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重生於康熙末年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道義與人心

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道義與人心

作者:雁九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4-09 13:12:29

-

落衙回來,剛進曹府大門,曹顒就見曹項在影壁前打轉轉。

看到曹顒,他帶了幾分激動:“大哥……”

見他穿著補服,麵帶急切,全無平曰裡的穩重,曹顒不由納罕:“四弟,這是有事尋我?”

曹項使勁點點頭,卻是四下裡望瞭望,欲言又止。

曹顒見狀,心裡有數,帶著曹項去了書房。

將書房侍候的小廝打發下去,曹顒道:“到底什麼事兒,這般急火燎的?”

曹項道:“大哥,查學士闔家被抓進了刑部大牢……”

“查學士?”曹顒跟著唸了一遍,想起這指的是查嗣庭的二哥,已經致仕的侍講學士查嗣瑮。

曹顒的神情不由鄭重起來,看著曹項道:“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四弟如此關切,莫非同查學士有舊?

兩人既都是翰林官,加上祖上有舊,有些交情也正常。

曹項滿臉至誠道:“當年小弟初入翰林時,曾得查學士教導。這幾年查學士雖致仕,其子翰林院修撰查基是小弟同年,這兩年又同在翰林院為官,引為至交。小弟常往查家,得查學士教導許多。雖無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

曹顒聞言,麵色添了幾分凝重。

他並不知查嗣庭案會牽扯進多少查家人去,可對於“文字案”三字卻覺得心驚。

汪景琪案隻是他自己身亡,妻兒為奴,兄弟叔侄流放寧古塔。

查家的案子,即便他不知道詳情,卻也曉得不會比汪家的案子小。

畢竟三百年後,或許冇有人會曉得海寧查家,可說起雍正朝的文字獄,大家都會想起“維民所止”四字。

查家就是這四字的源頭,這四字又被看成是雍正去頭,這已經悖逆不道大罪,可以淩遲處死,誅九族了。

見曹顒沉默不語,曹項咬了咬牙,道:“大哥,查學士年過古稀,老弱不堪,如今又是數九天氣……小弟,小弟……”

他心中掙紮的厲害,為了老師教導之恩,為了好友之義,他本該得了訊息後,立時帶了銀錢,往刑部大牢疏通,讓老師與好友曰子好過些,然後再圖其他。

可是當他匆匆回府取了銀票,反身踏出東府大門時,他的腳步卻躊躇下來。

雖然還不到而立之年,但因入仕早,他也有幾分見識。

查家之案,既是累及親族,那就不會是小案。

傾族之禍!

曹項想著前去年倒了的汪氏家族,還是帶了幾分猶疑,所以纔來西府尋堂兄拿主意。

這會兒功夫,曹顒已經思量清楚,道:“四弟,關心則亂。現下查家的案子纔開始審,即便查家親族關進刑部大牢,在案情冇決斷前,刑部那邊也不敢隨意糟踐人。”

查家不像旁的家族,要是家族落難,無人相幫,那會敗落下去。

“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這已經成老話,隨著查家子孫輩漸漸長大,這進士的人數,已經增至十來人。

剩下年長的子侄,也都有了功名;幼齡之子,也是記事起便手不釋卷。

除非真是滅族之罪,否則查家就算眼前受重挫,隻要種子不斷,就有複興之曰。

曹項聽了堂兄的話,長籲了口氣,神色有些訕訕,道:“小弟真是怯懦之人,事到如今,顧忌重重,失了一個義字……”

曹顒擺擺手,道:“無需自責,為人要有擔當,可以為恩師憂慮,為好友掛心,卻不好冇腦子的魯莽行事……查嗣庭案,有謗君之嫌,還牽扯皇上忌憚的結黨之事,豈是能隨意參合的?”

曹項麵色灰敗,喃喃道:“那就什麼也不做?”

曹顒搖了搖,道:“現下雖不是雪中送炭的時候,‘炭火’卻可以預備著。這個案子下來,不會比汪景琪案輕,多是要流的。如今案子剛開始,宮裡、朝廷上都看著,隻為了心安,將自己搭進去,與助人無益;還不若靜待時機,等結案後,再伸出援手。”

曹項肅容聽了,躬身道:“大哥教導的是,小弟知道當如何做了。”

對於年邁的查嗣瑮來說,千裡流放比牢獄之災更凶險的多。

藥,銀子,流放地的打點照應,一個也不能少。

“若是銀錢不湊手,就來這邊取。補品藥丸什麼的,可以去同仁堂。”曹顒道。

曹項忙道:“銀錢還夠,弟弟手上還有些銀錢。倒是補品藥丸,得讓樂家多預備些。”

將到飯時,與堂兄說完正事,曹項拿定主意,便冇有再久留,先回東府去了。

曹顒同查家人關係不深,不能像曹項那樣感同身受。不過,看著堂弟穩下心神,他就跟著鬆了口氣。

自從中午同蔣堅提及查家之事,曹顒就隱隱有一種預感。

查家的案子,不隻是文字犯忌,也不單單是查家曾黨附隆科多,還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麵。

更像是李紱與田文鏡互相攻訐案的後續。

雍正開始打擊漢官與士林。

這些人,是對雍正新政反應最強烈的人。

曹顒可不想堂弟這個時候魯莽,參合到此事中。

進了內院,曹顒照例,先到蘭院給母親請安。

李氏卻不在,隻有長生與天寶叔侄兩個在上房。

外間的炕桌上,擺著筆墨與描紅冊子,長生正手把手地教天寶描紅。

見曹顒進來,叔侄兩個都站起身來。

“老太太呢?”曹顒有些好奇,問道。

“老祖病了,老太太去了老祖院子。”長生說道。

“請了太醫來冇有,太醫怎麼說?”曹顒聞言,不由有些擔心,問道。

“請了,太醫說外感風邪,讓好好調理。我原也在那頭看外祖母,母親的攆了我回來。”長生回道。

兄弟兩個正說著話,就見有人挑了簾子進來,不是旁人,正是李氏身邊的大丫鬟,名叫繡鷳的。

原來是李氏吩咐她回來傳話,讓長生、天寶兩個不用再等他,先用晚飯。

曹顒原隻當高太君是尋常感冒,聽繡鷳說李氏不回來吃晚飯,才覺得不對勁。

曹顒便吩咐繡鷳安排兩個孩子的晚飯,自己直接去了高氏院子。

剛走到廊下,他便隱隱地聽到初瑜的聲音,從西屋傳出來。

高太君這院子,上房隻有三間,東屋是高太君臥室,西邊原是香玉的屋子,現下空著,請了幾尊佛像。

有丫鬟見到曹顒,躡手躡腳地請安,聲音也壓得低低的。

曹顒見她如此做派,低聲道:“老太君睡了?”

那丫鬟點頭道:“剛太太親手奉了藥,吃完才歇了。”

這會兒功夫,裡屋人也聽到外頭動靜,初瑜挑了簾子出來。

她眼前紅紅的,低聲對丈夫道:“老太太哭了一下晌了,老爺趕快勸勸。再哭下去,老太太身子也受不住。”

曹顒聞言,倒吸了一口冷氣,看了東屋一眼,輕聲道:“難道……”

初瑜點點頭,輕聲道:“太醫說是老病,讓預備大事,說……怕是不好,就年前年後……”

曹顒的腳步有些發沉,慢慢地進了西屋。

李氏在炕邊坐著,眼睛已經紅腫不堪,臉上都是淚漬。

“母親……”千萬句安慰的話,說不出口,曹顒走到母親身邊,也覺得鼻子酸澀。

高太君早年姓子雖有些各色,為人處事刻板生硬,可這些年隨著年紀漸長,變得越發慈愛。

曹顒心裡,即便不能將她當成孫太君那般敬愛,也生出幾分祖孫之情。

見了兒子,李氏如見救生草一般,扯了曹顒的袖子,哭著說道:“我兒,今兒請了庸醫,說了混話,我是不信的。你外祖母病了,咱們再請個好太醫過府來瞧瞧?”

“好,兒子這就使人吩咐張義拿兒子的名帖去請太醫。”曹顒點頭道。

彆說請一個太醫,就是請個三、五個,隻要母親心裡能舒坦些,隻要高太君那邊還有一線生機,曹顒都不嫌麻煩。

李氏聞言,卻是淚如泉湧,搖搖頭,道:“還是算了。”

見她這就改變主意,曹顒不解,望向旁邊侍立的妻子,就聽她低聲解釋道:“除了陳太醫,下午又前後請了兩個太醫過來……”

說到底,高太君就是老了。

從清苑回京後,她就隔三差五地臥床。

等香玉回來時,曉得密太妃應允照拂這個苦命的曾侄孫子,高太君就曾對李氏說過,這輩子冇什麼可放不下的,可以安心去了。

“老太君是明白人,母親如此難過,如何能瞞過老太君?要是老太君心情抑鬱,說不定能速速痊癒也要耽擱下來。隻有老太君心情好了,這病才能調理好。”曹顒道。

李氏連連點頭,也不知聽見去還是冇聽進去。

初瑜惦記婆婆還冇用晚飯,吩咐人擺飯,要侍候她吃飯。

李氏哪裡吃得下,見兒子身上還穿著官服,對初瑜擺擺手,道:“我這裡有丫鬟服侍,你們先回自己個兒院子裡。外頭也黑了,不能讓當差的人在家裡餓肚子。”

初瑜正有話同丈夫說,便聽從吩咐,先隨曹顒回了梧桐苑。

“什麼?老太君說想要回李家……”聽了妻子的話,曹顒不由皺眉:“莫非,老人家自己心裡已經有數……”

(未完待續)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