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332節

千山記 第332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7:16:02

冷清了。”

胡太後就問了,“你們都在忙什麽?”

永福公主笑,“也沒什麽,五弟妹請吃茶賞花,她家的茶點園子都是極好的。”

胡太後便不大高興,嘀咕道,“真是沒心肝的,老五在外頭不知怎麽艱難呢,她倒是會樂嗬。”

永福公主忙勸道,“祖母可別在外頭這樣說,五弟妹常說呢,好也是一天,歹也是一天,既如此,還是該舒舒展展的過日子,這話,原也不差。”

胡太後更是不悅,道,“嗯,沒心肝的都這樣!”

謝莫如順利的酬到一筆款項,長泰公主還與婆婆兼姑媽的文康長公主道,“五弟妹也難,五弟這麽遠在江南,哪裏能不擔心呢。她要不擔心,也不能這樣盡心盡力的酬銀子了。她平日裏不是個愛出風頭的,為著酬銀子,這麽八方交際往來,隻盼著五弟在南麵兒順順利利的纔好。”

文康長公主道,“老五媳婦是個有心的,老五也是個有福的。”

長泰公主打發了侍女,悄與文康長公主商議,“自得知二弟在蜀中,我看駙馬頗是掛念二弟,這是不是想個法子叫二弟回帝都呢?”

文康長公主想到二兒子又發愁,深覺二兒子運道不大好,平安是平安了,可跟在太子身邊,這個位置有些不妙啊。文康長公主想了想,還真不若把二兒子弄回來,想立戰功,可以再打發二兒子去丈夫那裏,丈夫也多個臂膀。

文康長公主道,“這些天,我也一直在想這事呢。”

長泰公主道,“這也是我的私心,怎麽想都覺著,二弟當早做安排。”一句“早做安排”,頗是令文康長公主動容。

是啊,該早做安排的。

哪怕是奉太子還都,也比在江南礙五皇子的眼好。

五皇子與太子,眼瞅著就要分庭抗禮了,二兒子先是在五皇子麾下幹過幾年,建功封爵,頗為得力。再加上長子與謝莫如是打小就認識的交情,這幾年,文康長公主對五皇子府印象不錯。

但彼時,儲位尚穩。

此一時,彼一時啊。

五皇子南下建功去了,太子冊立多年,哪怕失了吳國公,也有其政治地位與政治力量的,隻要太子不傻,必要籠絡李宇的。

不能叫兒子在五皇子與太子的較量裏磋磨,左右逢源的事,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

文康長公主與長泰公主道,“我倒情願阿宇回朝,隻是這時候,怕是太子不肯回來。”太子不回,李宇身為太子身邊兒的大將,就得保護太子安危,便動彈不得。

長泰公主尋⊥

想一想,穆元帝就心煩。

對於太子的江南之行,穆元帝是極不滿意的,隻是,近來也有不少人過來明裏暗裏替太子求情,譬如寧祭酒就說過,“江南失利,非因東宮,蓋因為軍不嚴,為政不謹。”一句話把生死不知的南安侯與死翹翹的吳國公都罵進去了。然後,寧祭酒又說了,“太子既為國之儲君,江南關乎社稷,若知三軍主帥不妥,太子自當細察。倘太子不聞不問,又豈是儲君之道?”接著再說吳國公的不是,“軍政相爭,最是誤國。”再說靖江王,“賊子野心,必有一反。當初設江南大總督,防的便是靖江王,靖江數十年積蓄之實力,虧得陛下聖斷,朝野一心,將士得力,阻靖江於直隸。且陛下慧眼識珠,著閩王南下,重整山河。”

“臣知閩王素來精幹,陛下憂太子安危,朝中亦有忠良之士為儲君安危計,上旨請陛下召太子回帝都。隻是,臣的意見倒有些許不同。”寧祭酒麵容真摯,說起話來沒有半分急迫,從容誠懇彷彿在話家常一般,“當年先帝轉戰天下,一向身先士卒,再未退過一步,是故有我們東穆江山。再者,臣記得當年南安侯投軍,初掌南安州兵事,亦曾一敗塗地,陛下信之任之,方有南安侯大器終成。太子殿下有主政的經驗,於軍略上尚且生疏,初至江南,便遇賊子,吃了虧,受了苦。哎,老臣這把年歲,還沒見過不會犯錯的人。倘太子經此事,能得以進益,於家國社稷,都是好的。”

寧祭酒當然明白五皇子係是想趁機拉太子回帝都,好令五皇子在江南施為,五皇子係也忒會發夢了,太子,一國儲君!豈是這般容易行廢立之事的!江南之敗,太子並非統帥,縱有過失,也並非沒有轉寰之地。於公於私,於情於理的,寧祭酒都要過來替太子說好話的。

別說,寧祭酒不愧是經年老臣,他還真摸到了一點兒穆元帝的脈,隻是,奈何寧祭酒官職有限,太子之事,穆元帝肯聽他絮叨就是給他麵子了,穆元帝真正商量的人是蘇相。

蘇相想了想,道,“自江南生亂,上至兩宮,下至百官,皆牽掛太子安危。老臣還是那句話,自古至今,從未有儲君征戰之事。儲君,國之根本,一舉一動關乎社稷。今既知太子所在,當早日召太子還朝。”蘇相一直就不大贊同太子去江南的事。

穆元帝道,“嗯,還是老五更穩妥些。”

蘇相正色諫道,“五殿下為臣,太子為君,君,治辨之主。臣,事君者也。各有其責,各當其位,陛下莫一概而論。”

穆元帝擺擺手,嘆道,“思道,你性子執正,咱們君臣多年,朕也不瞞你,今江南之事,朕對太子頗為失望。”寧祭酒那些為太子開脫的話,穆元帝要是信了,寧祭酒就不會這些年還隻是個祭酒了。

思道,蘇相的字。

蘇相神色肅穆,道,“陛下以誠待臣,臣自肝膽以照。江南之亂,太子雖有過失,但,並非主因。靖江素有反心,早晚必有一反。依先時陛下與老臣預計,靖江有此實力,不足為奇。江南之敗,敗於內亂,人心不齊,故使靖江有可乘之機。陛下正當壯年,待太子還都,好生教導,若能吃一塹長一智,亦為家國之幸。”

穆元帝嘆,“隻盼他能長進些。”

蘇相躬身一禮,“太子疏失,亦是臣之過失。”他身上還兼著太子太傅之職呢。

“哪裏與你相關,朕心裏都明白。”穆元帝與蘇相君臣多年,這些天忙的,蘇相以往還是花白的頭發,如今盡皆皓雪,且蘇相忠心,穆元帝是深知的,故而再不會叫蘇相來抗太子的鍋。

換句話說,蘇相忠心,不是沒有原因的。一般來說,皇帝是最擅長給自家過失找替罪羊的,但穆元帝就從沒叫臣子頂過缸。

這一點上看,就殊為不易了。

不過,蘇相也明白,穆元帝嘴裏說著五皇子穩妥,心裏對太子依舊是看重的。穆元帝或者對太子有些失望,但於公於私,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