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407節

千山記 第407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7:55:36

江城可是遞交的降書。

當初,朝廷給靖江王族靖江大臣皆開出非常優厚的投降條件,這些人才肯降的。今,距靖江之戰結束尚不到半年,靖江子孫所餘不過五人,讓靖江降臣做何想?

便是史書上也得添上一筆,不需多言,隻要將靖江子孫的死亡字數寫上,穆元帝仁君名聲便要受到置疑。哎,人老惜名啊,與此事脫不開幹係的李相都怕擔個來俊臣的名聲,何況一國之君穆元帝,這位老皇帝隻有比李相更愛惜羽毛的。

穆元帝一惱,驚懼的也非太子與李相,首當其沖的是掌刑部多年的三皇子。縱三皇子八麵玲瓏圓滑過人,打定主意在此案上袖手旁觀,可他主掌刑部多年,三司會審便繞不開三皇子,穆元帝便令三皇子擔了個主審的名兒。

此事一出,三皇子立刻傻眼。

要知道,南安侯經江南之戰,便是沒投靠五皇子,也相當於投靠五皇子了。畢竟,南安侯的閨女女婿——四皇子妃與四皇子是五皇子夫婦的鐵桿擁躉。而南安侯與東宮之間的嫌隙,舉朝皆知。因為,許多人都懷疑,倘當年沒有太子與南安侯之爭,縱靖江叛逆,平判江南的大軍必屬南安侯無疑的。結果,就是太子與南安侯反目,在靖江叛逆時,非但江南半壁淪陷,南安侯遭遇鴆殺,更因江南失陷之事,南安侯撿回一條命都不敢回朝,在湖廣東躲西藏收攏人手,頂著盜匪的名兒,終於在五皇子手下再建戰功,方與得勝大軍一道還朝。

這仇啊,結的大了。

要說當初鴆殺南安侯的不是太子,除了腦子有問題的,沒人信。

因為這並不是證據問題,很明顯是邏輯問題。當初,南安侯被太子軟禁,靖江王突然謀反,而南安侯是被太子懷疑有謀反證據的人,亂軍之中,南安侯既然已被太子定為謀逆之人,靖江附逆,太子要跑路之時,帶著南安侯一道跑路,而後將南安侯帶回帝都接受正義的審判,這是一種邏輯。更有一種邏輯,當初連吳國公都戰死軍中,可見當時軍情之緊急,這樣的緊急軍情之下,不大容易帶走附逆者,殺之,也是一種邏輯。

現下,刑部要證明的是,當初鴆殺南安侯的是靖江王。

這種邏輯就很有些曲折的讓人不能理解的地方了,最令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倘靖江王不知南安侯已被太子軟禁,便是派出刺客刺殺南安侯,也不會麻煩到鴆殺這種方式吧。像江伯爵殺趙陽,一劍斃命!倘靖江王知道南安侯已被太子軟禁,靖江王什麽都不做,任太子將南安侯帶走,南安侯怕也落不了好果子吃。當然,這兩種可能都是建立在南安侯忠貞於朝廷的基礎上的,倘南安侯如太子所說背叛了朝廷,那麽,靖江王派出人手,則並非是殺南安侯,而必是要救南安侯的。

所以說,鴆殺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問題。

當然,也會有人說,如同當年靖江世子之死,一樣是被人暗中下毒。

那麽,這裏就又有問題,太子軟禁南安侯,為南安侯提供飲食的,肯定是太子的人。如此,南安侯被鴆殺一事,太子照樣脫不得關係。

還會有人說,太子不知道啊,藥被下在飯菜酒水中啊。如果太子不知道,那麽,對於當時被軟禁的南安侯來說,太子便有失察之過。

這樣的嫌疑,要如何洗清?

李相要做的,就是將南安侯被鴆殺一事,從頭到尾的全部讓靖江南背此黑鍋。

但,要知道,南安侯不是朝中隨隨便便的阿狗阿貓,他是陛下嫡親的表弟,朝廷禦封的世襲罔替的一品侯爵。你可以不審此案,依南安侯的性子,大約會給陛下維護東宮的麵子。可是,你開審,你就不能拿著狗屎不通的東西來搪塞南安侯,若是如此,不如不審。

還有,既是三司會審,便不能隻由刑部說了算。你李相是正二品尚書,當然,大理寺卿是正三品,較尚之低兩階,可禦史臺左都禦史一樣的正二品。縱大家揣摩著帝心有意為太子洗白,但你李相可得拿出一份鐵證來,不然,你李相能為洗白東宮不要臉麵,咱們可是要的。

所以,將靖江後裔集中刑部審問,已是禦史臺和大理寺睜隻眼閉隻眼了,最終要的,不過是一份合乎邏輯的證詞。隻是,縱大理寺和禦史臺也未料到你刑部這般黑的手啊!縱你不要個臉,也不能把大家都連累了啊!

所以,此事一出,大家紛紛痛罵李相!

這老王八,把咱們都拖下水啦!

三皇子聞知此事便心下一跳,情知大事不妙,連忙召來府中長史官商議。三皇子府的長史官道,“殿下皇子之尊,便是案件審問,殿下又不能親去刑部大獄盯著。諒李尚書也不敢將此事推到殿下頭上,殿下這便去刑部調出審問案宗,整理過後,去宮中向陛下自陳不是便是。”

三皇子跟個玻璃珠子似的兩不得罪,還不就是因此案牽涉太子與五皇子相爭麽。雖然倆人都未對他說過啥,可一方關係太子名譽,一方關係南安侯被鴆殺的事實,南安侯又是五皇子的人。三皇子想站個幹岸不想這般難呢,聽了長史官的話,三皇子一嘆,“今也隻得如此了。這李相也是,委實沒個輕重。”三皇子不會認為是他外公下的手,李相一來刑部便威風八麵的很,開審此案也是李相的提議,連帶著審問的流程,審問的人手,都是李相安排的。這裏頭還有個事兒,那啥,蘇不語不是新任的刑部侍郎麽,因蘇不語出身夠硬,李相也是打著風險轉移的計劃,很是想令蘇不語參與審問的計劃。蘇不語沒二話啊,當即便應了,可蘇不語有個毛病,見不得血,故此,他審問,就是將人提出來,細細致致的問上一遭,人家答什麽,做出筆錄則罷。當然,蘇不語是個嚴謹的人,你想糊弄他,委實不易,且他不是隨便問的,一來二去的,當真給他問出不少靖江隱秘,可是,這與給洗清太子一案無關哪!李相受不了蘇不語這磨唧勁兒,幹脆中斷他的審問過程,轉而令專業人士來審。所以,刑獄之事,李相是休想牽連到蘇不語的。

三皇子甭看是個站幹岸的,這裏頭的事兒,他清清楚楚,念至此處不由同長史官抱怨,道,“你說李相這一把年歲,怎麽倒還不如蘇不語穩當。”

長史官笑道,“蘇相何人也,焉能令愛子沾上刑獄過度的名聲。”長史官認為蘇不語是受到蘇相的指點。

但實際上,蘇不語當真沒受他爹的指點,倘是他爹的指點,憑他爹的方正,在知道李相刑囚過度時必會出言製止的。蘇不語沒說,也沒攔著,在某方麵,他文雅拖遝的審問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李相的不滿,物極必反,底下郎官兒揣摩上意,下手過度,釀出此事。

甚至,導致此事的還有一個原因,靖江後裔自被押送至帝都,穆元帝帶著他們祭了回太廟後,一直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這些人,在靖江也是王子皇孫,勉勉強強能活到開審一日就不錯了。再動大刑,有些是刑囚過度,有些是在獄中自盡。

當然,蘇不語在刑部郎官麵前也做出了他這種文雅審問為李相不滿的暗示,蘇不語在外官至巡撫,到他這個級別,暗示就不是言語了,或是被攆出審問時的一聲長嘆,或是失去審問差使時的失落,那些接手蘇不語差使的人,自然會多想。何況,他還受到了謝家的指點。

蘇不語並不會因此就愧疚了,靖江王殺他親族時難道愧疚了嗎?他老家宗族之人,死的何止五十幾口!難道那就不是人命!便是靖江後裔今日不死,陛下也不會留下禍根!

當然,死在刑部,死的慘了些。他宗族之人如何死的他沒瞧見,可當初也沒見靖江王容情呢!

蘇不語要說的是,“李相委實太過急促,我剛問到靖江是如何施離間之間來禍害南安侯清譽,結果,我問至一半,李相不叫我審了。其實,將此事審明白,對東宮亦是好事。”蘇不語認為,這事該繼續審。太子在江南一事上有疏失是一定的,人這一輩子誰沒個疏失,而且,此事完全可以運作成,吳國公受靖江離間之計,誤會南安侯,近而導致太子疏失,讓吳國公頂大缸,太子頂小缸,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儲存太子顏麵。不然,縱現下沒個說法,可朝中哪個是傻的,便是將來,史筆昭昭,也要記上一筆的。與其令人猜度,何不趁機將事說清楚。//思//兔//網//

這話,是蘇不語對他爹說的。

蘇相平平闆闆的一句,“東宮不是你可輕議的!”便堵住了蘇不語的嘴。

及至三皇子過來刑部要審理卷宗,蘇不語將自己審問的卷宗都交予了三皇子,還關切的說一句,“殿下是慈悲人,當初也交待過臣等在獄中不要委屈了靖江後人。便是有過失,也是臣等的過失。”

三皇子遂對蘇不語充滿好感。

李相趕過來時,聽到蘇不語那飽含情感的的一句“殿下是慈悲人”,當真是心下一寒,嘴上還得附和道,“老臣這便與殿下進宮,必與陛下分說明白。”想著蘇老三真不愧是蘇老頭兒親生的啊,這刁滑小子!三皇子所謂的站幹岸比起蘇不語的麵麵兒凈光還能做好人,委實差遠了境界啊!手下有這麽個侍郎,李相充滿人生危機感。

李相的人生危機感暫且不提,李相還能趕過來幫著整理卷宗,就說明,李相心思未亂,事實上,李相已有對應之策。在李相與三皇子的坐鎮之下,刑部極其高效了整理好了此次審問的卷宗,李相再與三皇子、蘇不語對了一套放大??,李相道,“皆因靖江鴆殺南安侯一事太過令人發指,刑部郎官兒感念南安侯忠貞卻被靖江鴆殺,一時錯手,傷了些人命。殿下放心,一切有老臣擔著。”話畢,李相鋪陳奏章,下筆如飛,寫就一封奏章,就要帶著蘇不語同三皇子進宮言明此事。至於請罪啥的,李相很光棍的表示,“靖江鴆我大將,我等審問罪人,不知何罪之有!”

於是,三皇子、蘇不語對於李相的無恥境界又有了新一步的認知。

老狐貍的臉就是厚啊。

蘇不語李相沾了三皇子的光,都坐在三皇子寬敞的車廂內。三皇子是個雅緻人,他的車廂,整潔舒適自不消提,帶透著雅緻的審美。譬如,車內白玉聳肩瓶內竟還供著一枝正當開的桃花。

此時,三人都沒有賞花的雅興。

蘇不語還得請教李相,“陛下定會問靖江如何鴆殺南安侯的經過,不若尚書大人提點屬下一二。”

讓李相有人生危機感的蘇不語委實是個會說話的人,說一個人會說話,並不一定是如何舌燦蓮花,而是蘇不語說話時的神態情感十分到位,這裏麵既有對上峰的恭敬還有給上峰鋪臺階的眼力。畢竟,三皇子也不知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