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392章 大同之劫

明生傳 第392章 大同之劫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紫禁城文華殿。

崇禎帝盯著眼前的幾本奏章麵色陰沉,幾位肱骨之臣聚在台下默然站立,不敢言語,殿中落針可聞。

一封事關陝北民亂,兩封事關金州之戰,一封事關大同邊患。樁樁件件都是糟心之事。

誰特娘敢說當皇帝的好處,崇禎就敢剁了誰!勞心勞力,未老先衰,而且還看不到儘頭。你特麼跟我說做皇帝快活?

陝北民亂,匪首王二授首,這本是可喜可賀之事,但死了一個王二,卻是站出來近百個王二,山陝遍地烽火,流寇大小不下百餘部。

三邊總督楊鶴的以撫為主,以剿為輔,剿撫並用之策冇個蛋用,那流寇反覆無常,撫而複叛者多矣。

“諸位卿家,從四海所得之米糧多運往延綏賑災,銀兩亦大半充為軍需,緣何賊勢日盛?難道饑民得食還要為難朕不成?”

崇禎說這話的時候都快哭了,朕可是天子,天子!已經在費儘心思安頓百姓,可怎的就不讓人安生呢?

一眾肱骨如泥塑的菩薩一般閉目不語。

不是不懂,是不敢說。

都是曾經為政一方之人,慢慢爬上來的,地方上的痹症怎可能不知?這貓膩多了去了,賑災之糧能入饑民口中者十不足一。

先說源頭,也就是糧倉存糧。

米糧入倉,倒賣米糧,假作賬目之事人人皆為之。及至放糧,摻沙子,混泥土以充重量。上下都是早有勾結,冇有人會出聲,都是得利者。

再談中途,也就是護兵運糧。

護糧官自是要從中撈一筆,貪腐的手法繁多,最基本的便是虛報人員,護兵一百虛報五百,勞力兩百虛報千人,這一路可以上報的損耗自然就多了。

然後再摻一次沙子,混一次泥土。好糧發賣,銀子揣入自家腰包。

最後談尾聲,也就是地方官放糧。

凡賑災所在,必是米貴之地,當地的糧商勾結官員,暗中收購賑災之糧轉手發賣。

然後再再摻一次沙子,混一次泥土。此時一袋米已然是四分沙,三分泥。

你道這般便能到得饑民之口了?

幼稚!

官老爺可不會自己發糧,而是委托本地的鄉老。這鄉老自然是本地的有名望之輩,有名望的肯定不是苦逼的百姓,而是本地的士紳地主。

呃,自家的雞鴨還冇有吃飽,這米雖然沙土多,但喂扁毛畜生最是合適,免得吃了米之後還要吃石子助消化。這就又扣掉了一些。

然後再再再摻一次沙子,混一次泥土。

如此這般,饑民還吃個屁,直接撅屁股啃土就是!

崇禎爺高高在上,哪裡知道這許多貓膩,一幫子囊蟲幫你辦事,百姓不得活,不造你的反,造誰的反?

滿朝肱骨皆知,但無人敢於言語,為何?

十個帶烏紗帽的九個是這般,難道全剁了喂狗?果真那般,這朝廷立刻便會完蛋,大明也就冇了。

何況你出頭曝光了也冇用,了不起死幾個倒黴蛋充數,但你卻是完了,擋了所有人的財路,早晚有人會弄死你。

見諸人不言語,韓爌無奈出班,冇奈何,誰讓自己是首輔呢?

“陛下,沿途匪患甚重,護糧軍士繁多,靡費甚重,賑災之糧到得延綏,已是十去其四。

而西安米貴,亦不能排除有官商勾結,倒賣米糧之輩,臣請覈查!

再者,米少饑民眾,實是杯水車薪,饑民能自食其力方纔是長久之計。”

“陛下!賊首多是遊手好閒,奸佞狡詐之輩,哪裡是米粥所能安撫的。

依臣之意,當重兵剿之,主謀梟首,從者充邊,招撫實為下策!”次輔李標見韓爌在和稀泥,頗為不滿。

殺幾個地方官能解決甚的問題?似這等賤民造反,就是要大殺特殺,殺光了自然也就冇有人造反了。

左右米糧不夠吃,還不如供養軍兵來的實在。

崇禎麵色愈加陰沉,對二人所言不置可否,這事肯定是要查的,不過不能用在場諸人,而是要東廠來查!

看看哪個在禍害朕的江山!

翻過這一頁,崇禎隨手拿起兩本奏摺,低沉言道“諸卿可知朕手中何物?

一本乃是四海趙氏的報捷文書,你等是看過的,人頭也是勘驗過的,無一點差錯。為何我大明的軍伍從未有如此大捷?

遼東戰事,每年靡費何止千萬,難道我大明就練不出一支可用之軍?

還有那四海!他憑什麼,憑什麼!”

崇禎語調漸高,近乎嘶吼道“憑什麼有如此驍勇善戰之軍?是朕無德,還是諸公無能?”

“臣等萬死!”這就冇辦法接,隻能跪地請罪。

“嗬嗬,還不止如此呢?”

崇禎陰陰笑道“再看這第二封摺子,趙氏剿滅建奴,不敢居功,自請鎮守金州旅順二地,為大明藩籬。

年奉白銀五萬兩,米糧八萬石,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趙明生話說的漂亮,對崇禎甚是有禮,實則就是占著金州旅順不走了,拿出一點好處來應付大明。

難道朕看起來像個乞丐?

這同敗家子賣地有何區彆?

此問更加難以回答。

不同意吧?理由不充分,人家不是從大明手中奪走的,而是從建奴手裡搶過來的,並且重創後金,對大明妥妥的好事一樁。

大明有什麼臉麵去索要?

同意吧?等於承認大明已經虛弱到賣地續命的地步。

更為重要的是旅順戰略位置重要,乃進出內海的要道。放棄旅順,京師海上門戶大開,艦船可直抵大沽口,更可藉由河道直奔京師。

四海水軍強大,此舉相當於在家門口蹲著一頭猛虎。

搶回來?開玩笑,自家人知自家事,前番在海上被揍的慘不忍睹,難道還要繼續麼?

而且現在的四海好似大明的奶牛一般,銀子米糧供應不輟,貌似當真缺少不得。

若是四海斷了供應,為了維持軍隊開支,說不得要加稅,可本來就民亂不斷,若是再行加稅,嗬嗬,道理不言自明。

“陛下,臣……臣以為歲入當可再行商談,白銀五萬兩,米糧八萬石卻是少了。”禮部侍郎溫體仁出班言道。

“哦?卿家的意思是將金州旅順二地讓與趙氏?”崇禎不由麵色慍怒。

“臣絕非此意,祖宗之地豈可相讓?”

溫體仁再拜曰“趙氏本是明臣,明臣守明土也是理所當然,而朝廷所得之錢糧可視之為州府歲入。

臣以為趙氏守金旅,其利有四。

其一,有趙氏在遼南牽製建奴,我寧錦防線壓力大減,陛下可酌情調動軍兵入陝鎮壓民亂。

其二,趙氏殺將奪民,建奴必恨四海入骨。那四海在海上偏島自是無人可治,而金州則不然。

建奴必視之為肘腋之患,欲除之而後快。二者相爭,無論勝負如何,於我大明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其三,臣聞趙氏經營不懼內外,不限人等,臣請在旅順設置官埠,專司收購米糧事。

過得三五載,待我大明挺過災荒時節,平息民亂,彼輩不足為慮。

其四,素聞趙氏經營之地糧產高,尤以甘薯,土豆,玉蜀黍為盛。

我大明雖得種植之法,但紙上之言,終究不得其精髓。

臣少時曾聞物所出者,需因地製宜,因時製宜,此所以我之產量不如四海也。

而戶部推行種植亦不得法,百姓鮮有種植者。

那趙氏得金旅之地,必大興農墾,臣請派有司暗中察之,取其精髓,為我大明所用。”

話語不多,但樁樁件件聽之頗有建樹,既化解了崇禎的尷尬,又將四海占據旅順的有利之處娓娓道來。

內中有幾分真假,可做得幾分,那是後話。

朝堂之人都是士大夫精英中的精英,那是大明絕對的精華,隨便拉出一人,在後世都是妥妥的博導,都是智商過百之人。

按道理講,彼種人治國堪稱國家之幸,比那泰西的貴族一脈相承要強過許多。

可惜的是秀才造反,三年不鳴。

知識分子的臭毛病就是理論足夠,執行力太差,一件事爭執半載也未見得有什麼頭緒。

溫體仁則不然,這廝堪稱混在知識分子圈中的老流氓,為人圓滑,喜鑽營,揣測上意,貌似廉潔奉公,實則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

你道他當真是為瞭解大明之厄難?

其實不過是為瞭解崇禎之難堪,此為最高一級的奸佞之人,以大義之名,行苟且之事。

見崇禎頻頻點頭,似是頗為讚賞溫體仁所言,韓爌欲言又止,終是冇有再出聲進言。

溫體仁所諫雖是自欺欺人之舉,然則大明目下四處漏風,隻一個建奴,一個民亂尚且應付不及,哪裡來的餘力去對付四海?

更何況他是看過那最後一封奏摺的,又多了一個欺負大明的流氓。

遼南?暫且靠後吧。

“依卿家之言,歲入當收幾何適宜?”

“微臣以為當倍之,若是趙氏不允,朝廷可下髮禁海之令,禁絕趙氏商船登陸大明!”

“善!”

崇禎始見笑意,銀子米糧總是越多越好,最近邊軍欠餉尤重,朝堂天天鬨騰著加稅,可這稅是好加的?

轉過頭來,崇禎拿過最後一封奏摺,言道“林丹巴圖爾犯邊!深入大同境內,數萬百姓遭掠,大同險些被破。

諸卿!邊事頹唐如斯,可有良策?”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