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375章 南北戰爭

明生傳 第375章 南北戰爭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談判麼?總是有來有往,很少出現一錘子定音的情況。

孫元化如老驢拉磨,往返於廣鹿島同京城之間。經過月餘艱辛之談判,終是敲定一紙協議。

結果卻是大大出乎明生所預料,明廷幾乎接受了四海所有之條件。

而四海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之大,累計每年需要支付近五十萬石米糧,三十萬兩白銀。

五十萬石米糧什麼概念呢?足夠十萬軍兵一年所需,若是一天兩頓稀粥,養活百萬人亦是冇有問題。

然則明生並不看好明廷所為,想法雖好,卻是太過於理想化。

無它,根子上爛了,自上而下,無有不貪腐之人,賑災之糧正真能入得饑民口中的又能有幾粒?

大多都會流入糧商手中,成為其囤積居奇,高價售賣的工具。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解決不了任何根本問題,隻能說聊勝於無。

推廣種植倒是不錯的想法,可惜晚了,民變已起,如星火燎原,這已經不是能否吃飯的問題,而是誰來當家做主的問題。

戰事大起之下,哪有什麼安寧之處給百姓種地!

何況這作物早已經流入大明,但至今尤未普及,足以說明問題。

一者官吏不作為,無心農事。二者百姓認知所限。

就那麼幾畝地,你讓俺種這玩意?絕收了哪個負責?隻讓百姓接受此種作物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徐光啟言五年有小成,實是太過看得起大明的官吏和百姓,流於幻想。

崇禎當真是致力於改善大明目前的窘境,隻可惜病入膏肓,便是頓頓人蔘當歸,也是無力迴天。

而四海看似在明廷壓力之下,不停加碼,銀子米糧付出可觀,吃了好大的虧空。

實則明生誌不在此,內陸安插之人說是間諜也不為過,眼前的些許利益怎麼與之相比?

藉由各地重新開張的商棧商號,商路移民之路途重歸暢通。

西北的鄧暄部將會受到支援,各地正在逐漸成形的團練會得到支援。

撬動一子,整盤棋子被重新盤活,多劃算的買賣,不答應就是傻子。

即便崇禎有中興之誌,又陰差陽錯有了複興之行動,那也要看誰的佈置周密,誰的動作更快。

不要說年付百萬,便是年付兩百萬,三百萬,四海這事也一定要做!

萬幸,苦哈哈的崇禎小皇爺當真是冇見過幾兩銀子,好似占了天大的便宜一般,生怕明生不入彀中。

以明生之估計,明廷多半會將這些錢財壓在關寧軍身上,這是拿老袁的話當真了?

正當明生在舉四海之力重新在大明佈局之時,事關四海南北戰略的兩場戰爭也如火如荼張開。

崇禎元年六月,苗俊攻馬六甲。

統合南洋艦隊戰艦二十八艘,輔助戰艦近五十餘艘,聯合柔佛百十艘槳帆戰艦。

從淡馬錫出發,浩浩蕩蕩向馬六甲挺進!

同月,劉招孫所部派出一團人馬借道霹靂國向馬六甲進軍。

霹靂國派出協從軍五千餘人,又有各小邦人民三千餘人,合計人馬過萬。

此戰準備多時,四海自是有著多方配合。

錫蘭之葡軍有安島總督府堵截,又有聖鄭和堡牽製,根本無力支援馬六甲。

安島如一枚釘子一般紮在馬六甲海峽前端,任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六月中,苗俊所部攻占馬六甲城東八十裡之文打煙城堡。

此城堡呈三角形,平日駐守有葡軍一個連隊,可惜葡人先行一步得知訊息,早已乘船逃回馬六甲。

四海未放一槍一炮,占領了這座空城。

六月末,馬六甲東側葡人據點儘皆被四海占據,艦隊封鎖海峽,兵圍馬六甲,一艦一船不得進出!

方此時,劉招孫一路勢如破竹,逐一征服依附於葡萄牙勢力之下的大小蘇丹國。

隻半月間,葡萄牙外圍勢力被一掃而空,或投降或逃走,馬六甲孤城一座,水陸俱被圍困!

馬六甲城,三麵環河,一麵臨海,呈不規則四邊形。城牆高有四丈,闊俞一丈,皆為岩石對壘,堅固異常。

有環形炮堡六,每座炮堡八門火炮,皆為十八磅重口徑火炮,射程可遠達三裡。

被葡人經營過百年,端的是易守難攻。

正因為如此,馬六甲總督安東尼奧困獸猶鬥,企圖藉助城中火炮負隅頑抗。

城中葡人男丁儘皆被武裝,據城堅守。

苗俊籌謀多時,自是有多番準備,知城高難攻,早有準備大口徑火炮。

數十門巨炮被移至東西兩岸,炮擊馬六甲城!

雙方你來我往,展開一場殘酷的炮戰!

圍城半月,西城一角被炮火轟塌,柔佛霹靂聯軍蟻附攻城,四海軍火力策應。

豈料城下暗中佈置有大量火油,就在霹靂柔佛聯軍行將登上城樓之時,葡軍點燃火油,烈火熊熊,聯軍損失甚重,城不克!

苗俊恐二者心生退意,無奈下令暫停進攻。

然則連番戰鬥之下,葡軍亦是損失頗重,累計已有兩百餘人死傷,就連祈禱的傳教士都被炮崩死了幾個。

人手有限時葡夷最大的弱點!死一個少一個,完全冇有補充!

四海軍絲毫冇有退卻的打算,更在周邊修築小型堡壘,架構火炮為長久工事。

炮戰日夜不停,並時有小規模試探性進攻。

……

馬六甲城被圍兩月,米糧告罄,仆從軍軍心動盪,葡軍內部亦是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人心惶惶!

安東尼奧無奈之下,高舉白旗談判議和。

三日後,四艘艦船載著所有葡人,攜家財退出馬六甲,西行退出南洋。

四海軍正式接收馬六甲城。

霹靂,柔佛,四海三方談判,瓜分葡軍撤走留下的勢力空白。

苗俊很是大方,四海隻將西起馬六甲,東至文打煙城堡百裡之地劃歸四海直轄,為四海領地。

其餘領地由霹靂柔佛接收,至於二者如何劃分,四海不參與不乾涉。

自此,四海完全掌控馬六甲水道,南洋隻剩三家海上強權。

四海商社。

荷蘭東印度公司。

西班牙馬尼拉總督區。

西班牙被壓縮到呂宋群島南部一隅之地,不敢迎四海鋒芒,專注於經營太平洋航線。

荷蘭東印度公司眼見四海控製馬六甲海峽,雖蠢蠢欲動,卻是不敢有任何動向。

在專注於經營巽他海峽航線的同時,寄希望於同四海談判,獲得馬六甲海峽的通行權。

所謂艦炮外交就是如此,當你足夠強之時,便成了桌上的旗手,自會有人坐下來同你好聲相談。

本著禍害一家至死的原則,苗俊再次將槍口對準了葡人,不過是遠在錫蘭的葡人。

以馬六甲通行權換取荷蘭在印地對四海的支援,共同謀劃如何將葡人踢出印地,取而代之。

雙方在南洋本就是同盟關係,為何不繼續呢?

一個海上馬車伕,一個新近崛起的海上強權,就在再次勾結。

戰線西移,四海在南洋進入了相對平穩時期。

海軍最大的敵人是偶爾興起的本地海盜,陸軍則是向中州集結,由沿海逐步向內陸推進,徹底解決策動零星暴動的本地殘餘勢力。

完全安寧是不可能的,這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另一場戰鬥則發生在大明西北的歸化城。

確切的說此戰四海並未參戰,但卻同四海在西北的謀劃休慼相關。

林丹汗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兵臨歸化城,土默特首領卜失兔見城池不可守,率軍西逃。

四海西北話事人鄧暄隻能乾瞪眼,早一步撤出歸化城,躲藏在陰山之中暗中觀察。

崇禎元年五月,林丹汗入歸化城,正是宣佈以歸化城為中心構建統治。

派出數路人馬憚壓諸部,更砍了前來居中調和的土謝圖部使者腦袋,以彰顯其為蒙古大汗的威嚴。

可這廝是真的窮,說是西征,莫若說是在逃命。

幾十萬部族遷徙,所需的糧草輜重可想而知,一路死難者累累,牲畜幾乎斷絕。

冇有彆的辦法,自家冇的,便隻能出去搶,土默特大小部族便成了林丹汗的補血囊,大多難逃劫掠。

林丹汗假作不知。

能怎麼樣?不搶就要餓死。

所謂同宗同族,在生死麪前就是個屁。

相比於農業文明,遊牧文明則是**裸的弱肉強食,弱小就是原罪。

諸多部落向東西兩向逃亡,偉大的可汗林丹又在無形中幫了皇太極一把。

方此時,鄧暄派出使者前往歸化城,遊說林丹汗接受四海通商,試圖重新構建四海南北通路。

哪料想這廝比崇禎還要黑心,張口便是七成的份子,並且要求馬上就要,以米糧交割。

原因也是簡單,部族鬧饑荒,每日都有餓死病死之人,早已經顧不得細水長流,穩定部族纔是關鍵。

這般要求豈是可以答應的,使者談判不成,告退而走。

不想林丹汗卻是暗中派人跟蹤,摸到了四海在山中的老巢,沙爾沁城。

歸化城西百裡有河稱大西河,沿河入陰山二十裡,有山曰黃石崖,三麵都是陡峭懸崖,隻有麵對溪水一側地勢平緩。

沙爾沁城便建在坡緩之處。

一道高兩丈,長約百丈的石牆將緩坡一分為二,其內便是鄧暄所部駐地。

木屋,石屋兼而有之,更多的則是大型庫房。

有駐軍千七百人,各類閒雜人等四百餘人,為關外唯一一座以漢民為主之城池。

實則就是一個大村莊,鄧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勉強建起來這麼一座石牆,使四海在塞外有個一處根基之地。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