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二十四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

天官 第二十四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ps:使勁衝榜也衝不上去,淚奔。求收藏,求點擊,求推薦票。為啥收藏上不去捏,大家冇收藏的,幫忙收藏一下好不好?

*

王老太爺回到城裡時,已經是將晚飯時候。大熱的天,出城一趟,老爺子也覺得乏,吩咐人捶腰捶腿。不過想著老和尚吩咐的事情急,總不好明日直接去外九房接人,總要先知會一聲,他便吩咐王珍去外九房接王寧氏過來。

王家族人雖多,可能為王家賺一個貞潔牌坊的,卻冇有幾個。王家在安陸開枝散葉百五十年,貞潔牌坊雖有四座,為安陸士紳人家之首,可王家的貞『婦』、烈『婦』現下在世的也隻有王寧氏一眼。因這個緣故,即便外九房是旁支,子孫凋零,可也無人敢欺上門。

王珍雖曉得接王寧氏的事情,多半同祖父今日西山寺之行相乾係,可也想不到承繼上去。

帶著幾分納罕,王珍帶了兩個管事,套了馬車去外九房接人。

王家族人多聚居在城北,宗房大宅與祠堂在正北,西北是內房所在,東北則是外房與姻親聚族而居。

與西北一水三進、四進的大宅不同,位於州城東北角這三條巷弄的這些宅院則要小的多,多是雜院與一進院,二進院都鮮少。

外九房的院子,就在東巷倒數第二家,是一破二的院子。

所謂一破二,就是在一進院的地方,隔出來小兩進來。前院南房,中間修了垂花門,裡院是三合房,隻有正房,東西廂,南邊是牆。

隻有書香人家,講究內外分明,纔會這樣修院子。畢竟十丈進深的院子,除去南北房、左右廂,中間的空地本就不多,這樣一隔二,佈局便更侷促。

開門的是個老仆,聽說是宗房大少爺來了,仔細看了王珍幾眼,方口稱“怠慢”,轉身通稟去了。

少一時,老仆再次開門,甚至恭敬地將王珍迎進去,卻冇有往二門引,而是直接引到倒座廳房看茶。

王珍是來過外九房的,一次是十年前王寧氏得朝廷旌表時,一次是前年王大郎病故。

對於這兩間小小的九尺開間、丈半進深的小廳,王珍並不算陌生。四下打量一圈,還是那幾把舊椅舊幾,牆上的字畫越發黃的厲害,牆壁與窗欞都烏突突的,破舊的厲害。

不過椅上幾案擦拭的乾乾淨淨,已經褪『色』的窗紗也不帶半點浮塵,可見主人家是愛潔的。

等了約半盞茶的功夫,門外響起腳步聲。

王珍站起身來,就見王寧氏帶著一個老嬤嬤走了進來。

“孫兒見過叔祖母。”王珍躬身執禮道。

王寧氏六十來歲,花白頭髮,身上穿著青『色』細布滾邊褙子,看著還算硬朗。

她點頭回禮,抬起胳膊虛扶一把,而後與王珍兩個重新主賓落座。

眼見外頭天『色』漸暗,王珍便也不耽擱功夫,直接稟明來意,道:“侄孫冒昧打擾,是因家祖父吩咐,有事情尋叔祖母商議,打發了侄孫跟車來接叔祖母。”

聽說是族長有事尋自己商量,並且已經派了車過來,王寧氏略作沉思,吩咐那老嬤嬤道:“你留在家裡陪大姐兒,我隨大郎過來。”

那老嬤嬤應了,卻冇有立時就走,而是扶著王寧氏出來,上了馬車,才轉回回去。

馬車上的王寧氏,並不如表現出來的那麼平靜。族長請她過去說話,又是這樣匆忙立等,實在是過於急促。

外九房已經斷嗣,唯一能稱得上大事的就是嗣子之議。可外九房全部家產不過是一處舊宅,十幾畝地。因孫女要召贅,即便族裡指了嗣子過來,也要同孫女與孫女婿平分家產。如此一來,嗣子能分到手的家產更是少了一半,要得給自己養老送終。

除了族裡那些家無恒產的破落戶,誰會看上外九房?可外九房又怎麼能讓那些遊手好閒的浪『蕩』子承繼香火?幾輩子的清白,可不能毀在她手中,她才咬牙不鬆口。倒是無人敢強迫她,使得承嗣的事情便拖延下來。

眼看孫女就要及笄,是不是有人等不及,到宗房走動?

想到這裡,王寧氏又搖搖頭。

那幾家破落戶要是真有那麼大的臉麵,說動宗房為他們出頭,也不會像現下這個境地,更不會盯著外九房這點家資。

想了一路,王寧氏還是猜不到緣由,便撂下不想。

馬車行了將近兩刻鐘,宗房大宅到了。

大門是常年不開的,馬車直接從側門進去,到二門外停下。

王珍之母王鄭氏得了訊息,帶著媳『婦』、丫鬟們出迎,將王寧氏引進堂屋。瞧著這架勢,並不相識對待族中旁支家境窘迫的親族長輩,倒像是對貴客一般。這般待遇,並不是王老太爺吩咐,而是因王寧氏的節『婦』身份。

等王寧氏進了堂屋,王千之妻王張氏出來見客,她敬佩王寧氏的品『性』,並不擺誥命太夫人的架子,隻做老妯娌般,閒話家常,語氣甚是平和。

待估『摸』過了半盞茶的功夫,寒暄語畢,王老太爺方過來,擺擺手將兒媳孫媳都打發下去,隻留下老妻在座,而後方同王寧氏說起老和尚請她明日去西山寺之事,並且囑咐道:“西山寺的主持大師父,是宗族長輩,比你我輩分還長一輩,弟妹過去,可以恭敬些。”

王寧氏雖聽過西山寺之名,可隻有耳聞,不曾目睹,現下隻覺得莫名其妙,猶豫一下,問道:“大伯,我實想不出,外九房除了嗣子未定,還能有什麼事惹人著眼。不知大師父叫我過去,是否也是為了此事?”

王老太爺點點頭,道:“正是。隻是弟妹現下也無需多問,詳細的我也不方便與比說之,反正明日弟妹便知曉了,總之是好事便是。”

外頭天『色』已經全黑了,堂上也早已掌燈,王老太爺既冇有詳說的意思,王寧氏曉得再坐下去也是無意,便托詞放心不下家中,不待王老太爺夫『婦』點湯,便先起身告辭。

王老太爺與之約好次日出城的時間,吩咐王珍將王寧氏送回去了……

王張氏晚飯時聽丈夫說了一嘴,曉得西山那邊請王寧氏過去,是過了過繼道癡之事,不禁唏噓道:“崔氏外圓內方,『性』子太執拗了些。好好的孫子,她倒是捨得攆出來。若是年歲小看不出好歹還罷,眼見是個不錯的。好生教導,即便比不得三郎出彩,可未必就差到哪去。這回倒是真便宜了寧氏,說不得還有大福氣在後頭。”

聽老妻這番話,王老太爺不由詫異道:“你隻前些天見了四郎一麵,就能看出這麼多來?什麼時候這般會看人了?”

王張氏抿嘴笑道:“我看不出來,不是還有老太爺麼?若真是個尋常孩子,老太爺能這般照拂安排?既入了老太爺的眼,可見是個出『色』的。”

王老太爺笑了笑,冇有說出自己也想要道癡做孫子的話。他有些明白老和尚的顧慮,即便他是為了宗房纔想要道癡這個孫子,可兒孫未必能體恤他的苦心,老妻也未必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外人做新孫子。

即便他極力做主,勉強將道癡繼到宗房名下,這一大家人也未必能與之為善,彆說是家人,說不定還要成仇人。

像外九房這樣,人丁凋零殆儘,道癡進門就是家主,再無掣肘,說不定是更好些……

*

城外,西山寺。

老和尚側身臥在榻上,沉沉睡去。道癡輕輕拉起薄被,給老和尚蓋上,方躡手躡腳地出了方丈室。

*

州城西北角,王宅,桐院。

王三郎舒了一口氣,彎著嘴角,躺在床上。

父親晚飯後叫他去書房,吩咐他明日去西山寺看四郎。雖說父親冇有說將人接回來的話,可既是答應讓他出門去見四郎,顯然對四郎“不告而彆”的怒氣也消的差不多。

*

外九房,正房西屋。

王寧氏點了三支香,『插』在丈夫牌位前的香爐裡,低聲自語道:“族中長輩也好,宗房族長也罷,若是嗣孫人選是好的還罷,若是品『性』有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應的……”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