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461節

千山記 第461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7:55:36

有寫信給小唐的,知道小唐與江北嶺關係好,弟弟你可得提攜提攜你侄子們啊!

於是,小唐自豪了!

小唐與謝太子妃道,“娘娘不知道這種滋味兒,以前哥哥們都不看好我,現下都說我有出息哪。”

謝太子妃道,“人與人不同,有些人,生來就顯示出過人天分。有些人,如小唐你,就是璞玉,經打磨,方顯耀光采。”

小唐給謝太子妃誇得臉都紅了。

有小唐這樣的太子夫婦的忠實擁躉,給太子夫婦做的輿論宣傳妥妥的,連李九江都為小唐的宣傳才能驚艷,覺著小唐以後可以去禮部做事了。小唐卻是說,“這都是我心裏所想。”

諸老狐貍卻是覺著,拍馬屁拍的小唐這種境界,纔算登峰造極啊!

隻是,有小唐這樣的輿論宣傳,也架不住胡太後直接躺倒在慈恩宮啊。

是的,胡太後躺倒了,不舒服,吃什麽湯藥都不管用,現下別說見謝莫如,連聽謝莫如的名字都聽不得,一聽就心絞痛。

太子每天過去請安,既然太後見不得謝莫如,太子也不勉強了,就讓大兒媳三兒媳每日進宮侍疾。至於二兒媳,到了預產期,很順利的在八月初一產下一子,巧的很,正與謝莫如一天生辰。

原本太子要給妻子大辦生辰的,結果,胡太後這麽一病,生辰禮沒法子辦了,又趕上二兒媳生孩子,謝莫如笑,“這比什麽生辰禮都好。”

趙氏產下一子,又是與婆婆同一日生辰,叫誰說都巧的很。謝莫如生辰之日,穆元帝按太子妃的份例賜下生辰禮,胡太後因病著,隻裝不知道,慈恩宮無甚表示。

謝莫如也不在意慈恩宮那點子東西,她生辰禮未大辦,倒是來送禮的人半點不少。雖然眼下帝都風波未平,但太子對於太子妃的維護,長眼的都能看得出來。咱們這非但是給太子妃送禮,也是送給太子看的呢。權貴人家不缺這份厚禮,縱太子妃說了不辦壽辰,他們也把早就準備好的壽禮送來了。

既然人們爭相送,謝莫如也收了,然後,謝莫如親自上表慈恩宮,言說慈恩宮鳳體不安,她願將此次壽禮所得,盡皆賞賜帝都各大寺院道觀庵堂,請天下名僧名道名尼給太後娘娘祈福。

便是素來挑剔的清流也得說,“太子妃真乃仁孝之人。”胡太後對於太子妃的為難,他們也有所耳聞的。今太子妃捐這麽一大筆銀錢,為慈恩宮祈福,就是太子妃心胸過人了。當然,晚輩本也不能對長輩生怨。但太子妃不隻是讓和尚道士尼姑的給胡太後念經,她還從自己私房拿出一筆銀子,架橋修路,橋就叫祈安橋,路就叫祈安路。

要是換第二個人,謝莫如把事做到這種程度,還不就坡下驢麽。胡太後卻是個奇人,謝莫如把臺階都鋪好了,她老人家硬是不肯下來。她還要求,“是不是請個大仙來,看這慈恩宮是不是有什麽妨礙?”

文康長公主勸她,“天祈寺方丈早來過了,說母親這裏樣樣都好。”

胡太後道,“那是他不會看。”

“天祈寺方丈都不會看,誰會?”

胡太後原想說文休法師的,但一想,文休法師與謝莫如關係最好,怎能請此人來。於是,胡太後道,“上次大皇子推薦的那個白雲仙長就不錯。”

現下不要說白雲仙長,就是烏雲仙長也沒用啊,大皇子信紫姑多年,還是頭一次交待白雲仙長,“太子拿太子妃當心肝兒,仙長進宮,切不可亂說。”

這樣的話,大皇子叮囑過後,大皇子妃還特意叮囑了一回。白雲仙長衣袂飄飛的進宮去了,大皇子妃與丈夫商議道,“咱們珠姐兒,該從庵裏回來了,我這身子如今已是大好了。太後這麽病著,見一見孩子,也高興。”

“這也是。”大皇子嘆道,“珠姐兒的婆家也得開始尋了呢。”

“誰說不是。”大皇子妃見不必自己說,丈夫就開口了,心裏也高興,道,“隻是現下太後娘娘病著,不好提這事。要依我的意思,不若殿下看好人選,再求父皇賜婚也是一樣的。”

大皇子點頭應了。

話說胡太後請來白雲道長仍是一無所獲,身邊更是隻有說謝莫如好沒有說謝莫如不好的,連文康長公主都勸她看開些,於是,胡太後看得更不開了。

胡太後私下與兒子道,“都說我心眼兒小,不容人,可我每每想起,今竟無一人敢說半字謝氏的不是,謝氏威能若此,你想想老五那孩子,素來寬厚,心眼實,哪裏是謝氏的對手。我這一把年紀,說不定明兒就閉眼了,我圖的什麽,無非是閉眼後兒孫們還能過安生日子罷了。”

穆元帝安慰胡太後不少話,不過,穆元帝既未說親娘不是,也沒說謝莫如不是。穆元帝不是他娘,說不講理就不講理,穆元帝身為一國之君,謝莫如這麽花銀子給他娘念經修路,他要再說謝莫如不好,邏輯不通,禦史也會上表糾正皇帝三觀。

穆元帝對於謝莫如並沒有胡太後這般強烈的厭惡感,當然,穆元帝也不是多喜歡她,但,穆元帝欣賞謝莫如的智慧,這麽有智慧的女人,穆元帝還想再看一看。

胡太後一臥病就不起了,哪怕白雲仙長啥也沒瞧出來,胡太後自己編個瞎話往外放出去,就說她這病,非得太子妃去念經才能好。還對著剛剛出了靜心庵的溫安郡主道,“你是個好丫頭,孝順。你母親有福氣呀,哀家不如你。”

溫安郡主連忙道,“老祖宗哪裏的話,從皇祖父到太子五叔,從姑祖母到各堂嫂,誰不孝順您呢。大家都盼著您鳳體大安呢。”

“你們好有什麽用,你們好醫不了哀家的病。”

溫安郡主恨不能從沒從靜心庵出來過。

胡太後一定要謝莫如去給她念經,謝莫如問謝老尚書,“寧家的案子如何了?”

謝老尚書道,“快了。”

寧允中別看為官多年,但這些年做官,他一直是清貴職差,國子監、翰林院的,再清貴不過的地方。所以,他其實不大瞭解,刑部是個什麽地方。縱當年寧允中自己置下棺木,然後上表讓輔聖公主還政於穆元帝,他倒也做了幾天大牢,可彼時輔聖公主並沒有真心要他命的意思,他在牢中且有同僚家裏照應,雖吃過些苦頭,到底不瞭解,什麽是刑部。

寧允中此次上書也是拿命一搏的意思,四十年前,他搏對的,此次一搏,也是給寧家搏出一線生機。不料,生機沒搏出來,倒把自己搏進刑部。縱到了刑部,寧允中還想,大不了一死。但,直至現下,他才明白什麽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死,都是奢侈。

李相倒是有放水的意思,隻是,寧允中本就是悼太子舊人,倘他於寧允中之事上放水,太子怕會多心。何況,李相也隻是認為謝莫如不適合做太子妃,除此之外,他與寧允中原就不是一路人。

於是,謝莫如還沒去念經,寧允中的案子審下來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穆元帝一看,當下氣個好歹,當初,穆元帝把寧允中放到詹事府,也是存了叫他輔佐太子的意思。畢竟,當年穆元帝親政,寧允中還是出了些個力氣的。雖然穆元帝覺著有些邀名之嫌,但,寧允中流放好幾年,沒功勞也有苦勞,放他到儲君身邊,日後也是不愁前程的,卻不料寧允中背著他是這般攛掇悼太子的。

穆元帝連李相都遷怒了一回,道,“你以往也輔佐過悼太子,有寧允中這樣的禍害,怎麽也不與朕說一聲!”

李相沈聲道,“陛下恕罪。臣先時任悼太子太傅,彼時悼太子皆好,後臣被調往陜甘任職,離開帝都日久,待臣回來,隻覺著寧允中頗是親近悼太子。他曾兼任詹事府詹事,於詹事府任職多年,臣也未曾多想。及至後來,陛下病沈,臣方察覺此人狼子野心,當時,臣便喝斥了他去!後來……後來,讓臣怎麽說呢?一寧賊有甚要緊,臣顧惜的是……臣曾任悼太子太傅,臣不願說悼太子不是。”

穆元帝輕輕將手一揮,長嘆一聲,“你下去吧。”

李相眼眶微紅,麵露悲色,躬身退下。

穆元帝一向以絕世好爹為目標的人,平生第一大恨就是被兒子下毒之事了,今日重溫此事,穆元帝的心情,簡直糟透了,直接命刑部抄了寧家,寧家上下人等,悉數下了大獄!連帶寧氏老家也未能倖免!

謝三老太太直接要哭求到尚書府去,不求給寧家脫罪,起碼得把自己閨女撈出來啊。事實上,自從寧允中進去,謝燕回孃家好幾遭,連帶尚書府也求過數次,不想,沒求動尚書府,倒是一大家子都進去了。這下子,謝家三房是真的急了,當然,急的人基本上都姓謝,便是謝駑謝驥因著兄妹情誼,也頗是為妹妹擔憂。如二人之妻,李氏於氏,倒是不怎麽關心,她二人巴不得這討人嫌的小姑子跟著寧家一並倒竈的好。不過,看丈夫麵露焦色,二人也會應景的說些擔憂的話就是。

謝家三房沒讓三老太太出麵,三老太太在尚書府委實沒什麽臉麵,是男人們過去的,三老太爺臉色很是憔悴,與謝老尚書道,“三叔知道,這些年,都是你照應三叔。寧家的事,沒的情麵好求,我也不是給他們求情。隻是,阿燕到底是女眷,可還有生路?”

謝老尚書麵沈若水,道,“謀逆大罪,連在蜀中的寧家二房也經抄了,均要押赴帝都問罪的。我聽老大說,早上晉寧伯府給寧家求情,被陛下命金甲衛攆出昭德殿!”

三老太爺一聽,人險些癱了,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去看一看女眷?這麽大冷的天……”

謝老尚書道,“我讓阿鬆來安排吧。”

三老太爺謝過尚書侄子,長嘆一聲,“當初不該結這門親事啊。”

謝老尚書臉色有些僵,當初寧姨娘在府裏瞧著挺精明的人,因魏國夫人在院不出,寧姨娘生下三子一女,謝家也有擡舉她的意思。三老太太一向糊塗,給寧姨娘奉承的昏了頭,寧家便與謝家三房結了親。哎,說來真是一本爛賬。謝老尚書嘆口氣,幸虧他家裏孫子還算明白,也是慶幸自小沒讓孫子多與寧家來往,不然現下家裏也得亂上一亂了。

謝芝幾人自然也知道寧家是外家,隻是,寧家辦的這事太可恨,謝莫如是誰啊?謝莫如是謝芝幾人的長姐,帝國太子妃,因太子妃遲未能冊封之事,謝家急的了不得。這個時候,寧允中敢上這樣的奏章,竟要太子妃去念經修行!寧允中這奏章一上,就是謝家死敵!

哪裏還有什麽情麵好講?

就是靖南公柳扶風的太太,小王夫人,對著上門的繼母,也說孃家糊塗,“寧家的案子,事實清楚,他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