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玄幻 > 有仇必報小驕女VS羸弱心機九皇子爆款小說 > 李策追妻

--殿內靜默一瞬,百餘朝臣、三司官員和皇帝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李策身上。

就連支撐起雙層屋簷的粗大圓柱,還有威嚴聳立的飛簷鬥拱,都似乎齊齊屏息凝神,要聽一聽李策進稟。

安國公府的銀兩,哪裡去了?

除了想聽一聽李策的解釋,大家還奇怪他怎麼回來得這麼快。

不是去賑災了嗎?戶部的幾位官員還冇到家呢,李策是飛回來的?

短暫的安靜後,大殿內響起皇帝威嚴的聲音:“楚王倒是知道嗎?那你不妨說說,然後朕再治你衣著不整、未宣而入之罪

覲見皇帝未著常服,就這麼心急如焚地闖進來,當然要治罪。

然而李策已經顧不得這個。

他端正跪立,回答道:“兒臣在甘州賑災時,甘州新任知府尹世纔想請兒臣到湯泉休息。兒臣拒絕,他便說湯泉其實跟賑災有關,因為甘州地動後不久,就有道人在湯泉處施粥,又向衙門佈施一千二百兩白銀,用於賑災。那道人未說自己在何處修行,隻在捐贈的文書上,寫了‘濟’字。適才兒臣在殿外聽到安國公府賬冊上也有這個字,便想著或許有所關聯

皇帝緊皺的眉頭微微舒展,詢問戶部侍郎嚴廉道:“你查出的賬冊,是多少銀兩?”

嚴廉謹慎地回稟道:“今年支取的分毫不差,正是一千二百兩

殿內響起一片驚歎,為銀兩去向清晰而驚,為竟然用於賑災而歎。

那可是一千二百兩,恐怕占了安國公府每年生意利潤的五成以上。

怪不得寫作“濟”字,這是“賑濟”,是“濟世救人”,是“達則兼濟天下”!

皇帝微微動容,對葉長庚道:“果真是賑災了嗎?這有什麼不好說的?是怕傷了朕的顏麵?朕是那樣小肚雞腸的人嗎?”

葉長庚疑惑地叩首,不比其他人的驚訝少。

他曾經抱怨過父親很多次,說他拋妻棄子避入深山,還要拿家裡的銀兩過活。卻冇想到那些銀兩竟用於賑災了。

一時間葉長庚心中五味雜陳,他竟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麵對父親。

想到自己身後的妹妹,葉長庚回頭看了葉嬌一眼。

葉嬌對他笑笑,桃花眼裡卻盛滿淚水。不知道是感動的淚,還是慶幸的淚,抑或是在今日,對父親重新瞭解的淚。

可是在一片讚歎聲中,禦史中丞百裡曦卻繼續發問道:“今年的如此,去年有嗎?前年有嗎?確認這不是巧合?”

對啊,萬一是巧合呢?

安國公府有什麼證據,來證明自己消失的銀兩,都是用於賑災了呢?

戶部侍郎嚴廉聞言開口道:“去年是一千一百兩,前年八百兩,大前年一千三百兩,隻搬來四年賬冊,缺失的銀兩數目,微臣都已經謄抄下來

“這個好說,”一直彷彿置身事外的大理寺卿汪辰明開口道,“戶部那裡每年都有各地賑災募捐的記錄,隻消去查一查,便知道能否對上

皇帝抬眼示意戶部去查,這裡戶部官職最低的官員便是嚴廉,他又一次抹著汗水離開大殿。

走到殿外時,守衛在門口的嚴從錚迎上來,喚他道:“父親……”

嚴廉瞪了兒子一眼,未等嚴從錚開口,便道:“你閉嘴!本官謹遵皇命履職,不管你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情

這種時刻,他是不會站隊,不會撒謊的。

是福是禍,都看安國公府的造化了。

嚴從錚僵在原地,看著父親向宣政殿旁邊的戶部衙署跑去。他步履沉沉,氣喘籲籲,已露出些許老邁之態。

嚴從錚的心裡,有些酸澀,更多的是擔憂。

果然,經戶部查證,這些年來捐贈賑災的銀兩,都有某筆同安國公府的數目一致。

這些銀兩要麼用於抗旱修渠,要麼用於救助疫病,最多的是糧荒賑災。隻是以前冇有寫“濟”字,但都由道士轉交。

麵對證據,百裡曦瞠目結舌。

這件事是他買通安國公府的賬房先生,查出的紕漏。原以為是一柄利劍,冇想到竟幫彆人揚了慈善之名,利劍刺入自己腹內。

“這……這怎麼?”他扭頭看向三司其他官員,見他們竟然也交頭接耳談論起安國公府的慈悲胸襟,百裡曦隻得僵硬地轉過頭,問道,“為何是道士?為何都是道士前去捐贈?”

這個問題,禦案後的人幫他回答了。

“因為葉羲啊,”皇帝神情激動,感慨萬千道,“葉羲,未在朝堂卻為國分憂,身處道觀卻救黎民百姓。朕希望這天底下,多些葉羲這樣的忠良,少一些爭權謀私的奸佞。朕自己,也會銘感五內說到這裡,皇帝似乎纔想起來今日安國公府的人還擔著罪名,便又和聲對百裡曦道:“愛卿繼續審,繼續審,這銀兩的去處知道了,想必你還有彆的證據

一語驚醒夢中人。

今日大家齊聚一堂,是審問安國公府是否通敵賣國,可不是來表彰他們濟世利民的。

百裡曦的心提起來,手有些抖。

他不能輸。

輸了,安國公府便會飛黃騰達扶搖直上,吐蕃必然能同大唐和議,晉王就要解甲回京。

晉王的勢力還太弱了。

如果不能在兵部培養足夠多的親信,不能利用戰事囤積足夠多的銀兩,那麼即便獲封太子,也難以在朝中站穩腳跟。

皇帝的兒子中,太多人虎視眈眈覬覦太子位。

血雨腥風的戰役前,他們必須做足準備。

百裡曦強裝鎮定,拿出一封書通道:“這封吐蕃文字寫成的信,是在安國公府中搜出的,還請禮部或者鴻臚寺的人看看

案件審到此處,大理寺、禦史台、刑部、戶部、兵部都有涉及,其餘幾部官員漸漸忘了饑餓,等著百裡曦提到自己呢。

畢竟案情似乎已經有了轉機,皇帝這會兒心情好,在君前露臉,也冇有白在這裡忍饑捱餓。

聽說要辨認吐蕃字,鴻臚寺卿王玄意立刻出列,趕在禮部之前,舉起笏板。

禮部官員便有些不樂意,但想到王玄意是譯語官出身,通九國語言,便也任由他出風頭了。

皇帝頷首,王玄意便穿過一列列官員,走到百裡曦麵前,鄭重地取過那封吐蕃書信。

他先舉起封麵,鄭重道:“這上麵的確是吐蕃文,寫著‘長安安國公府,葉將軍台啟,吐蕃蘭城公主格桑梅朵’

這是書信的固定格式,朝臣冇想到他們之間通訊竟然如此光明正大,頓時又是一陣嘈雜的議論。

百裡曦放下心來。

是這封信,這是他親自找長安的番邦人寫下的。

裡麵寫了格桑梅朵對葉長庚的諸多交代,其中一項,便是要得到大唐軍機。格桑梅朵承諾,待事成以後,嫁給葉長庚,帶他回吐蕃,繼任吐蕃皇位。

這樣的誘惑,也難保一個小小的五品將軍不會動心啊。

百裡曦屏息凝氣,等待王玄意拆開信封,抖出書信。

那封信慢慢展開,百裡曦的眼神卻突然僵住,他瞳孔微縮,身子向前走了一步,難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對,怎麼隻有一行字?

在百裡曦的震驚中,王玄意大聲念出了信箋上的字。

“明德門,祝大唐國運昌隆

明德門?

祝大唐國運昌隆?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朝臣一麵議論一麵偷笑,若不是在肅靜的朝堂,恐怕就要捧起肚子,笑翻在地。

在一片議論聲中,皇帝問:“這是什麼?”

冇有人能回答他的話,隻有葉嬌施禮道:“啟稟聖上,這是微臣寫的

她寫的?

“你怎麼能冒充格桑梅朵給你哥哥寫信呢?”皇帝慢悠悠地詢問,似乎知道答案即將揭曉,反而不那麼著急了。

葉嬌眼神明亮,鎮定自若,懇切地回答道:“微臣帶領武侯戍守明德門,常常有吐蕃來往官商需要微臣驗看文牒。彆的吐蕃字微臣不認得,但是這幾個字,是他們文牒上常有的,故而微臣也能寫出來

皇帝溫聲道:“朕是問你,為何冒充格桑梅朵?”

“因為真正的信,在這裡!”

葉嬌從衣袖中掏出厚厚的一遝信件,雙手呈上道:“微臣今日在府中,抓到一個賊!他懷裡揣著這些信,要放進微臣的閨房。那個賊被微臣打暈,鎖在安國公府的馬車上,如今或許已經拉到宮門外。微臣從那些信件裡揀出有吐蕃文字的,胡亂寫了一句放進信封。微臣是想,這些東西早晚要麵見聖上,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微臣和兄長,相信三司在聖上麵前,會公正裁決

她說著雙膝跪地,含淚道:“微臣一家人恪儘職守、忠君報國,卻不知道為何被賊人算計,要誣告成賣國求榮的奸佞。微臣和兄長有冤!求聖上明斷!”

十二年前,安國公府就已經有冤屈了。

十二年後,同樣的朝堂內,禦案後的君王能否明辨是非,還他們一個清白?

內侍總管高福走下台階,雙手接過了葉嬌高舉的信件。

朝堂一片肅然,這是恭敬的肅然,是激憤的肅然,是萬眾一心的肅然。

良久,宰相傅謙開口道:“聖上,微臣請諫

“說!”皇帝擲地有聲。

“微臣請拘賊人,詳查此案,揪出幕後主使

兵部尚書同樣舉起笏板:“微臣附議!”

跪在地上的劉硯把手中漸漸放低的官帽再次高舉:“微臣附議!”

朝堂內頓時一片迴應。

“臣等附議!”

“準!”皇帝道,他說著斜睨一眼惶恐不安的百裡曦,森冷道,“百裡中丞的其餘信件,不妨都拿過來,也讓朕看看,安國公府除了與吐蕃有通,還在勾結哪些朝臣皇室

隻有百裡曦和禁軍去搜安國公府,這麼巧,今日便有賊人在搜查前,帶著信件前去栽贓。

恐怕第一個需要查的,就是這位直言善諫的禦史大人。

高福取過百裡曦手中的書信,交到皇帝手上。

皇帝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哼聲道:“哦,是朕的兒子,楚王

果然,是要把倒黴的李策也拉下水。

他說著拆開信件,嘲笑道:“這個不需要鴻臚寺翻譯,朕來讀,朕認識楚王的字

他咳嗽一聲,帶著幾分嘲諷,下意識便把那封信念出了口:“嬌嬌……”

嬌嬌……

這兩個字響徹朝堂。

葉嬌上前一步,李策喚一聲:“父皇,不可

皇帝這才意識到這是一封真信,是他的倒黴兒子寫給葉嬌的真信。

他的兒子,不光倒黴,還冇出息。

真是氣死朕了。

……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