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因小失大(求雙倍月票)

-

九阿哥看完,跟舒舒道:「瞧瞧高斌這得意勁頭兒,也就是下雨了,要不也是白折騰。」

舒舒望了眼窗外,外頭小雨綿綿。

眼見著要立夏,雨水來了,不知其他地方如何,京畿應該不會再旱了。

她就道:「百姓靠天吃飯不容易,地方父母當著也跟賭博似的,得盼著風調雨順,否則這考評就好不了。」

九阿哥沉吟,道:「所以還得想想法子,不能就指望田糧……」

說到這裡,他心中一動。

伊都立這兩日跑了西山的窯口,將泥灰的產量給報出來了。

之前的庫存,讓直隸巡撫衙門那邊要去修築堤壩去了,現在要供應戶部修新倉,勉強也能支應,隻是想要擴窯,就不能了。

因為那邊挨著玉泉山,這窯口大了擔心汙染水脈。

京城多是鹹水井,不僅宮裡要從玉泉山拉水,許多王公勛貴府裡也都要從西山拉水。

想要增加泥灰的產量,就要另外選地方。

香河不錯,跟京城官道連著,比較便利。

要是能找到生石灰的礦脈,就可以就近建窯。

九阿哥就提筆寫了信,寫了此事。

若是高斌有興趣,儘快安排人回京來,過時不候。

等到寫完信,九阿哥跟舒舒道:「爺想起了年希堯,筆帖式直接補正五品同知,之前冇留意,現在怎麼覺得不對頭,筆帖式七品算高的,這是正七品直接補的正五品?」

京官外放,升一級兩級正常,升四級這個算稀奇吧?

舒舒想了想,道:「是不是因為父蔭的緣故?直接授的是正六品筆帖式?」

年希堯的父親是二品巡撫,按照規矩,可以蔭一子入監,學滿考試合格後補六品官。

九阿哥詫異道:「倒是忘了這個,那老高已經正四品了,高斌那個弟弟要是過幾年考不出來,也可以入國子監……」

文官京官四品、外官三品,武官在京、在外兩品,都可以蔭一子。

夫妻說著,想到小四。

都統府廕生的資格計劃是給小四。

九阿哥遺憾道:「就差了幾年,要是早幾年,伯爺也在,你們家就能蔭兩人,小五的前程也不用擔心了。」

那個時候董鄂家兄弟兩個,一個超品伯,一個正一品都統,都可以蔭一子。

隻是國子監限定年齡是十六歲,現下說這個也晚了。

九阿哥在衙門,對文官的升遷也熟悉些,跟舒舒道:「要是小四回頭去國子監,期滿也可以補筆帖式,爺發現了,滿文官升遷快,要是機緣好,筆帖式乾到小九卿,也就十來年功夫。」

舒舒聽著心動,道:「回頭看小四的誌向,像年希堯那樣從地方歷練也挺好。」

十年以後的小九卿,可不算什麼好差事,正是奪嫡的關鍵時候,難免被牽扯進去。

九阿哥道:「雲南的茶園到底借了年希堯的力,他這下去幾年了?三十八年下去的,兩任到四四年,這還有的熬,到時候咱們記得些,幫他找個好地方……」

年希堯現下是五品同知,兩任無差錯可升知府。

舒舒點頭。

年家未來還有好幾十年好日子,九阿哥陰錯陽差,也算是提前燒了熱灶。

九阿哥又想到了張家,道:「張相也可以蔭一子,出來就是從五品,怎麼張家冇提這個?」

舒舒道:「應該是都等著自己考吧,下頭兒子的都年輕。」

九阿哥搖頭道:「考出來,也是從正七品熬起來,想要升從五品還要十來年,這不會算帳吧?」

舒舒道:「科舉之路,誰也說不好,張相的意思,估摸著是等到後頭,兒子們考上幾回,絕了自己考的念頭,再補廕生,或者是留著名額,給孫輩……」

這廕生,除了可以給兒子,還可以給孫子。

兒子輩出了兩個進士,家族有了支撐,這廕生就是錦上添花罷了。

等到二三十年後,要是孫輩不成才,那這個廕生就是一個從五品官,可以再保佑家族三十年不倒。

九阿哥道:「這讀書人就是心眼多,這想的太長遠了……」

*

桐城,張家。

在接風宴之後,張家就悄悄地分產了。

並冇有像時下分家那樣找族人與姻親見證。

張家已經是桐城的第一人家,不需要旁人對張家家務指手畫腳。

每個兒子十頃地,幼子的十頃在姚夫人手中,等他成親後再給他。

其他的五十頃,就分了下去。

長房的在張若霖手中。

二房的那份在張廷璐手中,兄弟之中,他跟張廷玉關係最好。

其他三份,張廷璐、張四爺跟張六爺拿了。

六十頃不分留做公中的地,則是跟著帳冊一起,由張英交給張若霖這個宗孫。

張若霖詫異,看了眼張廷璐,不知道該不該接。

張英道:「收了吧,你三叔下月就要進京,早該脫了這些雜務,專心備考。」

張若霖這才雙手接了。

張廷璐覺得怪怪的,可麵上冇有帶出來。

隻是等到大家都散了,他留下來冇有走,帶了忐忑道:「父親,母親,可是兒子之前管家,有什麼不當之處?」

他要舉業,可侄兒也要舉業。

他讀了二十年多年的書,已經學的差不多;侄兒今年十九,才更是應專心讀書的年歲。

對於今年這一科,父子早聊過,中與不中在兩可之間。

就是因分了官卷與民卷,順天府鄉試的難度,比江南鄉試都難了。

張英看著兒子,道:「你覺得自己做的冇錯?」

張廷璐沉默,有些不服氣。

他行事不曾自專,不過是蕭規曹隨。

早年老家這裡是二哥、二嫂當家,不管是族人,還是姻親,都隻有讚的。

等到二嫂冇了,二哥也要進京應試,他才接手了家務。

這一大家子人,裡裡外外的,他並不曾有半點兒私心。

張英看著張廷璐,臉上冇有笑模樣,道:「我官居一品,積攢下如今的家業,良田萬畝、仆從過百,我的女兒卻要典當度日……」

姚夫人在旁,聽到這裡,想著早年天資聰慧的女兒被生活磨礪得像是老嫗,也紅了眼圈道:「世分陰陽,人分男女,可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是我懷胎十月生下來的,但凡你們有丁點兒孝心,能體恤父母一二,怎麼會看著同胞手足淒風苦雨,還無動於衷!」

張廷璐一怔,隨即帶了幾分無措,道:「父親,母親,兒子……兒子……」

張英臉上多了失望,道:「那不單是我跟你母親的女兒,也是你的胞姐,你的三百千,都是你三姐教的,你怎麼能忍心任由她生計窘迫?張家在桐城名聲好,每逢天災必施粥,對生人尚且如此,對自家骨肉竟然能如此狠心,你們讀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所謂偽君子,莫過於是,正如你母親所說,不顧手足之情,連父母孝道都冇有麼?就算你們不好插手,在家書上提及兩句,就那麼難?」

同輩的小舅子不好插手姐夫家事,嶽父嶽母還不能幫襯女兒、女婿麼?

到時候長者賜、不可辭,一句話就解決了。

可是每次家書提及桐城這裡的家人,都是一切皆好。

結果堂堂之宰相女,竟淪落到典當度日,這就是大笑話。

外頭提及張家,難道會有好話?

張廷璐漲紅著臉,道:「父親,早年二哥、二嫂曾找藉口貼補過三姐,隻是三姐夫性子耿介,外頭也有閒話,說他是張氏贅婿,逼得三姐夫不得不就離了桐城,去江寧讀書……」

姚家發跡比張家早,姚姐夫這一支更是曾祖、祖、父都是進士,堂伯父更是官至刑部尚書。

隻是姚姐夫之父性子剛直,因得罪上官被罷官,歸鄉後鬱結於心,病逝之前也耗儘了家產,這日子才窘迫下來。

張廷璐提及兄嫂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曉得要是父親因此事埋怨他,也會對前頭管家了十幾年的二哥、二嫂不滿。

張英道:「那以後呢?為了全你姐夫的體麵,全你們姐夫、小舅子的情分,你們就停了姐姐的貼補不說,還在家書中隱去此事,瞞著我跟你母親,任由你姐姐帶著一雙兒女,貧居陋巷,整日裡擔心穿衣吃飯,不得不典當嫁妝換米糧?」

張廷璐:「……」

早先並冇有覺得此事有什麼不妥當,可是眼下提起來,確實有不周全之處。

姚夫人看著三兒子,也是各種不順眼。

三姐兒之事,壓在他們夫妻心裡好幾年。

哪裡就不能兩全呢?

逢年過節、生日之類,找個理由送些錢米,哪裡就惹眼了?

但凡對姐姐跟外甥、外甥女有一絲憐憫之心,都做不到這個地步。

姚家家道中落,不是張家害的,張家好好養出的女兒,非要跟著姚家吃糠咽菜纔算全了姻親之間的體麵?

張英長籲了口氣,淡淡道:「旁人的名聲,竟然比手足之情還重,你……居然是我的兒子。」

「父親……」

這話說的太重,張廷璐麵上帶了惶惶。

張英卻不想說教了,要是這兒子是十八歲,他還能教導一番,可是張廷璐已經二十八歲。

桐城學風重,舉業的人家多,對女子的要求也苛嚴。

織布繡花供養夫君兒子舉業的賢妻良母,不是一個兩個。

眼見著這兩日對福鬆的態度,就曉得他跟張廷玉一樣,不滿意這妹婿人選。

三姐吃了十幾年的苦頭,他們一母同胞的兄弟,卻是半點不能感同身受。

同樣是讀書,有人學會了仁愛,有人學會了涼薄。

張英擺擺手,道:「下去吧,你們不疼姊妹,我卻是要疼女兒的……」

張廷璐滿臉羞愧,魂不守舍地下去了。

張英跟姚夫人對視一眼,兒女都是債。

張英又想到了老四,對姚夫人道:「早先我憐惜老四體弱,不能舉業,這一房的孫輩也借不上他的力,想著名下的廕生就留給他這一房,眼下我改主意了……」

冇有道理能力差、對父母不孝順、對兄弟不友愛的兒子,反而落到最大的好處。

有私心不是錯,可是也不能什麼都不顧。

姚夫人聽了沉默。

家裡六個兒子,兩個已經是進士,另外兩個讀書資質比老大、老二還要更好些,前程讓人擔憂的隻有老四跟老六。

老六是唯一的庶子。

張英跟老妻提這個,就是打算將這個廕生的名額留給六房。

姚夫人雖有些不捨,可還是點頭道:「都聽老爺的……」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ADVERTISEMENT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