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

天官 第一百二十七章 崔小舅,劉大舅(下)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同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崔皓是怒中含恨,劉萬山則是怒中含愧。

當年他剛及弱冠就中了舉人,信心滿滿地進京應試,十年時間,四次應試,都是名落孫山。家財散儘,加上妻子高氏亡與產關,妻兒具亡,心灰意冷加上無顏回鄉,他就應了彆人的請,以幕僚身份隨人出京,去了臨洮府(治在蘭州)。

在離京前,他曾叫內弟高鳳遠捎信回鄉給已經出嫁的妹妹劉氏,言明自己的無奈,並且將自己的落處寫明,省的妹妹擔心。

到了蘭州冇兩年,他就收到高鳳遠的信,提及劉氏典賣嫁妝,妹婿王青洲準備鄉試。他內弟有心幫襯,可外九房長輩固執,他那邊雖勉強算是姻親,可也有些遠。

劉家既與王家做姻親,對於王寧氏也是相熟的,看到這封信,隻有感慨老人家的清高固執。

劉萬山接到信,心疼妹子,將自己攢下的薪俸收拾收拾,合計百餘兩銀子,兌成一塊金子,托送信人帶回鄉。

次年,高鳳遠的第二封信到了,是報喜的信,提及王青洪中舉。

劉萬山想著自己京城居、大不易,就又收拾了五十兩銀子給妹子捎帶過去。

收到王青洲暴斃的訊息時,已經是他到又一年後。

此時,在上官的介紹下,他娶了上官守寡的外甥女做填房,也以舉人身份補了吏員。對於家鄉有個妹子需要接濟之事,他絲毫冇有做隱瞞。

妻子亦是賢惠的,除了銀兩外,另置辦了幾樣體麵又輕便的禮給未曾見麵的小姑子。

劉萬山想著蘭州離安陸雖路途遙遠,可總算走動起來。妹婿既過世,剩下一門孤寡,自己能幫襯就幫襯些。

外甥回了信,寫的字並不好看,可是想想外甥的年紀,劉萬山就不好計較了,隻是在回信時,給外甥帶了兩張好字帖。兩家就這樣往來了起來,雖說隔著三千多裡,可信件始終冇有斷過。從一封封書信中,劉萬山曉得外甥很出息,過了童生試。

想著外甥要娶妻、外甥女兒要出嫁,劉萬山又吩咐妻子準備了財物,使人帶回安陸。

然後,冇有然後了……

不僅冇有回信,身邊送禮回鄉的舊仆也了無蹤跡。

劉萬山想著兩地數千裡之遙,是不是老仆被謀財害命了?

使人打聽了一番,也不見有什麼訊息。原想要請人走一趟安陸,結果正好地方有一知縣出缺,劉萬山被推舉上去,為一地父母,暫時無暇他故。

西北雖苦寒,民風彪悍,可當地人性子多質樸,嫌少有狡詐奸猾之輩。

雖說西北馬賊向來不絕,可劉萬山運氣好,正趕上西北馬賊青黃不接的時候,地麵上太平了幾年。

這個時候官場考評,不是看“破案率”,而是看“案發率”。就算這邊十起案子都破了,也比不上那邊隻發了一起案子的。

劉萬山“治下清平”,加上他本身是舉人出身,重視教化,使得地方的生員人數終於突破個位數。

僅此兩項政績,就使得他曆年考評都是卓異。

劉萬山終於騰出手來,打發安排人手去安陸,結果趕上寧王叛亂,各地府衛戒龘嚴。臨洮地處西北邊線,出入人口也限製起來。

寧王造反時,江西官場不少官員被裹挾,而後紛紛落馬。劉萬山的舅丈人正好調任江西為佈政使,劉萬山就托其代為打探故鄉訊息。

冇想到得來的訊息卻是劉氏與王大郎早就病故,順娘已出嫁,王寧氏與嗣孫相依為命。

劉萬山再遲鈍也察覺出不對,再往下涉及髮妻嶽家,就不好使舅丈人這邊繼續幫忙打探。

正好他因政績卓越,得以“減俸升遷”,請舅丈人尋了人情後,補了河南南陽府通判。

上任的期限在明年二月,中間有空暇,劉萬山便攜妻子兒回鄉祭祖。

等使人打聽一番,曉得外九房多年貧寒,一直靠祖上傳下的十來畝地勉強維生,直到過繼嗣子後,在宗房幫襯下生計才起色後,劉萬山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他去了高家,高家日子過得越發紅火,鋪子添了兩間,名下的良田也多了不少,一副興家景象。

高鳳遠冇有否認,劉萬山前前後後使人送回來的五百餘兩銀子都被高家密下。那個失蹤的老仆,本就是高家遠親,早年隨著高氏跟在劉萬山身邊的,所謂“失蹤”也不過是回了高家。

最後準備的那些添妝,已經做了高家長女出嫁時的陪嫁。

劉萬山麵色鐵青,質問高鳳遠緣故。

高鳳遠道:“姐夫灰心會試,遠遁他鄉,隻記得關心已出門的親妹子,對於嶽父母一句也不問,何其心狠?我姐姐是光著身子入劉家的麼?姐夫顯達,賙濟先頭嶽父母一二,儘儘孝道,又有何不可?要是姐夫得了新人,不願意再認高家這門親,隻管告去,什麼罪責我都認了。”

見他說的這般理直氣壯,劉萬山連辯白都懶得辯白,站起身來,看著高鳳遠道:“既是我儘了孝道,那劉高兩家就再無往來的必要!”

高家與外九房同為他的姻親,可兩家怎麼能相比?高家日子富裕,高鳳遠兄弟數人,子孫繁茂;王家外九房貧寒,人口伶仃。

自己哪裡是對嶽父母不聞不問,是二老一隻對他這個女婿不待見。他髮妻都喪了,哪裡還好意思再去給二老添堵。

十數年的功夫,高父高母早已相繼故去,高鳳遠口中的所謂“孝道”,不過是笑話。

被扣下銀兩,劉萬山心中並無太大怨恨。財帛動人心,隻能說小舅子冇做君子,而自己又太輕信了;他恨的,是小舅子冇有將自己的下落告知劉氏,隔絕兩家音信十數年。

若是劉氏知曉她還有個哥哥可以依靠,還會不會鬱鬱而終?若是大郎曉得親舅父已經出仕,能幫襯外九房一二,還會不會朝夕必爭、嘔血苦讀?

冇有如果。

要是他當年冇有倉促出京,要是他這些年仔細些發現高鳳遠的異常,一切都會不同。

現下說這個,已經晚了。

抱著悔恨愧疚的心情,劉萬山登上外九房大門。

早在聽聞外九房過繼嗣子時,他是心裡不自在的,畢竟不是胞妹所出,算是便宜外甥。可是回到安陸這兩日,仔細調查了外九房這兩年的事情後,他對於道癡隻剩下滿心感激。

今日當年見到道癡時,他心中也多了親近,少了疏離。

道癡麵上客氣有禮,將客人引至南廳看茶,眼角餘光在打量劉萬山。劉萬山身上穿著鑲了裘皮的大氅,加上踏著官靴,雖不知品級,可也能瞧出是官身。

劉萬山也在打量道癡,半新不舊的細布瀾衫,頭上是儒巾,是個眉眼清秀的儒雅少年。麵容雖稚嫩,可言行之間氣度不俗。

劉萬山即便是官身與長輩,可是懷著愧疚而來,不願在道癡跟前擺架子,和聲細語地問了順娘在京的詳情,還有外九房這兩年的近況。

道癡都一一答了。

聽聞順娘已經生下一子,外甥女婿也拜得名師,科舉有望,劉萬山不免唏噓。

對於高家的事情,他原本想要隱瞞下來,畢竟不是光彩的事。自己但凡多用心些,也不會被騙了一次又一次。

可是見到道癡後,劉萬山十分喜歡,思量一番後,決定還是如實告知。

省的對方以為自己是個狠心的舅舅,兩家因此生嫌隙,反而不美。

聽了這段烏龍往事,道癡真是愣住。

尋常人家,幾兩銀子能過一年。五百兩銀子,高價買地,也有五十畝,一年收益幾十兩銀子。要是外九房真得了這份貼補,順娘打小就不用吃那麼多苦。

不過那樣的話,外九房也就不會這樣冷僻,被族人嫌棄,遲遲定不下嗣子人選,讓自己撿了空子。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最難受的怕是劉萬山,本是個心疼妹子的好兄長,卻是半點力都冇助上。多年後回鄉,物是人非。

隻是自己是晚輩,勸慰的話也不好說。進內宅請王寧氏時,道癡便三言兩語轉述了劉萬山的話。

王寧氏顯然信任劉萬山的人品,立時就信了,歎氣道:“怪不得這些年不知音訊,原來是這個緣故。就是你母親生前,也以為你大舅人冇了,纔會斷了音訊。屢試不第、妻兒具亡,一般人哪裡能捱得住這打擊。”

對於那陰錯陽差冇得到五百兩銀子,王寧氏雖冇見著,可還是對道癡道:“雖說銀子高家得了去,可歸根結底是你大舅舅想要貼補咱們家才失了財,這份人情得領。劉家舅爺不僅是你舅舅,還是你父親的同門學長,早年對你父親也多有照拂。”

道癡口中應著,扶著王寧氏出了二門,進了南廳。

劉萬山聽到動靜,已經起身,見了王寧氏,立時屈膝拜了下去:“侄兒萬山給您見禮。”

看著劉萬山,王寧氏也是一陣恍惚。

劉萬山當年進京前,曾來王家拜彆,彼此劉萬山弱冠年紀,自家兒子與劉氏正新婚燕爾。

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昔日弱冠青年已經雙鬢染霜,自己兒子、媳婦早已是黃土一抔……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