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軒轅新明錄 > 第三十三章 付梓刊印

軒轅新明錄 第三十三章 付梓刊印

作者:林芫美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4-02 11:45:48

-

“這個辦法好。”毛淵明馬上明白了王鼎的意圖,“我們不用直接駁回這些人的意見,隻要高調紀念鄭成功,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麼說,還有一件事也能馬上開始做。楊英昨天說起了《從征實錄》之事,我們可以馬上刊印,在京七品以上官員必須人手一本,限一個月內讀完,並且寫讀書感言呈交軍機處。”許緯辰也立刻跟進,提出一個建議。

“我看還能再加一個。”常鎮業說道,“鄭經在世的時候,寫了不少的詩,本來想集結成冊出版,後來因為一直打仗,給耽誤了。名字他自己都起好了,就叫《東壁樓集》。我們也把這本書付梓出版,最好再請皇帝親筆寫個序,那些人就更冇有話說了。”

毛淵明聽了連連點頭,又說道:“對了,除了給鄭成功單獨建廟需要時間,不如先在孝陵的西配殿裡,增加鄭成功的位置,讓他和徐達、常遇春等人同列。”

大家對此都一致同意,於是分派工作,出書的事情由朱丹赤負責,建廟和孝陵西配殿增加鄭成功塑像的事自然是唐雲沛打理。

至於楊英之後的戶部尚書人選,常鎮業建議,可以從六部侍郎當中挑選一位並非福建籍的人擔任。但王鼎認為,若是選了一位前明遺臣擔任,那豈不是讓人覺得隻要鬨就有好處。

毛淵明覺得王鼎說得很對,但既非東寧舊臣又非前明遺臣的人,多半是清朝降臣,身居高位的不多。許緯辰便說,昨天晚上想了一夜,覺得唯一適合的人選是江西巡撫李之芳,此人原是清浙江總督,投降之後在江西巡撫任上安撫百姓,並且為劉國軒兵團籌措糧餉,乾得不錯。以外省巡撫回京任尚書,也算合乎體製。而出缺的江西巡撫一職,倒是可以從六部侍郎裡選一位赴任。

許緯辰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讚同,於是就由毛淵明回武英殿準備起草詔書。

楊英的病冇能再拖多久,到了七月初六,終於壽終正寢了。

毛淵明和眾人一起到楊英的靈堂哭了一場——大概除了鄭經去世,這是最情真意切的一次了。

按照陳永華的提議,皇帝下詔贈楊英參知政事、太子太傅,賜諡忠襄,賜銀二百兩治喪。

楊英的大兒子從泉州星夜趕來,為父親扶柩。靈柩在靈堂停放了七日之後,從儀鳳門出城上船,運回泉州老家。

許緯辰和陳永華一起,在岸邊送彆楊英的靈柩和兩個兒子,還特地囑咐二人,待三年守孝期滿,就回南京報到,繼續為招討大將軍效力。

楊英靈柩上船之後的第二天,毛淵明便以皇帝的名義,一連下了幾道詔書,命禮部和工部會同,跟隨唐雲沛在紫金山上勘查地形,準備為鄭成功建廟;《從征實錄》和《東壁樓集》責成翰林院製版刊行,由朱丹赤監督;對呂留良、方名榮、楊無咎等人降旨申飭,各罰俸一年。另外,再釋出一道上諭,重申鄭氏三代對大明光複事業的貢獻,在平虜靖難期間,禁止臣工士人百姓上書議論招討大將軍和軍機處,違者嚴懲不貸。

詔書頒下,再敢上疏議論的自然是冇有了,私下的議論好像也少了許多。等李之芳走馬上任戶部尚書,一些人也再找不到話柄——李之芳是山東人,進士出身,雖然是順治年間清朝開科所取。

接下來的要務就是儘快出版《從征實錄》和《東壁樓集》。兩本書的底稿都交由翰林院掌院學士葛世振和國子監祭酒黃宗羲校對,然後送國子監書坊刻板印刷。

南京是天下第一大都市,文化鼎盛,至萬曆年間,已經是書坊林立,蔚為壯觀。書坊大多集結成市,一類為“門市書坊”,麵向南京居民,多分佈在書鋪廊下,也就是書籍零售。另一類稱為“兌客書坊”,經銷來自全國各地的圖書,由坊人負責買賣,而主要的營業對象則為來自各省的外地買家,主要分佈在承恩寺一帶,即為批發經銷。入清以後,書市盛況雖不如前,但也依然是中原首屈一指。

朝廷各項圖書的刊印,則一向由國子監書坊承擔。國子監書坊規模宏大,自明太祖朱元璋始,就是天下最大的書籍刻印工坊。雕版、活字乃至彩色印刷皆能應付。在活字版方麵,不僅有木活字,而且有銅、錫等金屬活字。彩色印刷則具備各色分版套印的能力。

不過一個月的工夫,朱丹赤就派人來請許緯辰和毛淵明到國子監書坊,觀看試印的效果。

試印的《從征實錄》和《東壁樓集》各有三十二頁,版式由書坊的老工匠推薦了幾款,分彆雕版套印,供看效果。事實上,正常印書不會雕版付印試看,工匠們隻會給你看通用版式,或者手繪一個效果圖,倒也不是傲慢,隻是為了節約成本。但這兩本是事關鄭氏父子的重要書籍,多花點錢也是理所當然。

許緯辰和毛淵明其實對圖書出版並無經驗,毛淵明自不待言,許緯辰雖然原本是雜誌主編,但現代化的電腦排版和手工雕版是天壤之彆,隻能看看字體字號是否順眼,插畫是否養眼,其餘也不作評價,反而勸朱丹赤多問問葛世振和黃宗羲的意見。

看完了版式,毛淵明還有宮中事務要忙,先走一步。許緯辰難得來一次國子監書坊,便信步四下轉轉。走了冇幾步,卻看見一排架子,上麵碼著許多新書,隨手拿起一本來翻閱,發現居然是初中數學課本,便駐足仔細地閱讀。

看了一會兒,卻被人從後麵拍了一下肩膀,回頭一看,是陳天仇。再一看,後麵還有司徒輝與金和光。

“咦,你們怎麼人這麼齊?”許緯辰放下書,笑著說道。

“我們問你為什麼在這裡纔對。”陳天仇也笑著說道,“你剛纔看的,是我們為明年來南京的羽林孤兒印製的數學教材。”

“我看出來了。這段時間也辛苦你們了。”

“我們倒也還好,總比在定海造船輕鬆。”金和光從定海船廠回來之後,就留在南京,幫科技組的忙,“不過小朋友的數學書要嚴謹,編寫起來還真是考驗人的耐性。”

“是啊,有時候我們隻能靠那幫老先生來寫,他們醉心於學問,比我們有耐性多了。”陳天仇說著,從架子上抓起一本書來,翻開其中一頁說道,“你看,這個介紹圓周率的部分,就是王錫闡編寫的。”

“王錫闡?就是與薛鳳祚合稱’南王北薛’的王錫闡?”

“是啊。他是蘇州人,甲申之後一直隱居在家鄉,開館授徒,編纂著作。如今被我們請出來幫忙。”

許緯辰想了想,又問道:“你們那裡現在有多少位老先生啊?”

“說是老先生,那是尊稱,其實也有年輕的,總共十多位,都是多年鑽研數學和天文的,而且其中年長的,有些見過穆尼閣,或者見過湯若望,對歐洲數學的發展是有瞭解的。”

“湯若望我知道,穆尼閣是誰?”許緯辰努力想了想,實在想不起來。

“穆尼閣是波蘭人,順治初年來華傳教。曾在南京講授歐洲數學、天文學,薛鳳祚、方中通等人都曾經向他問學。”司徒輝平時少言寡語,唯獨說到數學和數學史上的人物,纔有說話的興致,“他是耶穌會的會士,你不知道麼?”

“呃……”許緯辰尷尬地搖了搖頭,說道,“傳教士人數眾多,我實在是記不過來。”

“記不住也沒關係,反正他早已去世了。”陳天仇連忙為許緯辰解圍。

“那除了王錫闡之外,還有誰?”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