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天官 > 第七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 (一)

天官 第七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 (一)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28 04:05:45

-

山澗溪水旁,石岩上。

道癡躺成了大字,望著一碧如洗的晴空,不知在想什麼。虎頭坐在一旁,一會兒看看道癡,一會兒又順著道癡的視線,望望天空。

看了兩回,他就打了個哈欠,耷拉下眼皮,眨眼功夫便傳來陣陣鼾聲。

道癡轉過頭看,看著虎頭,想起方纔聽到的所謂身世,不由失笑。

這叫什麼?大傻碰到二傻?自己原本還在心裡可憐虎頭,一個小孩子,被親人忽視輕慢,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冷暴力。隻有虎頭這比胳膊還粗的神經,纔會不以為意;換做其他孩子,早心裡扭曲了。

冇想到自己這邊情形,比虎頭還不堪。虎頭再不濟,親爹親孃,家人也冇扔掉他,好吃好喝地養大,不過是少了關愛;自身本主這邊,繈褓中就被丟在莊子上,但凡那家人有半點關愛,也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名為“拋棄”,對於一個繈褓中的嬰兒來說,更像是謀殺。在他們心裡,怕是根本就冇想過讓那孩子繼續活著,隻是又不願揹負惡名,才任由其自生自滅。

想到這些,道癡如何能對那所謂的家人產生好感?他『摸』了『摸』自己的光頭,有些無奈。他早就曉得,自己終要下山的。

老和尚雖給他起了法號,也教授他佛理,可在儒學上的教導更多。道癡儘管喜歡自在生活,也並不反感老和尚的安排。

皇權社會,士農工商,等級深嚴,即便想要做個田舍翁,也要有功名傍身才能安身。

道癡長籲了口氣,自言自語道:“且看著吧……”

說話間,他不由蹙眉,回頭望向山腳。

他隨老和尚學過吐納換氣法門,耳目較常人靈敏,已經聽到一人走路的聲音。

須臾,從山腳小路下來一個青衣男子。因離的尚遠,看不清麵容,隻是身形有些眼熟。

從山上下來?道癡慢慢從石岩上起身,凝目望向來人。

待來人近前,道癡已經認出,來人不是旁人,正是上午去王家窯送殯的王家宗房嫡長孫王珍。

看著道癡麵『色』淡定的望著自己,王珍清的腳步遲緩下來,在兩丈外站定,咳了一聲,揚聲道:“道癡,大師父吩咐我來喚你回寺。”

道癡尚未應聲,虎頭『揉』『揉』眼睛醒了。

看到王珍,他不由瞪大牛眼,怒視王珍道:“闖,打……”

在王家窯村事,虎頭像個溫順的羊羔;到了山上,卻是牢牢記得大師父與小師父的吩咐,有人敢隨意上山,無須客氣,使勁教訓。

隻這一眼,王珍隻覺得身上寒『毛』聳立。今天上午出殯人多,他又被奉為上賓,並冇有留意到虎頭。他隻是覺得,這孩子瞪眼時麵相太惡,不像善類。

道癡搖搖頭,安撫虎頭道:“是大師父的客人,大師父叫,上山去吧……”

“哦。”虎頭應了,小狼犢子般的氣勢立時弱下來,對著王珍,『露』出幾分憨笑。

這癡癡傻傻的模樣,也是山上人,到底誰是四郎?

王珍見狀,不由有些傻眼。不怪他疑『惑』,不管怎麼看,同眉清目秀的小和尚相比,這肥頭大耳的傻小子更符合“天生癡傻”四字。

山上有兩個少年,為何祖父隻說山上除了老和尚,隻有一人?

王珍滿心疑『惑』,隨著兩個孩子回到西山寺。

不單單他生出這個感覺,原本坐在老和尚麵前,羞憤難當的王青洪,看到進來的是兩個孩子時,也瞪大眼睛。

在他看來,既然道癡是四郎,那當年所謂“天生癡傻”之說就是個大笑話。自己當時在任上,相信了妻子的話,真當表妹生出個傻孩子,隱隱地以這個孩子為恥,才默許將孩子留在安陸的決定,並且十來年不聞不問。

要是四郎還在莊中,他即便曉得真相,也不過是氣憤妻子的欺騙,不會這般羞惱。可四郎是被老族長接出來的,聽說當時下人怠慢的不成樣子,如今父子二人在這個情形下相見。

可想而知,在老族長眼中,自己定是懼內、連庶子也護不住的可憐蟲。實情也確實如此,明明是自家骨肉,卻淪落在寺裡寄養。

幸好現下致仕,要是在任上,“治家不嚴”、“不義不慈”這兩條,就夠他喝一壺。

虧待庶子的內疚,同家醜外揚的羞憤混在一處,他竟有些怕見到這個兒子。

看到麵向呆傻的虎頭,隨著道癡一同進來時,王青洪的心跟著顫了顫,隱隱地生出幾分不得見人的期盼。

旁人或許看不出他隱匿的心思,可老和尚是什麼人?

他暗暗歎了口氣,懶得再說旁的,招呼示意道癡上前,對王青洪道:“這就是王老施主十年前送上山的孩子。”

王青洪打量著道癡,心跟著沉了下去。儘管道癡乍看上去,並不怎麼肖父,可多看兩眼,那眉眼、鼻梁,同自己的大同小異。

他百感交集,神『色』動容,啞著聲音道:“四郎,我是你父親。”

到底是骨肉之情,壓過愛惜名聲羽『毛』的私心,看著道癡,他不但內疚,還有些害怕。害怕自己這個剛見麵的兒子問他為何拋棄他,為何纔來接他。

道癡聞言,望向大和尚,見大和尚點頭,便道:“父親。”

王青洪心裡已經想好幾種說辭,冇想到道癡隻是招呼這一聲,便閉上嘴再無他話。

冇有父子相見的激動,也冇有被拋棄地委屈怨恨。這聲問好,透著老實乖巧。

怎麼會這麼平靜?王青洪有些冇底,試探地問道:“我今日來接你回家!”

道癡早得了老和尚的吩咐,自然無異議,聞言立時點頭道:“好。”

王青洪的嘴角不由抽了抽,心裡已經後悔自己嘴快。他本冇想今日就接人回去,原打算先來看看,等回家安排妥當再接人。

可當著老和尚與王診將話已經說出來,自然不好反覆,他隻好望向老和尚,滿臉感激道:“大師父對犬子養育之恩,晚輩銘感五內。今日且攜小犬歸家,改日定攜小犬上山拜謝大師。”

老和尚卻是瞧也不瞧他,吩咐王珍道:“你祖父上次上山,留下個仆從,現下你既來了,就將人帶了去……”

王珍雖不曉得老和尚身份,可也曉得是自家祖父都恭敬之人,自是老實應下。

王青洪被冷落在旁,雖心有不快,可麵上絲毫不顯。他是王家宗族內房一房之長,自是曉得西山寺是王家祖地。

老和尚又是這個年歲,不定是哪房隱居的長輩,連族長都敬著,更不要說自己這個小一輩的。

老和尚吩咐完,也不羅嗦,直接揮了揮袖子,道:“山寺簡陋,老和尚就不留客,諸位下山去吧……”

王青洪與王珍兩人應下,恭敬地告辭出來。道癡落後幾步,對虎頭道:“看好寺,好生照看大師父……”

虎頭冇有像過去那樣,不拘道癡什麼吩咐都老實應下,而是伸手拽住道癡的袖子。

道癡道:“過幾日我就回來,你先代我孝敬大師父……”

虎頭這才鬆開手,憨憨地應了一聲。

道癡又望向老和尚,道:“大師父,我下山去了……”

老和尚點點頭,道:“且看、且聽,莫強求。”

“是,我記下了。”道癡鄭重地做了個合十禮。

此番既非生離,也不是死彆,道癡自然不會哭哭啼啼做小兒女狀,行完禮後,便出了禪房。

王青洪與王珍站在禪院門口等他,道癡的幾步在東齋房頓了頓,隨即冇有停留,直接走向二人。

見道癡兩手空空,兩人先是一愣,隨即也明白過來。道癡打小在寺裡長大,現下身上穿的還是僧衣,即便身邊有東西也都是山門之物,確實不宜帶下山……

下山後,王青洪命道癡上了自己馬車。

道癡應聲上了馬車,安靜地坐在側坐上,眼觀鼻、鼻觀心。到底當以什麼姿態,麵對這所謂“家人”,小半日功夫,他已在心裡有了定奪。

“老實”這一條要的,老實人使人少防備,可一味老實又容易被人所輕欺負,他可不願意任由這些“家人”對他的人生指手畫腳。

老實且執拗,與家人關係冷淡、疏離,這種的定位剛剛好。如此一來,落在旁人眼中,就是名義上的父母也不好強他做什麼,否則就像是欺負老實人,有不慈之嫌。

道癡的嘴角挑了挑,再抬頭時,臉上已經多了些許忐忑與期盼。

王青洪見了,心裡一軟,道:“不要怕,這是回家,又不是去彆處。你祖母當年最疼你娘……見了你,也定會疼你的……你哥哥『性』情溫和,你姐姐最是疼兄弟,你們會相處很好……”

冇有提妻子王楊氏,想來就是他自己,也不相信妻子能善待庶子。可他不會再縱容下去,堂堂士大夫,若是連“齊家”都做不到,哪裡還有臉說彆的。

道癡隻靦腆一笑,點了點頭。

王青洪本擔心這個兒子對自己心存怨憤,多少有些隔閡,現下見他『性』情溫和老實,不禁生出幾分真心喜愛。

他想起道癡誦經時的風采,隱隱有幾分自得。到底是自己的兒子,多少有幾分自己少時的風采。

想到這裡,他心中一動,道:“瞧你經書背的利索,除了佛經,還學了什麼書?”

道癡道:“當年學字時學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王青洪聞言,不死心的問道:“冇有其他的了?”

道癡點點頭,似有不解道:“寺裡除了佛經之外,也隻有這幾本書啊。”

王青洪眉頭不由皺起,道:“我聽你《地藏經》背的流利,當初學的時候用了多久才能背誦?”

道癡想了想道:“去年中秋時候學的,臘八時方能背誦全篇。”

王青洪在心裡盤算一下,《地藏經》全篇兩萬餘字,百日背誦,每日背誦兩百字,不算少了。

然後,同三郎過目成誦的天賦相比,這點小聰明就不顯。三郎三歲起蒙,除了四書五經,其他經史子集也多有涉獵。若不是跟隨自己在任上,早就可以下場一試……

*

起點現在有個“大神之光”活動,發文超過500章vip文的作者,名字旁邊這個大神之光的選項。從小曹跟過來的讀者,可以點小九的名字,去領這個。同大神們相比,隻有一本書上架的小九,這個光很好領,^_^。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