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491節

千山記 第491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7:55:36

“有陛下娘娘這般聖明賢德,先帝於九泉之下,亦是欣慰的。”

各家心事大定,對謝莫如頗多奉承。其實,各家都是有嫡子的,按理自然是該嫡長子為世子,隻是,孩子多了,事情便也多,如晉王妃等人,自然盼著世子之位確定下來,家裏便多一分和睦。

大家說說笑笑,待年下賜宴,宗室公主皆在受邀之列,穆延淳帶著諸藩王、謝莫如帶著諸藩王妃與公主妃嬪,去慈恩公向太皇太後請安,太皇太後身子已有好轉,隻是,將八十的人了,得了中風,再如何好轉也得慢慢來,年下宮宴是沒法參加的,但,大家還是要先來請安。

太皇太後見到閨女、孫子孫女,亦是高興,隻是一想到兒子,難免又哭了一回。

年下宮中賜宴就在這種有一點悲傷的新年喜慶中度過了,穆延淳也效仿他爹給臣下賜了福菜,大家吃過年夜飯,諸藩王公主便告辭了。

新君登基,福菜賞賜的物件也有所不同。

不過,穆元帝當初重用的老臣,新君也沒忘了照顧一二。

新君自然仁厚,像如秦駙馬這樣的大不敬之人,新君都沒殺了他,而是容他出家,留下了一條性命。

可不知為什麽,新君一登基,內閣老臣七去其四,當然,這事兒也不全是新君換的。如先時李鈞,就是自己作死,後來給新君換了自己的心腹薛尚書。然後就是蘇相嚴相相繼過世,秦尚書給個坑祖的孫子坑回了老家,如此,唐尚書於內閣登頂,李九江子爵繼戶部尚書之位,而秦尚書空下的禮部尚書之位,一時還沒有著落,禮部之事,暫由左右侍郎代管。

所以,內閣大換血,於新君的名聲是無礙的。

新君拿出來的態度就是,三年不改父道,方為孝也。

但,開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兵部尚書永安侯致仕。

永安侯致仕隻有一個原因,父子二人不能同掌六部,於是,李九江升戶部尚書位,永安侯隻得從兵部退下來了。

不過,永安侯致仕致的頗是欣慰,他膝下四子,李九江為戶部尚書入閣,李宣於禁衛軍任職,李宇封侯遠鎮南安,最小的兒子李穹在翰林做個閑差,但隻看家裏這些哥哥們何等地位,李穹便是做一輩子的閑差,必也是個富貴散人。

故而,此時永安侯致仕,文康大長公主也沒什麽意見,雖然永安侯等於間接被李九江幹掉的。

李九江初登戶部尚書位時,永安侯便同穆延澤提及致仕之事了。穆延澤道,“今朕初登基,倘有事請教姑丈,姑丈還得教我纔是。”

永安侯笑,“隻要陛下有召,臣無二話。”

穆延淳對永安侯印象本就極好,雖然覺著永安侯在對待李九江的態度上有些冷淡,但,這畢竟是永安侯的家事,而且,子不言父過……除此之外,永安侯與謝柏都堪稱駙馬中的表率,尤其永安侯家的兒子們都很爭氣,故而,永安侯致仕,穆延淳賞賜頗厚。

永安侯一退,穆延淳點靖南公柳扶風為兵部尚書。

晉王得以此事,怪叫一聲,“老五這奸滑的家夥,豈不是要奪我差使!”如同永安侯不能與李九江同為六部尚書,朝中還有避嫌的規矩,如父子不同在同一部衙門當差,像先前謝老尚書為刑部尚書,謝鬆於侍郎位上在六部輪轉,獨未做過刑部尚書。大皇子與柳扶風,正經姻親,也在避嫌之列。

晉王妃勸晉王,“王爺這是哪裏的話,原本今年出了先帝的孝,咱們就要去藩地的,這差使原就不長了。親家當兵部尚書難道不好?倒是今趁咱們還沒走呢,親家那裏,到底不如你在兵部熟,兵部這些事,要是親家問你,你好生同親家說一說纔好。”

晉王心下也知是這個理,隻是難免鬱悶,與妻子道,“老五這家夥,甭看外頭人都說他寬厚仁德,其實,數他心眼兒多。你看看,這才登基半年,就把永安姑丈擠回家去了。”

晉王妃道,“那李尚書,還不是永安姑丈的兒子。”在晉王妃看來,這事兒永安侯府可不虧,看遍帝都豪門,永安侯府能排進前三。

晉王妃就琢磨著,道,“待先帝的孝出了,咱們二丫頭的親事可再不能耽擱了,王爺可有中意的人?”晉王妃真是急死了,大閨女的親事是趕上親家死人守孝,一直守到大閨女二十上纔出的閣。二閨女更是命苦,指婚趙家,趙欽死在了北靖關,二閨女這親事就得另說。偏生這幾個就沒個清靜時候,如今二閨女也二十了,晉王妃恨不能去街上抓個女婿來。

老夫老妻多年,晉王也是瞭解妻子的,問,“你這是看中誰了?”

晉王妃道,“也不是外人,你看長泰公主家的老二如何?”

晉王倒也挺樂意。

晉王樂意不行,結親向來是兩家人的事,晉王妃是相中了長泰長公主家的老二的,隻是這事還得探一探長泰長公主的口風,長泰長公主倒不是不滿意晉王家的溫安郡主,溫安郡主是晉王妃細心教養出來的,禮儀品性都不錯,隻是……長泰長公主另有相中的人了。

長泰長公主眼光很不錯,她眼下都不準備考慮溫安郡主,就是因為她相中的人,比溫安郡主身份更高——便是新君唯一的女兒昕哲公主。

昕哲公主還沒有正式冊封,說來昕哲公主,長泰長公主都是這樣的口吻,“我這輩子,跟四嫂一樣,沒閨女的命。我看昕姐兒,就如同我的親閨女一般。”又與謝皇後道,“昕姐兒今年十七,她及笄那年,我及笄禮都準備好了,後來卻是有事耽擱了,今年出了父皇的孝,該給昕姐兒補上,別委屈了孩子。”

謝皇後笑道,“我與陛下商量好了,待出了先帝孝,就給昕姐兒冊封,雖晚了兩年,介時冊封禮和及笄禮一道辦。”

長泰長公主自然稱好,又打聽,“不知給昕姐兒及笄禮的正賓可找好了?”

謝皇後道,“聽聞當年長公主及笄禮,請的正賓是大長公主。我想著,大長公主於皇室德高望眾,欲請她為正賓,就是不知大長公主的意思?”

長泰長公主連忙道,“有空。我與母親前些天還說起昕姐兒呢,娘娘也知道母親,我別的事情不及母親,就是在這兒女緣上,與母親一樣,都是沒有女兒的。所以,見著女孩兒就恨不能都養在自己家裏。母親連續為兩代公主主持及笄禮,說來也是一樁美談。”

謝皇後笑,“是啊。”

謝皇後就有些明白長泰長公主的意思,尤其近來,長泰長公主時常給昕姐兒送東西,謝皇後與丈夫說起此事時,穆延淳道,“昕姐兒也到了說親的年紀,隻是我沒想這麽早叫她嫁出去。”

謝莫如道,“我也想多留她幾年。”

長泰長公主另有心宜的媳婦,晉王妃隻得作罷,另為閨女尋羅好女婿。

倒是昕姐兒覺著,近來姑媽們看她的眼神與眾不同,而且,並非長泰姑媽對她熱切非常,永福姑媽也時常把她誇成一朵花。△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永福長公主是跟閨女商議的,她也相中了昕姐兒,想讓兒子尚主。

吳珍想了想,道,“要說昕姐兒,也是極好的。父皇母後隻她一女,平日間極其寵愛昕姐兒,她也乖巧,可人疼,更難得不是跋扈的性子。母後很早就讓她學著管事了,她管家也不錯。隻是一樣,我已嫁到了舅舅家,若昕姐兒再嫁給阿弟,這怎麽看,都像換親。”

永福長公主瞪閨女一眼,“什麽叫換親啊,說得這麽難聽,這是親上加親。”

永福長公主道,“你弟弟也大了,我總願他娶個能幫扶他的妻子。昕姐兒性情好,出身也夠,要是你弟能娶了她,我這輩子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吳珍終覺此事不大成,勸母親道,“母親先同父親商議一下,母親能看到昕姐兒的好處,別人照樣看得到。不說別人,母親隻阿弟一個兒子可操心,長泰姨媽可是有三個兒子,初表弟前年剛娶親,接著就是昶表弟了。長泰姨媽也是極喜歡昕姐兒的,聽母後說,出了外祖父的孝便要給昕姐兒冊封,還要補辦及笄禮,已是請了大長公主做正賓。”

永福長公主頓時如臨大敵,長泰長公主早便同謝莫如走的近,再加上文康姑媽,永福長公主都覺著自家拚李家不一定拚得過。永福長公主揣著一肚子的鬱悶回家去了。

永福長公主與丈夫商量此事,吳駙馬也不大看好,但很快,永福長公主便無此煩惱了,她婆婆吳國公夫人因病過逝,吳家闔府守孝。

吳珍身為皇子妃倒是不必守孝,但祖母過逝,心下亦是難過。

謝莫如與她道,“要是有什麽賞賜,隻管打發人過去。”

謝莫如這裏對吳國公夫人並無東西可賞,穆延淳那裏亦無動靜,不過是讓內務司按例辦罷了。畢竟,先吳國公誤國之罪是先帝欽定的。

吳國公夫人剛死,南安侯與大郎就從南安州回朝,穆延淳對南安侯又是贊賞又是歉疚,無他,南安侯剛走,親爹就沒了。你說把穆延淳難的,大郎年輕,讓他自己去南安州,穆延淳再不能放心的。但,人家親爹死了,這事兒也不能瞞著啊。穆延淳無法,便親自寫了封信命親衛快馬加鞭追趕南安侯,信中說了老老承恩公離逝之事,還讓南安侯回帝都奔喪。

要說南安侯為何能青年封侯,以往,不少人說南安侯能封侯絕對是沾了外戚的光,是穆元帝照顧母族表弟。說這種話的人,直待日後南安侯於江南再立戰功,才堵了這些小人的嘴。南安侯能得世襲侯爵之位,絕對與南安侯過人的手段分不開。南安侯的聰明,怎麽說呢,完全不似胡家血脈。他收到來信,隻見信,並不見有取代他差使的人,就明白帝王的難處了。他父親過逝,於情於理,此非戰時,他又是致仕的人了,帝王不能奪情。但,眼下帝王又沒有合適的人來代替他。南安侯輕聲一嘆,他似乎天生父母緣淺,少時與父母也不大親密,及至年長,更是在南安一呆多年。最後,母親過逝時,他在江南隱姓埋名。父親過逝時,他又在外。

南安侯戰場上經多少戰事,看慣了生死,也看淡了生死,尋思片刻,寫了封信給穆延淳,並未回帝都奔喪,依舊是同大郎去了南安州。

如今南安侯回來,穆延淳特意於昭德殿相見,聽二人回稟了差使,南安侯道,“安國夫人一死,底下各土族部落必有動作,隻是不知是大是小了。平遠侯那裏已有防備。”

穆延淳頜首,權力交接便是如此。

待將正事說完,穆延淳打發大郎去給皇後請安,留下南安侯單獨說話,說起老老承恩公的喪事,說起南安侯的忠貞,穆延淳頗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