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科幻 > 千山記 > 第527節

千山記 第527節

作者:石頭與水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4-05-10 17:55:36

就這樣,晉王齊王皆是感激新君,覺著新君繼承了先帝仁厚的優良品質,起碼,比那姓謝的仁厚百倍啊!

晉王甚至拉著新君的手很是感慨道,“咱們老穆家的人,都是仁厚之人哪。”

新君表示:……又跟母後學一招~

☆、第382章??太後之四

第382章

太皇太妃可與藩王就國一事確定之後,趙謝二位太皇皇貴太妃都有些不能置信,再三問了兒媳婦之後,兩人方信了,那種悲喜交加的激動,讓二人都不禁滾下了熱淚來。

謝太後這是,把先時的事都放下了吧。

二人如今沒別個想頭,就是悔啊,後悔當年怎麽豬油蒙了心,就得罪了謝太後呢。

雖然那時謝太後還不是謝太後,但誰叫人家如今顯赫了呢。

二人狠狠的哭了一回,走前特意去謝太後那裏說了許多感激的話,謝太後看她二人皆白發蒼蒼的模樣,亦道,“好生保重吧。”

除了道謝,二人又給謝太後送了重禮,其謙卑恭敬之態,可是給宮裏做了回表率。

不說別人,蘇皇後就暗暗心驚,想著婆婆平日裏待她很是和氣,倒是這兩位太宗時的貴妃娘娘,當年亦是內宮煊赫之人,竟對婆婆這般恭敬!

蘇皇後檢視自身,今曹戚二妃都有子傍身,她為正宮,卻是膝下空空。蘇皇後想一想謝太後,覺著自己還是要向婆婆學習,縱將來真如婆婆一般無嫡親骨肉,但能有婆婆這般本事,想這一輩子也錯不了的。

謝太後對於兩位太皇皇貴太妃也給了賞賜,不算豐厚,也在份例之內。還有,幾位叔伯輩的藩王也得了先帝的一些舊物做念想,叔伯輩的藩王們覺著,謝太後這事兒辦的,還是比較有人情味兒。他們以為謝太後這是轉性了呢,結果沒想到,剛賜過他們東西,謝太後這又變了臉,交待諸藩王好生服侍太皇皇貴太妃,謝莫如那話,直叫藩王牙疼,因為,謝莫如說的是,“倘叫我知道太皇皇貴太妃在藩國住的不好,可是要再將人接回來的。”

藩王們:我們自己親娘能不好生孝敬麽!

當然,藩王們也知道,這不過是謝太後不將話說死罷了,哪天叫謝太後不痛快了,估計謝太後就得給他們安上個服侍太皇皇貴太妃不盡心的罪名。介時,非但要把他們娘再接到皇宮裏叫他們母子分離,怕是對他們也要扣個不孝的罪名什麽的。

謝太後這種種手段,委實叫藩王們處處受縛,晉王就氣的私下道,“娶妻娶賢,老話再錯不了的!”他爹當年也不知什麽眼神兒,給老五娶了這麽個難纏的貨。這虧得新君仁厚,不然叫這姓謝的折騰起來,他們日子也不必過了的!

老一撥兒的藩王們連忙帶著親娘們回了藩地,生怕謝太後再出什麽妖蛾子。當然,走前,如謝太皇皇貴太妃也見了見孃家兄弟侄兒們,謝太皇皇貴太妃還好,起碼,孃家因謝太後顯赦,兄弟侄兒的眼下雖在守孝,但有謝太後一日,謝家便都是帝都一等一的人家。趙太皇皇貴太妃則有些淒涼了,她孃家原也是江南大族,一場江南之戰,老家的產業算是完了,趙家已是元氣大傷。好在帝都還有爵位還有皇子,可誰都沒料到謝太後上位後這般不留情麵,將她孃家的爵位一捋到底,她孃家兄弟也是白發蒼蒼的模樣了,因今趙氏爵低,子弟們職位也平平,整個趙氏家族都有些日薄西山之態。

趙太皇皇貴太妃兩眼痠澀,內心酸楚,卻也無計可施。

如今,早已不是她的年代了。

老一撥兒的藩王們去了,新一撥兒的藩王們得在帝都為父親守孝,倒是太妃太嬪的,心下都尋思著,她們這個到時不知能不能與孩子們一道就藩呢。

眼下還說不到那會兒去,整個朝廷都在守著先帝的國孝。還有朝中要給先帝議帝號之事,先帝在位時間雖短,但文治武功上都有建樹,就是太宗皇帝時的江南之戰,也是先帝帶兵平定的。先帝在位時,與民休養生息,頗多仁政之策。且為人性情寬厚,體恤百姓,最後定謚號為仁宗,史稱東穆仁宗皇帝。

同時,穆梵也給嫡母上了尊號,文烈,二字。

文烈二字,都是極好的尊號,經天緯地曰文,光有大功曰烈。禮部本不同意用此二字,言說太過,還是穆梵一意堅持,禮部韋尚書很有些不滿,但也不好就太後尊號一事反駁新君,隻得捏鼻子認了,私下與新君說,恐將來無可封者。

尊號這樣好,將來謚號怎麽辦?

這要不是韋尚書曾做穆梵老師,就這話,穆梵便得跟他翻臉,就這樣,穆梵也是板了臉道,“母後之功,朕明白,先帝也明白。”

韋尚書這纔不說什麽。

從此之後,大家既可稱太後為謝太後,也可以稱她為文烈太後。

這些事忙完了,穆梵正式接手國事,當下麵對的就是謝柏致仕空出的工部尚書的缺,由誰接任呢?

穆梵去請教謝太後,謝太後並不幹涉穆梵要選誰做工部尚書,她道,“六部之位,皆是朝中重臣方可擔得,你看誰穩當就讓誰來便可。但這個人選,一定要讓諸人心服口服才行。”

“母後,何謂心服口服?”

謝太後與他道,“當年你父皇初登基,蘇相緊跟著便過逝了。內閣之中,有嚴尚書,秦尚書,唐尚書等人,當時,嚴尚書已是七十出頭的人了,論資歷,他最老。但他身體不大好。論與你父皇的君臣情分,則以秦唐二人占優。後來,你父皇思量再三,還是點嚴尚書為相,你知道為什麽?”

“父皇這是按資歷來的吧?”

“這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就是,秦唐二人都是在你父皇於潛邸時就有交情了,滿朝皆知他二人早便與你父皇親近。而嚴尚書不同,嚴尚書在朝一直是中立的,在悼太子未廢之前,嚴尚書並未表現出過對你父皇的偏向來。這裏又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其實,但皇帝,首先要明白,滿朝文武都是你的人,看人,不能隻看親不親近,也要看這人的品性。做了皇帝,滿朝臣子,沒有不想親近皇帝的。當時你父皇要是越過嚴尚書提攜秦唐二人,那置嚴尚書於何地呢?那些與嚴尚書一樣效忠太宗皇帝的大臣們,該心寒了。不會別個,每個皇帝都有老的那一天,難道,當皇帝老了,手下臣子暗地裏親近儲君,那麽,老皇帝是什麽感覺呢?忠心,在任何時候都沒錯。當然,親近新君之人,有從龍之君,新君倘不酬其功,將來誰還會忠心於你呢?有功必要賞。所以,你剛做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拿捏好其間的分寸。待你把這滿朝臣子揉捏成一團,他們也就不會為這個爭風吃醋了。”の本の作の品の由の思の兔の網の提の供の線の上の閱の讀の

穆梵見嫡母用“爭風吃醋”來形容諸大臣,不由一樂。穆梵原本想提攜當初教導自己功課的葛學士來著,葛學士,前國子監祭酒,後來升任了翰林掌院學士。但聽嫡母說這其間利害,穆梵又有些猶豫,倒不是葛學士官階不夠,掌院學士一樣是正二品,但,葛學士從來都是治學的,還未任過六部實缺。最後,與內閣商議後,穆梵調了直隸總督鄭總督回朝轉任工部尚書,而後,鄭總督之位由江浙總督接任,江浙總督之位由江浙巡撫曹巡撫接任,曹巡撫,便是曹側妃的父親。

工部尚書一位剛定,大理寺於寺卿致仕,這於寺卿說來還是肅王韓王外公,宮裏於賢太妃的父親,這位老寺卿也是近七十的人了,也到了致仕養老的年紀。他既致仕,穆梵給足麵子,做足姿態挽留,於寺卿三次上了致仕摺子,穆梵便也準了。於寺卿此一致仕,大理寺卿的職便空了下來,內閣舉薦了幾位大臣裏就有陜甘按察使蘇不語,穆梵倒也知道蘇不語,知道這位蘇按察使非但有才子之名,與嫡母的交情亦是不錯,蘇不語論起來還是皇後的叔祖輩,穆梵也囑意蘇不語,但蘇不語近年來官運委實不大好,朝廷的調令剛下去,蘇老夫人病逝,蘇不語得卸職回家守孝三年。

非但蘇不語要辭官回家,蘇皇後之父蘇航身為孫輩,也要回家守祖母孝。

蘇老夫人為蘇相發妻,話說這位老夫人的壽數也不短哪。穆梵好生安慰了蘇皇後一回,蘇老夫人一直是一品誥命,朝廷按例賞了治喪銀子,蘇皇後身為重孫女也加了一份兒。

眼下,大理寺卿職位未定,蘇航空出的太僕寺卿也需重新斟酌人選。

這一回,穆梵沒有客氣,提攜了一位宋學士,這位四品翰林學士,也是穆梵的先生之一,點宋學士為太僕寺卿。然後,大理寺卿點了刑部右侍郎杜執杜侍郎。

看穆梵行事,就知這是先帝一手教匯出來,再加上謝皇後點撥,雖則年輕,行事卻頗為穩健。

穆梵登基,前朝有一應得用老臣,後宮有謝太後,一時間,內外太平,國事順遂,呈蒸蒸日上之勢。穆梵幹的頗有勁頭兒,他正年輕,勤政節儉,還頗有些收買人心的小手腕。對於先帝舊臣也多關照,對於先時教導自己的先生們,也不虧待,還有身邊的幾位伴讀,都放了出去各地為官。

大家都覺著,先帝立今上為帝,果然是聖明之至啊。

謝太後也隻是讓蘇皇後照料好穆梵的身體罷了。

蘇皇後對丈夫自是盡心,對婆婆這裏亦是恭敬至極的,曹淑妃戚賢妃亦不遑多讓,對於謝太後這裏都十分孝敬,尤其曹淑妃,特別會煲湯,見天兒的往慈恩宮送。除了送羹湯,還每天帶著兒子過來。謝太後對於曹淑妃這湯道,“我這裏什麽都有,你們服侍好皇帝,就是對我的孝敬了。”謝皇後對於穆梵很是瞭解,穆梵受的是正統的皇家教育,自淩霄一事上看,也知穆梵頭腦清楚。但,人的審美不一樣,穆梵鐘愛的,大概不是蘇皇後這般謹言慎行,處處守著規矩的女子。穆梵偏愛的是曹淑妃這種婉轉動人,裊娜嬌*小型的女子。尤其男人重長子,曹淑妃又給穆梵生了長子,故而,雖蘇皇後戚賢妃出身更好,但明顯曹淑妃更得穆梵眼緣。

謝太後當然不會幹涉穆梵對妃嬪的偏愛,妃嬪本就是服侍君王的,穆梵偏愛曹淑妃,謝太後不會多說什麽。朝政本就勞累,能讓皇帝輕鬆一些,隻論這個,曹淑妃倒是該賞了。

但,謝太後看見她這湯就想到當初曹淑妃做兩碗湯,一碗給穆梵,一碗給淩霄的事。謝太後從不覺著自己是個寬宏的人,如此,也隻是對曹淑妃尋常了。倒是戚賢妃之子穆熠,這孩子的名字是謝太後親自取的,謝太後更喜歡穆熠一些。

為這事兒,曹淑妃時常暗地裏咬牙,覺著謝太後太難討好。當然,她也隻敢暗地裏咬牙罷了,見著穆梵照樣得說,“今兒去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