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266章 大員來船

明生傳 第266章 大員來船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高雄副鎮守丁威見過少帥!”

一肩頂兩杠兩星,麵如刀刻斧鑿之人在明生麵前拱手見禮。

“一路辛苦,來,坐下說話!”明生笑嗬嗬言道。

明生在淡水曾對王寶有過交代,若是可行,最好能在風向大變之前再派遣一支船隊運送貨物同移民。

不想當真派遣了一支三十餘艘艦船的龐大船隊前來南洋。

其中有戰艦六艘,餘則都是商船,四海自家的商船不過半數,大半都是入籍四海的商賈們自購船隻。

那移民自然是少不了的,卻是未曾有一人帶到古晉。

都被苗俊那廝截胡,留在了永豐,那可是有近六千餘人,其中更有八哨裝備精良的新兵蛋子。

蔣偉恨的牙根發癢,大罵苗俊也不怕撐死,都曾是一個鍋裡混飯的,你特孃的吃肉,連刷鍋水都不留一碗。

明生卻是無所謂,都是自家的地盤,留哪裡都無所謂。

何況那永豐情況著實複雜,國與國之間,兄弟之間都在鬥毆,還有諸多土王需要鎮壓,苗俊手中的人馬當真還不夠用。

估計這廝也是缺人急瘋了,吃相難看了一些。

自家兄弟也隻是謾罵一番,還能拿他怎的?

不過人冇帶來,軍備補給卻是運來不少,隻是鐵炮便有近九十餘門,遂發槍千支,轟天雷八百餘個,火藥,彈丸,炮彈若乾。

最令明生高興的是送來了兩艘新下水的蓋倫戰艦,雖說都是蕩字級戰艦,但卻都是淡水船廠所出。

這代表什麼?

代表淡水船廠已然全部完工,四海的艦船生產能力翻倍。

亦代表四海稱霸南洋的時日不遠。

“少帥!”

丁威從懷中掏出三封書信,交給明生之後,言道“一封是家主所書,一封是二位少夫人轉交,一封是王總督上表。”

“有勞!”

明生接過書信,笑道“家中可還安好?且先說說大員情況。”

“喏!”

丁威恭敬言道“按照少帥之前的規劃,大員南部的安平城,嘉義城都已經在修築之中,大員北部則在新竹之南百裡處營建苗栗城。

現如今大員中央山脈以西,隻有大肚國一隅之地尚未占據。”

“好!”

明生拍手道“有民多少,有軍幾何?可曾有大的戰事?”

“稟少帥,目下大員有民近四十萬。

不獨是咱們自家招攬而來,更有不少閔浙廣東之民前來投奔。

聽聞淡水尚有不少流民等待安置,具體數量有多少,屬下卻是不知。

兵額已近七千五百餘人,大肚營已然滿額,隻是高雄營剛剛半數。

至於戰事麼,也談不上戰事,同山中的土著偶有衝突,不過都不值一提,大員大體上還是安定的。

不過聽聞雞籠曾經受過海盜襲擾,抓住了數十名倭寇,都被掛在旗杆上風乾了事。”

明生微微點頭,大員尚算安穩便好,不過這倭寇當真是惹人討厭。

隻是此時尚不能同日本翻臉,蓋因為日本貿易額占據四海生意的十分之三,以江戶幕府動輒閉關鎖國的尿性,暫時還是不要招惹為好。

畢竟日本的銀子鐵錠銅錠都是四海急需之物,很香很需要。

現如今四海之地隻在海蔘崴總督區有鐵礦,銅礦各一座,大員硫磺礦一座,硝石礦三座,其他礦藏卻是還冇有發現。

至於南洋的幾處領地尚未來得及探礦,尤其是婆羅洲,恁大的地界,土裡總該有些乾貨可挖吧?

揮退丁威之後,明生當先拆開老爹的書信,信中大體將四海近況講述一番,堪稱無喜無憂。

廣鹿島新成立一營名破軍,乃是騎兵建製,纔將將招募軍兵。

欲效仿劉招孫辦法,不停襲擾後金,使其不能在遼東半島以南立足。

牛頭城新成立一營名貪狼,水軍建製。

一則護衛日漸繁榮的幾條航線。

二則旌義縣乃是根本之地,隻原虎豹營一營人馬卻是有些單薄。

至於民生瑣事卻是冇有交代。

但大明的事情老爹當真尤為上心。

皮島的毛文龍很是活躍,經常派兵越過鴨綠江襲擾後金各部,這廝兵員不缺,戰船不缺,米糧又有四海接濟,當真是混的風生水起,已然位居總兵之職,號約東江軍。

東江在北,廣鹿島在南,卻是將遼地東部沿海一線鎖死,後金片木不敢下水,距海五十裡隻見軍堡,不見人家,也不知老奴被氣成了何種模樣。

彆看毛文龍混的風生水起,可大明還是扶不起的阿鬥一個。

去歲,後金攻廣寧,巡撫王化貞同經略熊廷弼方案不一,誰都不服誰,最後居然各自為政,又有叛將孫得功突然反水。

那王化貞本就是投靠魏忠賢的東林黨人,素來會鑽營,但對於軍略就是門外漢,最後搞的廣寧失守。

大明在遼東的最後一點地盤也被後金所得。

於是乎四海在廣鹿島的移民艦隊又迎來了一次移民盛宴。

那邊廂剛剛拉開架勢要打,四海已經聞風而動,驚慌失措的百姓被舟船運載到遼東沿岸各島,日夜不停。

剛剛清空的島嶼又是人滿為患。

而此次四海卻是未向京畿,山東運送一人。

無它,京畿有逃難的遼民數十萬,都等著明廷給糧吃飯呢,樹皮都快啃光了。

而山東更是悲催,兗州府,濟南府,東昌府三府地龍翻身,聲似悶雷,天搖地晃,屋倒無算,死人無數。

天災伴**!

白蓮教分支聞香教趁勢造反,裹挾民眾數萬,本就是滿目瘡痍之地,又橫遭兵亂,百姓們哀鴻遍野,苦不堪言!

更何談山東已經塞了諸多遼民。

由是種種,四海哪裡還敢再向山東投放流民,這不是火上澆油麼。

看到此時,明生頗為無奈,話說四海從遼東移了多少百姓?

差不多有小六十萬人!

這大明到底在遼東有民多少?明生現在才堪堪有了估計,當在兩百萬左右。

娘希匹,除了明奸,這些人都是本少的,本少有多少要多少!

而事實上老爹也是如此行事的,廣鹿島的百餘艘艦船在拉人。

當然這些船都是以平底的沙船為主,好在渤海灣浪平風靜,也不虞有傾覆之危。

牛頭城也在拉人,山東的遼東難民被一批批送到牛頭城,再經牛頭城北上海蔘崴,南下大員。

四海民用航運公司更是瘋狂擴張,運輸艦船已至四百餘艘,每日的運載量不下钜萬。

如這般的運力,兩年間便能將京畿,山東的遼東難民清空。

當然這是指全力運載移民的情況之下,畢竟運輸公司還是以貨運為主,平日裡順便搭載難民,隻在危機時刻纔會聚集起來,不計代價的轉運人口。

此外尚有暗訪司經營的兩條直通山陝的線路。

車馬行早已經開始運作,亦可以稱之為鏢行,主營業務便是往來托運貨物,已有車馬六十餘輛投入使用,半年來已經移民近萬餘人。

那車裡坐著的多是老弱婦孺,壯丁就跟著走吧,給足吃喝而已。

看到此處,明生又是難受的頻頻咧嘴。

無它,這陝西也有地震,而且比山東尤重。

三年乾旱,赤地千裡不說,還特孃的地龍翻身,這叫普通的百姓去哪裡找活路?

似這等情況明生也無能為力,距離海岸線太遠,又冇有河流通航,能想出車馬行的辦法已然是絞儘腦汁。

要不將大明朝乾翻了?

……那死的人更多,而且戰事一起,四海的供應鏈便會被切斷,冇了閔浙的貨物,四海如何賺取利潤?

扶植大明也不是辦法,根子都爛了,那就是個無底洞,投多少銀子錢糧都會便宜了中間人,餓死的人一點也不會少!

便如這後金,倘若冇了後金,大明就能天下太平了?

怎麼可能,大明是自己將自己折騰死的,冇了後金,也可能有後銀出現。

最起碼大明騰出手來,四海的日子不會好過。

一幫子吸血鬼肯定會攀附而來,以明生的尿性,不同大明互毆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就隻能看著,儘四海最大的努力招攬難民,並積蓄力量,待到大廈將傾之時再去力挽狂瀾。

天啟冇了,還有崇禎呢,大明還有二十餘年苟活。

不過這熊廷弼卻是罪不至死。

晚明的名臣良將冇有幾個,這位老倌尚算不錯,治民治兵皆有一套,且需營救一番纔是。

看過老爹的書信,明生將王寶書信拆開,所言同丁威略同,但有幾事王寶自己拿不定主意,請明生定奪。

其一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問題。

荷夷有數艘艦船從長崎歸南洋,經停淡水,請求在淡水設立商棧。

鑒於兩家同盟之關係,王寶不好拒絕,隻是托言需上報請示,但終歸需給荷夷一個說法,請明生定計。

其二是李旦海商集團的首腦顏思齊來訪。

這廝也不知是吃錯藥了還是怎的,竟然要乾掉德川幕府,在日本立國,尊大明為上國。

有這個心思是好的,但拜托能不能動點腦子,那幕府是好乾掉的?

這就是單純腦袋灌鉛,不然明生實在想不出為啥能有如此幼稚的想法。

關鍵居然還有很多人跟隨,這其中就包括陳衷紀,楊天生三兄弟。

一幫子人前來忽悠四海,要四海入夥南北夾擊幕府。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