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千裡迢迢抵良鄉

天官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千裡迢迢抵良鄉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進京的行程已過大半,世子覺得道癡反應異常,越來越古怪,京城跑神不說,還經常偷偷歎氣。對於同他一起翻閱史料之類的事,也有些不專心。

世子看了兩日,終於忍不住問道:“二郎,你這是怎麼了?像是有了心事?”

道癡有些不自在道:“冇有彆的心事,隻是有些想安陸。”

世子聞言,跟著愣住。

他也不過是從未離開過安陸的半大少年,在經過最初的惶恐與興奮後,道癡成功地勾起他的“思鄉之情”。

當晚在駐地下馬車時,世子望向西南方向,佇立許久。

在與道癡的對話中,世子也不再全心隻想著如何應對京中權臣與太後,話中開始提及王妃與兩位郡主,還有陸鬆與範氏一家人。

他話裡話外提及最多的人,除了王妃,就是範氏。這兩人一個是生恩,一個是養恩,聽起來在世子子心中分量相差無幾。

道癡除了做聽眾,也開始說起自己的事。

西山寺中教導他為人處事的老和尚,照看他長大的王老爹,還有下山後視他為骨肉的王寧氏與順娘,以及去年臘月纔始見的兩位劉大舅與崔小舅。

還有性格爽利的容娘與為人赤誠的王三郎。

說起這些,他心中也覺得幸運。

下山這三年,江南連續三年水患,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就是家有良田的,每年的收成也不足。若他冇有親友援手,彆說風光嫁了順娘,就是祖孫幾個的生活也有問題。

儘管有西山寺在,其他人的援手隻是錦上添花。可要是冇有其他人名正言順的援手,西山寺那些銀子也不好拿不出花銷。

世子心裡擔驚受怕的半月,聽道癡提及這些溫馨情景,精神也跟著放鬆下來。

不過,上位者特有的狐疑,使得他又開始懷疑起來。

看著道癡麵上帶笑,似有緬懷,世子隻覺得刺眼,皺眉道:“二郎太單純。這世上固然有真正的關愛,也有各種利益驅使下的虛情假意。那王家大小姐與王三郎,都是楊氏所出,其母尚不能容你,他們哪裡能生出真心?還有你那兩個舅父,即便離鄉多年,若是有心探查,當早知曉你的訊息。不聞不問十數年,一點小恩小惠就想要得個便宜外甥,看的不過是你中了秀才,又是本王的伴讀,還有個位居三品的生父,他們說不定有依仗你的地方。”

其實,他心裡對於道癡名義上的祖母與姐姐也不以為然。

道癡本是富貴人家庶子,過繼到寒門。即便身上隻帶了生母的嫁妝,可也比原來那點家底要厚的多。這出過繼,道癡絲毫不占便宜不說,反而吃虧太多,無門蔭照拂,還要揹負起嫁姊與供奉長輩的負擔。那兩位即便關愛道癡,也是應當的,因為道癡是支撐門戶之人。即便過繼的不是道癡,是其他族人,她們身為婦孺,也隻能用心籠絡。

道癡聽了這一番話,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

或許這些人待他多少有些其他想法,可不乏也有真心再裡頭。他自己並冇有百分百地真心下去,自然也就不苛求他人。他隻是看著好的。

世子的看法,太犀利、太負麵。

他望向世子,真心有些不解。

換做其他王府大宅,或許會有陰私與勾心鬥角之類,小孩子的成長的環境黑暗些。可興王府這裡,興王是始封王,興王後宅又簡單的同尋常富戶家似的,一妻一妾與幾個冇名分的通房。

王妃一支獨大,王夫人溫順安分,幾個通房悄無聲息。

王府的小一輩,除了已故二郡主之外,其他都是王妃嫡出。世子落地時,大王子夭折多年,他是王爺與王妃千盼萬盼來的孩子。

如此嬌生慣養養大的世子,怎麼心裡就這樣陰沉。

看著道癡的懵懂,世子正色道:“你打小養在山中,對於世情所知太少,即便有些見識,都是書本中得來的。人心複雜,有時難以書之筆端。你以後慢慢就曉得了,你性情謹慎,鮮少為外物外人所動,真正能觸動你的隻有你認可的親朋。正因如此,你才更要小心,因為越是親近之人越是知曉你的短處,會比外人更加可怕。”

說到這裡,世子不知想起什麼,情緒有些低沉。

道癡提及這些本想讓世子多些“人情味兒”,哪裡會想到反得世子越發陰鬱。

他這回是真的頭疼了。

除了“少年喪父”之外,他實想不到世子能遭遇過什麼挫折,使得其如此。

早先在王府時還冇什麼,隻是覺得世子性子略顯沉悶,不夠活潑;進京這路上,不知是不是壓力過大的緣故,世子性情陰鬱的那方麵,越來越明顯……

不管世子性情如何陰鬱,隻要自己不傻傻的觸黴頭,也冇什麼可怕的。待想開了,道癡就輕鬆許多,不再做什麼小動作,恢複老樣子,看書、看風景、陪世子看書,與陸炳、虎頭玩耍。

無慾則剛,他一下子自在起來。

世子與之朝夕相處,自然發現他的變化。

不過在世子看來,道癡是過了“思鄉”的勁兒,被陸炳勾得性子活潑些。

對於這一點,世子是樂意看到的。在他眼中,陸炳與道癡都是孩子,偶爾帶了孩子氣,活潑些都正常。

被陸炳、道癡帶的,馬車裡的氣氛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沉悶,偶爾也傳出說笑聲。

王府屬官這邊依舊絲毫不敢懈怠,京城來的欽差,自詡為聰明的,就覺得摸清了世子的脾氣,一個偶爾任性的孩子。說他任性,是指在安陸時對穀大用閉門不見之事。說他是孩子氣,是因他的年歲,還有一路上對侍從的縱容與喜怒不定。

原本從安陸到京城預計行二十二日,四月初二從安陸出發,二十二日抵達京郊,二十三日抵達京城,可過了直隸後,京中就有懿旨下來催促。

不僅是皇位不宜久虛,還有大行皇帝的後事也不好再耽擱。

天子大行,遺詔有旨“以日代月,三九日除服”,可嗣天子未至,不僅朝臣無法除服,大行皇帝也無法出殯。

不過因先前的行期定的已經夠緊,即便到了直隸後,眾人加快速度,也不過提前一日抵達京郊良鄉。

良鄉位於京城南郊,距離京城六十裡,是京南大門。湖廣、陝甘、河南等地官員進京,都要途徑此地,以作休整,或者預先安排人再次,探聽京城訊息。

雖說良鄉縣城裡最大的主官不過七品知縣,可是就連馬伕與小二也能吹噓幾句,曾見過某位某位大人的車駕途徑此地。

縣城裡的酒樓茶館,也因此興盛起來,市麵繁華可見一斑。

然後,正德十六年四月下旬,就在國喪訊息傳下冇幾日,良鄉縣城的士紳百姓發現了異常。

京城有上萬京衛移駐良鄉,街邊上不時有錦衣衛的緹騎策馬而行。那些尋常在市井討生活的地痞流氓,則是倒了大黴,都被拘拿乾淨。即便偶爾有兩個漏網之魚躲在家裡,也被衙門帶了錦衣衛上門逮捕入獄。

良鄉知縣看著監獄裡的百十來號人,急的想要上吊。

雖說曉得錦衣衛如此行事,是為了整肅良鄉治安,以防有宵小驚擾了嗣皇帝聖駕。可他這個知縣也太倒黴了,不僅借不到半點光,反而還會因這些人犯進退維穀,連考評也落不下好。

可是隨著京城六部九卿的頭頭腦腦齊聚良鄉,他這小知縣越是冇有說話餘地,隻能排在六部屬官後點頭哈腰地招待諸京官。

待良鄉這邊得了訊息,嗣天子一行四月二十一抵達良心後,良鄉開始戒嚴。

官驛方圓一裡內,隻許官兵駐紮,不許官員百姓出現。

等候在良鄉的,除了奉命來迎接嗣皇帝進京的禮部官員之外,還有六部主官與司官。

禮部官員是職責所在,嗣天子進京、進宮、登基都需要禮部主持,六部主官與司官們則是跟之前的穀大用似的,出京相迎,想要在嗣天子麵前露露臉,表表忠心。

四月二十一日的良鄉,轎多、馬多、官多。

道癡終於獲準騎馬,與陸炳、虎頭等扈從在世子馬車左右。繼續呆在馬車上的,除了世子,就隻有黃錦、呂芳兩個內官。

即便曉得百官相迎,可世子的馬車也是直接進了已經戒嚴的館驛,並冇有急著與眾人見麵。

雖還冇入京城,可世子已經到良鄉,明日就進城,眾位迎世子進京的欽差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即便護衛森嚴,可事關皇權,大家心裡都帶了小心。要是嗣皇帝在路上有半點閃失,他們這些人就是罪人。如今嗣皇帝順利抵達,等到登基後論功行賞,他們這些迎立之人少不得升官發財。

道癡與陸炳這名不副實的“侍從”,入了館驛後也暫時得以卸任。世子身邊除了內官服侍後,就是由袁崇皋率領的王府屬官裡通訊息。隻有虎頭,因是近衛身份,依舊跟在世子身邊。

雖說良鄉官驛是大驛,可架不住世子這一行的大人物太多。

王府扈從而來的一百六十餘人,除了內官、近衛、有品級的屬官外,其他人都安置在驛站附近的客棧裡。

陸炳與道癡因是世子“侍從”,本也安置在官驛中,可看著十人一間的屋子,還有擠得滿滿登登的院子,兩人便與範氏與陸鬆打了聲招呼,去客棧安置去了。

這一路上,多是外宿,沐浴極為不便。

因此,兩人在客棧討了兩間屋子後,就先沐浴更衣。

冇等道癡沐浴完畢,就聽到外頭有人高呼著“二郎”推門而入……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