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流放王妃靠種田造反 > 第59章 綠茶女上演無間道

流放王妃靠種田造反 第59章 綠茶女上演無間道

作者:一個豆包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6 07:44:03

-

“張公,請看此扼龍弓。”

窗外樹蔭婆娑,秋意正盛,堂中則秋蟹正肥,宴飲正酣,待眾人皆有醉態,李樞忽然站起身來,從身後取過一支大弓。“這便是當日黑帝爺麾下第一大將汁行必所用,在古北嶺射落雙龍之弓。”

已經半醉的張行陡然來了興趣,立即扔了剝了半截的螃蟹,跌跌撞撞從座中起身走上來,隻在堂中央用油膩的雙手去摸此弓,同時唸唸有詞:“有此弓,待我到了宗師境地,豈不是能殺了分山君?你們不曉得,當日二征東夷,我們那路逃兵,外人以為是地震給震的,其實就是分山君殺絕的,我那至親兄弟都蒙也是為此冇了,後來以黜龍幫為名,就是存了遲早有一日,要仿效至尊殺龍如屠狗之意。”

一旁李樞捧著弓角,連連頷首,狀若恍然,然後忽然伸展全身真氣,拚了命的將扼龍弓往下一拽,硬生生卡住對方雙臂,然後厲聲來喝:“徐將軍還不動手?”

原本已經起身的諸將紛紛一愣,所有人本能看向徐世英,靠的最近的賈越甚至早已經揮刀而向。

也就是此時,一支附著著斷江真氣,咋一看幾乎膨脹到手臂粗的利箭自堂外射來,正中張行心窩。

這一箭來自於真正的扼龍弓。

而射箭者不是別人,正是早就成名多年的昔日魯郡大俠,今日禁軍中郎將、成丹高手徐師仁。

然而,如此必殺一擊,來到張行胸前,卻隻是將此人撞得往後跌了一跌,護體真氣散開後旋即恢複,居然渾身無恙。

滿堂人俱皆愕然,而張行更是大笑:“李公!你也算見多識廣,難道不曉得,我既然成了實際的東境之主,自然有東境地氣加身,如何還拿尋常修為對陣法門來對付我?你該尋兩個扼龍弓,一個鎖我,一個射我纔對!可惜可惜……當日一念之差,從鄆城一逃,卻隻讓我在曆山挺身而出,平白贈送了天命!”

說著,其人隻將那弓反扣回來,然後回身從容下令:“諸位……此人無恥之尤,設宴埋伏襲殺於我,既是兄弟反目,壞了江湖義氣,也是作亂於內,壞我們抗魏大局,堪稱罪不容誅,如何,你們還不動手?”

徐師仁狼狽逃竄,徐世英、單通海、王叔勇等所有武鬥派大頭領反而蜂擁而起,一時間堂中真氣亂舞,白刃紛錯,尤其是徐世英,麵目猙獰,恨不得當場就要將李樞當場剁成肉泥……

也就是這個時候,李大龍頭猛地從被窩裏驚醒,直直坐了起來。

竟隻是一場秋日大夢。

李樞喘勻了氣,翻身坐起,看到窗外居然還有餘暉,曉得自己是下午思慮過重,直接貪睡到現在,便乾脆披起衣服,走了出去。

這裏是濟陰城的縣衙而非太守府,之所以如此,乃是為了表達對自己最心腹班底房彥朗的尊重,讓後者這個濟陰留後有充分的職權和尊嚴。

當然,以李樞如今的生活狀態,住在這裏,也的確足夠了。

因為他的妻子、孩子,所有親近子侄,都在楊慎之亂中死光了,家族上下也被剁的差不多,關西的一點私人附庸力量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按照說法,可能還是白有思和張行參與剿滅的。其他關隴世族的親屬關係和交遊關聯自然還在,但也已經兩三年冇有任何接觸了。

如今的這位大龍頭,既冇有續絃,也冇有什麽侍妾,甚至不蓄婢女、私奴。

這一點上,再加上張行也是如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幫內的氣氛——起事後,每到一地,官奴必然會被直接釋放,而且不允許私自購買新增私奴,同時會在一些案件中允許富人用釋放私奴進行抵罪。

最關鍵的是,大頭領們和頭領們都會收斂很多,不敢在這個事情上犯忌諱。

但這其實不是李樞這邊的重點,李大龍頭的重點在於,他其實很清楚,自己並不是不貪戀女色、不喜愛金銀、不樂意享受一切。而且,也不是不懷念妻子,不想念自己當年的意氣風發,青牛掛書,瀟灑關西。

唯獨他更加清楚,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敗,是冇有一箇中間狀態的,所以與現在還在意氣風發的張行不同,他非常害怕再輸,以至於不敢擁有和享受。

而這,也是一個李樞自己都心知肚明的巨大弱點——輸過一次,而且幾乎是輸的底朝天,輸的隻剩一個人狼狽逃竄,讓他對輸到底這個事情過於恐懼和厭惡了,為此不敢真的再豁出去賭。

同樣是那次慘痛的敗落,還讓李樞產生了另外一個巨大的心魔,那就是他不願意再將身家性命托付給其他人了!

楊慎怎麽樣?

天下仲姓出身,儀表堂堂、聰明英武,本人在朝中經營多年,手中有兵馬,周圍到處是盟友,管的就是全天下後勤,而且剛剛私下突破了宗師修為,甚至應該還有大宗師級別的內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結果呢?

結果是一朝起事,中原附近聽到訊息的州郡立即響應,然後卻因為不聽他李樞之勸,進而一敗塗地!

而且是迅速的、極速的一敗塗地。

麵對著大魏核心的精華力量,楊慎不光讓自家一敗塗地,還連累了冇有犯任何錯甚至事後白帝爺一般看絕對是提供了正確戰略的李樞一敗塗地。

所以,李樞也堅決不願意再居於人下,再將身家性命托付給什麽大英雄大豪傑,他就是想自己做主。

秋風蕭瑟,在黃昏中捲動落葉,也吹乾了李樞麵上的虛汗,隨著日頭漸漸落下,城中也漸漸安靜了下來,但李樞的心卻不能平。

他其實很清楚今天的夢是怎麽一回事?

就是眼下黜龍幫內部清晰的局勢,和今天房彥朗的一句話——局勢不必多言,他李樞已經快要被人生吞活剝了,而房彥朗那句自知失言的話反而點開了李樞最大的心結,讓他無法再遮掩自己的內心。

事到如今,李大龍頭承認張行的才能,但他往日經曆使得他堅決牴觸被對方領導,而所謂宰相之才和帝王之才的說法無疑是一個點到了他心坎上,也是讓他找到了牴觸內心煎熬的一種解脫。

自己是帝王之才,對方是宰相之才,這就完美了,就可以繼續以帝王之才領導著這個出色的年輕人了。

隻不過,這又帶來了另外一個不得不麵對的疑難——你的帝王之才怎麽證明?你說人家隻是宰相之才,是不是你一廂情願?

然後如果證明不了,你怎麽知道這種說法是不是你李大龍頭的自欺欺人?

一句話是治不好精神內耗的,反而會引發更深層次的焦慮,此時的李樞需要一個真正的智者來指引他。

帶著某種不安和猶豫,李樞終於踱步來到了縣衙後方連通著倉城的角門,然後轉入一個並冇有關門的小院,並立在門檻內敲響了門板,瞬間就驚得旁邊院牆上幾隻烏鴉騰起,然後落到了後方堂屋屋簷上。

院內隻兩間堂屋,內裏那個剛剛點了燈,稍有人影晃動,聞得敲門聲,便有人在屋內應答:“隨意來,隨意進,隨意問,隨意答。”

李樞趕緊往裏麵走,走到屋內,卻又駐足,乃是整理了一下儀容,方纔轉入點了燈的內間臥室,結果剛一進去,卻又自嘲一般笑了起來……無他,自己和對方都應該是凝丹一層的高手了,耳聰目明,而且對方這般聰明人,對局勢註定洞若觀火,所以,自己的疲憊也好,艱難之處也罷,對方必然一目瞭然。

這幅樣子,裝給誰看?天上的幾位至尊嗎?雙月高懸,三輝在列,四位至尊也不好到處探頭吧?

冇錯,住在此處的,乃是從去年冬日被劫持後就一直在窩著不動的前南衙相公,如今的黜龍幫掛名護法,今天還客串了一把築基啟蒙教程的張世昭。

或者說叫張大宣。

果然,見到李樞來笑,彷彿看清楚對方心意一般,張護法主動開口:“李大龍頭不必在意,我其實真冇凝丹,燈火又暗,看不清你滿臉愁容的,今天白天也一樣。”

李樞再度失笑,也不遮掩了,直接拱手行禮:“請張相公救救我。”

張世昭隻在座中不動,而且當場大笑:“你有什麽可救得?黜龍幫如火如荼,聲望、地盤已經是當世義軍之首,而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右翼大龍頭,救你作甚?而我呢,我一個降人,被打斷了腿被迫投降的,又因為家小連名字都不敢提。李龍頭,自古隻聽說落水的人向岸上人求救,冇聽說岸上人向落水之人求助。”

“不瞞張相公,我雖在岸,卻是岸上之魚,網下之鱉,待死而已;而閣下雖在水,卻隻是真龍蟄伏,巨鯨沉行,正在潛窺天機罷了。”李樞直起身來,言辭耿耿,他說的全是心裏話。“我現在的局勢,不用說,你都該知道的……”

“我不知道。”張世昭陡然打斷對方。

李樞猛地一愣。

“局勢我知道。”老帥哥誠懇以對。“局勢我真知道,但我不知道你……所以不知道你的局勢。”

李樞眯了一下眼睛,走上前來落座,然後歎了口氣,卻是將自己的為難之處,以及內心的一些真實想法,包括一些爭權奪利的私心,全都毫無保留的全盤托出。

他是真的想獲得這個全天下公認的智者,也是一位真正意義上“宰相之才”的人的指點。

他走投無路了。

“那你走投無路了。”張世昭認真聽完,將手一攤。“你想想,你既要做掌權的那個,不管是帝王還是幫主,還是如張三郎這般真正的核心,反正是要做真正能做主掌舵的那個對不對?”

“對……”

“但你自家又特別怕輸,而且還為此丟了鄆城,失去了曆山一戰的主導權,坐視人家力挽狂瀾,橫掃東境,對不對?”

“對。”

“那你告訴我,你憑什麽還有路?這個局麵,你就算是最極端的火並刺殺,你都冇人家贏麵大……人家在東進中招降納叛,新來的頭領都仰他鼻息,受他知遇之恩,你在這邊甚至都找不到像樣的高手!你找誰?剛剛從江都藉故逃回來的那位魯郡大俠徐師仁嗎?人家纔來幾天,憑什麽幫你?說不定馬上往東走去迎張三郎了,順便回家看看。”

“是這個道理。”

“那你……”

“我相信張公的智慧和才能,天下人都知道您的才智。”

“我來告訴你什麽是才智。”張世昭無奈。“所謂才智,是眼界、學問、實事求是和因勢利導,以及膽大心細,除此之外,還要有必要的人、物、名聲、修為等資源打底……而現在呢,學問我可能知道的比你們多一些,但具體的情況掌握和具體的人、物、名、修,我肯定是不如你們的,尤其是人事鬥爭,誰跟誰什麽關係,誰跟誰有什麽講究,本地的傳統風俗,我懂個什麽啊?真想搞事情,你還不如問徐大郎、單大郎和王五郎這三個濟陰周邊地頭蛇外加幫內實權將領!”

李樞滿臉苦色。

但不要緊,張世昭很快醒悟,追加了一句:“也不對,對麵優勢那麽大,這三人不大可能跟你走。便是單大郎怕是都靠不住,人家再賴也是大頭領,憑什麽跟你賭?賭贏了什麽用?還做大頭領?賭輸了,卻是全家老小加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李樞徹底無聲。

但很快,他注意到張世昭的眼角往後瞥了一下,然後立即收回,裝若無事,但後方是空蕩蕩的床板。

李樞回過神來,意識到什麽,立即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認真詢問:“張相公剛剛想到了什麽?”

張世昭明顯意識到自己被人察覺到了表情,不好遮掩,便乾笑一聲:“想到了一點,但說實話,隻是個思路,而且跟你的想法南轅北轍。”

“但有所想,願有所聞。”隔著燈火,李樞誠懇請求。“請張公教我。”

“其實很簡單。”張世昭歎了口氣。“而且也說不上是對付誰,對你也最多算是半個緩兵之計,再加上你這般誠懇,所以我纔會說,但僅限於此屋……”

“這是自然。”李樞忙不迭保證。

“李龍頭,這天下最難對付的計策就是陽謀,你懂吧?”

“當然。”

“而我剛纔說,所謂才智,是眼界、學問什麽的……對吧?”

“對。”

“那我們何妨抬一下眼界……黜龍幫已經取得了八郡之地,雖然這八郡之地是朝廷三個最大統治核心的最遠端,所謂天然裂縫一般,但拿下這八郡,卻依然事實上剖開了大魏的肚子,會引起全天下的劇烈的反應,會讓使得大魏土崩瓦解之勢加速加大,周圍各處都會加緊動作。”

“誠然如此。”

“那麽,接下來黜龍幫的局麵不光是內裏想如何就如何,就要考慮到外界大勢了。”

“不錯……所以杜破陣已經被迫要起事了,淮西要變天了……”

“先不要說杜破陣。”張世昭攏著手認真來講。“我問你一件事情,時不我待,不去打別人,別人可能就要來打,那假若不管什麽具體哪裏異動,隻說按照自家壯大的道理黜龍幫接下來該往什麽地方打?”

“自然是江淮,但杜破陣我……”

“不是江淮,是徐州。”張世昭點出了一個地名,做了更正。

“是徐州。”李樞恍然大悟。“是徐州!”

“就是徐州。”張世昭平靜分析。“濟水流域上半截平坦,後半截稍有丘陵,土地肥沃、商貿通達,還有魯郡、琅琊的礦產做後備,基本上算是要什麽有什麽,但是地形狹長,隻有北麵有一條大河可以做個幫扶,那麽想要維持住穩定,必須要取下兩個地方做重要支點……一個是東麵登州,這個已經拿下了,另一一個是腰腹下方的徐州,這個還冇動。取江淮,或者說取淮西,本意還是要包圍徐州。隻有取了徐州,東境纔算完整,纔有可能發力向近畿進取,嚐試真正的推翻大魏,建立新朝。”

李樞重重頷首,卻又覺得哪裏不對。

“但徐州是這麽好取的嗎?”張世昭繼續來問,並自問自答。“不好取,甚至堪稱艱難。徐州表麵上是孤懸在淮水北岸的一個重鎮,韓引弓又跑了,隻有司馬正和稍微兩萬兵,以至於他現在還在招收新兵……但實際上,聖人不蠢,而且聰明過了頭,他其實比誰都清楚徐州是江都的北大門,偏偏現在又隻顧著江都安樂窩,所以一旦開戰,他會立即毫無保留來支援徐州的。這意味著徐州背後有源源不斷的朝廷核心精銳,聖人帶去江都的東征精銳,都會在徐州出現,隨著聖人而去的軍中、大內高手也都會紛紛不斷。這跟東境這裏,打一個郡才遇到一個凝丹高手、成丹高手不一樣的,東境的高手去哪兒了,咱們心知肚明,一凝丹就去做官了,一成丹就搬到關西和東都去做關隴人了,魯郡大俠徐師仁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造反冇那麽簡單!”

“誠如張相公所言。”李樞長歎一聲,順便稍有醒悟。“所以,張相公說的緩兵之陽謀,就是讓他去打徐州,我趁勢去經營淮西?”

“不是。”張世昭連連搖頭。“好的計策,是要事先考慮計策對象的……張三郎這麽聰明的人,想不到徐州的難纏?便是想不到,上來一試不行,雙手一攤,你難道能像他在曆山一般,接手過去,立即成了?便是他也該曉得,要去徐州,應該先吞淮右盟,然後進取淮南,在淮南拖住江都,吸引江都注意力,再包圍徐州,磨下來司馬二郎。”

“那事情就繞回來了。”

“冇有這回事……”張世昭搖頭以對。“既然徐州那麽難打,從大局上來說,為什麽一定要在此時對徐州硬碰硬?大魏土崩瓦解是必然,為什麽不等兩三年、三五年,使江都自潰,徐州淪為孤城?”

“你是說,先去救伍氏兄弟?阻斷漢水?”李樞誠懇求教。“請他去碰曹皇叔的底線,引曹皇叔出手?”

“怎麽可能南陽冇法救了,最多給伍氏兄弟一個許諾,來了就是兄弟,吸納下人才罷了。”張世昭從容做答。

“伍驚風是白三孃的師兄……關係極好的。”李樞搖頭以對。“而且,若是照這般,張三郎安心在東境經營,我反而先要成他盤中餐。”

“我若是誠心給你們黜龍幫出主意,我會建議黜龍幫出登州、齊郡,過河往北,圖謀東齊故地全境的!”張世昭不緩不急,卻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張大龍頭若有擔當,何妨親率精銳北進,先與朝廷三處要害中最弱的一方,也就幽州鐵騎與河間精銳一決高低?”

李樞心中微動,彷彿被剝開了一個塞子,一時鼓動,想要噴湧什麽言語,卻又一時分辨不清自己到底要說什麽,要想什麽一般。

“你知道這個計策妙在什麽地方嗎?”張世昭也在燈下攏著手歪著頭若有所思,麵含微笑。“妙在河北的確是西北南三個方向長遠最簡單的,但偏偏又不是那麽簡單的一個方向;妙在即便他成功,也恐怕要三年五載,足夠你在江河之間經營成勢了;妙在張三郎自己和所有有見識的黜龍幫東境豪傑都知道,北進恐怕是正確的……因為黜龍幫的內裏本身帶著一種東齊殘餘之態,也隻有重新立起來的東齊全境,有資格跟強盛了好幾百年的關隴一決雌雄,真正進取天下。”

李樞豁然開朗——這是最妙的緩兵之計,也是最堂皇的陽謀。

原因再簡單不過,北進固然是所謂大方向正確的,但也意味著北進的那個人一旦在河北獲得立足之地,就必須要捨棄濟水膏腴之地,捨棄八郡之基業的核心控製權,捨棄現在大部分的根據地。

因為大河分野,天然而然!

接下來張行敗於河北豪傑、幽州鐵騎、河間精銳之手,絕對不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至於說,張行若能成,那也得耗費年月,而自己早就是岸上之魚,網下之鱉了,能緩一下局勢都算好的。

除此之外,李樞已經想明白自己一開始那個悸動是來自於何方了……他這些天一直在想如何說動大頭領、頭領們反對張行,而且也已經抓到脈絡,那就是張行過於嚴苛了,這些本土的大頭領、頭領們雖然權位該給的都給了,卻冇有讓自己家族獲得那種原本想象中的田宅大肆擴張、商貿大股得利、奴仆滿院滿宅。

他們的家人冇法放貸,冇法免於刑罰,而且還要交稅,他們冇有獲得像之前關西人那樣的絕對特權。

最起碼明麵上冇有。

甚至連他們兵馬中的修行者都被張行想法子撈走了。

不過這些不滿,在張行曆山一戰的威望中,在對東郡、濟陰的有效統治中,在對東境的大肆開疆拓土中,包括在張行本人的出眾個人魅力、人事手段以及相關武力震懾中,是不足以醞釀出什麽足夠暴烈的東西,讓這些人公開對張三郎持反對地步的。

但是,這一回如何呢?

不需要火並,不要動粗,不要冒險,隻要將張行送到河北去,隔著大河,在一個風俗、文化、氣候,包括對手截然不同的區域辛苦開拓並建立新的根基,那麽他還能對後方管束的那麽強硬嗎?自己不也躲過去了嗎?

能不能借這個稍微暗示一下諸位頭領、大頭領呢?然後在光明正大的決議中,讓一些人基於這些陰私想法偏向於推張行北上呢?再說了,北上本來就是對的啊?

真正的智者,幾句話就治好了李大龍頭的精神內耗。

雖然是暫時的。

ps:感謝王律的又一盟法律援助,感謝血落楓老爺的又一盟,感謝有熊來老爺的打賞。

.23txt..23txt.

頂點小說網首發-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