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448章 兵至吳淞口

明生傳 第448章 兵至吳淞口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吳淞口,進出長江之門戶,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廷設有吳淞總兵一職,軍城便在吳淞口西岸。陸軍水軍皆有,合計有軍兵六千眾,水師戰船百餘艘。

當然,他這戰船就不能同宋國戰船相比,最大者不過四百料,也即宋國一中型福船大小,而且數量極少,不過十餘艘模樣,其他戰船皆不足提。

統兵之人總兵董世英,負責江岸巡防,拱衛長江門戶。

兩月之前,有旨意前來,令其彙同金山衛圍剿外海兩百五十裡的四海駐地花果山。

為此,還破天窗的劃撥三艘四百料戰艦與他,都是剛剛下水的好船。

可這廝非但不喜,反而愁的牙齦出血,口腔潰瘍。

那花果山他曾親自探查過,雖是未曾登陸,隻在海上遠遠觀瞧,卻也是被驚出一身冷汗。

那炮口足有腰粗,隻一側的城牆便有十六門火炮,莫說登岸,二裡外便會被打成齏粉。

話說這廝平日裡也拿了四海諸多好處,四海商船多有進出長江,吳淞江,或明或暗,就不可能不拜碼頭。

也不單單董世英,近佐的州縣文官武將就冇有幾個是乾淨的,或多或少都有拿四海的好處。

對自家的金主下手,就有些不地道,關鍵是四海拳頭夠硬,他也惹不起。

那金山衛的指揮使也是一個德行,各種藉口推諉,直至今日,這兵也未曾出得一人。

這不?南京的兵部尚書呂維祺又書信來催了,真真是令人不勝其煩。

正在熬糟之時,一名老仆躬身入偏廳,低聲言道“老爺,四海來人!”

董世英不由手抖,茶杯差點落地,這特麼還冇尋這冤家呢,結果卻是自己親自送上門。

“不得聲張,帶偏廳來問話!”

俄爾,一中年書生昂然而入,笑咪咪拱手問道“總兵大人,彆來無恙?”

這人他卻是認得,年節送禮,十次有六次是此人前來,姓洛,名秉堂,表麵上是一個商人,實則就是四海在鬆江一地的負責人。

“不好!你來作甚?就不怕本將砍了你的狗頭?”

董世英橫眉言道“爾的東家造反立國,乃是誅九族的大罪。某勸爾等還是及早收手,莫要自誤!”

洛秉堂不以董世英的威脅之語為意,拱手笑道“總兵大人此言差矣,某隻是一介商賈,不涉政事,今日之所以前來,是有人托某傳話而已。

不知將軍可否聽在下一言?”

“爾試顏之!”

洛秉堂對東北向拱手言道“宋國少主有言,三十萬大軍不日將會獵江南。

凡江南大明諸軍將,從者相安,若是舉兵相投,不吝富貴賞賜,逆者闔家發配萬裡海外,若是死硬抵抗,則視其罪行大小予以審判,重者絞刑!”

“嘿嘿!”

董世英摩挲著茶杯,陰陰笑道“三十萬,你怎的不說是百萬,千萬?就憑那濟州,大員彈丸之地?

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本將今日留你一條性命。

滾!

我董世英貪財不假,卻不是背主忘恩之輩,再囉嗦一句,小心爾的狗頭!”

洛秉堂仍舊是笑臉相迎,一副唾麵自乾模樣,拱手道“宋國少主之令已然帶到,告辭!”

洛秉堂忙的很,侍從室官員幾乎傾巢而出,前往各地曉瑜宋國優撫之策。

不指望有人舉兵來投,但起碼可以令各方勢力知曉宋國的存在,真正槍指腦門之時,也不至於拚命死磕。

不出海就見不到宋國的真正實力,這年頭訊息閉塞的緊,十中有九人縣城都未必去得,誰又能知曉海上的風動雲聚,輕易就舍明而投宋呢。

那洛秉堂告辭而走,董世英卻是臉色難堪,他雖不信四海有如此實力,但空穴不來風,囂張如斯,必然有所屏障,卻是不可等閒視之。

一麵遣人前往南京陳情,一麵整頓軍備,加強近海巡查。

尚不待這廝有所行動,一艘哨船如飛而來,報曰:長江口五十裡外海發現宋賊艦隊,艦船多不可數,軍兵多不可數,航向長江口。

臥槽~這是真的!

這趙氏還當真有膽子進攻大明,董世英再冇有之前的從容淡定,當即遣出快騎奔赴各處聚攏兵馬,曉瑜州縣。同時向南京發出求援急報!

當夜,又有探報至,言艦隊已然入得江口,距離吳淞口已不足六十裡,由岸上觀之,艦船當在三百艘之上,泰西製式炮艦過百,算之火炮超過三千門!

額滴個親孃,董世英不由手軟腳軟,這宋國器械當真如此精良?不是他少見多怪,尋遍整個大明,大炮小炮加起來也未必有三千之數,那可是鐵!是銅!

這特麼要多少銀子才能堆出來?

若是所言為真,他又如何抵擋這般龐大之軍?

再次派出紅翎急報南京,自己卻是如老驢拉磨一般在偏廳之中轉圈,琢磨著如何對敵。

未幾,太倉知州,嘉定,上海知縣齊至,隨行而來的還有臨時征召的兩千民壯。

都是拿著大明鐵飯碗之人,就不能不出力,而且此三處地界就在吳淞口近佐,吳淞失,三地首當其衝。

按大明律,一地父母官有守土之責,即便有千軍萬馬來襲,也不能逃,逃就是死罪。與士大夫共天下麼,不能隻拿好處不出力!

一時之間,整個軍城燈火通明,江上戰船如梭,當真是一副視死如歸,同仇敵愾之狀。

醜時末,聯合艦隊先導進逼吳淞口,單桅快艦當先,蓋倫炮艦居後,信炮時有升空,照亮夜空。

吳淞水師不敢攔截,退入內江港口龜縮。

一眾文武登城觀望,不由心肝顫抖,紙上來之終覺淺,眼見之後纔是可怕。那江麵上密密麻麻,艦船充塞,艦隊之頭已然近在吳淞三裡,身後燈火迤邐,望之不到儘頭。

“董總兵,可能堅持幾日?”

太倉知州已然年近六旬,老倌走路本就是靠人攙扶,如今都是被兩名隨從架著,不然怕是要癱軟如泥。

董世英看了一眼老棺材皮,禁不住嘴角抽搐,苦澀言道“朝堂卻是小覷了趙氏逆賊,以某觀之,其兵威之盛尤甚建奴。

諸位,此時退走還來得及,若是再行耽擱,怕俱為逆賊階下之囚矣。

煩請速速上奏陛下,賊軍勢盛,非三十萬大軍不能敵,江南危矣,南京危矣!”

都是精明之輩,如何聽不懂董世英的言外之意,就守不住,不但吳淞守不住,恐怕南京都危險,這是一名職業軍人給幾位文官的判斷。

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不想死就趕快滾,讓朝廷快快想辦法應對,本總兵大人凶多吉少,估計要為陛下儘忠了!

……

“少帥!”洛秉堂搭乘小船登上明生座艦,拱手敬拜。

“坐!”明生笑問道“董世英可有投誠之意願?”

“冇有!言辭甚是果決,而且這粗憨還罵人!”

洛秉堂微微撇嘴道“這廝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以為某在吹大氣,不信我大宋的實力。”

明生也不以為意,繼續問道“各地的暗手佈置如何,可是一切就緒?”

“少帥放心!”

洛秉堂自信滿滿道“我大宋在江南籌謀多年,不敢說各州府望風而降,但大開城門,接應王師還是可以做到的。

坊間歌詞已然傳唱四野,隻要第一把火放到妙處,料來鄉間亦不會太過動盪。”

“好!這托兒可曾安排了?”明生也是個臉皮厚的,徑直問道。

洛秉堂不由老臉通紅,言道“安……安排好了。百個大錢一人,屆時大軍入得嘉定,上海二城,必然有百姓夾道歡迎。”

明生就齜牙笑道“你個驢逑,有甚難以啟齒的!不是本帥愛麵子,充門麵。

江南第一炮,這聲勢一定要做足。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尋常百姓又有幾個接觸過我大宋的?彼輩大多都是人雲亦雲之輩,這邊廂名聲傳將出去,於我大軍日後有大好處,大方便。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手段,你這麪皮還要鍛鍊一番,不夠厚!”

洛秉堂呐呐受教,暗道能爭天下的,果然都是無恥之輩,但凡要點麪皮的,就做不得皇帝,開不了國。

“某料南京不日便將得知戰報,你需親自前往南京佈置!”

明生叮囑洛秉堂道“那南京乃是數朝古都,是我漢家心血所積累,炮火每波及一處,都是我等的罪過。

能不戰而勝最妙,起碼要少受刀兵,你可知曉其中輕重?”

洛秉堂再拜道“少帥之令,屬下銘記在心,定當竭儘全力,使南京城少受兵厄之難!”

在自家的地盤爭鋒就是麻煩,顧忌甚多,尤其明生本就是後世的靈魂,這大明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想儲存下來,文物古蹟數之不儘,毀壞一座也是心肝肉痛。

明生出得船艙,抬頭仰望夜空,低頭俯視滾滾江水,不由尿性大發,頌吟道“

長江之水,浪花滔滔。

宋軍之容,旌旗獵獵。

千裡江山,萬裡汪洋。

星辰環視,天地昭彰。

三皇在上,五帝於前,秦皇漢武列兩廂。

後世不肖子孫趙氏明生,欲匡扶漢家,爭雄寰宇。

世界之大,我當據三。

望炎黃庇佑,英烈奮威,開萬世之太平,留千古之餘香。

不肖子趙氏明生再拜!”

言罷,令軍兵沉祭表於江中,振奮精神,環顧左右言道“傳本帥將令!各軍依計而行,戰!”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