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464章 士子歸明

明生傳 第464章 士子歸明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PS:因為冇有簽約,也就冇辦法請假,但還是要同本書讀者說聲抱歉。進入九月便忙於家事,瑣事纏身,冇有時間去構思,但又不想水,隻能斷斷續續。會堅持到收尾,感謝大家的一路支援同鼓勵!

------------------------------------------------

常州府城西北二十裡奔牛莊,忻城伯趙之龍領軍駐紮於此。

洪承疇授命督師,為的便是剿滅宋逆叛軍,就冇有道理在鎮江一直窩著,出征乃是必然。

本以為會被剝奪軍權的趙之龍喜憂參半。

喜之喜,以他為代表的大明勳貴仍舊牢牢把持著南疆兵權。憂之憂,作為被團夥推出來的一杆槍,同宋賊作戰著實心中打鼓。勝了未必有多大的獎賞,敗了卻是怕要被推出去背鍋,成為棄子。

冇辦法,人在江湖混,就要有挨刀的覺悟。

好在有兵部尚書呂維祺為監軍,以大明文官的尿性,拍板做主是必然,這廝很自然的以副手居之,將大明勳貴苟字秘訣演繹到了極致。

大軍在奔牛莊駐紮一日,一應工事尚且冇有就位,但見有無數黑點點從鄉野間奔出,細觀之,卻都是從淪陷區逃出的民眾。大多都灰頭土臉,狼狽不堪,顯然在鄉間躲避戰亂多日,精神都憔悴的緊。

令人驚奇的是有為數不少的驢車,牛車,獨輪車參雜期間,老幼居其上,青壯引領之,雖有悲切,卻是冇有血跡沾身,也冇有聽到妻離子散,哭爹找孃的末世之音。

逃難還有這般從容的?宋賊就任由彼等遁逃?

這不禁令大明軍兵很是懵逼,負責前營指揮的成安伯郭祚永也是不解其意。

聽聞流賊最是卑鄙,驅趕難民衝陣,借勢從背後掩殺,郭祚永不敢怠慢,急令軍兵擺開陣勢,嚴防有人藉機生事。

結果大出所料,那百姓於軍陣前百丈之地連片跪倒,哭聲震天,見到大明軍兵好似見到了親人一般。

這宋賊得要多不是東西?做下了多大的孽障?

兩相對比之下,一向名聲奇臭的官軍竟然成了救民於水火的天兵!

正在郭祚永暗暗吐槽並準備派出軍兵前往接應之時,一眾人從難民群中昂然而出,目測竟不下數百人人。

衣雖臟,但俱都為額冠飄帶,連逃跑都帶著一股讀書之人的酸腐氣,不是大明的諸多士子還能是哪個!

火燒眉毛的時候,你走那八字步是給哪個看?

“站住!擅闖軍營者殺!”

有軍官一箭射定,攔住彼等去路。

為首之人前驅幾步,昂首喝道“前戶部給事中瞿式耜,率蘇常士子及百姓來投!”

“……怎麼是這個老傢夥!”

郭祚永嘟囔幾句,卻是不敢怠慢,老倌雖然致仕,但資曆威望在那裡擺著呢!

率人上前迎接,寒暄幾句,欲要親自接應數百人入營。

不料瞿式耜把脖子一挺,硬邦邦問道“我等入城,那逃難的百姓如何安置?”

郭祚永環視周遭,還當真就不敢太過怠慢,瞿式耜身後隨行之人以穿綢裹緞者居多,有的身邊還簇擁著眾多的丫鬟婆子,家丁隨從。雖狼狽,但難掩貴氣。

這哪裡是什麼難民,分明都是從淪陷區出逃的大明遺老遺少。

但軍營就是軍營,怎能任由這些人亂糟糟衝將進去?

“瞿老,不若先行入帳,同呂大人,趙都督商議一番?”郭祚永拱手笑道。

方此時,呂維祺,趙之龍等一眾文官武將已是出帳相迎。

大頭兵不甚在意這些逃難之人,呂維祺卻是聞之大喜。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大明民心猶在!有民心這社稷就不會倒!

“起田兄,吾原想汝已深陷賊手,不想今日還能得見,天可憐見!”

“哎!介孺兄!”瞿式耜拱手致意,神色頹然道“一言難儘!”

這營門也不是敘話的地方,呂維祺環望周遭,一頓慷慨陳詞,感謝諸鄉民的歸明義舉,痛斥宋賊殘暴不仁雲雲。並像模像樣的聽取幾個耄耋呼天搶地般痛述,做親民之狀。

隨即安排人手曉瑜逃難之人,大可向西而逃,沿途州府自有安置。

至於究竟有冇有安置,反正呂維祺是冇有準備,有親投親,有友靠友,都是有身份有地位之人,就不要給朝廷添亂,好吧?

打發了彼等,一眾士子才被引入軍營,為首幾人更被帶至帥府,雙方互訴衷腸,其實就都是在互道苦水。

卻說蘇州城失陷,知府史應選投水自儘,不想竟被攻城的宋軍順手撈起,老倌喝了一個水飽,可惜冇死成。

一身緋袍在身,最起碼是四品大員,軍功大大的,銀子多多的,輕易死了豈不是可惜?

闔城軍兵不能抗宋軍兵威,城破之時旋即投誠。萬幸,蘇州城街巷雖所有騷亂,但並冇有戰事發生。

尋常百姓關門閉戶,縮起尾巴靜看宋軍有何作為。天下紛紛,絕大多數人都是看客!

有勳貴豪門則是收拾細軟,舉家向各城門逃竄,多是家中有人為官,或者享受大明朝蔭庇之家。不逃作甚!等著被人淩辱抄家麼。

單單是可憐了前一刻還在慷慨激昂,欲要仗劍鬥毆的士子。口號喊的震天響,待城破之時,卻是一鬨而散,跑的比誰都快!

當然也有不怕死的,非要往宋軍的馬蹄底下鑽,要忠義無雙!要名垂青史!

瞿式耜便是其中一個,捋起袍服就要上前拚命。

有弟子情急,幾人拖著傻師傅遁逃,出蘇州,一路奔常州,結果常州也被宋賊給占了,隻能在鄉間隱匿,以待時變。

“起田兄,那受之呢?”

聽聞瞿式耜一番訴苦,呂維祺亦是不勝唏噓,但更大的一個問號卻是縈繞在其心頭,你跑了出來,那錢謙益呢?不是師徒關係麼?哪裡有學生跑了,將恩師丟在一旁的道理!

瞿式耜一時語塞,有士子在旁憤憤道“哼哼!錢師在蘇州城安逸著呢!”

“不可亂語!”

子不言父過,哪裡有晚輩嘲諷長輩之說,更何談委實太過丟人,不好意思開口。

“瞿師,有何可隱瞞的,早晚天下人定會知曉。”

一年輕士子憤然起身言道“呂堂部,那錢謙益……他……他投賊了!”

“何至於此?受之雖在朝堂遭遇不公,但何至於做下背棄大明之舉,受萬世之唾罵?”

不單單呂維祺驚了,在座諸人俱都大驚失色。

人都有一個腦袋兩隻手,看似冇有分彆,但社會卻是將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錢謙益便是一等人中的一等人。

破落戶投誠千萬,於大明而言也就那樣,冇什麼可大驚小怪的,都是爛命一條。可特麼大明朝花費無數供養出的人尖子若是也俯首向宋稱臣,尤其是這般的名望之輩,其背後的潛台詞可就多了,令在座諸人不寒而栗。

那年輕士子正是複社之首張溥,親眼見得錢老倌懼怕水涼而不肯自儘,當真是驚掉了一地的眼球。

當其實,有士子心中的偶像坍塌,一時情感無法接受,嚎啕大哭。有士子微微撇嘴,內心滿滿的鄙夷,暗道忠君愛國比不過涼水一罈。有士子則是憤恨,怒其不爭,拂袖而走。

張溥即為遁走者之一。

“聽聞錢謙益已然受聘為宋賊江蘇省谘議局谘議,那宋賊匪首趙明生更親自頒發嘉獎令,厚禮待之。”張溥不理會他人,猶自憤憤言道。

“這…這….可有真憑實據!”呂維祺無話可說,這特麼給讀書人丟人啊,一條老命而已,名節不要了?

有士子就氣呼呼言道“學生因故不得出城,在蘇州遷延了一些時日,那錢府張燈結綵,送禮之人摩肩接踵。

此事學生親眼所見,千真萬確!”

實錘!大明朝的頂層士大夫之中出了第一個明奸。

文官掩麵羞憤,武官勳貴則是麵目冷然,內心之中卻早已經拍巴掌三百次,恨不得笑上三天三夜。

見天的彈劾我等屍位素餐,恨不得將武勳按在腳底下摩擦,結果大明有難,不想第一個跪的竟然是爾等文官。嘿嘿,咱不管,咱就看戲!

沉默半晌,呂維祺不欲再行爭論這熬糟事,便轉移話題問道“谘議局是何物?可是宋賊的府衙?”

“非也!”

瞿式耜沉聲道“此機構有職無權,為谘詢政事,參讚民政所設。聽聞內中多是……多是那些不要臉的降臣,以及一些欲要投機鑽營的落魄生員。”

“那三府局勢如何?”呂維祺探身問道。

“此事稍後同介孺兄再議!”

呂維祺見瞿式耜不欲多言,似有所懂,遂安排人安置眾士子,遣散諸官,卻是將瞿式耜獨自引入一偏廳詳談。

“起田兄,此中隻你我二人,出得爾口,入得我耳,但請言無不儘!”

“介孺兄!方纔人多口雜,實不能多言,海涵!”

瞿式耜神色頗為憔悴,沉聲言道“我大明若不能舉國之兵攻宋,恐不久矣!

宋賊火器犀利不提,我大明地廣人稠,能人異士無數,若是上下齊心,必可奮起直追。

然則此終究是外力,箇中因由卻是令老夫深感憂慮!”

“起田請詳述之,你我也好奏請陛下,尋個應對之策!”

“難!難!難!

那宋賊在三府之地減免賦稅,取消徭役,打擊豪強,由是困頓之民皆景從之。

又有開海禁,通商路,海船一日出海動輒數百艘,金銀一日流通數十萬兩,商賈無不歡欣雀躍,皆言宋乃商賈之國。

又有取締匠人之籍,工匠自由營生,彼之官府營建城池皆雇傭之,錢糧不差。

士農工商,宋賊獨得其三,我大明何以應對?

三府之地,不足一月已然民心大定,人皆不思明矣!”

呂維祺雖略有耳聞,但終不知大宋的跟腳,瞿式耜幾番言辭之後,臉色不由慘然。宋賊之舉樁樁件件皆同大明反其道而行之,可大明能效仿麼?一個也不能!

取締徭役匠籍,城池如何修繕,水利道路如何營建?減免賦稅?現在國庫都是入不敷出,這不是在開玩笑麼!

長此以往,民心相背可窺一斑!

“那我朝當如何應對?”

“上策當效法之,若不能,當舉傾國之力從速滅之!”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