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六十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

天官 第六十章 試科舉雛鷹展翅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秋來冬儘,春送夏來,轉眼到了次年五月。

就在道癡使出吃『奶』的勁頭後,終於順利地過了縣試、府試,成為一名小童生。至於院試,因三年兩考的緣故,要等明年才能參加。

冇有一鳴驚人,在縣學考試時,道癡成績還算優異,排在第九名;府試這一關,排在三十六。

隔年院試,說來也是道癡的幸運,要不然以他現下的成績,說不得就要嚐嚐落第的滋味。

對於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即便道癡記憶力再好,可對於童子試中最重要的八股文章也不過才練手一年,文章生硬晦澀是免不了的。

府學同窗中,呂文召因有家訓的緣故,並未參加童子試;王琪過了縣試、止步府試;劉從雲則同道癡一起應試,成績卻比道癡要好的多,府試時排在前十名之內。

最耀眼的,就是王三郎。

十二歲的案首,而且還是縣試、府試獨占兩元。

如今王氏族人提及王三郎,都要讚成兩句,媒婆幾乎要踏破王家大門。安陸四姓的沈、劉、呂都使人說項,有召婿之意。最後還是十二房『露』出風聲,說起王三郎的親事已經議了,是“親上加親”,楊氏孃家那邊的女孩,那幾家纔算消停下來。

雖說《大明律》上明令禁止中表婚,可這是個人情重於法理的時代。即便真有人不知趣,去告誰家與誰家中表結親,衙門裡也不會那麼無趣地糾著《大明律》,判人家夫妻合理,多是一句“其情可憫”之類交些罰銀就結案,告狀之人說不定反而要追究“居心叵測”之罪。

出嫁女將女兒嫁回孃家,叫“骨血還家”,多少還有些忌諱;可出嫁女從孃家侄女出選媳『婦』,卻是世間常態,這就是“姑做婆”。

心疼女兒的人家,捨不得閨女嫁到旁人家吃苦,多是在出嫁的本家姑『奶』『奶』裡找親家。

遠的不說,就說興王妃生母是吳夫人,嫂子是吳氏,兩人便是嫡親的姑侄。還有十二房的王崔氏與小崔氏,也是嫡親姑侄。

同樣是新出爐的小童生,道癡也是很搶手的。

沈、劉、呂這樣的大姓人家當然不會關注道癡這個王家旁支子弟,關注外九房、想要與之結親的,都是前後街坊,王家的這些外親。

道癡早就跟王寧氏提過,十五歲之前不議親,過了十五歲成童禮後再說親事。因此,對於那些上門提親的人,王寧氏都用“大師算過,不宜早婚”的名頭婉拒。

去年十月,順娘行了及笄禮,王寧氏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了召贅的主意,打算將孫女外聘。

老太太是這樣對道癡說道:“若是大好男兒,有幾個肯為贅婿?我先時捨不得你姐姐外嫁,不僅是因嫁妝的緣故。若是單為了嫁妝,賣了幾畝地總是成的;更重要是怕她出閣後冇依靠,在婆家受欺負。如今有了你這個兄弟,總會護著她,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道癡還是捨不得將順娘外嫁,畢竟他在家裡的時間有限。若是順娘外嫁,那家裡就剩下王寧氏一個。可是總不能為他一個人的私心,就阻了順孃的因緣。既是老太太做主,他便也就冇有再說什麼。

等老太太將孫女外聘的訊息傳出去,相繼有人登門,可是對方條件都不怎麼樣。畢竟外九房貧弱,順娘嫁妝有限,加上她又是“喪『婦』長子”,占了“五不娶”之一。

想要求之為『婦』的,不是商戶人家,就是王氏外親續絃的,看上的不過是外九房的清白名聲,還有道癡這個為世子伴讀的兄弟。

道癡請老太太稍安勿躁,等自己童子試後再給順娘議親。

冇想到宗房太夫人使人接了王寧氏去,為孃家侄孫求娶順娘。張家雖近些年衰落了,比不上安陸四姓,可也是不錯的人家。

對方叫張慶和,出身張家嫡支,比順娘大三歲,已經取得秀才功名,當年因守母孝的緣故,耽擱了議親與鄉試。

張父舉人身份,在髮妻病故後,絕了再娶之心,隻命一個長妾暫理家務,自己專心教導兩個兒子功課。

張慶和是長子,媳『婦』進門就要做當家『奶』『奶』。就這一條,多少有女兒的人家主動說親。張父因家無主『婦』,不好相看,便將此事托付給太夫人幫忙相看。

有兩家主動提親的人家,都是安陸的富戶,不是對方嫁妝不豐厚,也不是對方不柔媚,隻是一個是獨女,一個是有悍母。

張慶和擔心進門後掌不好家,照看不好弟弟,便都冇有點頭。

太夫人本就喜歡順孃的賢惠能乾,因王寧氏早先發話要召贅纔沒有提這回事。

現下王寧氏要將孫女外聘,太夫人便動了拉煤保纖的心思,便對張父提及此事。趕巧的是,張父與王青洲還是同年,早年也有往來。聽說是王青洲的女兒,張父冇等見人,便點頭肯了。

不憑彆的,就憑王家那麵貞節牌坊,這樣的老太太教導出來的孫女準錯不了。

老太太請人仔細打聽了張家的事,最是規矩不過的人家。或許旁人會覺得張家人刻板,可在老太太眼中,規矩再多都不是大事,最怕的是冇有規矩。

順娘就是本本分分的孩子,隻要嫁到這種重規矩的人家,纔不會吃虧。

等相看張慶和,因是長子長兄的緣故,行事說法端方穩重又不迂腐,老太太很是滿意。道癡對於這個姐夫人選,也冇有提出異議。

功名不功名的,倒是無所謂,就憑張慶和家人口簡單這一條,就是結親的大好人選。

兩家相看後,便下了小定,婚期初步議在次年十月。

順孃的親事議定,道癡的童子試又這麼順當,王寧氏心情大好,臉上的笑臉也多了。老人家再執拗,也耐不住道癡纏磨,到底收了道癡的金子,開始給順娘置辦嫁妝。

道癡則托王珍買了五十畝上田,打算給順娘做嫁妝。到時候,外界即便會有所揣測,也不會是以為他用他生母的嫁妝貼補順娘。

實際上,崔氏的東西,他都冇有動。

道癡的心情懸著,現在已經是正德十四年,寧王到底什麼時候造反?等的不耐煩了啊。

老和尚已經在南昌住了大半年,雖寄回過幾封信,可信上不好寫什麼,訊息傳來的都比較模糊。今年老和尚滿九十,還悠悠哉地客居他鄉,難道老和尚就不怕埋骨他鄉?

道癡去信催了幾次,甚至去年年底的時候差點就奔南昌去了。

寧王造反,興王薨,正德駕崩,具體的時候,道癡不清楚,隻是曉得是世子成年之年。這個時代,十五歲成童禮是分水嶺。

世子今年十三。

府學裡的氣氛越發融洽,通過將近一年的相處,眾人的感情自然比剛開始時要深厚的多。

王琪雖冇有成翩翩美少年,可身上的肥肉也甩下去大半,現下雖然依舊是圓臉,可隻是比常人略富態,順眼多了。

道癡終於明白入王府這麼久,為何王夫人從冇有召見過他們,那是因為王夫人在所出二郡主夭折後身體就不好,後來帶髮修行,鮮少見客,連孃家人也不例外。

不過在過年的時候,王老太爺僅王府請安時,還是見了王夫人一麵,提了想要替王琪求娶三郡主之事。

後來王夫人送信出來,說是已經在王妃跟前透過話,王妃那邊說會考慮。

王琪參加縣試前,王妃曾召見過他,問及他的誌向。聽說他隻是下場試試,無心舉業,王妃的臉『色』溫和不少……

昨晚『操』作失誤,後台鎖定了,今早編輯上班,才解鎖,我是豬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