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仙俠 > 鹿鼎記 > 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

鹿鼎記 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

作者:金庸 分類:仙俠 更新時間:2024-03-27 05:16:34

-

眾侍衛辭去後,韋小寶去見方丈,說道:“既有皇命,明日便須啟程,前赴清涼寺。

晦聰方丈道:“自當如此。師弟具宿慧,妙悟佛義,可惜相聚之日無多,又須分別,未

能多有切磋,同參正法,想是緣儘於此。不知師弟要帶同哪些僧侶去?”韋小寶道:“般若

堂首座澄觀師侄是要的,羅漢堂的十八羅漢師侄是要的。”此外又點了十多名和他說得來的

僧侶,一共湊齊了三十六名。

晦聰並無異言,將這三十六名少林僧召來,說道晦明禪師要去住持五台山清涼寺,叮囑

他們隨同前去,護法修持,所由晦明禪師吩咐差遣,不可有違。

次日一早,韋小寶帶同三十六僧,與方丈等告別。來到山下,他獨自去看雙兒。

雙兒在民家寄住,和他分別半年有餘,乍看之下,驚喜交集,雖早聽張康年轉告,主人

已在少林寺出家,也不知哭過多少場,這時親眼見他光頭僧袍,忍不住又哭了出來。

韋小寶笑道:“好雙兒,你為什麽哭?怪我這些日子冇來瞧你,是不是?”雙兒哭道:

“不……不是的…。你……你……相公出了家……”韋小寶拉住她右手,提了起來,在她手

背上輕輕一吻,笑道:“傻丫頭,相公做和尚是假的。”雙兒又喜又羞,連耳根子都紅了。

韋小寶細看她臉,見她容色憔悴,瘦了許多,身子卻長高了些,更見婀娜清秀,微笑

道:“你為什麽瘦了?天天想著我,是不是?”雙兒紅著臉,想要搖頭,卻慢慢低下頭來。

韋小寶道:“好了,你快換了男裝,跟我去罷。”雙兒大喜,也不多問,當即換上男裝,仍

是扮作個書僮模樣。

一行人一路無話,不一日來到五台山下。剛要上山,隻見四名僧人迎將上來,當先一名

老僧合十問道:“眾位是少林寺來的師父嗎?”韋小寶點點頭。那老僧道:“這一位想必是

法名上晦下明師父了。”韋小寶又點點頭。四僧一齊拜倒,說道:“得知禪師前來住持清

涼,眾僧侶不勝之喜,已在山下等候多日了。”

自澄光迴歸少林寺,清涼寺由老僧法勝住持。康熙另行差人頒了密旨給法勝,派他去長

安慈雲寺作住持,一等少林僧來,便即交接。長安慈雲寺比清涼寺大行多,法勝甚是欣喜,

派了四僧在五台山下迎接。

韋小寶等來到清涼寺中,與法勝行了交接之禮。眾僧俱來參見。玉林、行癡和行癲三僧

卻不親至,隻由玉林寫了個參見新住持的疏文。

法勝次日下山,西去長安,韋小寶便是清涼寺的一寺之主了。好在種種儀節規矩都有澄

光等僧隨時指點,他小和尚做起方丈來,倒也似模似樣,並無差錯。

那日韋小寶與雙兒在清涼寺逐走來犯的敵人,救了合寺僧侶性命,眾僧都是親見,這時

見他忽然落髮出家,又來清涼寺作住持,無不奇怪,但他於本寺有恩,各僧儘皆感服。韋小

寶命雙兒住在寺外的一間小屋之中,以便一呼即至。

來清涼寺作住持,首要大事是保護老皇爺的周全,他詢問執事僧,和知玉林、行癡、行

癲三僧仍住在後山小廟,當下也不過去打擾,和澄心大師商議後,命人在小廟半裏處的東西

南北四方,各結一座茅廬,派八名少林僧輪流在茅廬當值。

諸事一定,便苦等張康年和趙齊賢送信來,好知道那綠衫女姓名來曆,可是等了數月,

竟冇絲毫資訊,寂寞之時,便和澄觀拆解招式,把老和尚當作了“那個施主”,偶爾溜到雙

兒的小屋中,跟她說說笑話,摸摸她的小手。有時想及:“我服了洪教主的‘豹胎易筋

丸’,倘若一年之內不送一部經書去神龍島,毒性發作起來,可不是玩的,算起來也冇剩幾

個月了。我如變得又老又蠢,跟澄觀師侄一模一樣,我那綠衣老婆一見,便叫我‘油嘴滑舌

的老和尚’,再在她綠裙上剪下一幅布來,做頂帽子給我戴戴,那可差勁之至了!”

這一日,他百無聊賴,獨自在五台山到處亂走,心中想的隻是那綠衫女郎,行到一條山

溪之畔,見一株垂柳在風中不住晃動,心想:“這株柳樹若是這那綠衣老婆,老子自然毫不

客氣,走上前去,一把抱住。她一定不依,使一招崑崙派的‘千岩競秀’,接連向我拍下幾

掌。那也冇什麽大不了,老子便使一招‘沿門托缽’,大大方方的化去。澄觀師侄說這一招

要使得舉重若輕,方顯得名門正派武功的風範。老子舉輕若輕,舉重若重,管***什麽名

門旁門,正派邪派?這一招發出,跟著便是一招‘智珠在握’,左手抓住她左手,右手抓她

右手,牢牢擒住,那是殺我的頭也不放開了……”

他想得高興,手上便一招一式的使出,噗噗兩聲,雙手各自抓住一根柳枝,將吃奶的力

氣也用了出來,牢牢握住。忽聽得一人粗聲粗氣的道:“你瞧這小和尚在發顛!”

韋小寶吃了一驚,抬頭看時,見有三個紅衣喇嘛,正在向著他指指點點的說笑。韋小寶

臉一紅,一時之間,隻道自己心事給他們看穿了,堂堂清涼寺的大方丈,卻在荒山無人之

處,想著要抓住一個美麗姑娘,實在也太丟臉,當即回頭便走。

轉過一條山道,迎麵又過來幾個喇嘛。五台山上喇嘛廟甚多,韋小寶也不以為意,隻是

有了適才之事,不願和他們正麵相對,轉過了頭,假意觀賞風景,任由那幾名喇嘛從身後走

過。隻聽得一名喇嘛說道:“上頭法旨,要咱們無論如何在今日午時之前,趕上五台山,真

是急如星火,可是上得山來,什麽玩意兒都冇有。那不是開玩笑麽?”另一名喇嘛道:“上

頭這樣安排,總有道理的。你捨不得大同城裏那小孃兒,是不是?”

韋小寶聽了也不在意,對他們反而心生好感,心道:“這些喇嘛喝酒逛窯子,倒不假正

經。老子真要出家,寧可做喇嘛,不做和尚。”

回到清涼寺,隻見澄通候在山門口,一見到他,立即迎了上來,低聲道:“師叔,我看

情形有些不大對頭。”韋小寶見他臉色鄭重,忙問:“怎麽?”

澄通招招手,和他沿著石級,走上寺側的一個小峰。韋小寶一瞥眼間,隻見南邊一團團

的無數黃點,凝神看去,那些黃點原來都是身穿黃衣的喇嘛,冇有一千,也有九百,三五成

群,分佈於樹叢山石之間。韋小寶嚇了一跳,道:“這許多喇嘛,乾什麽哪?”澄通向西一

指,道:“那邊還有。”韋小寶轉眼向西,果然也是成千喇嘛,一堆堆的或坐或立。日光自

東向西照來,白光閃爍,眾喇嘛身上都帶著兵刃韋小形容詞更是吃驚,道:“他們帶著兵

刃,莫非……莫非……”眼望澄通。澄通緩緩點頭,說道:“師侄猜想,也是如此。”

韋小寶轉向北方,東方望去,每一邊都有數百名喇嘛,再細加觀看,但見喇嘛中有些披

了深黃袈裟,自是一隊隊的首領了。韋小寶道:“他***,至少有四五千人。”澄通道:

“一百二十五名首領,一共是三千二百零八十名喇嘛。”韋小寶讚道:“真有你的,數得這

麽清清楚楚。”澄通道:“那怎麽辦?”

韋小寶無言可答。遇上麵對麵的難事,撒謊騙人,溜之大吉,自是拿手好戲,現今對方

調集三千餘眾,團團圍困,顯然一切籌劃周詳,如何對付,那可半點主意也冇有了,聽澄通

這麽問,也問:“那怎麽辦?”

澄通道:“瞧對方之意,自是想擄行癡大師,多半要等到晚間,四方合圍進攻。”韋小

寶道:“乾麽現下不進攻?”澄通道:“五台山上,喇嘛的黃廟和咱們中原釋氏青廟向來和

好。各位青廟多僧多,台頂十大廟,台外十大廟。黃廟的喇嘛雖然霸道,卻也不敢欺壓。倘

若日間明攻,勢必引起各青廟的聲援。”

韋小寶道:“那麽咱們立刻派人出去,通知各青廟的住持,請他們大派和尚,大夥兒跟

眾喇嘛決一死戰,有分教:五台山和尚鏖兵,青廟僧大戰喇嘛。”

澄通搖頭道:“五台山各青廟的僧人,十之**不會武功,就是會武的,功夫也都是平

平,冇聽說有什麽好手。”韋小寶道:“那麽他們是不肯來援手了?”澄通道:“赴援的也

不會冇有,隻怕是徒然送了性命而已。”韋小寶道:“難道咱們就此投降?”他鬥誌向來不

堅,打不過就想投降。澄通道:“咱們投降不打緊,行癡大師勢必給他們擄了去。”

韋小寶尋思:“行癡大師的身份,不知少林群僧是否知悉。”問道:“他們大舉前來擄

劫行癡大師,到底是什麽用意?數月前就曾來過一次,幸得眾位好朋友將他們嚇退。這一次

來的人數卻多得多了。”澄通沉吟道:“行癡大師定是大有來曆之人,不是牽涉到中原武林

的興衰,便與青廟黃廟之爭有重大關連。此中原由,澄心師兄冇說起過。師叔既然不知,我

們更加不知道了。”

韋小寶想起身上懷有皇帝親筆禦劄,可以調遣文武官員,說:“眼下事情緊急,我們少

林僧武功雖高,可是寡不敵眾,三十七個和尚,怎敵得過他三千名喇嘛?我須得立刻下山求

救。”澄通道:“隻怕遠水救不著近火。”韋小寶道:“那麽咱們護送行癡大師,衝了出

去。”澄通點頭道:“看來隻有這個法子。咱們三十七名少林僧,再加上師叔的僮兒,要抵

擋三千多名喇嘛,那是萬萬不能,但要從空隙中衝,卻也不是什麽難事。”韋小寶道:“就

隻怕行癡大師和他師父玉林大師不肯,他們說生死都是一般,逃不逃也冇什麽分別。”澄通

皺眉道:“這就須請師叔勸上一勸。”

韋小寶搖頭道:“勸服行癡大師,還有法子,要勸那玉林老和尚,老子可是服輸啦,這

叫做老鼠拉烏龜,冇下嘴的地方。”向下望去,隻見一群群喇嘛散坐各處,似乎雜亂無章,

卻又分佈均勻,上山下山的通道更是人數眾多,眼見天色一黑,這三千喇嘛一湧而上,清涼

寺中的和尚隻有大叫“我佛慈悲”的份兒,心想:“***,老子做什麽和尚,倘若做了喇

嘛,這當兒豈不是得意洋洋,用不著擔半點心事?平時吃肉逛窯子,還不算在內。”

一想到“逛窯子”三字,腦海中靈光一閃,已有計較,當下不動聲色,道:“我回禪房

睡***一覺。”澄通愕然,瞪目而視。韋小寶不再理他,徑自下峰,回寺入房。

過不多時,澄心、澄觀、澄光、澄通四僧齊來求見。韋小寶讓四人入房,眼見各人臉有

驚惶之色,他伸個懶腰,打個嗬欠,懶洋尖的問道:“各位有什麽事?”

澄心道:“山下喇嘛聚集,顯將不利本寺,願聞方丈師叔應付之策。”韋小寶道:“我

想了半天,想不出什麽好主意,隻好睡覺了。大夥兒在劫難逃,隻好逆來順受,刀來頸受,

人家一刀砍來,用脖子去頂他一頂,且看那刀子是否鋒利,砍不砍得進去。”

澄心等三僧知他是信口胡扯,澄觀卻信以為真,說道:“眾喇嘛這些刀子看來甚是鋒

利,我們的脖子是抵不住的。師叔,出家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倒是不錯。但刀來頸受,

未免過分。當年達摩祖師,也冇教人隻挨刀子不反抗,否則的話,大家也不用學武了。”韋

小寶點頭道:“依澄觀師侄之見,刀來頸受是不行的?”澄觀道:“不行。但如拳來胸受,

腳來腹受,倒還可以。”他內功深湛,對方向他拳打足踢,也可不加抵擋,隻須運起內功,

自可將人拳腳反彈出去。

韋小寶道:“那些喇嘛都帶了戒刀禪杖,不知有什麽法子,能開導得他們不用兵刃?”

澄觀一呆,道:“這些喇嘛隻怕不可理喻,要他們放下屠刀,似乎非一朝一夕之功。”

韋小寶道:“這就難了,不知四位師侄,有什麽妙計?”澄心道:“為今之計,隻有大

夥兒保了玉林、行癡、行癲三位,乘隙衝出。他們旨在擄劫行癡大師,寺中其餘僧侶不會武

功,諒這些喇嘛也不會加害。”韋小寶道:“好,咱們去跟那三位老和尚說去。”

當下率領了四僧,來到後山小廟。小沙彌通服進去,玉林等聽得住持到來,出門迎迓。

一見之下,玉林、行癡、行癲都是大為錯愕。三僧隻說新住持晦明禪師是少林寺晦聰方丈的

師弟,是一個位年紀甚輕的高僧,不料竟然是他。

玉林和行癡登時便即明白,那是出於皇帝的安排,用意是在保護父親。釋家規矩甚嚴,

住持是一廟之主,玉林等以禮參見。韋小寶恭敬還禮,一同進了禪房。

玉林請他在中間的蒲團坐下,餘人兩旁侍立。韋小寶心中大樂:“老子中間安坐,老皇

爺站在旁邊侍候,就是小皇帝也冇這般威風。”強忍笑容,說道:“玉林大師,行癡大師,

兩位請坐。”玉林和行癡坐了。

玉林說道:“方丈大師住持清涼,小僧等未來參謁,有勞方丈大駕親降,甚是不安。”

韋小寶道:“好說。小衲知道三位不喜旁人打擾,因此一直冇來看你們。若不是今日發生了

一件大事,小衲還是不會來的。”他常聽老和尚自己謙稱“老衲”,心想自己年紀小,便自

稱“小衲”。眾僧聽他異想天開,村撰了一個稱撥出來,不覺暗暗好笑。玉林道:“是。”

卻不問是何大事。

韋小寶道:“澄光師侄,請給三位說說。”玉林知道新住持法名“晦明”,也知少林寺

“晦”字輩比“澄”字輩高了一輩,但眼見這小和尚油頭滑腦,卻對這位本寺前任住持,莊

嚴慈祥的有德老僧口稱“師侄”,還是心下一怔。

澄光恭恭敬敬的應了,便將寺周有數千喇嘛重重圍困等情說了。

玉林閉目沉思半晌,睜開眼來,說道:“請問方丈大師,如何應付。”

韋小寶道:“這些喇嘛僧在本寺周圍或坐或立,隻是觀賞風景,別無他意。這裏風景清

雅,他們來遊山玩水,也是有的。”行顛忍不住道:“倘若中觀賞風景,不會將本寺團團圍

住,好幾個時辰不去。他們定是想來捉了行癡師兄去。”韋小寶道:“小衲心想天下青廟黃

廟,都是我佛座下的釋氏弟子,他們如要請行癡大師去,也必是仰慕三位大師佛法深湛,請

你們去喇嘛廟講經說法。說不定眾喇嘛仰慕我中土佛法,大家不做喇嘛,改做和尚,那也是

極好的機緣。”行顛連連搖頭,不以為然,說道:“未必,未必。”

澄觀道:“方丈師叔,那麽他們為什麽都帶了兵器呢?”韋小寶合十道:“他們帶了禪

杖戒刀,聲勢洶洶,或許真是想殺寺僧侶之頭。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們自

當馬來頸受,這叫做我不給人殺頭,誰給人殺頭?不生不死,不垢不淨。有生故有滅,有頭

故有殺。佛有三德:大定、大智、大悲。眾喇嘛持刀而來,我們不聞不見,不觀不識,是為

大定;他們舉刀欲砍,我們當他刀即是空,空即是刀,是為大智;一刀刀將咱們的光頭都砍

將下來,大家鳴呼哀哉,是為大悲。”他在寺中日久聽了不少佛經中的言語,便信口胡扯一

番。澄觀道:“方太師叔,這大悲的悲字,恐怕是慈悲的悲,不是悲哀的悲。”

韋小寶微笑道:“師侄也說得是,想我佛割肉喂鷹,捨身飼虎,實在大慈大悲之至。那

些喇嘛雖然凶頑,比之惡鷹猛虎,總究會好些,那麽我們捨身以如惡喇嘛之願,也是大慈大

悲之心。”澄觀合十道:“師叔妙慧,令人敬服。”韋小寶道:“昔日玉林大師曾有言道:

‘出家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清涼寺倘然真有禍殃,那也是在劫難逃。’我們一齊在惡喇

嘛刀下圓寂,同赴西方極樂世界,一路甚是熱鬨,倒也有趣得緊。”

眾僧麵麵相覷,均想韋小寶的話雖也言之成理,畢竟太過迂腐,恐怕是錯解了佛法。澄

心、澄通又覺這些言語與他平素為人全然不合,料想他說的是反話,多半是要激得玉林與行

癡自行出言求救。隻有澄觀一人信之不疑,歡喜讚歎。

眾僧默然半晌。行顛突然大聲道:“師父曾說,西藏喇嘛要捉了師兄去,乃是想虐害萬

民,要占咱們這花花世界。咱們自己的生死不打緊,千千萬萬的百姓都要受他們欺侮壓迫,

豈不是大大的罪業?師父曾道,咱們決不能任由他們如此胡作非為。”

韋小寶點頭道:“師兄這番話很是有理,比之小衲所見,又高了一層。隻是眼下喇嘛勢

大,咱們隻怕寡不敵眾。”行顛道:“我們保護了師父師兄,衝將出去,料想惡喇嘛也擋不

住。”韋小寶道:“就恐怕爭鬥一起,不免要殺傷眾喇嘛的性命。阿彌陀佛,我佛有釋家諸

戒,首戒殺生。這便如何是好?”行顛道:“是他們要來殺人,我們迫不得已,但求自保。

能夠不殺人,當然最好,可也不能眼睜睜的束手待斃。”

忽然門外腳步聲響,少林僧澄覺快步進來,說道:“啟稟方丈師叔,山下眾喇嘛剛纔一

齊上山,又逼近了約莫一百丈,停了下來。”韋小寶道:“為什麽上了一段路,卻又停下?

恐怕是忽受我佛感化,生了悔悟之心,明白了回頭是岸的道理。”

行顛大聲道:“不是的,不是的,他們隻待天一黑,便一鼓作氣,衝進來了。”他昔年

是正黃旗大將,進關時身經百戰,深知行軍打仗之法,後來才做順治的禦前侍衛總管。

韋小寶道:“待他們一進本寺大雄寶殿,見到我佛如來的莊嚴寶相,忽然懸……懸什麽

勒馬,也是有的。”行顛怒道:“你這位小方丈,實在胡……胡……唉,不會的。”他本想

說“實在胡塗”,總算想到不可對方丈無禮,話到口邊,忽然懸崖勒馬。

玉林一直默不作聲,聽著眾人辯論,眼見行顛額頭青筋迸現,說話越來越大聲,微微一

笑,說道:“行顛,你自己才實在胡塗。方丈大師早已智珠在握,成竹在胸,你又何必多所

憂慮?”行顛一怔,道:“啊,原來方丈大師早有妙策。”

韋小寶愁眉苦臉,說道:“我妙策是冇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大家既然都說衝出去

的好,那麽咱們就衝出去罷!隻不過若非迫不得已,千萬不可多傷人命。”行顛和澄心一齊

稱是。韋小寶道:“那麽大家收拾收拾,一等天黑,他們還冇動手,咱們先衝了下去。向東

衝到阜平縣縣城,這些喇嘛再惡,總不敢公然來攻打縣城。”行顛等又都稱善。

行癡忽然說道:“我是不祥之身,上次已為我傷了不少性命。就算這次逃過了厄難,他

們仍然死心不息。多造殺業,終無已時。”

行顛道:“師兄,這些惡喇嘛想將你綁架了去,殘害天下百姓。”行癡歎道:“我是世

間禍胎,等得他們到來,我當眾**其身,讓他們從此死了這條心,也就是了。”行顛急

道:“皇……皇……不,師兄,那是萬萬不可,我代你焚身便是。”行癡微微一笑,道:

“你代我焚身,有何用處?他們隻是要捉了我去,有所挾製而已。”

眾僧默然半晌。玉林道:“善哉,善哉!行癡已悟大道,這纔是佛說‘我不入地獄,誰

入地獄’的真義。”韋小寶心中罵道:“臭和尚,他說的是真義,我說的便是假義了?”玉

林又道:“待會眾喇嘛到來,老衲和行癡一同焚身,方丈大師和眾位師兄不可阻攔。”

韋小寶和眾僧麵麵相覷,儘皆駭然。

行癡緩緩道:“昔日攻城掠地,生靈塗炭,小僧早已百死莫贖。今日得為黎民捨身,亦

不過以償當年罪業之萬一。倘若再因小僧而爭鬥不息,多傷人命,那更增我的罪業了。我意

已決,還請各位護持,成此因緣。若能由此而感化眾位喇嘛,去惡向善,更是一件好事。”

說著站起身來,向韋小寶及少林五僧合十躬身。

澄心等見他神色,顯是心意甚堅,難以進言,隻得辭出,回到文殊殿中。韋小寶招集三

十六名少林僧,說知此事。眾僧都道,兩位大師要**消業,那是萬萬不可,事到臨頭,隻

好以武力阻止。

韋小寶道:“大家都要保護三位大師周全,是不是?”眾僧齊道:“是!”韋小寶道:

“那也不難。大家聽我的話。你們三十六位,現下衝出寺去,齊攻東路,裝作向山下突圍,

可是難以成功,又退回寺中,不過須得順手牽羊,擒拿四五十名喇嘛上來。”澄心道:‘方

丈之意,是否將這些喇嘛作為人質,使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若是如此,那麽所擒拿的位份

越高越好。”

韋小寶道:“要擒拿大喇嘛恐怕不容易,不免多有殺傷,咱們隻須捉來幾十個小喇嘛也

就夠了。”眾僧不明他用意,但方丈有命,便都奉令出寺。

過不多時,隻聽得山腰裏喊聲大作,韋小寶站在鼓樓上觀看,見三十六名少林僧衝入喇

嘛群中,刀光閃動,打了起來。

這三十六名僧人都是少林寺高手,尋常喇嘛自然不是敵手,衝出數十丈後,擋路的喇嘛

愈聚愈多。澄心等拳打足踢,掌劈指戳,頃刻間打倒了數十人。澄心高聲叫道:“敵人勢

大,衝不出去,暫且回寺,再作道理。”他內力深厚,這幾句呼聲遠遠傳了出去,山穀鳴

響。澄通也縱聲叫道:“衝不出去,如何是好?”澄心叫道:“大家捉些喇嘛回去,教他們

有所顧忌,不敢胡亂害人。”眾僧或雙手各抓一名喇嘛,或肩上扛了一名,轉身入寺。澄心

與澄光斷後,又點倒數人。但聽得喇嘛陣後有人以藏語傳令。眾喇嘛呐喊叫罵,卻不追來。

韋小寶笑嘻嘻的在寺門前迎接,一點人數,擒來了四十七名喇嘛。回到文殊殿中,韋小

寶道:“把這些傢夥全身衣服剝光了,每人點上十八道穴,都去鎖在後園柴房之中。”

眾僧均覺方丈這道法諭高深莫測,當下將四十七喇嘛都剝得赤條條地,身上加點穴道,

鎖入柴房。

韋小寶合十說道:“世間諸色相,皆空皆無,無我無人,無和尚無喇嘛。空即是色,色

即是空。和尚即喇嘛,喇嘛即和尚。諸位師侄,大家脫下袈裟,穿上喇嘛的袍子罷!”眾僧

儘皆愕然,麵麵相覷。

韋小寶大聲叫道:“雙兒,你過來,幫我扮小喇嘛。”雙兒一直候在殿外,當即進殿,

檢了一件最小的喇嘛袍子,助他換上。韋小寶身材矮小,穿了仍是太大,便拔出匕首,將袍

子下和衣袖都割了一截,腰間束上衣帶,勉強將就,帶上喇嘛冠,宛然便是個小喇嘛,對雙

兒道:“你也扮個小喇嘛。”

澄光問道:“師叔改穿喇嘛服色,不知是何用意?”澄觀道:“咱們向喇嘛投降,改歸

黃教嗎?”韋小寶道:“非也!大家扮作喇嘛,湧到後邊小廟,將玉林、行癡、行顛三個和

尚捉住,點了他們穴道,再將他們再上喇嘛衣衫……”

澄通聽到這裏,鼓掌笑道:“妙計,妙計!咱們幾十個假喇嘛黑夜中向山下衝去,眾喇

嘛難分真假,那就難以阻攔了。”眾僧一齊稱善,登時笑逐顏開。他們自然誰都不知,韋小

寶這條妙計,不過是師法當日假扮妓女,得脫大難的故智。

澄心道:“如此衝將出去,不須多所殺傷,最是上策。”澄光躊躇道:“隻不過冒犯了

行癡大師他們三位,未免不敬。”韋小寶道:“阿彌陀佛,救了三命,勝造三七二十一級浮

屠。小小冒犯,勝於烈火焚身。”澄光道:“師叔說得是。”當下眾僧一齊脫下僧袍,換上

喇嘛衣衫。眾僧平生謹讀戒律,端嚴莊重,這時卻跟著韋小寶做此胡鬨之事,眼見穿上喇嘛

衣衫之後形相古怪,人人忍不住好笑。

韋小寶道:“各人把僧袍包了,帶在身上,脫困後再行換過。衝下山後,倘若失散,齊

到阜平縣吉祥寺會齊。”命雙兒收拾了銀兩物事,包作一包,負在背上。

堪堪等到天色將黑,韋小寶道:“大家在臉上塗些香灰塵土,每人手中提一桶水,這就

動手罷!”眾僧聽了法諭,皆大歡喜,信受奉行,當下捧土抹臉,提了水桶兵刃齊向山後奔

去。來到小廟之外,眾僧唏哩花拉,高聲呐喊,向廟中衝去。

玉林、行癡、行顛三人已決意**,在院子中堆了柴草,身上澆滿了香油,隻待眾喇嘛

攻到,向他們說明捨身**用意,便即點火,哪知眾喇嘛說來便來,事先竟冇半分征兆,待

聽得“嗚嚕嗚嚕,花差花差”似藏語非藏語的怪聲大作,數十名喇嘛已衝進廟來。

玉林朗聲道:“眾位稍待,老衲有幾句話說……”驀地裏當頭一桶冷水澆將下來,跟著

數十桶冷水潑到三人身上。這一下迅雷不及掩耳,別說三人來不及點火**,就算已經點著

了,也被立時澆熄。

雙兒縱身過去,先點了行顛穴道,行癡不會武功,玉林武功不弱,卻不願出手抗禦,混

亂中都被點了穴道。眾僧七手八腳,脫下三人僧袍,將喇嘛袍服套在三人身上。韋小寶有心

有說杜撰藏話,生怕給玉林聽出口音,隻好忍住,向雙兒一努嘴,雙兒取過燭台,便將院中

堆著的柴燒了起來。韋小寶見行顛黃金杵放在殿角,想取了帶走,為料金杵沉重,竟然提之

不動,澄通伸手抓起。韋小寶一揮,眾僧將行癡等三僧擁在中間,向東衝下山來。

隻奔出數十丈,小廟中黑煙與火光衝逃邙起,這大堆柴草上早已淋滿了香油,極易著

火。山腰間眾喇嘛見到火起,大聲驚叫,登時四下大亂。領頭的喇嘛派人上來救火。火把光

下見到韋小寶等眾僧,都道是自己人,混亂之中,又有誰來盤問阻擋?

眾僧來到山下,已將大隊喇嘛拋在路後,回頭向山上望去,但見火光燭天,那座小廟已

燒穿了頂。澄通道:“這座小廟一燒,他們又找不到行癡大師,隻道他已燒死在小廟之中,

就此死了這條心,再也不來滋擾,倒是一件好事。”澄光點頭道:“師弟之言有理。”

韋小寶命澄觀瘵行癡等三人身上穴道解了,說道:“多有得罪,還請莫怪。”

行癡等剛纔穴道被點,動彈不得,耳目卻是無礙,見到經過情形,早明白是少林僧設法

相救。行顛大聲喝彩,說道:“妙計,妙計!大夥兒輕輕易輕便逃了出來。方丈大師,你是

救我的性命,多謝你還來不及,誰來怪你?”行癡決意焚身消業,行顛忠心耿耿,隻好陪著

殉生,但心中畢竟是不願就此便死,此時得脫大難,自是歡喜之極。行癡微笑道:“不傷一

人而化解此事,的是難能可貴。”

忽聽得迎麵山道上腳步聲響,大隊人群快步奔來。澄通道:“師叔,有大批喇嘛殺過來

了。”韋小寶道:“咱們衝向前去,嘴巴嘰哩咕嚕一番,見到他們時臉上露出笑容,伸手向

山上指去,總之不可與他們動手。”眾僧一齊遵命,連行癡和玉林也都點頭。

韋小寶心中大樂:“老皇爺聽我號令,老皇爺的師父也聽我號令。”

眾僧將行癡護在中間,沿大道奔去。

隻見山坳衝出一股人來,手執燈籠火把,卻不是喇嘛,都是朝山進香的香客,頸中掛了

黃布袋,袋上寫著“虔誠進香”等等大字。一眾少林僧奔到近處,均是一呆,澄通等早已住

口,澄觀等頭腦不大靈敏,卻還在亂叫“杜撰藏語”。

香客中走出一名漢子,大聲喝道:“你們乾什麽的?”這人身材魁梧,聲音洪亮。韋小

寶一見大喜,認得他是禦前侍衛總管多隆,當即奔上,叫道:“多大哥,你瞧小弟是誰?”

多隆一怔,從身旁一人手中接過燈籠,移到他麵前一照。韋小寶向他擠眉弄眼,哈哈大

笑。多隆驚喜交集道:“是……是韋兄弟,你……你怎麽在這裏?又扮作個小喇嘛模樣?”

韋小寶笑道:“你又怎麽到了這裏?”

說話之間,多隆身後又有一群香客趕到,帶頭的香客卻是趙齊賢。韋小寶一看,這些香

客都是禦前侍衛所扮,其中倒有一大半相識,眾侍衛圍了上來,嘻嘻哈哈的十分親熱。

韋小寶低聲問多隆道:“皇上派你們來的?”多隆低聲道:“皇上和太後到五台山來

了,現下在靈境寺中。”韋小寶驚喜交集,道:“皇上到五台山來了?那好極了!好極

了!”心想:“那老婊子也來乾什麽?老皇爺恨不得殺了她。”

不多時又到了一批驍騎營的軍官士兵,也都扮作香客。韋小寶問:“除了禦前侍衛之

外,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也都隨駕來此。”韋小寶道:“那怕不有三四萬官兵?”多隆

道:“一共是三萬四千多人。”韋小寶笑道:“護駕諸營的總管是誰?”多隆道:“是康親

王。”韋小寶笑道:“那也是老朋友了。”向趙齊賢招手,等他走近,說道:“趙大哥,請

你去稟報康親王,我要調動人馬,辦一件大事,事情緊急,來不及向他請示了。”趙齊賢應

命而去。

跟著驍騎營正黃樸詡統燦邴珠也到了。韋小寶道:“多老哥,都統大人,有數千西藏喇

嘛,定是得知皇上進香的訊息,刻下團團圍住清冰寺,造反作亂。你們兩位立即去把這乾反

賊拿下,這可一件大大的功勞。”兩人大喜,齊向韋小寶道謝。說道:“韋大人送功勞給我

們,真是何以克當。”韋小寶道:“大家忠心為皇上辦事,分什麽彼此?這叫做有福同享,

有難共當。”兩人當即傳下令去,把守四周山道,點齊猛將精兵,向山上殺去。

韋小寶大聲叫道:“聖上仁慈英明,有好生之德,你們隻須擒拿反賊,不可多傷人命。

因為對上鳥生魚湯,不是差勁的皇帝。”一眾侍衛,親兵齊聲答應。“堯舜禹湯”四字,康

熙雖曾簡略解說過,韋小寶卻也難以明白,總之知道“鳥生魚湯”這碗湯是大大的好湯,卻

是叫給老皇帝聽的,心想今日老小皇帝父子相會,多拍老皇帝馬屁,比之拍小皇帝馬屁更為

靈驗有效。

他轉身走到行癡跟前,說道:“三位大師,咱們身上衣服不倫不類,且到前麵金閣寺去

換過衣衫,找個清靜的所在休息,免得這些閒人打擾了三位清修。”行癡點頭稱是。

一行人又行了數裏,來到金閣寺中。韋小寶一進寺門,便取出一千兩銀票,交給住持,

說道:“暫借寶刹休息,一切不可多問。問一句,扣十兩銀子。一句不問,這一千兩銀子都

是香金。如果問了一百零一句,你倒找我十兩,不折不扣,童叟無欺。”

那住持乍得臣金,又驚又喜,當即諾諾連聲,問道:“師兄要……”話到口邊,突然一

怔,忙改口道:“……要喝杯茶了。”匆匆入內端茶。他本來想問“師兄要不要喝茶?”總

算尚有急智,臨時改口,省下十兩銀子。

韋小寶出寺暗傳號令,命百餘名禦前侍衛在金閣寺四周守衛,又差兩名侍衛去奏報皇

上:“奴才韋小寶職責重大,不敢擅離,在金閣寺候駕。”

一名侍衛道:“啟稟韋副總管:咱們做臣子的,該當前去叩見皇帝纔是,不能等皇上過

來見你。”韋小寶雙手一攤,笑道:“冇法子。這一次隻好壞一壞規矩了。”兩位侍衛答應

了,轉過身來,都伸了伸舌頭,心道:“好大的膽子,連性命也不要了。”當即奔去奏報。

眾僧換過衣衫,坐下休息,隻聽得山上殺聲大震,侍衛親兵已在圍捕喇嘛。擾攘良久,

聲音漸歇。又過了半個多時辰,突然間萬籟俱寂,但聞數十人的腳步聲自遠而近,來到寺外

而止。跟著靴聲橐橐,一群人走進寺來。

韋小寶心想:“小皇帝到了。”拔出匕首,執在手中,守在行癡的禪房之外,臉上自是

擺出一副忠心護主,萬死不辭的模樣,單以外表而論,行顛的忠義勇烈,那是遠遠不如了。

腳步聲自外而內,十餘名身穿便裝的侍衛快步過來,手提著燈籠,站在兩旁。一名侍衛

低聲喝道:“快收起刀子。”韋小寶退了幾步,以背靠門,橫劍當胸,大有“一夫當關,萬

無莫入”之概,喝道:“禪房裏眾位大師正在休息,誰都不可過來羅皂。”隻見一位身穿藍

袍的少年走了過來,正是康熙。

韋小寶這才還劍入鞘,搶上叩頭,低聲道:“皇上大喜。老……老法師在裏麵。”

康熙顫聲道:“你給我……給我通報。”轉身揮手道:“你們都出去!”

待眾侍衛退出後,韋小寶在禪房門上輕擊兩下,說道:“晦明求見。”過了好一會兒,

內無應聲。康熙忍不住搶上一步,在門上敲了兩下。韋小寶搖搖手,示意不可說話,康熙將

已到口邊的“父皇”一聲叫喚強行忍住

又過良久,隻聽得行顛說道:“方丈大師,我師兄精神睏倦,恕不相見。他身入空門,

塵緣已了,請你轉告外人,不要妨他清修。”韋小寶道:“是,是,請你開門,隻見一觀便

是。”行顛道:“我師兄之意,此處是金閣寺,大家是客,不奉方丈法旨,還盼莫怪。”

韋小寶轉頭向康熙瞧去,見他神色淒慘,心想:“你說我在這裏不是方丈,不能叫你開

門,那麽我去要本寺方丈來叫門,也容易得緊。”正想轉身去叫方丈,康熙已自忍耐不住,

突然放聲大哭。

韋小寶心想:“若要本寺方丈來叫開了門,倒有逼迫老皇爺之意,倒還是軟求的好。”

雙手在胸口猛捶數下,跟著也大哭起來,一麵乾號,一麵叫道:“我在這世上是個沒爹沒孃

的孤兒,孤苦人伶仃,冇人疼我。做人還有什麽樂趣?一如一頭撞死了倒還乾淨。”假哭是

他自幼熟習的拿手本事,叫得幾聲,眼淚便傾瀉而出,哭得悲切異常。

康熙聽得他大哭,初時不禁一愕,跟著又哭了起來。

隻聽得呀的一聲,禪房門開了。行顛站在門口,說道:“請小施主進來。”

康熙悲喜交集,直衝進房,抱住行癡雙腳,放聲大哭。

行癡輕輕換摸他頭,說道:“癡兒,癡兒。”眼淚也滾滾而下。

玉林和行顛低頭走出禪房,反手帶上了門,對站在門外的韋小寶瞧也不瞧,徑行出外。

行顛覺得太過無禮,心中又對他感激,走了十幾步後,回頭叫了聲:“方丈。”

韋小寶正在凝神傾聽禪房內行癡和康熙父子二人有何說話,對行顛也冇理會,隻聽得康

熙哭著叫道:“父皇,這可想死孩兒了。”行癡輕聲說了幾句,隔著房門使聽不清楚。其後

康熙止了哭聲,兩人說話都是極輕,韋小寶一句也聽不見。他雖然好奇,卻也不敢將房門推

開一線,側耳去聽,隻得站在門外等候。

過了好一會兒,隱約聽到康熙提到“端敬皇後”四字,韋小寶心道:“上次老皇爺叫我

轉告小皇爺,不可難為了老婊子,我捺下了這句話冇說,不知老皇爺現下是否迴心轉意?”

再過了一會,聽得行癡說道:“今日你我一會,已是非份,誤我修為不小。此後可不能

再來了。”康熙冇有作聲。行癡又道:“你派人侍奉我,雖是你的一番孝心,可是出家人曆

練魔劫,乃是應有之義,侍奉我太過周到,也是不宜……”兩人又說了一會,隻聽行癡道:

“你這就去罷,好好保重身子,愛惜百姓,便是向我儘教了。”康熙似乎戀戀不捨,不肯便

走。

終於聽到腳步聲響,走向門邊,韋小寶急忙退後幾步,眼望庭中。

呀的一聲,房門打開,行癡攜著康熙的手走出門外。父子兩人對望片刻,康熙牢牢握住

父親的手。行癡道:“你很好,比我好得多。我很放心。你也放心!”輕輕掙脫了他手,退

入房內,關上了門。又過了片刻,喀的一響,已上一閂。

康熙撲在門上,嗚咽不止。韋小寶站在旁邊,陪著他流淚。康熙哭了一會,料想父親再

不會開門,卻也不肯就此便去,拉了韋小寶的手,和他並肩在庭前階石之上,取出手帕,試

了眼淚,抬頭望著天上白雲,出了一會神,說道:“小桂子,父皇說你很好,不過不要你服

侍了。父皇說臣子們護持得太周倒,倒令他老人家不像是出家人了。”說到“出家人”三

字,眼淚又流了下來。

韋小寶聽說老皇爺不再要他服侍,開心之極,臉上卻不敢露出絲毫喜色。也不敢顯得太

過“忠”字當頭,奮不顧身,以免又生後患,說道:“想害老皇爺的人很多,皇上總得想個

法子,暗中妥為保護纔是。”

康熙道:“那是一定要的。那些惡喇嘛,哼,他奶奶,到底有什麽陰謀詭計?”他本來

隻會說一句“***”,數月不見,卻多了一句“他***”。韋小寶道:“師父,你又多

了一句罵人的話。”康熙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道:“是我妹子侍衛們那裏學來的。她和太後

都跟著上了山……”臉色一沉,道:“父皇不想見她們。”韋小寶點了點頭。

康熙道:“那些喇嘛自然是想劫持父皇,企圖挾製於我,叫我事事聽他們的話。哼,哪

有這麽容易?小桂子,你很好,這一次救了父皇,功勞不小。”

韋小寶道:“皇上神機妙算,早就料到,派奴纔到這裏做和尚,本來就是為了做這件

事。奴才也冇什麽功勞,皇上不論差誰來辦,誰都能辦的。”

康熙道:“那也不然。父皇說你能體會他的意思,不傷一人而得脫危難。”韋小寶道:

“奴才見老皇爺要點火**,說什麽捨身消業,可真把我嚇得魂靈出竅,屁滾尿流。”康熙

驚道:“什麽點火**?捨身消業?”韋小寶加油添醋的說了經過,隻把康熙聽得出了一身

冷汗。韋小寶道:“隻是奴才情急之下,將老皇爺淋了一身冷水,那可大大的不敬了。”康

熙道:“你是護主心切,很好,很好。”

他沉默半晌,回頭向禪房門看了一眼,說道:“老皇爺吩咐我愛惜百姓,永不加賦。這

句話你先前也傳過給我了,這一次老皇爺又親口叮囑,我自然是永不敢忘。”韋小寶問道:

“永不加賦是什麽東西?”康熙微微一笑,道:“賦就是賦稅。明朝那些皇帝窮奢極欲,用

兵打仗,錢不夠用了,就下旨命老百姓多繳賦稅。明朝的官兒又貪汙的厲害,皇帝要加賦一

千萬兩,大小官兒至少多刮二千萬兩。百姓本來窮得很了,朝廷今年加賦,明年加稅,百姓

哪裏不家飯吃?田裏收成的穀子麥子,都讓做官的拿了去,老百姓眼看全家要餓死,隻好起

來造反。這叫做官逼民反。”

韋小寶點頭道:“我明白了,原來明朝百姓造反,倒是做皇帝,做官的不好。”康熙

道:“可不是嗎?明朝祟禎年間,普天下百姓都冇飯吃,所以東也反、西也反。殺平了河南

的,陝西的又反;鎮壓了山西的,四川的又反。這些窮人東流西竄,也不過是為活命。明朝

亡在這些窮人手裏,他們漢人說是流冠作亂。其實什麽亂民流寇,都是給朝廷逼出來的。”

韋小寶道:“原來如此。老皇爺要皇上永加賦,天下就冇有流寇了。皇上鳥生魚湯,鐵桶似

的江山,萬歲萬歲萬萬歲。”康熙道:“堯舜禹湯,談何容易?不過我們滿洲人來做中國皇

帝,總得要強過明朝那些無道昏君,纔對得起天下百姓。”

韋小寶心想:“天地會、沐王府的人,說到滿清韃子占我漢人江山,冇一個不恨得牙癢

癢的。小皇帝卻說明朝的皇帝不好,倒還是他韃子皇帝好。那也不希奇,一個人自稱自讚,

總是有的。”

康熙又道:“父皇跟我說,這幾年來他靜修參禪,想到我們滿洲人昔年的所作所為,常

常慚愧得汗流浹背。明朝祟禎是給流冠李自成逼死的,吳三桂來向我們大清借兵,打敗了李

自成,給明朝皇帝報了大仇。可是漢人百姓非但不感激大清,反而拿咱們看作仇人,你說是

什麽緣故?”韋小寶道:“想是他們胡塗。本來天下胡塗人多,聰明人少,又或者是他們忘

恩負人。”康熙道:“那倒不然。漢人說我們胡虜,是外族人,占了他們花花的江山。清兵

入關之後,到處殺人放火,害死了無數百姓,那也令他們恨咱們滿洲人入骨。”

韋小寶本是漢人,康熙賜他作了正黃旗滿洲人,跟他說起來,便“咱們、咱們”的,當

他便是滿洲人一般。其實說到國家大事,韋小寶什麽都不懂。隻是康熙甫與父親相會,心中

激動,想到父皇的諄諄叮囑,便跟這個小親信講論起來。

韋小寶道:“奴纔在揚州之時,也聽人說過從前清兵殺人的慘事。”

康熙歎了口氣,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人不計其數,那是我們大清所做下的大

大惡事。我要下旨免了揚州和嘉定三年錢糧。”

韋小寶心想:“揚州人三年不用交錢糧,大家口袋裏有錢,麗春院的生意,可要大大興

旺了。怎生想個法子,叫小皇帝派我去揚州辦事?我叫媽媽不用做婊子了,自己開他三家妓

院,老子做老闆,再來做莊,大賭十日,也來個‘揚州十日’。然後帶了大批銀兩,去嘉定

賭***三次,這叫做‘嘉定三賭’。”又想:“老皇爺和皇上都說嘉定三賭殺人太多,是

件大大的慘事,為什麽賭三次錢,便殺不少人?不知嘉定在什麽地方。這地方的人賭錢本事

厲害,倒須小心在意。”

康熙問道:“小桂子,你說好不好?”韋小寶忙道:“好,好極了,這樣一來,大家有

飯吃,有錢……誰也不會造反了。”話到口邊,硬生生把“有錢賭”的“賭”字縮住了。

康熙道:“雖然大家有飯吃,有錢使,卻也未必冇人造反。你出京之時,叫侍衛們送了

一個人來,說是王屋山的逆賊,我已親自問過他幾次。”韋小寶心中一驚,忙站起身來,說

道:“皇上吩咐奴纔不可多管閒事,以後再也不敢了。”康熙道:“你坐下,這件事辦得很

好,那也不是閒事,今後還得大大的多管。”韋小寶道:“是,是。”心下莫名其妙。

康熙低聲道:“我命侍衛傳旨斥你,乃是掩人耳目,別讓反賊有了防備。”

韋小寶大喜,縱身一跳,這才坐下,低聲道:“奴才明白了。原來皇上怕吳三桂這反賊

驚覺。”康熙道:“吳三桂是否想造反,現下還拿不定,不過他早有不臣之心,欺我年幼,

不把我放在眼裏。”韋小寶道:“皇上使點兒小小手段出來,教他知道厲害。吳三桂他奶奶

的,有什麽了不起?皇上伸個小指頭兒,就殺他一個橫掃千軍,高山流水。”

康熙微笑道:“這兩句成語用得不好,該說伸個小指頭兒,就橫掃千軍,殺他一個流花

滾水。”韋小寶道:“是,是,是。奴才做了好幾個月和尚,學問半點也冇長進,以後常常

服侍皇上,用起成語來就橫掃千軍,讓人家聽得落花流水。”

康熙忍不住哈哈一笑,鬱抑稍減,低聲道:“吳三桂這廝善能用兵,手下猛將精兵,著

實不少,倘若真的造反,和福建耿精忠、廣東尚可喜三藩連兵,倒也棘手得很。咱們隻能慢

慢來,須得謀定而後動,一動手就得叫他***吳三桂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康熙勤奮好學,每日躬親政務之餘,由翰林學士侍講、侍讀經書詩文,隻是詩雲子曰讀

得多了,突然說幾句“他***”,“屁滾尿流”,倒也頗有調劑之樂。他今日見到父親,

本是又喜又悲,但親近不到半個時辰,便被摒諸門外,不知今後是否再能相見,深感淒傷,

幸得韋小寶出言相趣,稍解愁懷,又談到了除逆定亂的大事,更激發了胸中雄心。

他站起身來,在庭中取了四塊石頭,排列在地,說道:“漢軍四王,東邊的、南邊的、

西邊的,要分了開來,不能他們聯在一起。定南王孔有德這傢夥幸好死了,隻留下一個女

兒,倒容易對付。”說著輕輕一腳,踢開石頭,說道:“耿精忠有勇無謀,不足為慮,隻須

不讓他和台灣鄭氏聯盟便是。”一腳又踢開一塊石頭,說道:“尚可喜父子不和,兩個兒子

勢同水火,自相傾軋,料他無能為力。”將第三塊石頭也踢開了,隻留下最大的一塊石頭,

對住了怔怔出神。

韋小寶問道:“皇上,這是吳三桂?”康熙點點頭,韋小寶罵道:“這奸賊,自己老不

死,卻累得我萬歲爺為你大傷腦筋。皇上,你在他身上拉一泡尿。”

康熙哈哈大笑,童心大起,當真拉開褲子,便在石頭上撒尿,笑道:“你也來。”韋小

寶大笑,也在石頭上撒尿,笑道:“這一回書,叫做‘萬歲爺高山流水,小桂子……小桂

子……’”心想“橫掃千軍”這四字用在這裏不妥,突然想起說書先生說三國故事,有一回

書叫作“關雲長水淹七軍”,便道:“小桂子淹七軍。”

康熙更是好笑,縛好褲子,笑道:“哪一日咱們捉到這臭賊,便當真在他身上撒尿。”

康熙坐回階石,隻聽得廟外腳步聲甚響,雖然無人喧嘩,顯是已有不少人聚集在外,韋

小寶道:“看來他們已把那些惡喇嘛都捉了來。皇上真是洪福齊天,湊巧之極,剛好這時候

趕到,把這些惡喇嘛一網打儘。”康熙道:“那倒不是湊巧,我得到你的密報,派人查察,

得訊之後,急速趕來,卻已慢了一步,讓這些惡喇嘛驚動了聖駕。若不是你機靈,我可終身

遺恨無窮,罪不可逭了。”韋小寶奇道:“奴纔沒給給您什麽密報啊。”

康熙道:“我派侍衛到少林寺傳旨,他們說見到一個蒙古王子,幾個喇嘛,又有幾名武

官。是不是?”韋小寶道:“是啊。”康熙道:“你吩咐他們暗中查察,這幾人辦事倒也得

力,一查之下,便查到那蒙古王子叫作葛爾丹。那武官叫馬寶,是吳三桂那廝手的總兵。他

們和喇嘛勾結謀叛,意欲不利於父皇。”

韋小寶一拍大腿,說道:“原來如此!奴才見他們鬼鬼祟祟,不是好人,倒不知竟是吳

三桂的部下。”其實那些人的姓名來曆,他早已得知,要趙齊賢等查察,意在追尋那綠衣女

郎的,順便誣陷吳三桂,想不到竟會引得小皇帝趕上五台山來。

康熙道:“這三夥人後來分了手。侍衛張康年跟蹤喇嘛,聽到他們大集人手,要到五台

山來捉拿一位重要人物。他不知事情重大,又跟了好幾天,這纔回京奏我。我一聽之下,豈

不有急?當即火速啟程,隻是皇帝出京,羅裏羅索的儀式一大套,我雖下旨一切從簡,還是

遲到了一天。”

韋小寶道:“吳三桂這反賊如此大膽,竟敢派遣數千喇嘛,前來得罪老皇爺,那……那

不是公然造反麽?”康熙噓了一聲,道:“小聲!我隻知他手下總兵和這些喇嘛結伴同行。

他是否就此造反,現下還不能確知。”韋小寶道:“一定反!一定反!如果他是好人,怎會

差遣手下大將,去和這些惡喇嘛暗害老皇爺?”

康熙道:“他自然不是好人。”心下沉吟,緩緩的道:“不過我年紀還小,行軍打仗,

還不是他的對手,最好咱們再等幾年,等我再長大些,等他又老了些。那時再動手,就可操

必勝。小桂子,你不必性急,多過一天,對咱們就多一分好處,對他便多一分壞處。”

韋小寶急道:“倘若他老得死了,豈不便宜了他?”康熙微笑道:“那是他的運氣。”

頓了頓,說道:“父皇剛纔叮囑我,能夠不用兵打仗,那是最好,一打上仗,不論勝敗,兵

卒死傷,那是不用說了,天下百姓便不知要受多少苦楚。因此吳三桂如果乘早死了,等不到

我去動手,雖然不大好玩……”他微微一頓,韋小寶介麵道:“簡直大大的不好玩。”康熙

一笑,道:“對於百姓兵卒,卻是一件大好事。小桂子,你想玩,幾時我帶你去遼東打黑

熊,打老虎。”韋小寶大喜,叫道:“妙極,妙極!”

康熙望著禪房,輕輕的道:“我六歲那年,父皇就曾帶我去遼東打圍,現今……”慢慢

的走到門邊,手撫木門,泫然欲涕。過了一地,跪倒在地,拜了幾拜,低聲道:“父皇保

重,孩兒去了。”韋小寶跟著跪拜。

康熙走到大雄寶殿,康親王傑書帶著驍騎營都統燦邴珠、禦前侍衛總管多隆,以及索額

圖等隨駕大臣,前鋒營都統,護軍營都統都候在殿中,見皇帝出來,跪下參見。群臣站起,

偷眼見小皇帝眼圈甚紅,均感詫異。皇帝年紀雖小,但識見卓越,處事明斷,朝中大臣都對

他敬畏日增,不敢稍存輕他年幼之心。小皇帝居然會哭,倒是一件奇事。又見韋小寶臉上也

有淚痕,均想:“定是韋小寶這小傢夥逗得皇上哭了,兩個少年,不知搞些什麽玩意兒。”

順治在五台山出家,康熙瞞得極緊,縱是至親的妹子建寧公主也不讓知道,群臣自然更加不

知。

康親王上前奏道:“啟奏皇上:查得有數千名喇嘛,在清涼寺外羅裏羅蘇爭鬨,不知何

故,現下俱已擒獲在此,候旨發落。”康熙點點頭,道:“把為首的帶上來。”

燦邴珠押上三名老喇嘛,都帶上了足鐐手銬。三名喇嘛不知康熙是當今皇帝,神態倔

強,嘰哩咕嚕的說個不休。康熙突然嘰哩咕嚕的也說了起來,群臣都吃了一驚,誰都不知皇

上居然會說藏語。其實這些喇嘛是蒙古喇嘛,並非來自西藏,康熙和他們說的是蒙古話。說

了一會,三名喇嘛俯首不語,似乎已經屈服。康熙道:“帶他們到旁邊房裏去,朕要密

審。”多隆道:“是。”將三人拉入殿旁一間經房。

康熙向韋小寶招招手,兩人走入經房。韋小寶反手帶上了房門,拔出匕首,在三名喇嘛

眼睛、喉頭、鼻孔、耳朵各處不住比劃。康熙用蒙古語大聲問了幾句,一名最老的喇嘛神態

恭順,一一回答。兩人一問一答,說了良久。韋小形容詞一聽康熙聲音大了起來,稍有怒

色,便出匕首威嚇,若康熙神色溫和,他就笑嘻嘻的站在一旁,向喇嘛點頭鼓勵。

康熙盤問了大半個時辰,才命侍衛將三名喇嘛帶出,叫韋小寶關上了門,沉吟道:“這

可奇怪了。”韋小寶不敢打斷他思路,站在一旁不語。

康熙又想了一會,問道:“小桂子,父皇在這裏出家,這事有幾個人知道?”韋小寶

道:“除了皇上和奴才之外,知道這事的有老皇爺的師父玉林大師,他師弟行顛大師。本來

有個太監海天富,他已經死了。清涼寺原來的住持澄光大師似乎並不知道詳情,隻知老皇爺

是一位有來頭的人物。除此之外,隻有老……老……那個太後了。”

康熙點頭道:“不錯,知道此事的,世上連父皇在內,再加我和你,也不過六人。可是

我剛纔盤問那蒙古喇嘛,他說是奉了西藏拉薩**活佛之命,到清涼寺來一位和尚去西藏。

我細細盤問,清涼寺中那位和尚是何等人物。他最後說,好像這位大和尚懂得密宗的許多陀

羅尼咒語,活佛要他去傳授密咒,好光大佛法。這自然是胡說八道,不過瞧他樣子,也不是

說謊,多半人家這樣騙他,他就信以為真。”

韋小寶道:“是,那西藏活佛是否知道老皇爺的身份,現下難以明白,不過那個挑拔活

佛,前來冒犯老皇爺的人,恐怕……恐怕多半知道內情。”康熙點了點頭。韋小寶突然害怕

起來,說道:“皇上,奴纔可的的確確守口如……如什麽的,知道事關重大,連做夢也冇泄

漏過半句。”康熙道:“你不會說,我是信得過的。玉林和行顛兩位自然也不會說。少林寺

晦聰方丈和澄光大師就算猜到了一些,他們是有德高僧,決不會向人吐露,算來算去,隻有

那……那老……老賤人了。”韋小寶道:“對!對!一定是這老……老……”

康熙沉吟道:“她在慈寧宮中,暗藏假扮宮女的男人,那是我親眼所見。她當然擔心事

情敗露。她殺害端敬皇後,父皇恨之入骨,父皇雖然出了家,還是派遣海天富回宮去查察此

事。你知道其中詳情,又在我身邊。哼,這老賤人哪裏睡得著覺?她非下手害了父皇不可。

隻有謀害了父皇,謀害了我,再殺了你,她才得平安。”

韋小寶心想:“老婊子和神龍教早有勾結,她既知老皇爺未死,一定去稟服了洪教主。

看來這些喇嘛來到五台山,還和洪教主有關。”隻是自己做了神龍教的白龍使,這事可不能

跟皇上提及。康熙見他臉色有異,問道:“怎麽?”韋小寶忙道:“奴才心想……心想……

皇上的推想半點不錯,一定是這老……太後說出去的。除她之外,不能更有旁人。”

康熙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咬牙切齒的道:“這賤人害死我親生母後,又害得父皇出了

家,令我成為無父無母之人。我……我不將這賤人千刀萬剮,難消心頭之恨。可是……可是

父皇偏偏要我不可跟她為難,這卻如何是好?”

韋小寶心想:“老皇爺不許你殺老婊子,可冇不許我殺。就算他不許我殺,老子是方

丈,隻能我向他下令,不必聽他號令。不過這件事說穿可就不靈了。”說道:“皇上不必煩

心。這太後作惡多端,終究不會有好下場。皇上你睜開龍目,張開龍耳,等著就行了。”

康熙何等聰明,已明其意,向他凝視半晌,點一點頭,道:“不錯,這賤人作惡多端,

終究不會有好下場。”他在經房中踱來踱去,說道:“眼前之計,須得不讓眾喇嘛再來冒犯

父皇。最好咱們派一個可靠的人去做西藏活佛。普天下的喇嘛都歸他管,那時自是更無後

患。隻不過西藏活佛是投胎轉世的,皇帝派去的隻怕不行,怎生想個法子……”

韋小寶聽到這裏,隻嚇得魂飛魄散,心道:“我今日假扮小喇嘛,別弄假成了真。皇上

金口一出,那就難挽回,可得搶在頭裏。”忙道:“皇上,這西藏活佛,奴纔是萬萬不做

的。”康熙哈哈大笑,說道:“你倒機靈,其實做西藏活佛有甚不好?他管的地方比吳三桂

的雲南還大,做活佛就是西藏王。”

韋小寶連連搖手,道:“我寧可在你身邊做侍衛,一做活佛,再也難以跟你在一起。西

藏王也好,就算是地藏王,我也不做。”這幾句倒不是假話。他和康熙相處日久兩人年歲相

若,言談設機,雖然一個是小皇帝,一個是小侍衛,已如好朋友一般。倘若遠遠分開,大家

也真都捨不得。

康熙笑道:“地藏王菩薩的名字也亂說得的?”推開房門,走了出來,向燦邴珠和多隆

道:“你二人辦事得力,朕有賞賜。”燦邴珠和多隆大喜,磕頭謝恩。康熙道:“聯祟信佛

法,果然這幾年來上體天心,菩薩保佑,國家平安,萬民康樂。韋小玉在這裏作朕替身,代

我出家為僧,大大有功。”韋小寶也磕頭謝恩。

康熙道:“現今韋小寶作朕替身為期已滿,隨我回京,輪到察樂珠出家兩年,不過不是

做和尚,而是做五台山大喇嘛。你挑選一千名驍騎營的得力軍官軍士,一起跟你做喇嘛。公

駐山上十間大喇嘛寺。眾軍出家期間,餉銀加倍發給,另有恩賜。”燦邴珠一怔,雖然不大

願意,也隻好謝恩。

康熙道:“為善若欲人知,便非真善。此事吩咐眾人守口如瓶,不得泄漏,否則軍法從

事,不假寬貸。多隆將五台山的眾喇嘛都鎖拿了回京,圈禁起來。派人去告知**活佛,說

道皇上請這些喇嘛去北京弘揚佛法,明宣教義。過得七八十年,待得佛法昌盛,便送他們回

西藏。”他說一句,燦邴珠和多隆便應一句。

韋小寶大喜:“老子逃出生天,從此不必做和尚了。”又想:“這些喇嘛再過得七八十

年,還有命回家麽?他們大膽冒犯老皇爺,皇上寬洪大量,不殺他們的頭。監禁一世,那是

大大的便宜了。”

康熙又道:“韋小寶,升你為驍騎正黃樸詡統,仍兼禦前侍衛副總管。燦邴珠,你大喇

嘛做得好,回京之後,派你到外省去做提督。”兩人又都謝恩。

韋小寶也不怎樣,心想正都統,副都統反正都是這麽一回事。燦邴珠卻十分喜歡,京中

大官極多,驍騎營都統不過得皇帝親信,單是驍騎營一營,八旗各有一個都統,便有八個都

統,見到親王貝勒,貝子公侯,都得屈膝請安,除了餉銀之外,又冇什麽油水,一放到外省

去做提督,那可威風八麵,財源廣進了。

其時天已黎明,康熙吩咐去清涼寺拜佛。來到寺外,隻見刀槍拋了一地,草間石上濺滿

了知漬,可見昨晚擒拿眾喇嘛時一場激戰,著實打得厲害。康熙入寺參拜如來和文殊菩薩,

便後山順治參禪的小廟去察看,但見焦木殘磚,小廟早已焚燬一空,康熙暗暗心驚:“倘若

父皇昨晚冇逃出,不免便燒在廟中,我……我……”一時不敢往下再想,吩咐索額圖佈施白

銀二千兩,重修小廟。他知父親不願張大其事,因此銀子也不便多給。

回到大雄寶殿,眾少林僧都過來相見。他們見這位小施主隨從眾多,氣派極大,自必大

有來頭,說不定還是親王貝勒之流。群僧雖不趨炎附勢,但他佈施巨金,重修小廟,都合十

稱謝。澄通等也都看不出,那些假扮香客的隨從之中,有不少人身具武功。

康熙來到父親出家之地,不願便去。說道:“我想在寶刹借住三五天,不知使得麽?”

韋小寶道:“大施主光降,求之不得……”

突然間砰的一聲巨響,泥沙紛紛而下,大雄寶殿頂上已穿了一洞,白影晃動,一團白色

的物事直墮而下,卻是個身穿白衣的僧人,手持長劍,疾向康熙撲去,叫道:“今日為大明

天子複仇!”

康熙急忙後退,多隆、燦邴珠、康親王等因在皇帝之旁,都未攜帶兵刃大驚之下,都向

那人撲去。那人左手衣袖疾揮,一股強勁之極的厲風鼓盪而出,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穩,同

時向後摔出。

澄心、澄光等齊叫:“不可傷人。”出手阻攔。那僧人又是袍袖一拂,少林寺澄字輩的

僧人各施絕技化開,可是眾僧虎爪手、龍爪手、拈花擒拿手、擒龍功等等,卻也冇能抓住此

人。眾僧驚詫之下,都是心念一閃:“天下竟有如此人物!”

那白衣僧更不停留,又挺劍向康熙刺來。康熙背靠佛座供桌,已無可再退。

韋小寶急躍而上,擋在康熙身前,噗的一聲,劍尖刺正他胸口,長劍一彎,竟冇刺入。

韋小寶胸口劇痛,他早拔出匕首在手,回手揮去,將敵劍斬為兩截。

那白衣僧一呆。澄觀叫道:“不可傷我師叔!”左掌向他右肩拍落。白衣僧拋去斷劍,

反掌擋架。澄觀隻覺胸口熱血翻湧,眼前金星亂冒。

白衣僧讚道:“好功夫!”眼見四周高手甚眾,適才這一劍刺不進那小和尚身子,更是

大為駭異,當下不敢戀戰,右手一長,已抓住韋小寶領口,突然間身子拔起,從殿頂的破洞

竄了出去。這一下去得極快,殿上空有三十門名少林高手,竟冇一人來得及阻擋。

澄心、澄光等急從破洞中跟著竄上,但見後山白影晃動,竟已在十餘丈處,這人輕勁之

佳,實是匪夷所思。群僧眼見追趕不上,但本寺方丈被擒,追不上也得追,三十六僧大呼追

去,隻晃眼之間,那團白色人影已翻過了山坳。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