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宰執天下 > 第13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 22

宰執天下 第13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 22

作者:cuslaa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4-01 06:51:18

-

侍從官十七,全部到齊;

兩製及以上官八,儘數在列;

兩府七,實到六人、一人告假;

平章一,已在殿中;

韓岡已經在殿中站定,猶有餘暇的一個個數了上來。

今日殿上,擁有投票權的總計三十二人,除了一個來了也不會投票的郭逵,人都到齊了。

事關皇宋未來國運,當然不會有人願意錯失。如果韓岡能將會議的時間拖上一個月,甚至半個月,在南京、西京任職、有資格參加會議的諸多重臣,怕是都會設法回朝。

之前韓岡在奏章中,將這一次共商國是的會議,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雖有一兩分玩笑的意味,但真要細論起來,他的記憶中,冇有比這個名詞更恰當的詞彙了。

五年一次的例行會議,三四次後,便能形成習以為常的製度。朝臣享受過的權力,就不會甘願放棄。日後的國家大政,便必須在此一會議上通過,才能得到推行的權力。

以來有了一把壓製天子的利器,掌握在合適的人手中,就能讓其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當然,處在皇帝的位置上,想要壓製這樣的權力並不算難,若是一位大權在握的皇帝,廢除這樣的製度,或是利用這個製度,甚至不用太費周折。

但日後想要與天子爭權,需要當時朝臣們自己去爭取。這不是前人立下製度,就能讓後人安享餘蔭的,天底下冇有那麼好的事。

韓岡之所以這般繞著彎子做事,更多的主要還是為了自己方便。

……………………

淨鞭聲響過,向太後帶著小皇帝從後殿進入前殿。

今日是決定國家大政的日子,在太後麵前,臣子們的表現顯得更加恭謹。

曾孝寬起身之後,才從腰背上的一陣痠疼中,發現自己的腰比平日彎得更深了幾分。

他很早就明白韓岡的依仗,今天則更加確定。

向太後垂簾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足以讓許多首鼠兩端的朝臣,將自己的立場附和在她的看法上。

但韓岡未免顯得過於自信了。

即使是有太後的全力支援,可是在韓岡與王安石徹底決裂的現在,讓占據朝堂大多數的新黨成員中的大部分,改弦易轍,徹底站在王安石的對立麵,還是難了一點。

而且王安石並不是那麼倔強,需要變通的時候,依然能夠變通。

曾孝寬低頭看了一眼笏板,古尺二尺六寸長,三寸寬的象牙笏板上,提綱挈領的寫了幾行小字。

這就是今天他要做的事。

他抬眼看了看韓岡。

對於國是,宰輔都有提議的權力,這正是韓岡的提議。

從韓岡的身上,轉而向上,當視線落王安石的臉上時,曾孝寬的心中猛地一跳。

比起方纔在宣德門外時,王安石現在的神色更加冷硬。熙寧二年,駁斥司馬光和一眾元老的謬論時,他就是這副表情;熙寧七年,麵對曾布背離、舊黨借用天災興風作浪時,他也是這副神情。

隻知進,不知退。麵對敵人的進攻,絕不會退讓半步。

這就是當年博得拗相公之名的王安石。

曾孝寬心中不安起來,不過一個晚上,到底出了什麼事?

……………………

朝會的前半段進行得很快,轉眼就過去了。

這兩日,從雄州傳回來的軍報中,還冇有戰事爆發的訊息。國界對麵的遼軍,不知是在等援軍,還是下台的台階,總之冇有任何動靜。

唯一稍稍惹人注意的就是知南平軍的黃裳,上表表功,說是擊敗了羅氏的叛逆,斬首四百多,為此上表獻捷。

羅氏是地名還是族姓,殿上知道的不多。少數瞭解的,也是因為前兩年,在熊本的主持下,平定了一次夔州路的叛亂,其中就與羅氏有關。

不過四百多斬獲,在西南,或許代表了幾個部族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青壯,可放在近年來的戰績中,卻根本不值一提。即是將比較的對象,侷限在西南,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成就。

除此之外,便無他事值得一提。

待一切瑣碎雜事結束,今日真正的議題才正式開始。

左右兩班的朝臣近三百人,隻有十分之一多一點的臣子能夠參與到會議中來,剩下的,都是旁聽。

這也是廷推宰輔時的體例,一切都放在明麵上,而非暗室之中。

既然是國家大事,當然要光明正大。

太後在簾後俯視著群臣,然後開口,“吾聞一時之法當一時之用。夏殷之法,難用於文武之時;子雖殷裔,從周而不從商;祖宗之法,先帝革而新之;先帝之法,今日又當如何?還望諸卿詳議之。”

太後的聲音並不高亢,甚至僅僅傳到了台陛下。但隨侍在側的王中正隨即帶她將話傳了下去。

王中正代太後傳達口諭的聲音,在靜寂的殿堂中發散出去,清晰的傳到了每一位朝臣的耳朵裡。

一眾朝臣有的吃驚,有的冷笑,有

的欣喜欲狂,有的則是若有所思。

太後一邊要群臣共議國是該不該變、能不能變,一邊卻直說要變,這根本就是拉偏架,徹底站在了韓岡的一邊。

呂嘉問更是瞪起了眼睛,差點就要罵出口。

‘今日又當如何?’這不是已經明說了嗎?革而新之!還問個什麼?

‘三代之法,難用於文武之時’,引申開去,就是‘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異勢,而皆可以王’,這是商鞅的話。

‘一時之法當一時之用’,這更是出自韓岡之口。

說是要問政,卻先一步定下了方向。呂嘉問早知道太後會偏袒,但也不能這般不要臉皮。

不,不要臉皮的肯定是韓岡,這番話,太後說不出來。韓岡這兩天的奏疏中肯定有這麼一段,前日自請留對,也必定一字一句的又給太後灌輸了一遍。

呂嘉問望向王安石,一開場便被太後定了調子,王安石再不出來,這一場乾脆認輸好了。卻見站在文臣班列首位的老臣,這時已經走了出來。

“陛下!”王安石緊緊攥著笏板,“易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語。窮則須變,卻不可為變而變。熙宗皇帝初登大寶,國庫空虛,財不足用,二虜猖獗,兵勢不振,當變也。如今中國國勢昌盛,西虜覆滅而北虜內亂,朝中卻嘵嘵之聲不減,此非是國是有瑕,實乃國是未明之故。”

“平章。今日殿上,諸卿在此所議,便是國是。須變還是不須變,平章當與諸卿共議。”

向太後對王安石立刻就跳出來有心理準備,幾句話就推托出去。

“平章所言謬矣。”韓岡出班助言,“天下豈有無暇之物,而不需切磋琢磨?便是先聖,至七十,方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先聖古稀之前,於古稀之後,可謂無暇否?。”

王安石瞥了韓岡一眼,冷著臉,都不想說話。

太後口諭中的這一句,的確是出自韓岡奏章中的原話。昨夜韓岡遣人送去的一封信,把王安石給刺激到了。但這股子怨氣,冇有砸向了呂惠卿,而是落到了韓岡的頭上。

呂嘉問見狀,忙走出班列,反問韓岡,“夏殷之法,不可用於文武之時。敢問韓參政,那三代之法,可否行之今日?”

“不可一概而論。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棄之。”

“那井田可用否?”

“韓岡曾聞平章有言:‘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平章昔年所喜,惜乎未行之於今日。”韓岡看了看呂嘉問,他知道呂嘉問到底想說什麼,不給其機會,直接接下去道,“而氣學求實。驗一事是否可行,不本言辭,隻求實證。故而先師文誠於鄉裡試行井田,以驗其是否可行之於今世,與他人葉公好龍大不相同。”

當今儒者都在說井田,盱江李覯要推行井田,橫渠張載要推行井田,王安石的新學承襲了李覯許多觀點,同樣讚賞井田,洛陽二程一樣喜愛井田,但那麼多儒者中,隻有張載真正去做了。葉公好龍四個字,王安石的確當得上。

呂嘉問微微冷笑,又問道,“敢問結果如何?!日後參政當政,是否要推行天下?”

“橫渠井田,施行有年。田地出產高於尋常農戶,井田諸戶更是能夠安居樂業。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先師買地與人,若無這份田地,井田便是紙上談兵。不過……”韓岡話鋒一轉,“上古之時,地多人少。今日中國,則地狹人多。中國人口日繁,田地開墾日多,但田地增長之速,卻遠遠追不上人口。若行井田,須從地主手中奪田,實乃虎口奪食,難如登天。此事既難行,井田如何可行?可若是國有閒地,使民常有土地可種,井田自可複。”

“北虜在側,豈容安寢?”呂嘉問出班,“兩虜在,則中國不可安。兩虜去,則皇宋百姓不再受征伐之苦,方可安享太平。如今西虜已滅,北虜國中不靖,正需要一鼓作氣,將之傾覆。皆是,天下安定,參政也可有閒暇推行井田之政。”

加強軍備,以期一戰決定兩國命運,這是新黨計劃中的一勞永逸。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