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226節

千山記 第226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6:59:14

謝莫如輕聲道,“兵敗勢頹,此等危局,殿下自當力挽狂瀾。”

五皇子就這麽給他媳婦說服了,事實上,他經常給他媳婦說服,主要是,他媳婦心胸寬闊,眼光深遠。所以,被媳婦給說服,五皇子還是很服氣的。

其實,五皇子自己也明白,要想當實權藩王,要將整個封地掌控於手,他不得不有些私心的。

五皇子正經藩王,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班子。

譬如,兩位長史,張長史管著藩王府屬官配置的事,相當於吏部的差使。薛長史是禮部出身,這會兒就繼續管著文教這一攤子事。按理,薛長史的差使與州府文學政有些重複,不過也不大一樣,一則薛長史一把年紀,爭勝之心已經淡了,跟著五皇子就藩,就知道他放棄了朝中晉升的可能性,與五皇子一道,是基於一種知遇之恩。再者,學政主要管的還是閩地的科舉事。而薛長史這裏,五皇子與他商議開官學的事,再有,五皇子請來的那些北嶺先生的門徒,也得薛長史看著安置,時不時交流一下心情啥的,不要讓大儒們憋屈了啥的。所以,薛長史與文學政這裏暫時不存在沖突。李九江做了郎中令,幫五皇子管著這些親衛的軍用供給。柳扶風是治書,管的是錢糧之事。餘者如謝芝等人,都是在這幾人手下打雜。

當然,大家還得兼任五皇子的幕僚。

五皇子先把海民回遷的事定了,這事直接定了責任人,明春是柳扶風的差使,讓柳扶風去與蘇巡撫商量著辦。然後方說到征兵一事,張長史先說,“殿下想要征兵,還是得先請示陛下,方合規矩。”

五皇子道,“這是自然,隻是咱們得先有個預計,本王這裏方好具折以奏。”

張長史先時就是帝都藩王府長史的材料,而且,他要本事大,早謀到太子那裏做長史了。張長史被分配到五皇子府,對其本身能力就是一種說明瞭。張長史管個皇子府的事兒,幫著寫寫奏章啥的倒是足夠了,其他,先時五皇子自分府到分封這幾年重要政治決策,均出身謝莫如之手,張長史跟著五皇子打打雜,大事沒怎麽經過。五皇子一說征兵,他腹中既無成竹,也沒計劃。不過,張長史也有一種小狡猾,他索性不開口,先聽別人說。

薛長史一向文職,建個官學他拿手,征兵就不成了。

於是,柳扶風先說,這並不是柳扶風搶李九江的風頭,事實上,越是自矜身份的人,越是最後開口的。柳扶風的臉色仍有些蒼白,尚未進臘月,就著了貂裘,手裏還捧著手爐,他語調清晰,道,“海軍十不存一,殿下自當征兵以補餘額。此事,臣閑時想過一二。殿下要征兵,難者有三:其一,閩地已征過一回了,大敗之後,民心驚惶,要是挨家派丁,容易些,卻也容易惹出民怨。若是自由征兵,怕是難征。其二,此時青黃不接,閩地財政,朝廷戶部怕是挪不出多少銀子了,所以,殿下最好不要一次性補全兵源,可分批征兵,先征五千,慢慢練著,後次再征。其三,先時海軍折損,損的不隻是兵,還有將領。我們皆理文事,殿下手中,將領不足。”

五皇子心說,當初柳扶風勸他□□的人,怎麽說到征兵也這麽頭頭是道啊。殊不知人家柳扶風雖不鼓勵戰事,眼下也能瞧出五皇子手裏的親衛是不夠使的。至於閩地當地的兵,各司其職,總不能拉來一支做五皇子親衛吧。想到這個,柳扶風就心下抱怨,每個藩王隻給五千親衛,還要守土衛國,五千人夠幹什麽,朝廷這些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柳扶風說完,李九江道,“扶風所言有理,還有一事,以永定侯的名望來征兵,怕是兵士難征,還請以殿下名望來征兵。”

五皇子連忙推辭,“這如何使得,永定侯是父皇欽定的新軍大將。”

其實這就是個套了,這事兒,謝莫如與五皇子剛達成一致。隻是,有些事,哪怕夫妻倆商議好了,也不能由五皇子首提。五皇子身為一地藩王,不能直接說,我來做征兵大將軍啥的,這也忒不謙虛啦,不符合儒家審美。事是這個事,但事不能這樣辦。就是李九江這裏,五皇子也沒露麵,是謝莫如交待江行雲去委婉的提了提。故而,李九江就做了個托。

此事,五皇子心知肚明。

李九江是托,自然更是心知肚明的。

柳扶風幾人則是真不曉得的,柳扶風聽李九江之言,禁不住看李九江一眼,心道,我還是略差了一線,怎麽竟疏忽了這等大事!

先時既疏忽了,此時便不能疏忽,柳扶風立刻道,“李大人所言極是,永定侯雖是陛下欽定大將,殿下則是主管閩地軍政藩王,何況,永定侯畢竟則經戰敗之事,再以永定侯之名征兵,怕是百姓不安。殿□□恤百姓,忠心朝廷,不必介意此等小節。就是永定侯,亦是心胸寬闊之人,定能明白閩地眼下難處。”

張長史心說,這小子的話可真毒,永定侯要是不樂意,就成心胸狹隘了。當然,張長史也是願意看到自家殿下掌兵權的,他道,“殿下如此,也是成全永定侯。”這個時節,永定侯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

薛長史是五皇子的老部下了,跟著五皇子混的,沒有不盼著五皇子好的,亦道,“臣附議。”

此事就能看出下屬心齊不齊了。

既然大家都是一個心,接著就要討論具體征兵的事了。甭以為征兵容易,那是偌大開銷,柳扶風早就去蘇巡撫那裏打聽過閩地的財政,緊巴,真緊巴。征兵就得用錢,哪怕五千兵士,每日吃喝,每月餉銀,每人衣甲兵器,從頭到腳,都是錢。

還有,五皇子還要收攏人心建官學。

五皇子道,“官學不必擔心,本王自私庫出銀子。還有,建藩王府,原本總督府是預備了十萬銀子,這銀子已經提出來了,能省下五萬。雖是杯水車薪,能省一些是一些。”

五皇子真不是奢糜之人,他過日子也沒什麽不良的燒錢嗜好,建王府都這般節儉,屬官們聽了都覺著心酸。但窮是真的窮啊,杯水車薪這話真不是假的,五萬銀子,怕是征兵給各戶的補償都不夠。

柳扶風殺氣騰騰,“銀子的事,暫擱下,實在無法,臣也有法子。咱們先把征兵的條例擬出來,殿下具折,將補足兵源的事年前辦下來。開年征兵,臣保管誤不了殿下的事。”

五皇子見柳扶風沒有血色的唇抿成一條線,麵容冷酷,就沒再問他有什麽法子,想著還是私下商議的好。既然柳扶風應下銀錢的事,諸人就商量起征兵的具體條例。

商量這具體條例,就得請永定侯、唐總督、蘇巡撫等過來一並商量了。

征兵什麽的,永定侯沒意見,就是被奪了大將軍的名頭,永定侯也沒意見。在永定侯看來,這名頭給了五皇子也沒什麽不好。就是不給五皇子,以後論功論敗,也都會牽連五皇子,既如此,還不如給五皇子。何況,五皇子又不懂領兵打仗之事,到時還是得他來。

永定侯在朝中多年,如何不懂這其間之事,還道,“此事,就是殿下不提,老臣也要麵諫殿下的。王爺主理閩地軍政,恕老臣直言,王爺畢竟剛就藩,於百姓於官員,王爺還是要多露麵,讓百姓知道王爺的寬仁,讓官員明白王爺的仁政。如此百川入海,王爺也不負陛下期望。”

知道人家為什麽能做侯爵了吧。

永定侯是征過兵的,所以對於如何征兵,如何分批征,要怎麽個分批法。還有,如何遴選將領,開設武考的事,都頗有見解。大家紛紛覺著,五皇子想的武考的事是個絕好主意。

五皇子十分謙虛,道,“不過拾前人牙慧。”

唐總督道,“前人智慧,也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的。就是看得到,也不是人人都有王爺公心。”起碼說明五皇子不是任人唯親的,正經大事會唯纔是舉。

諸人都自恃有些本事,不算吃白食,那麽,身為臣屬,自然願意見到一位公正的主官。尤其永定侯,他家是武將出身,子弟都是習武的。來的那些子弟,永定侯現在不方便給安排軍職,倒不如去考一考,還能讓五皇子看到崔氏子弟的本領。若自家子弟考不過別人,永定侯也心服口服,無話可說,倒省得他們將來戰場送死。永定侯已看了出來,五皇子剛到閩地就已在考量征兵之事,將來必有戰事。

征兵之事,因為有永定侯這個熟手,唐總督蘇巡撫都是能臣,五皇子手下也無庸才,一天就商量的差不離,剩下的就是五皇子具折上奏了。五皇子寫奏章,除了征兵的細則條陳,連帶征兵的預算,都得寫進去,細致至極。°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這奏章寫得了,自有八百裏加急的信使送往帝都。

征兵之事暫且對外保密,五皇子又問他媳婦咱傢俬庫還有多少錢,以為好名聲是容易賺來的麽。除了得有智商,還得有銀子。

謝莫如道,“這事兒啊,我料得殿下必為銀子愁,咱們私庫還有五十幾萬。”

五皇子嚇一跳,“瞎,咋這麽多錢?”一想就明白了,道,“你的私房也在裏頭了吧。”

“男子漢大丈夫,怎地這般囉嗦。”謝莫如拉他坐下,含笑道,“我要是哪天不湊手,要用你的私庫,你還不叫我使了。再說,我也沒打算給你白使,可得算利錢的。”

五皇子也就不矯情了,說了用私庫銀子建官學的事。

謝莫如還以為是一時征兵沒錢呢,原來是建官學之事,謝莫如道,“這事兒啊,教殿下個巧宗,不必找地方建官學,咱們王府這麽大,在王府的前殿裏頭隨便撥幾間屋子也夠了,還顯得體麵。有這錢,不如修一修孔聖人的廟。”

銀錢緊張,自然得用在刀刃上,五皇子道,“正好現在先張羅起來,待明年王府建好,也能開學了。”

五皇子道,“我想著,過年時給戰亡將士的家屬發一些補貼。”

“這是仁政,殿下隻管去辦。隻是,殿下這仁政,必要落在百姓手裏纔好。”

“那是,誰要是敢對這銀子伸手,我扒了他的皮。”五皇子咬牙切齒,窮到要用媳婦的私房,五皇子再不能讓人亂伸手的。

“亡者亡矣,有些致殘的兵,既不能打仗了,也要妥善安置方好。”

“是啊,我想著,趁著年下,給些戰亡的家小發些東西。有殘疾的,皆令其回家,耕者免田賦,商者五年內免商稅,十年內減半,有店鋪雇傭的,給其店鋪嘉獎。”後頭是跟蘇巡撫學的,五皇子覺著,蘇巡撫在安民撫民上很有一手。

說一回仁政,五皇子忙得腳不沾地,李九江還有事求見,李九江當頭一句就是,“王爺早有巡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