘,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冇法用語言講出來;第四、‘無緣不能渡’,如果你我無緣,就算你在我麵前,我也無法渡你。

所以,在回答你們幾個來自東方的小朋友的問題時,我都在努力嚐試,儘力講清楚。但,好在,咱們有緣,並且你們的智慧也是不可小覷的,這非常好!所以,我就算是講不出正法來,也能讓你們感受到意會的邊緣,這也算是今天不白聚議一場了啊!”

文子這同傳翻譯做得相當流利,實現了四人溝通的“無縫連接”。

“嗯,感謝大師!請不要保留,來開啟我們的智慧吧!”

老聃應答道。

“好的,讓我來嚐試說清楚吧!剛纔講到的‘須彌山’的四周,有四片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

釋迦牟尼剛一講完,孔丘就異常敏感地認識到,既然“山”不是“石頭山”;那這“洲”也一定不是“泥土洲”了,於是站起來插嘴道:

“這四個‘大洲’在天上,一定也不是像我們華夏大地上的冀州、青州、豫州、揚州、徐州、梁州、雍州、兗州、荊州這九州一樣吧?”

“嗯,孔丘小友友講得對!這四個‘大洲’,的確不是陸地那麽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堆星星的集合體,那裏有無數個太陽、月亮,以及像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也就都是這無數顆星星中的一顆。這樣講,小友友們,你們能聽明白嗎?”

釋迦牟尼講到這裏,又貼心地提問了一下東方小友友們,怕講得太深,既無法翻譯,也無法被理解。

“嗯,差不多明白吧,請大師繼續!”

老聃正聽得津津有味,並不想被一次次讓快嘴的小孔丘所打斷,於是,有些嗔怨地瞪了孔丘一眼,意思很明確:

“你管好自己的嘴巴!聽大師教誨,態度謙虛點兒!”

“咱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在這樣的‘宇宙’裏———‘宇宙’和‘世界’差不多可以一一對應:‘宇’和‘界’,都是指‘空間’;而‘宙’和‘世’,都是指‘時間’。

我們把這個由無數‘宇宙’所組成的‘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這個‘大千世界’,不僅僅是‘時間’、‘空間’意義上的;還有其他幾種視角:包括有形的、無形的等等區分辦法。”

釋伽緩緩道來,從“宇宙”這個人類所目前想得到的最大尺度,開始講起。

“所以,我們所說的這個‘大千世界’,不僅僅是能看得到、摸得著的有形世界;更是心底裏、腦海中所能領悟得到的無形世界。”

“‘有形,無形’?就像現在,我們麵前的這四個人的身形樣貌,就是有形的;但是我們四個人心底裏、腦海中的所思所想,就是‘無形’的,是這樣理解,對嗎?大師?”

小孔丘很是聰慧,馬上舉出了一個他所“領悟”到的例子。

“嗯,對!這樣想,也可以!孔丘小友友,你的慧根不淺啊!嗬嗬!”

釋伽點點頭,大加讚揚後,繼續說道:

“我們所在的宇宙隻能算是一個“小世界”。在我們的這個有形的‘小世界’之外,還有無限多的‘小世界’。

我們把一千個‘小世界’合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再合起來,則稱為‘大千世界’。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指‘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無量無邊世界’的總稱。”

“嗯,這個我明白,是‘虛指’,有點像我們愛說的‘過兩天去找你’中的‘兩天’,並不是真的就指從今天開始的‘第二天’那個確切的日子!”

文子這次冇有當合適的翻譯,而是直接自己也插嘴了。

“嗬嗬,文子小友友,你不僅翻譯到位,這領悟能力,也相當了得啊!不錯不錯!”

釋伽對於文子的貿然插話,並不反感,依舊用最為寬容的聲音和笑容,也鼓勵著他。

“多謝大師!請繼續開示我們吧!”

文子意識到自己嘴快了,耽誤了富貴的“傾偈”良機,趕緊緻謝收嘴。

“‘小世界’的部分,還包括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等法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眾生都是一個本自俱足,本自圓滿的‘小宇宙’。即使是每一粒微塵,每一顆細胞中,都俱足了‘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世界是重重疊疊的,世界之外還有無限世界,世界之內仍有無限世界,乃至無窮無儘。

普通人認為宇宙很大,微塵很小,這都是一種隻信賴於視覺上的誤解。其實,這世上,根本就冇有大小的區別。都是一樣的俱足三千大千世界在內啊!

區別的是你的認知,而不是這些事物本身。”

“這……明明,山很大;蟲很小,為什麽說它們冇有‘大小之別’,而有問題的是我區別看他們的心呢?我不理解,請大師開示!”

一直冇搶上話的老聃,總算輪到了一次他“搶答成功”。

“你看,我說的是人的主觀區別心,才說‘山為大’、‘蟲為小’;倘若換一個視角,你從地球之外,千萬萬遠的地方再看過來,同樣的‘山’與‘蟲’,還有大小的差別嗎?那時,你所看到的‘山’,是不是,還不如你當初看到的‘蟲’大呢?

再換一個視角,假若你有一個數千萬倍的放大鏡,讓你可以鑽進蟲子的身體裏去,每一個細胞,一層層鑽下去,直到最後一個細胞核,你所能看到的這千層萬層,是不是遠比你剛纔所描述的‘山’,還要廣大無數倍也不止呢?

老聃小友友,你能明白我講的意思嗎?”

釋伽把“大”與“小”的概念視角,做了三種模式的切換,引導著老聃,往深遠裏去想。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