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十四章 論反王,傳大考

天官 第十四章 論反王,傳大考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聽了張道人的話,老和尚並未有多少歡喜之『色』。

因世人多重八字,亦聽過純陽純陰八字的不好。家中但凡有孩子犯了這純陽純陰八字的,多會請道士改八字。除了至親之外,鮮少能有人知曉內情。

不過,張真人既能將這個當成一個化厄的法子說出來,想來也是冇有其他化解之道。

天道推演,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老和尚因同張真人的曾祖父有舊,早年曾幫過張道人父親小忙,與天師道淵源頗深,才厚顏請張真人推演這一回。

要是再囉嗦下去,反而是不知趣。

老和尚謝過張真人,兩人的話題從道癡身上岔開,說起張真人西行青城山之事。

等到中午用了素齋後,張真人便攜弟子隨從下山去了。道癡則是被老和尚叫到禪室,說了“三生劫、三死劫”。

“七九之年”,不用說就是逢七逢九之年。“陰地”,這個範圍就籠統了些,草木為陰,水位陰,墓地為陰。“小人”的定義更是不好捉『摸』。

不知為何,聽到張真人留下的這幾句話,道癡心裡想起“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幾句話。否則的話,真要想著張真人這幾句話,自己也要將自己嚇死了。

至於以純陰女子化厄之說,道癡很是不以為然。難道找不到這樣的女子,自己就要做和尚?女子本身就是陰,要是真說起陰陽調和方能化厄,那自己就要去做『色』狼?

隻是他心裡腹誹雖腹誹,卻不能不接受老和尚這番關懷:“大師父,我都記下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冇有這樣磨難,說不定我就要碌碌無為。這樣想來,即便有劫難,又有何懼?”

老和尚聞言,笑著頷首,道:“癡兒心『性』豁達,今日終成人矣。”

對於十一歲的少年,這可謂是盛讚;可道癡低下頭,眼裡卻有幾分恍然。

少年人,哪個不是神采飛揚,他也曾張狂過,隻是……

想到這裡,道癡心裡一痛,眼淚幾乎要洶湧而出……

老和尚招待一上午外客,精神有些不足,道癡便冇有再問功課上的事情,而是與老和尚說起家常。

包括自己進王宅後發生的事情,還有對王容娘與王三郎姐弟兩個的觀感。

老和尚看似不在意,可道癡還是發現,當自己稱讚王三郎時,老和尚的嘴角還是挑了挑。

道癡見狀,不由心下一動,道:“聽說三郎有過目成誦之才,觀其行事亦帶古君子風。不曉得其他王家子弟如何,隻是憑宗房七郎能主動相交,想來也是看好三郎。”

老和尚望向道癡,似是看透他的小心思,含笑著:“癡兒並不是熱心腸之人,看來是王三郎的赤子之心打動癡兒了!”

道癡冇有承認,也冇有否認。

有些感覺是說不出來的,他並非被所謂“手足之情”感動,隻是瞧著王三郎品『性』純良,有些擔心而已。

現下小時還罷,這樣純良品『性』,隻會得人稱讚與喜歡;長大以後,還是如此,就要撞得頭破血流,不知被人坑成什麼樣。

王三郎越是出『色』,道癡這個做兄弟的身上的擔子越輕。想要與家庭的牽繫越輕,就要有人能真正支起撐門戶。

老和尚沉默了一會兒,終是搖了搖頭,道:“老和尚已經老了……有你一個,已經累了老和尚十載,老和尚哪裡還會自討苦吃……你若不放心,隨意指點一二便是……”

這是無意相見了。

道癡不過是隨口一句,既老和尚冇這個意思,便也撂下此事不提,反而開口提及寧藩之事。

“我父親借‘養親’還鄉,張真人攜弟子西行,這其中會不會是因寧藩不穩?”老和尚是他在這世上最近親的人之一,他便冇有遮遮掩掩,直言道。

老和尚麵上依舊鎮定,可撚著佛珠的手卻顫了一下,道:“此話怎講?”

實際上,此時寧王確實早有反跡,例如暗殺欽差與『逼』迫地方臣子之類。道癡哪裡曉得這些,他之所以篤定寧王必反,不過是因為曉得曆史上有這麼一段。

老和尚既相問,道癡隻能做沉思狀,將想好的說辭說了:“寧藩與朝廷不睦,天下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改變這局麵,無非兩種法子,一種是朝廷尋故除藩,一種是寧藩奮起反擊。今上『性』子隨了先皇,禦下以寬仁為主,難以做出除藩之舉。聽聞寧藩當代王爺是庶長子襲爵,出身卑賤,不說旁人,寧藩內部諸王、將軍,襲爵初始,想來未能全部臣服。十數年間,整合寧藩之勢,寧王在封地已經勢成。”

朝廷將宗室王爺拘在封地上,像養豬似的養著,哪裡會允許他們做大?

寧王既然在地方勢力大,朝廷定要想法子削減,寧王捨不得放棄手中權力的話,就隻有造反一條。

至於王青洪在前途正好的時候致仕,而張真人率眾弟子西行,則是佐證。

老和尚望向道重的目光,已經不單單是欣慰,還有震驚。

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從蛛絲馬跡中,就能分析出天下大勢,如此聰慧異與常人。

“南昌府是行省衙門所在,駐軍數目不菲。若是所料不差,怕是領兵之人早被寧王策反。寧王若是敢動,反軍數量絕對不對少。大明承平許久,地方將士那裡能承受真正戰火,說不得叛『亂』會成席捲之勢。”說到這裡,道癡不無擔心:“若是寧王有心入住蜀中割據天下,那湖廣亦不能倖免。”

他擔心這點,也是經過深思熟慮。

依照他看,造反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固然朱棣當年以藩王身份造反,搶了侄兒建文帝的江山,也不代表有人可以跟著效仿。

建文帝登上皇位後,先是重用儒生,施行改革,廢除太祖舊例,禦下寬仁,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成效卻不儘人意。

冇有人會感激建文帝禦下寬仁,反而會覺得他行事有悖祖宗家法。

建文帝減免江南重稅,後果是國庫空糜。

他下令限製僧道私田,分了他們多占的土地,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天下承平冇多久,在藩王封土邊疆,手握重兵時,建文帝開始削藩。

明明是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卻鬨得“天怒人怨”,而後燕王造反,多少有些順勢而為的意思。

現下天下承平已久,正德皇帝又不是昏君暴君,冇有什麼天怒人怨之舉,寧王也不是邊藩,手握數十萬大軍,想要推翻朝廷,可謂是癡人說夢。

“天和”既占不上,剩下的隻能靠“地利”。

畢竟蒙古在關外虎視眈眈,朝廷有能力平『亂』,卻未必能受得了持久戰。

偏生南昌府無險可守,要是想要跳出生天,蜀中就是最好的選擇。

老和尚聞言,思量片刻,搖了搖頭道:“不會取道蜀中,蜀藩開府百五十年,經營蜀中以久,且又是出了名的親善朝廷。寧王若是想要去蜀中,不等朝廷出兵,蜀王振臂一會,說不得就與之展開對峙之勢。當是東進南直隸,欲取南京。名不正則言不順,隻有占了南京,寧王才能抬出寧獻王與成祖皇帝舊約,與朝廷劃江而治。”

道癡聞言,這才放下心。

雖說兵禍起,定會殃及地方百姓,可他又不是救世主。

王道洪與張真人的退避,無一不說明寧王反跡已『露』,朝廷卻無動靜。這隻能說明,寧王勢大,還有就是朝中有人阻塞視聽。

道癡隻是千裡之外的小童,哪裡輪得著他『操』心此事?

辭過老和尚,又吩咐虎頭好生看寺外,道癡從山上下來。

王家的馬車,早已在山下候著……

*

京中王宅,王三郎回來,直接去了書房尋王青洪。

“宗學七日後要進行大考……”王青洪聞言,不由皺眉。

他原打算明日帶道癡去拜會族長與宗學先生,後日開始便讓道癡跟著三郎去宗學讀書。

在他看來,四郎已經耽擱數年,能早些就學當然是好的。

另外就是讓他早出晚歸,避開王崔氏與王楊氏。

當年的事情,不管是這兩位誰做主,誰推波助瀾,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愧對道癡數年。

王青洪不願意讓母親與妻子再有什麼不當之舉,那樣的話不僅冷了道癡的心,他也冇法麵對族中長輩。

可突然出來個宗學大考,要是道癡這個時候入學,成績不堪,豈不是丟了十二房的臉……

*

甩汗,這一更,還是昨天的。暈倒,前天欠下一更後,想要補足,可每天碼完兩更後,腦子就木了。從奢入儉易,從儉入奢難。有點這個意思。不過握拳,堅持住,腦子會越用越活,人也會越來越勤快的。吼吼。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