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431章 定襄稱王

明生傳 第431章 定襄稱王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走了的不提,留下的卻也未曾閒著,明生當日便打馬入歸化,正式接收林丹汗留下的爛攤子,當然,也包括他的女人們。

很狗血,但卻是事實。

林丹汗八大福晉年歲最大者不過二十五六,最小者僅十七歲,幾個姐妹將林丹汗的家財分配一空,各自帶著嫁妝去找男人。

有三人東投後金,曰芭德瑪瑙伯奇福晉,斯琴圖福晉,俄爾哲圖福晉,跟隨而走的有四千餘戶,約兩萬三千人口,其中有兵將近五千人。

除三人外,尚有十餘大小部族決議投靠後金,又是帶走了約萬餘丁口。

雖是可惜,但明生亦是無可奈何,打是不能打的,那邊戰鬥一起,歸化城即刻風聲鶴唳,他順利接收歸化的籌謀便會泡湯。

好在留下的更多,除蘇泰之外,尚有四個婆娘留將下來,投靠四海。曰娜木鐘,蘇巴海,烏雲娜,苔絲娜。

合計牧民過萬三千戶,人口逼近八萬眾,控弦之士過萬人。

就問你嫁妝夠不夠厚重,即便是寡婦,你要不要娶?

這就必須要娶,不能不娶!

四海大少趙明生苦並快樂著,聘書聘禮送至大福晉娜木鐘宮中,年輕體力好不假,可特麼也不能勞累過度,一個大福晉足矣。

餘者三人卻是嫁給了劉興祚,孔有德,丁權三人,劉興祚迎娶蘇巴海,孔有德迎娶烏雲娜,丁權迎娶苔絲娜。

也不獨獨他們三人,任鵬飛,龐晉元,鄧暄,牛二寶等等一個都冇跑掉,總之四海的高層要同蒙古王公聯姻,能娶多少娶多少,隻要女家看上,也不用問當事人是否同意,四海大少趙明生直接拍板。

為四海大業獻身這般高尚之舉你不同意?本少抽死你,擼了你的官職,讓你回家放羊!

這就哭笑不得,滿城都是新郎官,各府都有俏新娘。

若是依著大明的規矩,隻娶妻才大操大辦。妾就隻能一頂小轎送入府中,最多府中小賀一番,宴請賓客是要被四鄰笑話的。那小妾又是個寡婦則更慘,隻能在夜裡從後門送入府中,悄無聲息,生怕被四鄰發現。

滿歸化城,新郎官就都是早有家口的,新娘也多是二番出嫁,本冇有必要太過隆重。

奈何所嫁之女身份尊貴,明生又欲行滿漢融合,一體對待,這就必須要大肆操辦一番,以示尊重。

崇禎三年五月初六,宜婚配。

歸化城闔城大婚,提前一日便擺開了流水席,軍兵輪番吃酒祝賀。

典禮當日,明生在前,左右各持一手,一者娜木鐘,一者蘇泰,身旁還跟著一個娜斯琴,這也是被明生招惹過的,索性一起辦了。

身後是趙明業,丁權,孔有德,劉興祚幾對新人。

在其後又有數十對,隻新郎新娘便能湊齊八桌。

賈文昌為司禮,諸般禮儀,吃酒敬酒,忙活了整整一日,總算將新人送入洞房。

舊人墳頭添新土,新君床頭逞英豪。

也莫說哪個無情無義,哪個是蕩婦紅杏,都是亂世求活之人,活著,也不是完全為了自己活著。莫把男女之情看得太過認真。

三日後,明生大合諸部,會盟歸化城。

額哲繼汗位,封娜木鐘,蘇泰為太後,尊明生為大父,攝政監國!

明生不是蒙人,自然算不得額哲的臣子,這關係也是有夠亂的,說不清道不明,好在也冇有哪個不開眼的敢提出異議。

但明生卻是要給自己一個身份,以震懾諸部,方便行事。

以商人的身份監國未免太過兒戲。天狗王不堪入耳,下屬無人同意。齊楚燕韓趙衛秦王號不能用,老朱家一個蘿蔔一個坑,就冇必要去搶。

思來想去,明生決定簡單點,無非是個名號而已,尊號“定襄王”。

大汗登基,卻是明生做主位,額哲下手,百官階下拜之。

轄地號稱東西千三百裡,南北五百裡。東至張家口,西至陰山尾,南至長城,北至茂明安。

分六郡,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集寧,東勝。

原歸化城更名定襄,鄂爾多斯更名東勝。五原,雲中原址新建。朔方鎮西陲,集寧鎮東陲,擇地建城。

一番儀式過後,詔令各散部退回原駐地,四海很是大方的分發了一些錢糧供其度日,算是對投靠之人的獎賞。

其實這些物資本就是搶來的,一來一回之下,反倒成了四海的恩情。

諸部退走,麻煩卻是遠冇有結束,明生還是不得清閒,這一團亂麻可不是七歲小兒登基就能搞定之事。

何況還有皇太極在虎視眈眈,這廝若是知曉明生在不聲不響中就料理了林丹汗,並且接收了其所有的地盤,大半的部眾,怕是要嘔血三升。

如此種種,都需要及早做出安排,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狀況。

當先便是軍製,這卻是讓明生煞費腦筋,先是四海內部商議,又同各部頭人協商,幾番折騰之下,終於搞出了一個勉強可以接受的方案。

鑒於六郡領地一地雙屬,也即蒙古汗賬同四海兩屬,軍製亦是采用兩種不同編製,分定襄軍,汗賬軍。

所謂定襄軍,自然是定襄王之軍,也即四海軍隊。

一應製度與四海其他軍隊等同,隻接受定襄王統管,蒙古王公勳貴無權乾涉,便是可汗太後也與之無關。

駐守郡城,可在六郡之地自由募兵,諸部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手段阻撓募兵。

所謂汗賬軍,自然是隸屬可汗之軍隊,遵循舊製,暫時不予變動。

定襄軍以軍團建製,設三師,以原沙爾沁軍為基礎擴編,軍團長由趙明生暫代,副軍團長由鄧暄暫代,客軍建製不動,暫時協理駐守。

這就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完成的任務,自願入定襄軍的蒙人必然是少數,多是無地遊民或者無依無靠的小部落纔會有此打算。

大部落就不要想,數百年形成的部落族群,不是四海幾句話幾顆糖就能動搖的,自有其內在的傳統,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了的。

而且定襄軍也不可能以蒙人為主,語言障礙是次要,勇武善射也不為明生所看重,單隻信任這一條就決定了定襄軍一定要以明人為主,蒙人為輔。

這就隻能等待大量的流民前來,否則客軍就無法脫身。

汗賬軍以團為建製,一團三千人左右,由投靠之察哈爾嫡係以及茂明安部整編而來,其實也就是那幾個婆娘留下來的嫁妝,另有幾個大部亦被明生拉過來充數,這其中就包括原鄂爾多斯部,達拉部,茂明安部。

得六團,近兩萬人馬,此為常設軍,不事生產,專為征戰之事,協同定襄軍駐防各城。

至於其他中小部落之勇士,則勒令其迴歸本族之地,專心放牧之事。若有誌從軍,可報名定襄。

這汗賬軍本就為明生所不喜,是迫不得已的妥協,自然不能弄的太過龐大,否則主客顛倒,豈不是成了笑話。

這六團人馬都是為了安撫諸王公的不得已之舉。

明生就苦笑,想起了後世的日本關東軍同偽滿軍,二者的關係何其相似。

其次為民治,各部原有領地不變,製度不變,維持現狀。上繳汗賬之所得一如舊製,隻是被明生縮減了三成份子,投桃報李,算是對諸部投靠的回饋。

遁走夷滅的部落領地收歸定襄,無主之土亦是收歸定襄,算起來可占據六郡之半數,扣除黃沙戈壁之地,約有四分之一強之土地是實實在在的握在四海手中。

這些土地就是為明民所備,放牧也好,開墾也罷,王公勳貴無權過問。

可話雖如此,地有貧瘠肥沃之分,留下來的部族自然希望得到膏腴之地,人家本就是地主,你四海是外來戶,也不能一點人情不通,惡了關係。

更有幾個婆娘狂吹枕邊風,這就是一番勾心鬥角。

無奈之下,明生將土地分四等。

甲等土地臨水近河,適合灌溉,為耕地。

乙等土地草場豐茂,地勢起伏,為牧場。

丙等土地草場貧弱,略有風沙,為休牧之地。也即放牧一年,空置一年,以保土地不失其力,風沙漸少。

丁等土地為風沙之地,少植被多黃沙,禁牧禁耕。

甲乙丙丁四者可置換,兌換比率為1:2:4:16。既四畝休牧之地可置換兩畝牧場,而兩畝牧場可置換一畝耕地。

你等不是叨逼叨的都對自家的領地不滿麼?有嫌棄少的,有嫌棄貧的,本王滿足你們!

想要地盤大?好,讓出一畝耕地,便可得十六畝沙地。想要肥沃之土?可以,但你必須捨去原有的部分牧場。

那黃沙之地就是拿出來噁心人的,就冇有哪個傻贔部落將駐地安頓在隔壁沙漠的,更不可能拿自家的牧場換那無用之地。

此舉卻是將諸部陷入尷尬之中,那休牧之地的部落自是高興的合不攏嘴,換!趕緊換!

可那近水有膏腴之地的部落就比較難做,耕田專業不對口,甲乙之地對放牧來說冇有太大的分彆。換吧,心有不甘。不換吧,就會同更加廣大的牧場失之交臂。

可定襄王的政令卻是令人挑不出其中的錯漏。

草原是牧民的根本,保護草原有錯?

人是雜食動物,不能隻吃肉,米糧麪食也是需要的,開墾耕地有錯?

委屈巴巴的娜木鐘同蘇泰率先置換,其他幾家緊隨。

來之不易!

四海終是直接控製了黃河兩岸半數可耕之地。萬事俱備,隻待流民前來!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