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宰執天下 > 第17章 往來城府誌不移 二

宰執天下 第17章 往來城府誌不移 二

作者:cuslaa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4-01 06:51:18

-

趙頊透過窗戶抬頭看著天上的陰雲,皺起的眉頭,將心中的擔憂表露在了臉上。(_%%)

正是夏收時節,一場不適時的大雨,往往能將一年的收穫拉下來一成半成。看似不多,但以一路幾千萬石的收穫為基數,那可就是個讓人無法承受的數字了。

儘管京城這邊已經收穫了,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但河北、河東開鐮的時間,往往要比京畿遲上幾日。不知道會不會會不會遇上下雨的日子。若是在已經確定豐收的情況下,撞上一場破壞收成的暴雨,這一喜一悲,對身體可不好。

農為國本。平日裡,各地的氣候狀況都會及時傳到崇政殿中。今年上半年,天下各路都是風調雨順,就是有點水旱蝗等災害,也僅僅是侷限於一州數縣,並冇有氾濫開來。

前些天,南方兩淮開鐮,報稱豐收的喜訊幾天之後便在趙頊麵前高高壘起。

而這幾天,京畿的麥田也開始收割。不見是各州各縣,就是趙頊在南郊種得幾畝田,報上來的也是大豐收,畝產四百餘斤。甚至還獻上了兩支麥稈,就在趙頊的禦案上擺著。麥芒一根根的有些紮手,金黃色的麥粒雖不算飽滿,但其中一支上麵長了三條穗,另一支的麥穗則是兩條,乃是難得的祥瑞之兆。

雖說是種,其實也不過是籍田之禮,在春耕時執犁推了三推而已。但畢竟是趙頊親自動手過,看到自己犁開的田地大獲豐收,心中總是多上一份歡喜。

在禦田中的新麥已經送進了宮中,明天,或許今晚,就能吃到用新麥磨出的麪粉所做的炊餅、饅頭或是湯餅了。

不過趙頊也做了十多年的皇帝,知道所謂的四石畝產,至少要打個七折,能有三石就不錯了。而且還是天子田的緣故,水肥冇人敢省,雜草、害蟲時時清理,不敢有所懈怠。京畿田地的地力,耗用得很厲害。換作是普通的田地,一畝旱田,在豐收的年景,差不多也就兩石上下。

北方的麥田,也隻有關中的白渠周邊諸縣,河北的大名府,京東的鄆濟等寥寥數地,纔會有畝產三石的時候。

趙頊輕歎了一聲。田畝的產量是苛求不來的。北方的收成肯定是不能與南方相比。越是向南,產量就是越高,而且還是一年雙熟。到了五嶺以南,三熟都不是問題,隻看田主勤不勤快,會不會照料莊稼。

在過去,廣西諸州的稻米產量,這兩年都多了起來。每年總有五六十萬石的稻米,沿著左右江一路入海,與交州的稻米、木材和白糖等特產,一起運到福建,兩浙和江東。市麵上多了一百數十萬石的廣西大米,加之本身也是豐收的緣故,江南的糧價這幾年都被牢牢壓製在一貫一石半。連帶的讓京城的米價,也穩定在六十餘錢一鬥的水平上。

雖然趙頊不情願承認,但他也清楚,這是韓岡在廣西擔任轉運使和邕州知州後,給朝廷和國家帶來的回報。

出身農家的韓岡,比起邕州過去的任何一名知州更為關心農事。而他在當地巨大的聲望也能支援他的一切主張。更重要的,是交趾人在邕州的屠戮,以及大批的交趾俘虜,使得韓岡可以大刀闊斧的在廣西推廣更好的耕作技術,開辟溝渠來澆灌田地,而不用擔心受到當地大戶的阻撓,以及百姓對工役的反對。但換作其他官員處在他當時的位置上,恐怕都不會將精力分散在農事上。

隻看韓岡在廣西農業上的作為,便是宰相之任,何況這還是他諸多功績中,並不怎麼起眼的一項。就是太過出色了,要是他的才乾,是由幾個人分彆擁有那就好了。

在淺灰色的天空中,幾道筆直向天的黑色煙雲十分的顯眼。城西、城東都有幾束濃煙直上雲頭,趙頊知道,那是兩座鐵場旺盛的爐火帶來的結果。

京城的鐵場,為了釋放鍊鐵後的餘煙,都修了高達近十丈的煙囪,城西、城東加起來有四五根。從煙囪中散佈出來的煙塵,時不時的就飄到城中。使得潤肺止咳的川貝母的銷量,比過去還冇有建立鐵場的時候多了十倍。

眼下光是東京城周圍的鐵場,一年就有四千多萬斤的生鐵,百萬斤的鋼。而徐州鋼鐵產量,比京城還要多。如今大宋禁軍能做到甲堅兵利,靠的就是一年上萬萬斤的鐵,和數百萬斤的鋼。

被開采出來的大量石炭,並不僅僅應用在鍊鐵上,東京城中的千家萬戶平日裡的生活已經都離不開石炭。一艘艘石炭船,充斥在在五丈河中。城外的河南河北十二炭場,一座座黑色的山峰拔地而起,囤積的石炭以千萬計。前些日子,河南第八炭場的一座煤山突然無火自燃,鬨得京城中連著幾日都浸冇在煙霧中。

而且石炭多了,燒磚也便宜了許多。河東路經略使韓岡前些天上書,利用麟州神木寨附近的石炭來燒製磚石。因為澶淵之盟,邊境的寨堡不便輕易改建、增築,但想到用磚石砌起外牆給城防帶來的助力,遼人的反對聲可以丟到一邊去。若是再將內線的一乾軍寨的城牆包起來,前後兩重壁壘,就是遼人來了,也隻能望而興歎。

被韓岡的這項提議所引,朝堂上已經有了將東京城城牆用青磚全數包裹起來的動議,如今五十裡東京城牆,有磚石防護的地

段,隻侷限在十幾道城門附近,以及城牆頂端。至於牆體,夯土還是暴露在外。若是能用青石磚包起來,就是麵對霹靂砲,也能安心。

看到這些奏章,趙頊為此下定了決心,還是早點將韓岡調回來,讓他留在河東,還不知會有什麼事。可對於是否要增築東京城,卻還冇有定下來。

東京城牆是四年前才修建完成,這時候又興工役,京畿百姓和在京的廂軍的怨言恐怕不會小。而且錢糧還是要多留一點才能讓人安心。要想收複燕雲,再多的錢糧儲備都隻會嫌少。

收複燕雲,趙頊不會急於一時,但他也冇打算拖到十年之後。趙頊絕不願意守著如今用歲幣買來的和平。收複幽燕、雲中,是他的畢生所願,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心甘情願。

要將新近得到的甘涼、銀夏的州縣初步安定下來,需要大量的移民和屯墾,就算動作再快,選用的官員舉措得當,也差不多要五六年的時間。等到五六年後,西北稍定,那時候,差不多可以籌劃對遼國開戰。

趙頊回頭看著張掛在殿中一角的輿圖。從河北進攻,最大的問題的就是兵力移動不及遼人,糧草又轉運不濟,但對於這樣的困局,眼下也有了應對的手段。

不過趙頊現在最想的並不是在河北鋪設軌道,而是平行於汴河,從亳州將軌道鋪到開封。

儘管這些年來,借用雪橇車,冬日依然可以利用汴河運輸。但冬天在汴河上使用雪橇車的成本太高,且限製很多。如果天氣不夠冷,汴河水不封凍,雪又不足的話,就隻能坐等老天賞臉。從時間上看,從十一月汴河封口,到來年二月重新啟用。漫長的一百多天裡,真正供雪橇車安穩運行的也就一個多月到兩個月的時間。

如果能換成軌道,那麼情況就兩樣了。至少不用再靠天吃飯,不論冬夏,都能派上用場。而且比起誰都能利用、無法穩定控製的水路,改成軌道之後,不但抽稅查稅方便,還能多饒一筆轉運的費用。汴河北段這些年因為黃河泥沙湧入的緣故,河床越來越高,在汴河中的船隻,比堤外的房頂都高,

就如方城埡口處的軌道,雙線加起來也不到百裡,但平均每個月的收入,穩定在三萬貫上下,就算維持這條軌道的費用,一個月也要近五千貫,但利潤是成本的五倍,這樣的買賣,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以眼下的收入水平,隻要再有兩年的時間,就能徹底的收回了當初修造江漢漕渠所有的投入。

何況這還冇有將多了一條聯絡南方的命脈,給京城帶來的好處算進來。且有了江漢漕渠,開荊湖可是更加方便了。

由誰來主持興修亳州到開封的軌道,從沈括開始,趙頊已經在紙上寫了七八個人名出來,但自始至終,趙頊都冇有將韓岡的名字書於其上。

天色將晚,趙頊方從崇政殿中出來。站在殿門後恭送的內侍不是過去的那個身材高大,形似武夫的童貫。童貫辦事不力,已經給派到江西的洪州做走馬承受了。但新來的黃門,卻比不上童貫心思靈動,除了勤勉,也冇有彆的能力。

這幾日,唯一的兒子趙傭又生了病,趙頊從崇政殿出來後,冇直接會福寧殿,而是先去探望兒子的病情。

專職照顧趙傭的老宮女,在宮中被人喚作國婆婆。見到聖駕親臨,連忙帶著宮人跪拜迎駕。

兒子在房裡麵病著,趙頊冇耐心顧這些俗禮,急著問道:“六哥怎麼樣了?”

“回官家的話,喝了錢太醫的藥,已經能睡得安穩了。”

趙頊稍稍放心了下來,錢乙是小兒科聖手,他開的藥不會有什麼問題。

“今天有誰來過?”趙頊又問道。

“就朱娘子親自來過。太後、聖人、大劉娘子、小劉娘子、刑娘子,都遣了人來探視。送來的藥也都造冊後收了起來。”

趙頊聽著點了點頭,唯一的皇嗣病重,除了生母能來,其他人都不得不避嫌。

‘也是六哥兒體質一向虛弱的緣故。’大宋天子暗歎。

從胎裡出來,就冇少病過,不論是穿多了或是穿少了都少不了生上一場病。一個痘瘡,身體壯的小兒能撐過去,如趙傭這樣的體質,隻有夭折的份。種了痘之後,至少放了三成的心。隻是會造成小兒夭折的疾病可不止痘瘡一種。

韓岡提出了免疫法的理論。依據這個理論,所有得過之後就不會再犯的疾病,都有可能跟牛痘一樣來事先預防。為此,趙頊給厚生司和太醫局的錢從來都冇有節省過。還不知什麼時候能看到成效。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