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仙俠 > 誅仙 > 第九章 佛與道

誅仙 第九章 佛與道

作者:蕭鼎 分類:仙俠 更新時間:2024-03-25 07:32:28

-

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htxs】,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

宋大仁初為人師,見張小凡手托臉腮,聽得入迷,不由得談興大發,侃侃而談:

太極玄清道修習過程從易而難,玉清境第一層境界大多數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後開始,艱深困難處便顯現出來,第二層一般人便要修習五年,第三層更是個分水嶺,資質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滯於此,好一些的修習個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張小凡張口結舌,宋大仁微微一笑,又說了下去。

太極玄清道的主要修行法門,到第三層就大致傳授完畢,往後更多的便是看資質高低,靠自行修為了。修行高深的師長或會指點一二,那也僅是個人的經驗之談,讓弟子少走一些彎路而已。當然了,這裏所謂的“彎路”,多是以百年計的。

而把太極玄清道修煉到玉清境第四層的,便是有了萬法根本,可以開始同時修習其他奇術妙法以及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法寶秘器一說,淵源流長,神話傳說中諸天神靈大都有各自神器,威力絕倫。而人世之間,修真煉道之士以之初掌天地造化亦有莫大威力。小的可以禦空而行,風馳電掣,大的更能震天撼地,毀山斷流。

而法寶材質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法寶材質如何便決定了法寶修煉後威力大小,若以凡鐵施展“神劍禦雷真訣”,還未等攻敵,那劍已與主人一起成了灰燼。

至於青雲門下,因為當年青久,老死不相往來,修真之術也各自都起源於其思想流派。以道家為例,其主旨在於一個“道”字,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注:語出《道德經》德經第五章)。道教則源於道家思想,便連太極玄清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以道家神話中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稱的“三清”說法而命名。道教修真,講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禦自然造化,化為大威力。

而反觀佛門,主旨卻在“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又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注:語出《壇經行由品第一》)佛家修真,注重體悟自身,照見五蘊,“能以一般若而生八萬四千智慧”,就是這個道理。

佛道思想迥然而異,修習法門自然也是背道而馳,隻是數千年來各自守秘,不為人知。而此刻青雲門大竹峰上一個小小弟子張小凡,卻被此事搞得頭大無比。

“究竟哪樣是對的呢?”

張小凡跳下床來,在房內來回走個不停,隻覺得腦中一片混亂,胡思亂想,又不敢問人,最後隻得呆呆坐在床邊,長歎一聲,做聲不得。

他本不是聰慧之人,出身農家,年紀又小,更無什麽見識決斷,這等大事他想來想去,徒勞半天,卻仍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到了最後,張小凡在心中對自己道:“算了,反正當初普智師父也冇說過這種情況,我兩樣一起修煉,也就是了。”當下不再多想,心中反而一陣輕鬆,重新上床,打坐冥想,先行修煉太極玄清道去了。

隻是他想的容易,做起來卻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太極玄清道煉氣,要張開全身七竅毛孔,引天地靈氣入體沿經脈運行,以此鍛鍊穩固身體元氣和內絡經脈;大梵般若卻要求入寂滅境界,閉塞全身意想行識,以己身為一世界,獨見自性,以深心真元,固本培元。

兩套法門截然相反,卻弄得張小凡苦不堪言,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他除了每日風雨無阻上山砍竹,便用心修煉這兩**門。隻是他練太極玄清道剛有小成,全身孔竅初開,靈氣入體,接下來的大梵般若卻又要強關上各處孔竅,入寂滅之境,不由得前頭努力,幾乎儘付流水。

三月之後,田不易一日忽來興致,前來探察張小凡修道情況,不料一問一試,生生把他氣個半死。一常識論,普通人修習太極玄清道,以第一層之粗淺,三個月後都當有小成,可以初步引天地靈氣入體,運行三到五個周天。不料張小凡資質之差,當真罕見罕聞。修煉足足三月,居然連全身孔竅也不能控製自如,至於引靈氣入體更是勉強,更不用說什麽運行幾個周天了。

田不易瞪大眼睛,滿臉怒容盯著張小凡,旁邊眾弟子都有同情之色,卻不敢出聲,本來宋大仁還想替張小凡說上兩句,但看自己教出的師弟居然練到如此地步,臉上無光,也不敢說話,至於田靈兒,則是笑嘻嘻地在一旁看著笑話。

張小凡滿臉羞愧,跪在田不易麵前,無地自容,心想不論師父如何責罵,都是應該的。不料等了半天,周圍師兄一聲不吭,連田不易也冇說一句話,他心中奇怪,偷偷抬眼看去,卻見田不易滿臉怒氣,不知何時都化作失望之色,真是應了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

隻見田不易拂袖而起,搖了搖頭,移動他矮胖身子,居然什麽也冇說,向著後堂走去。眾弟子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宋大仁跟隨田不易最久,隱約知道田不易心中所想,猜到師父怕是放棄了這個小師弟。這三個月來,張小凡除了修行功課,閒暇時忙前忙後,樂於助人,人也老實,眾人都很是喜歡他。山居寂寞,便是一向驕縱的田靈兒,突然間多了一個和自己年歲相近的玩伴,縱然表麵上時常嗬斥,心裏卻也是有幾分歡喜的。

宋大仁緊皺眉頭,上前扶起張小凡,道:“小師弟,師父隻是一時氣惱,不打緊的。隻要你勤加修習,遲早會得他老人家認可的。”

張小凡心中羞愧,連連點頭,自此越發努力。

他每日清晨與田靈兒一道上山砍竹,尋常弟子修習太極玄清道後三月已可砍斷黑節竹,張小凡居然到半年之後才砍斷了第一根黑節竹。不過每日裏風雨無阻,他身子倒練的頗為壯實,至少上山再也不會氣喘如牛了。

而從那次開始,田不易便對張小凡不聞不問,宋大仁開頭還問了他幾次修習情況,隻是時日越久,張小凡的進境卻是慢無可慢,到最後連宋大仁也灰了心,不再問他了。

張小凡自己倒不在意,自知資質不好,雖然有時也會想會不會是兩種法門一起修煉所致,但每念及此事,都會想起普智和尚的音容,心中一熱,便又堅持了下去。雖然這一路上練得是艱難無比,但他性子執著倔強,還是撐了下來。

他居處僻靜,白天修行太極玄清道,深夜再練大梵般若,如此時光悠悠,忽忽而過,不覺已過了三年。

而在這期間,張小凡也創下了青雲門建派以來的一項最差記錄:他足足用了三年,也就是說花了三倍於普通人的時間,終於將太極玄清道玉清境的第一層修煉完成,可以將全身孔竅控製自如,引天地靈氣入體運行三十六週天。但為眾人所不知的是,他同時也經由修習大梵般若,在內氣控製上也是出窺門徑,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張小凡怯生生地在一日晚飯時對眾人宣佈時,青雲門大竹峰一脈眾弟子目瞪口呆,如見千年鐵樹開花,隨即眾人放聲大笑,宋大仁更把已長大不少的張小凡抱起拋到空中,連著幾下,歡喜不已。

而坐在前頭的田不易冷眼相看,哼了一聲,低聲罵了一句:“大白癡!”

這三年中,張小凡長成十四歲,因為每日砍竹緣故,身子倒也壯實,雖比師姐田靈兒小了兩歲,個頭卻已是一般的高。田靈兒則從十三歲的小女孩,長成了十六歲的女兒家,容貌更是豔麗,笑語之間,清麗不可方物。

田靈兒從來都覺得其他六位師兄大自己太多,老氣橫秋,所以一向喜歡和這傻頭傻腦的師弟呆在一塊,三年下來,倒是親密無間。不過一向都是田靈兒占了上風,張小凡自感師姐的確比自己強上甚多,雖然平日裏對自己指使呼喝,但自己偶爾被師兄戲弄,她卻都是第一個站出來打抱不平,為自己撐腰。

山居寂寞,卻也清靜,間中張小凡也問過幾次田不易和宋大仁關於草廟村慘案之事,但那事至今查無頭緒,時日一久,張小凡心中終於也慢慢淡了下來。

※※※※※

這日清晨,張小凡照例帶上柴刀,獨自一人走出屋子,向著後山走去。田靈兒在兩年前就已完成了砍竹功課,不再去了,所以這兩年來張小凡大都一人上山,不過田靈兒有時閒來無事,也跑上山來與他一起玩樂。

今天張小凡冇看見田靈兒的身影,也不在意,獨自上了山路,再過一個多月,他便也要結束了這砍竹功課。他現在每日已能砍斷兩根黑節竹,但仍是遠遠遜於田靈兒,當初田靈兒快結束時一日便可砍上十數根黑節竹。

一個月前,他終於修成了太極玄清道玉清境的第一層,隨之宋大仁傳了他第二層的訣竅。他修習了一個月,雖然比第一層深奧了許多,但不知怎麽,他隱隱覺得,反而比第一層容易。比如第一層要的控製全身孔竅,他足足練了三年纔有小成,而第二層要求“化氣為精”,令引入體內的天地靈氣在經脈中化作精氣。按大師兄的說法,這比第一層難了不止十倍,但張小凡自覺竟是出乎意料的輕鬆。究其根源,似乎與那套“大梵般若”有些關係,這三年來他每日修習大梵般若,從不間斷,內氣運行已然頗有火候,而精氣便屬內氣,有了那三年基礎,張小凡進境竟是極快。

隻是他自己卻不相信自己,當初旁人練了一年自己卻要練上三年,這次多半便是錯覺了。所以他也不在意,反正每日按時修習,也無人前來打擾過問。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