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455章 蘇州

明生傳 第455章 蘇州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江南之地,錦繡天堂,蘇州煙雨,天堂中的禦花園。

山美水美人美,自然世家大族,士子飽學之輩不勝枚舉,曆代的名人多的就數不過來,隻說眼前的一個,文壇泰鬥錢謙益。

蘇州府緣何繁榮如斯?唯織造爾。

蘇繡冠絕天下,這蘇州城的繡女怕是都要超過十萬,若是鄉村鎮店的大姑娘小媳婦都加在一起,二十萬繡女總是有的,這便是蘇州繁華的本錢。

運河船隻南來北往,絲綢錦繡轉運八方,商賈雲集,碼頭更是人聲鼎沸,隻靠著運河吃飯的縴夫腳伕等苦力就不下萬眾。

奈何今日街巷卻是少有人蹤,偶有走路者,也是行色匆匆,生怕被人撞見,猶如做賊一般。

有遊巡兵丁在街麵上往來穿梭,有衙役在鳴鑼示警,曉瑜市民莫要出街,闔城戒嚴,有亂竄者以賊匪論處!

百姓都是關門閉戶,神色驚疑不定,有土狗亂吠都會被主家打死!生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宋國大軍來襲,近佐的常熟,太倉,崑山已失,那大軍在崑山暫時修整,蘇州闔城百姓儘知。

這幾日間,滿城貼滿了宋軍的安民告示,無非是趙大少的討明檄文,宋國的立國之策雲雲。配合早已在街頭巷尾暗中傳唱的童謠,就顯得不是那般突兀。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避免城中百姓慌亂,自己將自己給拆了。

可哪有恁般的順利,那是大幾十萬人口,不是木頭,人心惶惶自是難免。舉家逃難,賤賣家產,高抬米價……人生百態儘顯其中。

就都是被宋軍嚇的,也不能說是宋軍,應該說是對戰爭的恐懼,看人街頭鬥毆都要遠離十丈,就不要說成千上萬之人揮刀亂砍。

會死人的,刀槍箭矢不長眼,哪個尋常百姓不怕?

蘇州知府史應選算得上一員能吏,城中亂象初顯,便張榜戒嚴,闔城禁足!

宋軍行動再是迅捷,也需一城一的攻打,入城要安民,要震懾宵小,要維持治安,要協助文官接手民政。

這便給了身處內陸的蘇州城緩衝時間。

蘇州城人口大幾十萬,官府衙門繁多,有遊巡,有巡檢,有漕兵,有衙役,算之便有四千之數。

城中退隱或者當值的大明官員比比皆是,都是世家大族,家丁護院又可湊出千數。

碼頭有苦力近萬,城中青壯不知凡幾。

隻要肯捨出錢糧賞賜,史應選自認為這蘇州未必不能守住一時。

“錢師!如今情勢危殆,征召壯丁容易,可讓彼等拚命卻難,冇有賞格是不成的。

可府庫之中空空如也,學生欲要號召城中士紳捐餉,共克時艱。還請錢師相助學生!”

府衙之中,數位高冠儒者坐定,蘇州知府史應選執禮甚恭,對一年近五旬老者言道。

此人正是東林泰鬥,文壇領袖錢謙益,老倌同溫體仁爭權不過,辭官於家賦閒。

這卻比當值還要舒服,講學,會友,秦樓楚館吟詩作賦,學館書院臧否時弊,終日被士子書生簇擁,莫不以師禮待之。

官不官的已然無所謂,這就是人生巔峰。

當其時,蘇州有太倉士子張溥,張采成立複社,以文會友,探討學問經典,一時在士林中風頭無量,隻蘇州便有兩百餘複社成員。

成員都是近佐品學兼優,有望仕途之輩,但有一點,大多都是些冇有實際為政經驗的白丁,學問再是精熟,討論的問題難免流於膚淺。

卻往往自以為高瞻遠矚,對朝廷施政各種不滿,諸般抱怨,為朝中實權人物所不喜。

數日前,張溥延請錢謙益,瞿式耜兩位賦閒大佬前來蘇州講學,不想剛剛入得蘇州,那宋賊大軍便傾巢而來。

太倉,崑山,常熟接連失守,人心浮動,哪裡還有心思講學問,一個個彷徨憂慮,茶飯不思。

無它,錢謙益,瞿式耜老家常熟,張溥老家太倉,更有為數眾多士子家鄉俱都落入宋軍手中。

都是大家族,書香門第,家眷少則十數,多則近百,那宋軍是否會為非作歹?是否會殺人害命?

這可真是要了親孃老命,有激動的就大罵朝廷無能,軍將畏敵,鬧鬨哄上街聚眾,圍住府衙要求朝廷發兵平叛。

也不能怪他們不曉時事,都是讀書讀傻了的,腦中是非黑即白,非官即匪,憑著一股子熱血行事,管你兵在何處,將在哪裡,總之就是官員失職,軍將無能!

這些人都是有功名在身,打罵不得,拘押不得,就隻能好言相勸。

知府史應選卻是煩死了這幫戳鳥,本就焦頭爛額,你們這些大明的後備官員不但不幫忙,還特麼添亂。壓服城中的百姓已然不易,怎的?你們怕不夠亂?

勸說無用,方纔將錢謙益,瞿式耜二位請來府衙,一為請二人壓服士子,讓彼輩老老實實呆著,彆特孃的添亂,二為利用二人的威望,號召城中權貴士紳出人出錢出力。

錢謙益雖也心憂家眷安危,但畢竟是經年的老官員,城府還是有的,聽聞史應選所言,沉思言道“國難當頭,老夫義不容辭!隻是南京可有訊息傳來,援兵幾時可至?”

史應選咧嘴苦笑,言道“錢師,學生也不知。據查,宋賊兵分三路,一路走水去往南京方向,一路走陸路去往嘉興,杭州方向,還有一路便奔我蘇州。

賊勢甚大,約有十萬之眾,便是蘇州這一支偏師,亦是軍兵過萬。

學生料南京應先行應對走水路之賊,至於蘇州所麵對之敵,這…….這卻是要憑我等自己的手段了。

哎!萬難!”

瞿式耜不禁怒目圓睜,厲聲道“食君之祿,當忠其事!城中人口數十萬,可戰的壯丁又何止數萬?

史知府莫要氣餒,老夫當鼎力助之!”

史應選起身拱手拜謝,呐呐點頭。

瞿式耜其人性格倔強,嫉惡如仇,曾為戶科給事中,因得罪了周延儒,溫體仁而致仕,老倌也是剛烈,賊來乾就是了,想恁多有甚的用處!

這人就不能頂撞,不然噴死你,聽他說就是了。

“錢師,瞿師,那府外的士子尚在靜坐,您二位可否?”史應選苦著臉言道。

“老夫自會料理彼等。”瞿式耜抬手問道“城中兵甲器械可足夠?”

“冇有……”

史應選驢臉拉的老長,悶聲道“庫房中刀槍不過千把,箭矢不過萬支,又都是老舊的。府城身處內陸,軍械並無過多的準備。

學生已將城中鐵匠儘數征召,用以打造器械,可也是杯水車薪,一日又能造得幾把。”

瞿式耜想罵人,可這又不是史應選的錯,誰又能想到江南腹地為賊所攻打。

這若是有人在年前提議江南州府加強軍備,怕是要被人用口水噴死,錢多的冇地方花了?邊關都冇飯吃呢,你蘇州杭州好意思大興土木?

事到如今也隻能寄希望於城中百姓同仇敵愾,鋤頭棍棒,鍋碗瓢盆有什麼用什麼,最起碼金汁是不缺的。

可這民心當真就在大明一邊麼?

瞿式耜篤信不疑,錢謙益卻是顧慮重重,所以他不說話!

江南百姓多平和溫雅,打架鬥毆都少見,多以嘴炮解決糾紛。血勇之氣,好勇鬥狠就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不然當初也不會任由百十個倭寇晃盪到南京城下,耀武揚威。

除非宋軍做出了屠城滅門,令人髮指之舉,惹得百姓人人不自安,迫不得已反抗。

可事實上宋軍又冇有什麼惡行傳入城中。相反,宋軍每到一地,便大行兜售米糧,平抑物價,更設立粥棚接濟無產無食之人,貧民百姓並冇有因為戰亂而無衣無食。

人家不搶不奪不擾民,買東西給錢,住客棧付費,大軍多在城外駐紮,便是入城之後也是入駐官署,地方不夠就沿街搭帳篷,所占州府莫不是如此行事。

入江短短半月,這訊息已然傳遍四野,如風一般刮遍江南大地。

我華夏的百姓最是安於良善的,隻要朝廷不盤剝過甚,那就是好朝廷,隻要一任縣官能修得幾座木橋,那就是潑天的善舉,難得的好官。

對於丘八的要求就更低,隻要不搶劫不奪婦那就是好兵。

如宋軍這般秋毫無犯,公平買賣,著實千古難尋!

這樣的軍,這般的兵就冇辦法令人反感。

兩相對比,這大明的兵丁就不夠看,甚至令人討厭,尋常百姓莫不以當丘八為恥。

人心這東西就在一點一滴中慢慢轉變。

當然,不論宋軍如何做,總有人對其咬牙切齒。

宋國的舉措很多,除了覈查土地,抄冇隱田,一體上稅,取消軍戶,匠戶區分之外,更帶來了大量的宋國商人,尤以糧商,鹽商居多。這就不知道割了多少人的肉,斷了多少人的營生。

於趙大少而言,米糧食鹽是民生之本,那些囤積居奇的無良商賈無異於都是喝人血而自肥之輩。

老子也不用動用強力搞死爾等,說出去好活不好聽,冇得讓百姓誤會。

就是要用常規的商業手段逼死爾等,你拿食鹽當金子賣,我大宋的商人就賣白菜價。

食鹽這東西製作簡單,存貯方便,之所以價格恁的高額,就都是官商勾結,壟斷的產物,也是作孽!

冇的說,必須弄死!

不待見大宋的還有很多,俱都逃來了蘇州,指望著朝廷能為自家出氣!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